-
三毛:為夢中的小王子建了一座「安靜之家」
就在那兒,隔著河正對教堂的地方,三毛找到了她的夢中之家。一棟又老又破的紅磚房子,好幾年沒人住了。但景觀真是沒話說--就蓋在俯視整個河谷的懸崖上。三毛在房子裡來回踱著,好像對屋頂的破洞,傾頹的牆壁和滿地的垃圾視若無睹。
-
神秘國度摩洛哥之行(七)三毛流浪的遠方,夢中的撒哈拉
可以說正是因為三毛和她的愛情故事,才有了這次北非摩洛哥之行。雖說自己早已過了浪漫的年紀,但是年少時種下的那棵草,依然還吐著嫩芽。於是,心懷惴惴、風塵僕僕地走向了夢中的撒哈拉!來不及休息,女士們已是按奈不住,迫不及待請黑小夥幫忙紮起柏柏爾頭巾,從未曾想過,世俗眼中鄙夷的流浪,經過三毛的詮釋竟然變得如此的清麗脫俗和浪漫美好——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為了夢中的橄欖樹,為了夢中的撒哈拉!
-
三毛作品首次走進西班牙 美女翻譯家說是三毛鼓勵了她
三毛說,我有一個家,「有我深愛的海洋,有荒野,有大風,撒哈拉就在對岸,荷西的墳在鄰島。」這個家,就是西班牙的加納利群島。2016年的秋天,將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翻譯成西班牙語後,她和Sara rovira教授又將此書翻譯了加泰隆尼亞語版;2017年的秋天,她又將三毛《夢中的橄欖樹》翻譯為西班牙語;今天的秋天,她翻譯的第三部三毛作品即將在西班牙出版。這是三毛的作品首次陸續走進西語國家。從舟山出發,三毛將西班牙的美麗故事帶給中國讀者;再次從舟山出發,董琳娜將中國的美麗故事帶來西班牙讀者。
-
三毛:沙漠怎能成為夢想開花的地方
從1967年至1971年的數年間,旅行、遊學、戀愛、工作構成了三毛的全部生活。1971年,厭倦了漂泊的三毛回到臺灣,先是戀上一位畫家,結果發現他早有妻兒;之後又遇到一位德國教師,卻在結婚前夜新浪因心臟病發去世。三毛情感上屢受打擊,吞藥自殺未果,再次開始流浪,她這次仍然選擇了西班牙。那夢中的橄欖樹,三毛能追尋得到嗎?
-
三毛的夢屋
1946年至1960年,張學良被蔣介石幽禁於這好山好水的幽閉之地,趙四小姐以「私人秘書」之名始終陪伴在側,直至1964年,兩人才在臺北舉行簡單婚禮。趁著天還沒暗,我們去看了清泉的另一位名人——三毛。初中時候讀三毛讀得昏天黑地,沒想到多年以後竟然在這對岸的深山裡,與她相逢。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告訴你生活可以詩與夢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才敢拿起《撒哈拉的故事》,才敢去神交三毛,因為拿起來卻放不下,因為放不下,所以有那麼多的牽掛,內心有許多言語想說,說與三毛聽:三毛,你將生活過成了夢。在撒哈拉那樣物資匱乏昂貴的地方,她用力而堅強的活著,她用一個鍋子做飯,用人家不要的棺材板去做床、桌子,垃圾堆裡找輪胎……她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裝飾起自己的小家,最後讓同事,朋友,都以為這個是一個夢境,是桃園。給荒涼的撒哈拉種上了一束花朵。
-
散文:夢中的橄欖樹
還有,還有,為了夢中的橄欖樹,橄欖樹。」這實在是一首很有故事的歌,因為寫它的人曾經踏遍大漠,閱盡人間,在故事裡道盡了她的人生。三毛有對滾滾紅塵的愛和痴,有蝕骨的孤獨和純真的赤子之心。她文字裡的萬水千山,奇異又活潑的異國文化,對生活的執念和對老時光的眷念,正是我們想要的。
-
「三毛」是三毛嗎?
這是《荒山之夜》,三毛跟隨荷西準備去沙漠裡找化石的著裝描寫。這兩處著裝描寫都體現了「三毛」是一個很隨性的人。與此同時,三毛還通過幽默俏皮的人物對話來塑造三毛形象。如「你呢?」他又問我。這段對話展現了「三毛」是個很有情趣的妻子。除此之外,行動描寫和心理描寫,在三毛的散文作品中,更是隨處可見。因為「我」是敘述者,並且是故事中的女主角,「三毛」的一顰一蹙,心裡所想全都落於筆尖,坦誠而真摯的內心獨白成為三毛散文的一大景觀,而且處處表現了「三毛」這一人物形象的真性情。
-
你們知道三毛對荷西說過什麼話?
荷西經常逃課來看三毛,心裡對三毛產生感情並想與三毛結婚,後來在一天向三毛表白,說他還有四年大學和兩年兵役,六年後要娶三毛,那時候三毛對荷西說的話是非常殘忍的,「再也不要來找我了,我有男朋友了。」這之後荷西就沒有再來找過三毛,偶爾遇見也就互相打個招呼。回到臺灣後三毛感情遭遇不幸,她的未婚夫因為意外去世了,她又回到西班牙。然後又碰到了荷西,在七個月後他們舉辦了婚禮,從此三毛和荷西開始了他們的愛情之旅。
-
三毛經典《橄欖樹》原名「小毛驢」
三毛經典《橄欖樹》原名「小毛驢」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7.11.22 星期三 三毛:詞作被改表達不滿 據林非透露,這首歌的誕生要從臺灣省著名曲作者李泰祥說起。上世紀70年代,李泰祥想要邀請一些優秀的詩人撰寫歌詞,他來譜曲。三毛受邀後欣然應允,並交上了自己用英文創作的一首歌詞,但是與我們現在所聽到的《橄欖樹》的歌詞不同,三毛在歌詞中寫道:「為了西班牙的大眼睛,為了那夢中的小毛驢……」李泰祥拿到作品後不知道怎麼去創作一首寫小毛驢的歌曲,因而將之擱置了起來。
-
從經典影視《三毛從軍記》中,品味疫情下的家國情懷!
這部影片講述了抗日戰爭初期,一個無父無母的流浪兒——三毛,每天只求有飯吃,有衣穿的他,在大街上被抓了壯丁,稀裡糊塗地加入了國民黨軍隊,為的就是能吃飽穿暖。在這艱難的經歷中,三毛憑著自己的聰明機智,俘虜敵人。當然,三毛也從一次次磨練中,從一個無依無靠,只求吃穿的小夥子,成長為了一個有家國情懷的小戰士!
-
閱讀|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在三毛的內心深處,撒哈拉沙漠是夢中情人,是不能解釋的,屬於前世回憶似的鄉愁,莫名其妙,她毫無保留地把自己交給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每一粒沙地裡的石子,尚且知道珍愛,每一次日出和日落,都捨不得忘懷,更何況,這一張張活生生的臉孔,又如何能在回憶裡抹去他們。第一次讀《撒哈拉的故事》時我17歲。
-
那個叫三毛的女人 | 三毛逝世27周年
我認為一些極簡文字方是真正大師之心。《萬水千山走遍》是她在荷西去世後寫的一個集子。看完整本書我發現全書充滿了對助手米夏的批判,這讓我也不禁嫌棄起米夏來。集子的第一篇《大蜥蜴之夜》,深刻凸顯了三毛和別人的不同。在那一場中南美洲的社交盛宴背後,展現了她對俗世俗人的厭惡。但是看完這篇文章,也讓我更加懷念她與荷西的愛情。《大蜥蜴之夜》裡,約根是追求三毛多年的男子,各方麵條件都很好。
-
《我的姑姑三毛》⑧ | 走出國門,她竟淪為同學的女傭
三毛夢屋三毛除了自己寫書,有時還翻譯別人的作品。 《清泉之旅》是神父丁松青的一部作品。1984年,三毛與他結為姐弟之緣。作為姐姐,三毛擔下了翻譯此書的責任,還特地上山造訪神父生活的仙境,從此愛上這片煙渺之地。 很多年後,陳天慈循著三毛的文字,去那裡尋訪小姑的夢屋。 清泉是一個部落,坐落於山村中最大的河谷平原,在臺灣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是泰雅人居住的地方,也是東方美人茶的產地。 山路蜿蜒,雲霧繚繞。
-
荷西出軌,對三毛態度惡劣,書中的甜蜜故事只是三毛的虛幻?
——三毛 #三毛和荷西#在她的筆下,她與荷西的愛情故事感動了無數人,荷西去世後,她仿佛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最終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但荷西與三毛的愛情故事真的如書中所描述的那麼美好嗎?
-
三毛&荷西:你是我跨越萬水千山唯一的等待
三毛&荷西:你是我跨越萬水千山唯一的等待。荷西問三毛:「你想嫁個什麼樣的人?」三毛說:「看的順眼,千萬富翁也嫁。看的不順眼,億萬富翁也嫁。」荷西就說:那說來說去你還是想嫁個有錢的。她的夢想是浪跡天涯,她的身旁也有著無數的愛慕者,哪怕是在異國他鄉,她的性格也為她交到了無數的好朋友,她會在假期與同學一起遊歷歐洲各國,她經歷過無數我所想像的畫面,而我唯有在夢中與此相見。我以為這樣的女子,就應該浪跡天涯,她的身邊會有無數好友,可是我以為三毛是不會為一個男子所束縛的,我以為她不會為任何一個男子駐足。
-
三毛的祖父、父親與母親
所以世人大多數隻知道她叫三毛,鮮少有人知道陳平這個名字。三毛的祖先來自河南,在四百年就輾轉到了浙江舟山,如今三毛故居就在舟山市定海區陳家村,這個地方有眾多的文物古蹟,而其中的三毛故居就尤為著名。他跟現在很多父母都不一樣,並沒有給後代子孫留下什麼財產,當做完善事後,三毛的祖父就選擇在廟裡度過餘生。三毛對他的祖父心裡真是敬佩極了,祖父的性格品質深深影響著三毛,長大後,三毛身上的勇敢執著和淡泊名利就是承襲了祖父的,後來,當她回大陸探親時,她給祖父深深地鞠躬燒香,心裡滿滿的表達對祖父的崇拜和敬重之情。
-
三毛為什麼火?因為她是文藝青年的詩和遠方!
三毛的文字擊中了我們。三毛原名陳懋平,三歲時讀張樂平《三毛流浪記》,印象極深,後遂以「三毛」為筆名。1943年出生於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他曾寫過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橄欖樹》,開頭幾句就是: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 流浪,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 流浪,還有,還有,為了夢中的橄欖樹 ,橄欖樹。流浪是三毛的標籤,而作品只能算是副產品,她並不是為了寫作去流浪的。
-
三毛誕辰:她是和古龍有生死之約的女人,只有生日,沒有葬禮
三毛的冰箱只有鞋盒一般大,她機智回應:「拉布,告訴你媽媽,如果他把你們家的大房子送給我做針線盒,這隻駱駝就放進我的冰箱裡。」沙漠裡的人醫療觀念差,飽受小病小痛的折磨,三毛長期無償地送給他們一些藥。但是善良不代表任人欺凌。
-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了夢中的橄欖樹,流浪遠方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流浪/還有還有/為了夢中的橄欖樹/橄欖樹//流浪遠方/流浪……多少年過去,一聽到這首歌,心靈仍然會一時間突然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