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帶娃沒啥事,媽一帶娃,一哭二鬧三上吊!被慣壞還是討厭媽媽

2020-08-02 仨個寶寶

前兩天閨蜜專門找我來訴苦:

家裡兩歲半的妹妹,每天在我下班後都像個樹袋熊似的掛身上,走哪抱哪連上個廁所都不放過,而且一言不合就哭鬧,稍有不順就打滾、跳腳,一晚上就循環在娃哭和哄娃的路上,完全沒有任何自己的時間,好累好崩潰……

如果說是攤上了個難帶的娃也認了,關鍵是白天爺爺或姥姥、爸爸帶時,都一致表示孩子很聽話、玩得好、睡得好,飯也基本都是自己吃,很省心!

好苦惱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難道說是她在故意針對我?


別人帶娃沒啥事,媽一帶娃,一哭二鬧三上吊!被慣壞還是討厭媽媽


這讓我想起了兩三年前的寶寶,在家跟奶奶或在幼兒園裡表現都非常好,唯獨跟我在一起的時候就格外「矯情」,也一度讓我崩潰。

後來了解了才發現,大部分孩子都是如此。

  • 有人說,肯定是孩子不喜歡媽媽、討厭他媽才這樣!
  • 有人說,一定是你給孩子關愛太少了,孩子沒安全感才會一見你拼命找補!
  • 還有人說,一定是媽媽太慣孩子了,她才會在你面前肆無忌憚、表現最差!

其實,真相併非如此。

孩子也會隱藏情緒

無論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應該都經歷過孩子的分離焦慮期。

全職媽媽可能是在孩子剛上幼兒園的那段時間,而職場媽媽則是在產假結束或孩子一兩歲之後。

起初一段時間往往表現地很激烈,抱大腿、大哭大鬧都是常有的事,後來隨著環境的適應、心裡的接受,不再容易哭鬧了,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想念媽媽,內心深處可能還常常伴隨著媽媽不在身邊的恐慌和不安全感。

而且一天時間下來,孩子也會經歷各種不順的小事,出現一些負面情緒。

比如爺爺奶奶沒給吃零食或制止了他的某些行為;比如在幼兒園和小朋友鬧彆扭或者吃飯時沒好好吃被老師批評等等。

但這些小問題可能不足以讓他們通過大哭大鬧來解決,尤其是在他相對不熟悉的人和環境下。

想想我們自己其實也是如此,但孩子情緒表達能力並不強,情緒調節能力也沒有成年人那麼成熟,所以他們會頻繁地使用第一個學會的防衛機制——「抑制」(repression)。

也就是說,小孩經常通過把負面情緒藏在心底來調節自己的情緒,但做個遵守規則的好孩子需要精力,時間久了終究會爆發,所以再見到媽媽時,面對外人那個緊繃的弦可以鬆了,情緒就都出來了。

這就是為啥有人說「天使在外面,惡魔在家裡。」

這其實是調節情緒的一種方式,也是孩子學習清空負面情緒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重新獲得健康的心理狀態。


別人帶娃沒啥事,媽一帶娃,一哭二鬧三上吊!被慣壞還是討厭媽媽


為什麼媽媽容易「中標」呢?

孩子見到我就不撒開一直纏著,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嗎?

不是!是因為他太愛你了!

之前也有媽媽曾留言問,每回一進家孩子就粘在我身上,寸步不離,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嗎?是不是我給的不夠?

並不是!

心理學家Mary Ainsworth和John Bowlby在「陌生情境」實驗研究中發現,低齡的孩子在媽媽離開和回來時都可能會哭,但此時的哭與安全感沒有直接聯繫。

不想媽媽離開的情緒是任何孩子都會有的,與安全感無關。

那為啥回來了還哭?因為太想媽媽了。以至於這種思而不得強烈到形成負面情緒,並通過各種看上去「不聽話」的行為表現出來。

開頭閨蜜家孩子一直掛在身上正是這個原因。而那些一言不合就哭鬧,打滾撒潑的行為,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想念沒有得到想要的回應。

比如她想讓抱抱,而媽媽表現出不耐煩;她想讓陪玩,而媽媽很敷衍或拒絕。

這時她就會通過「作」來強化自己的情緒,目的就是為了引起媽媽的注意,得到媽媽的反饋。

這一招兒媽媽們結婚前是不是常使?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跟男朋友或老公鬧情緒,就是為了要贏得他們的關注,就是想讓他們做出改變。

只不過小孩子是除此之外不知道怎麼表達,而成年人是不願意表達,但結果都是表現地很「莫名其妙」~

另一方面,對孩子來說,媽媽是最親近的人。他可以毫無保留地展示最真實的一面,甚至毫無保留的發洩自己的情緒。

因為他知道如果他們得罪朋友,第二天他們可能就沒有朋友了。如果他們衝撞老師/其他看護人,也要付出代價。唯有媽媽,雖然也可能會生氣,但不會拒絕或拋棄他,所以才願意卸下所有防備和顧慮,從而緩解這一天的負面情緒。


別人帶娃沒啥事,媽一帶娃,一哭二鬧三上吊!被慣壞還是討厭媽媽


孩子一到我手裡就各種難帶,是因為我的教育方式不對,把他慣壞了嗎?

不是!是因為你是他最親近的人!

在這件事上很多媽媽都受到過質疑。

之前就有位媽媽專門找我私聊,說孩子6歲了,經常在他爸那表現地很懂事,一到自己這就各種不聽話、發脾氣,結果就各種被隊友冷嘲熱諷:都是因為你慣的!有問題總是講一堆大道理,有用嗎?你一點都不厲害,不欺負你欺負誰!

她說她知道老公說的不對,卻不知道怎麼反駁,甚至還懷疑自己的的養育方式是不是真的有問題,才讓孩子只有面對她時才格外愛發脾氣。

其實原因簡單,孩子和母親的聯結是與生俱來的,因為媽媽是讓他感覺最安全的人,是她內心安全感的來源,相比之下跟爸爸「不熟」。

所以當孩子在媽媽面前更容易鬧情緒、不開心時,媽媽們大可不用擔心是因為孩子不喜歡你,或者認為自己的育兒方式有問題,把孩子慣壞了。

恰恰相反,這說明你平時給予了孩子極大的信任感,他不僅願意向媽媽表達和傾訴自己的情緒,還知道媽媽會無條件地去接納、理解、支持和愛他,在媽媽這裡最安全。

看到這,閨蜜家娃在其他看護人面前表現得很乖巧、聽話的現象也就不難解釋了。

有一定的戒備心是一方面,孩子還會通過聽話、懂事來贏得他人的愛和關注,這看上去有點像「討好型人格」的特點,但這並不是代表他就是這樣的人格,而是孩童時期的一種特殊表現。


別人帶娃沒啥事,媽一帶娃,一哭二鬧三上吊!被慣壞還是討厭媽媽


愛才是唯一的解題答案

知道了原因,可能媽媽們就沒有那麼苦惱了。

所以,當孩子出現這些情況時,我們的第一反應不是教育他、阻止他,而是對他的情緒做出反應。

用我們的語言、肢體動作、實際行動同樣強烈地向孩子表達:

「媽媽也想你了,非常想你!」抱一抱、親一親孩子,和他玩一會兒他喜歡的遊戲等等。

可能有的媽媽會說,我忙完一天也很累啊,回家還得做飯、收拾各種,哪能只顧娃。

但實際情況是,你越不去幫助他釋放情緒,甚至推開孩子,強制讓他停止,他反而會更加變本加厲!

看似沒有原因或一點小事就大哭大鬧、撒潑打滾就是最直接的表現。

每一個小孩都是情緒大師,她能第一時間確切地洞悉你的真實心理感受。不論你表演的多麼和顏悅色,說得多麼合情合理,他就是知道,你只是嘴上哄他,實際卻是想推開他。

那時已經完全不是「想念媽媽」的問題了,而是升級為「重建與媽媽的關係」的層面,這就可能影響到安全感了。

所以說,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接納和幫助他釋放情緒,情緒解決了,那些因情緒帶來的「怪行為」自然也就沒有了。

這絕對是一件磨刀不誤砍柴工的事兒,一開始可能會比較難,或者需要很長時間,然而一旦孩子的需求得到滿足,情緒能夠得到正確的釋放後,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少。


別人帶娃沒啥事,媽一帶娃,一哭二鬧三上吊!被慣壞還是討厭媽媽


孩子的需求就好比一個盛滿愛的杯子。

當他拿著空杯子來找你的時候,他希望你用愛把那個杯子注滿。只有得到滿足,她才會平靜地離開。

所以,想要做自己的事情,「推開」她的最好方式就是滿足她。其實,小孩子比我們想像中要容易滿足的多,解決娃一到媽手裡就難帶的問題,就從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開始吧!

相關焦點

  • 32歲鬧離婚夫妻聊天記錄曝光!媽媽:「孩子我不要,太難帶了」
    見慣了因為家庭矛盾鬧離婚的夫妻,也見多了因為夫妻出軌鬧離婚的夫妻,可唯獨沒見過因為孩子不好帶而鬧離婚的夫妻!最近,一對32歲鬧離婚的夫妻徹底火了。原來,媽媽因為孩子不好帶又沒有人幫忙,內心非常委屈,一氣之下給出差在外的丈夫發消息要離婚。起先,丈夫以為老婆來「大姨媽」情緒不佳,但老婆否定後立馬想到是孩子太鬧騰。
  • 面對男人出軌,最狠的一招,不是一哭二鬧三上吊!
    我記得我一個朋友,跟老公結婚十一年了,感情也不錯,可是她的老公卻給了她當頭一棒,老公跟一個離婚三年的少婦去開房被她撞到了,她的老公卻好不猶豫的要離婚,我朋友直接是一哭二鬧三上吊,說怎麼也不會答應離婚的,拖也要拖死他們,這輩子都不會成全他們。
  • 0-3個月齡寶寶:一哭二鬧三認母,寶媽帶娃要做到「兩勤三不要」
    「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有人問「孩子什麼時候最好帶」?有的人認為是3歲以後,因為孩子上幼兒園,媽媽不用24小時照料了;也有人認為是中學以後,因為孩子住校了,跟父母的交集很少;也有人認為是成年以後、成家以後......其實,最好帶的階段,應該是0-3個月齡的時候。
  • 西方婚戀啟示:一哭二鬧三上吊,澳洲男人吃這一套嗎?
    比如:澳洲男人在鬧分手或離婚的時候,就顯得比較狠心,那是他們對待未來生活非常理智的表現,因此,不會因為女方的反對糾纏而輕易妥協。在面臨分手的打擊之下,如果女方想用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方式挽回,對澳洲男人來說,完全無效。女人這樣失去理智、甚至蠻不講理的行為,不僅不會感化男人,反而會讓澳洲男人更加堅定了分手的念頭。
  • 一哭二鬧三上吊,對男人沒有用,女人就應該這樣做!
    在浪漫愛情、宮鬥劇裡無往不勝的「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劇情,現實生活中到底是對男人好的招數、還是毒藥?千萬不要按電視劇裡這些蠢招出牌,不要在無限量的降低自己的身價了,這樣只會把你們的愛情作走~生活中很多女孩認為一哭二鬧三上吊是搞定男人最好的方法,其實這是大錯特錯,從現在最流行的電視劇開始,一般都是像灰姑娘嫁白馬王子啊、或者宮鬥劇這樣子的劇情特別流行。
  • 寶媽生娃之後,很討厭聽到別人說的幾句話,希望你一個也別遇上
    寶媽生娃之後,最討厭聽到別人說的幾句話小芸懷孕的時候,寶寶是橫向胎位,看起來顯得肚子特別大,肚形側面看上去尖尖的,這也成了社區大媽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如果真的希望寶媽們過得開心一點,外人還是少插嘴比較好。寶媽最討厭的幾句話生娃之後的寶媽,都是內心細膩脆弱的,有些話千萬別亂說,寶媽聽了想打人。1.
  • 她在"一哭二鬧三上吊"逼退賴清德
    蔡英文(臺媒)民進黨2020黨內初選時程定的非常早,當時確實是認為只有蔡英文一人會參與,沒想到賴清德會突然參選,導致初選人員至今未定。由於賴清德對初選延期極力反對,民進黨黨主席卓榮泰的談話也讓人感到沒有迴旋空間,所以才會有蔡英文將以無黨籍身份參選的傳聞,儘管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對於外傳蔡英文恐退黨一事表示,外界無意義的揣測和放話應適可而止。蔡並非真心退黨,只是用「一哭二鬧三上吊」來逼退賴清德。蔡強調,「初選只是過程,勝選才是最終目的,而勝選唯賴全黨團結。」
  • 一哭二鬧三說不要,這是娃打針常態?
    這是我第一次隻身帶寶寶來防疫站打針。雖然大腦已經描繪了無數次防疫站的宏觀場面,但經歷後,還是刷新了自己的認知程度。果然,現場觀摩各種打針狀態,真的是比網上視頻看得爽多啦。看到這些小朋友的大型嘶叫現場,原諒我不厚道的笑出了豬叫。哈哈哈哈哈哈。
  • 一哭二鬧三逃跑?送娃入幼兒園,可別這樣說「再見」
    孩子一哭二鬧三逃跑,很多時候是因為家長不懂得怎麼說「再見」造成的。送孩子入園也是個技術活兒,方式不對可是會大大增加孩子的入園適應期哦。錯誤姿勢一偷偷溜走睿睿是個很乖的孩子,來到幼兒園並沒有哭鬧,很快就被園裡的玩具吸引。睿睿媽趁孩子玩得開心沒注意,悄悄溜走了。
  • 「不省心舅舅」帶娃火了!伸臭腳丫把娃燻跑,網友:糟老頭壞得很
    爸爸媽媽沒空帶娃時,都會把娃交給家裡人帶,我們見過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娃,但是舅舅帶娃卻很少見。那麼,將娃交給舅舅帶是什麼體驗,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一位寶媽因為臨時有事,便把娃交給賦閒在家的弟弟照看。娃倒是很乖,不哭不鬧,舅舅去哪,她就跟到哪。過了一會兒,舅舅坐在馬路邊上脫鞋,聞自己的腳丫子。一旁的娃也跟著舅舅坐了下來,聚精會神地看舅舅做這一系列的動作。就在這時,舅舅有了一個坑娃的想法:把自己的腳丫子伸到一臉好奇的外甥女面前,讓她也一起聞聞。
  • 為什麼奶奶帶娃時寶寶乖,媽媽帶娃寶寶「沒事哭三場」?原因有三
    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場景,這又是為什麼?現在很多父母都把孩子交給了家中老人,對於父母而言,讓老人帶娃其實也是為了孩子好。畢竟很多新手父母沒有育兒經驗,獨自帶娃反而不能夠細緻的照顧孩子。,孩子即使沒事也會哭三場。
  • 送娃上幼兒園,一哭二鬧三不要,可能是家長說「再見」的方式不對
    無論是新生還是老生,開學入園都是一個檻。孩子一哭二鬧三不要,很多時候可能是因為家長不懂得怎麼說「再見」造成的。送孩子入園也是個技術活兒,方式不對可是會大大增加孩子的入園適應期。錯誤方式一:一步三回頭面對一個哭的撕心裂肺,或梨花帶雨楚楚動人的娃,呼喊著「媽媽不要走,不要丟下我」,我想媽媽要沒點心理素質估計是走不成的。有的家長不放心,心疼娃,在門口流連忘返,跟孩子道別後又反覆折回,一步三回頭。
  • 嬰兒飛機上哭鬧媽媽被埋怨!帶娃出門寶媽們太難了
    去看評論,底下的聲音基本分成兩派:一種是說這個男人沒有同理心,因為小孩很可能是不舒服,但表達不出來只能哭。另一種則是吐槽這個媽媽太沒素質了,打擾到別人還理直氣壯。這麼惡劣的態度,看誰為你開脫!連帶著還有這樣的講法:要真想管怎麼可能管不好?這麼小的娃就不該帶出來!管不好帶出來就是害人!
  • 「舅舅帶娃」路子有多野?組圖帶你感受,讓娃聞臭腳丫子都不算啥
    都說爸爸帶娃不靠譜,那是因為還沒見到舅舅帶娃,要說「舅舅帶娃」路子有多野?組圖帶你感受一下!舅舅的一頓神操作,直接讓娃「懷疑人生」...不過別看舅舅帶娃有些坑,這恰恰說明舅舅還是很喜歡孩子噠。寶媽會更信任對於寶媽來說,舅舅就是自己的手足,從小一起長大,更是自己身邊最為相信的人,所以把孩子交給舅舅,寶媽會很放心。雖然有的舅舅帶娃經驗不足,但畢竟責任心還是有的。
  • 那些不哭不鬧的娃,多是父母提前做了三件事
    但總有些寶寶仿佛適應能力特別好,在一眾人仰馬翻之中非常淡定,不哭也不鬧之後小吳瞄準時機和這位寶媽攀談起來。這位寶媽大方地和小吳分享育兒秘籍,她的竅門就是家裡人輪流帶娃,讓寶寶不會對某一個家庭成員過度依賴,聽得小吳直點頭。
  • 全職寶媽崩潰:帶娃累過上班,還沒人理解
    寶媽操著鍋剷出來,說了句:「老公你回來了。」然後趕緊把安慰奶嘴塞到孩子嘴裡,「寶寶乖,媽媽炒完菜馬上就來!」先生放下挎包,一臉不悅地指責:「一天到晚連個娃都看不好嗎?怎麼又讓她一個人哭!」「你可真有意思,孩子要哭,能怎麼辦?你小時候不哭嗎?」寶媽有點來氣,「老公,別光看著,幫我逗逗孩子,一會菜糊了!」「你帶孩子,怎麼老這裡磕那裡碰?」
  • 寶媽一個人帶娃時,經歷過最崩潰的三件事,看完真的扎心了
    因為父母年齡大了,所以媛媛出了月子就開始自己照顧孩子,可是沒想到照顧孩子居然這麼吃力,好多次都快要瀕臨崩潰,體重也直線下降。相信一個人帶娃的寶媽不在少數,今天就來盤點一下單獨帶孩子,最讓寶媽崩潰的三件事。
  • 男人帶娃,不見血就別插手……啊哈哈哈哈
    若不是媽媽回頭發現,自我感覺良好的爸爸估計還沒醒悟過來錯在哪裡。遍觀爸爸如此帶娃現場,當媽的扶額拍胸,忍不住自問,讓爸帶娃,媽還要收拾殘局,何苦來哉?爸爸帶娃,地有多寬,心有多大媽媽也只能在新手爸爸剛開始帶娃時找一找優越感,當爸爸混成帶娃老司機後,你會發現,爸爸帶娃,那真是地有多寬,心有多大。自從帶了娃,爸爸秒變三歲,活脫脫成了幼稚鬼。
  • 寶媽堅持一個人帶娃,為何不叫奶奶幫帶娃?他到底在怕什麼?
    也哭也鬧,就差上吊威脅我了。給我老公打電話,又給我公公打電話。公公當即給我老公打電話,不行你們僱保姆吧,我們伺候不了。我傷心欲絕,走了!後來我老公在班上趕回來,把我找了回來。結果,我婆婆就走了,不回來了。跟我老公說:生兒子有什麼用?這件事,我沒敢多計較。害怕自己和孩子有個好歹,對父母沒個交代。五天後,我生了,順產,男孩。還好,我跟孩子健康。
  • 蔡英文「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把戲不管用
    如果這種「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把戲管用,蔡當局三年前就已獲邀與會了,還用得著四處嚷嚷?臺當局此舉顯然是為了博取國際曝光度,扮可憐、博同情,但一個中國原則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普遍共識,無論臺當局如何折騰,都徒勞無功,只會成為笑柄。  在世衛大會上,美國衛生部官員發聲支持「邀請臺灣作為觀察員參加世衛大會」。這根本就是口惠而實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