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與愁煙,滿江天」是蘇軾說的,解讀蘇軾《昭君怨》一詞

2020-12-17 挖史人

熙寧六年(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的蘇軾趕往常州、潤州一代賑災,恰好柳子玉要到舒州(今安徽安慶)靈仙觀,二人便結伴通行。第二年二月,蘇軾在金山送別柳子玉,遂作此詞以贈。子玉名謹,潤州丹徒(今天江蘇鎮江)人,其子仲遠為蘇軾親堂妹婿,兩人是誼兼戚友的。

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新月與愁煙。滿江天。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詞的上半闕寫離別前的夜晚。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不知是誰吹起了優美的笛曲,將人從夢中驚醒。是什麼樣的夢呢?從「驚破」一詞來看,似有怨恨之意。夜聽名曲,本事賞心樂事,卻引起了怨恨;而一旦夢醒,離愁就隨之襲來,可見是個好夢。大概是夢見和朋友一起飲酒賦詩吧。歡聚的日子馬上就要結束,怎不使人懊惱、愁悶?推開窗戶,不知是要追尋那悠揚的笛聲,還是要尋回夢中的歡愉,只見江天茫茫、空蕩蕩的天上,掛著一彎孤單的新月,悽冷地望著人間。江天之際,迷迷濛蒙、混混沌沌一片,那是被愁悶化作的煙霧塞滿了。

上半闕寫夜愁。融情入景,笛聲,綠窗,新月,煙雲,天空,江面,織成了一幅有聲有色、浩渺幽清的圖畫。

下半闕遙想「明日」分別的情景。「欲去又還不去」,道了千萬聲珍重,但遲遲沒有成行。二月春深,將是「落花飛絮」的時節,景象悽迷,那是別情更使人黯然。「飛絮送行舟,水東流。」設想離別的人終於走了,船兒離開江岸漸漸西去。送別的人站立江邊,引頸遠望,不願離開,只有那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人的心願,追逐著行舟,代替人送行。而滔滔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舊東流入海。以「流水無情」反襯人之有情,又借「飛絮送行舟」表達人的深厚情意,結束全詞,分外含蓄雋永。詞所謂明日送行舟,未必即謂作此詞的第二日開船,須作稍為寬泛的理解。詩集送柳子玉詩稱「先生罷官乘風去」之後,複數有遊宴之事,子玉始成行,可以參考。

通觀全詞,沒有寫一句惜別的話,沒有強烈激切的抒情。將情感融入景物,通過景物描寫渲染出一種感情氛圍,使讀者身不由己地被引進其創造的意境之中,受到強烈的感染,這是本詞的藝術魅力之所在。

在眾多的景物之中,又挑出一二件,直接賦予它們生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但作者似乎是隨手拈來,毫不費力,只道眼前所見,顯得極其自然,這正是詞人的高超之處。

相關焦點

  • [小馬學詩詞]昭君怨
    仄平平(韻腳)平仄仄(韻腳)平仄仄(韻腳)平仄平平仄仄(韻腳)平仄仄平平(韻腳)仄平平(韻腳)【詞例】1、宋代詞人蘇軾《昭君怨·送別》:此詞是首經典的送別詞,語言生動優美,意境悠長綿遠。新月與愁煙,滿江天。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 日本詞人對蘇軾詞的接受
    相比唐詩,詞在日本的影響要弱一些,這是因為觀念上詩為正宗,詞為詩餘,而且寫作技術更難。儘管如此,日本文人寫詞還是代不乏人,他們學習、模仿唐宋詞人,其中特別喜歡效仿蘇軾的詞作。蘇軾是開闢了宋詞新天地的一代詞人,其詞不僅在國內影響深遠,而且早就流傳到了東亞各國。
  • 【名家解讀】蘇軾《臨江仙》
    有趣的是蘇軾在黃州的四年多時間裡,有兩大傳聞都惹得蘇軾自己大笑不止,什麼樣的傳聞這麼好笑呢?一個傳聞說蘇軾逃跑了,另外一個傳聞的乾脆說蘇軾死了,怎麼這樣的傳聞是怎麼無中生有的呢?其實始作俑者還是蘇軾自己。今天,我們就來解讀蘇軾寫的一首《臨江仙》詞,這首詞就是引起其中一個傳聞的源頭,詞是這樣寫的: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宋代:蘇軾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
  • 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問了個尷尬問題,寫下一首詞安慰世人多年
    說起蘇軾,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豁達,他的人生態度,人們都說,人人心中都住著一個蘇軾,這句話說得真沒錯!誰都想要有個豁達樂觀的心態,過好自己的一生。但是,蘇軾到了43歲的時候,因為受到官場黨派鬥爭的牽連,捲入了「烏臺詩案」,這一巨大的打擊成了蘇軾人生的轉折點。正是在此次詩案中,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就是在這個時候,他結交了一位朋友,叫王鞏。
  • 蘇軾: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和尚一字未說,卻讓蘇軾啞口無言
    蘇軾大家都不陌生,可以說是中國文學史上少有的奇才與全才了,他的辭賦、散文、書法皆稱當世一絕。散文有《赤壁賦》這樣的千古名篇;書法位列"北宋四大家"之首,以意取勝,開北宋書法新風氣;辭賦更是為後世留下了《江城子》《定風波》《念奴嬌》《水調歌頭》這樣的佳作。
  • 蘇軾找朋友喝酒,卻被友妻大罵,寫下一首詞,形成一成語流傳千年
    品著這些酒詩的醇香,想像著曲觴流水的景象,我不禁有些醉了,但是也萬萬比不得下面的這位酒興詩人,他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詞中酒神——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的愛酒程度堪稱一個「痴」字,三百餘首傳世的詞作中,「酒」字出現了九十多次。
  • 蘇軾遇到個16歲的紅顏知己,卻殉情而亡,為她寫下一詞成千古絕唱
    蘇軾遇到個16歲的紅顏知己,卻殉情而亡,為她寫下一詞成千古絕唱紹聖元年十月,蘇軾被貶惠州。在此之前,蘇軾官至喻林學士知製造,離宰相也僅有一步之遙,這是蘇軾仕途裡的最高峰,自那以後就接連貶謫,再也沒能回到他期待為之傾盡心血的朝廷。
  • 蘇軾刁難友人小妾,小妾的回答,讓蘇軾感動,寫下一首詞流傳至今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一句「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我們不去分析這句話的意思,單單讀起來就感覺身心舒暢,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句子很美,卻不知道這句話其實出自蘇軾的一首詞。這兩句話都是出自蘇軾的這首《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 洞房夜蘇軾寫了一首詞,通篇都是「抄襲」,不料卻名傳千古,太肉麻
    在宋代文壇,蘇軾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即使在如今的現代社會,依然能夠「圈粉無數」。眾所周知,蘇軾生性樂觀豁達,一言一行總是能夠出人意料。蘇軾的一生中,創作了上百首膾炙人口的佳作,但是其中有一首卻非常的特別,當時蘇軾只有19歲,王弗16歲,兩人情投意合,喜結連理。
  • 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問了個尷尬問題,寫下一首詞安慰世人很多年
    蘇軾的一生經歷過太多的不公平,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公平,讓他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蘇軾把這些感悟都寫在了詩詞上,蘇軾的詩詞,更深刻的展現了他對人生的見解。說起蘇軾,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豁達,他的人生態度,人們都說,人人心中都住著一個蘇軾,這句話說得真沒錯!
  • 蘇軾被貶,唯有一歌女前來送別,蘇軾贈她一首詞,盡顯惺惺相惜
    所以蘇軾作了一首《阮郎歸》送予她。幾日後,倆人長亭送別,蘇軾又作此詞以為酬贈。詞的上闕:蒼顏華發,故山歸計何時決!舊交新貴音書絕,唯有佳人,猶作殷勤別。詞的下闕:離亭欲去歌聲咽,瀟瀟細雨涼吹頰。淚珠不用羅巾浥,彈在羅衫,圖得見時說。蘇軾在長亭,就要告別歌女而離開時,歌女開口唱歌還哽咽地啜泣起來,淚水加上細雨和涼風吹打著雙頰。冷意襲來,連著心都在風中發顫的感覺。
  • 蘇軾很灑脫的一首詞,當你身陷困境,要學會對自己說這2個字
    披一蓑衣任憑湖海中泰然安度平生。清早的春風催促著我快快醒酒,微冷,小山頭上的初陽已斜照出清晨的輪廓,我亦懷笑相迎,回想這一路走來的蕭瑟路,人生不亦是這樣嗎,繼續向前吧——也無風雨也無晴。當你身陷困境,要學會對自己說這2個字:別怕!
  • 蘇軾「解救」好友被趕,憤然寫下一首詩,裡面一詞現多形容兇老婆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文壇中,能夠在一堆文豪中脫穎而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蘇軾就是其中一位,要問這蘇軾的魅力到底有多大?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不僅僅是在現代,就算是在北宋時期,蘇軾也是全民偶像。雖說這位大文豪如此厲害,但卻因風流之事被女人趕出過家門,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蘇軾與小妾王朝雲一同過端午,詩興大發了寫了一首極為深情的詞!
    蘇軾的才華縱觀整個宋朝,也是沒有幾個人能夠與之相比,雖然歐陽修和王安石等人,也都同樣的被稱為天才型的詩人,但是比起蘇軾來,還是要稍稍遜色一些,這並不是說他們兩人水平不高,而是蘇軾的人生經歷與他們大不相同,正是他的那種顛沛流離的生活經歷,不僅造就了堅韌不拔的蘇軾,同時也使得蘇軾在文學上獨樹一幟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在黃州的四年是蘇軾改變與升華的四年,從初次貶謫的鬱悶,到適應這種生活,再到從這種生活中升華,蘇軾在這四年間完成了蛻變。人生就是這樣,鍛鍊人的時間不是在高峰時,而是在低谷的時刻,如果一個人能夠在自己人生的低谷中走出去,那麼他才有可能站在新的高峰之上。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當你身陷困境,要學會對自己說這2個字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當你身陷困境,要學會對自己說這2個字提到一代文豪蘇軾,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流傳廣泛,豪邁灑脫的詩詞。看上去他過得不錯。然而,這都是經歷了一生風雨坎坷,歷經磨難後,蘇軾在苦難中依然積極樂觀,熱愛生命。從而到達的隨緣自適,逍遙闊達的處世境界。
  • 蘇軾難度最大的一首詞,正讀讓人欣喜萬分,倒讀卻又讓人悲痛不已
    詩詞作為中國的傳統詩歌,可以說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而在眾多樣式的詩詞之中,有那麼一種體裁,無論正反都可以自成一體,並且正讀反讀完全是兩個意境,它就是迴環詩。不得不說,詩詞作為我們的國粹,如果不沉醉於其中,我們有時真的很難想像,它竟然有另外獨特的一面,就像世外桃源,令人神往不已。
  • 蘇軾與《定風波》
    《定風波》宋代 蘇軾原文: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午飯後的蘇軾與兩個友人帶著微微醉意,興高採烈地行走在去往黃州城外名勝沙湖的路上,兩邊是望不到盡頭的樹林,這裡景色迷人,加之忽而明亮忽而暗淡的光線,真是令人心曠神怡,什麼殺頭貶官,不準亂說亂動,統統去見鬼吧!忽然暴雨驟至,眾人狼狽地逃進樹林中躲避,衣服已淋溼大半,豆大的雨點穿過樹林,打擊在葉片之上,發出一陣陣嘈雜之聲。
  • 才女追蘇軾如追星,蘇軾盛情難卻送她這首詞,最後6個字耐人尋味
    相信說起蘇軾大家都不陌生,唐宋八大家之一,因為當年的「烏臺詩案」半生都在貶謫的路上,可謂是令人唏噓。職場雖然不如意,但是情場上蘇軾早早就娶了賢妻王弗,可謂是妥妥的情場得意,但是似乎上天覺得這樣的蘇軾太過舒適,就讓他的髮妻早逝。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宋詞中最豪放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蘇軾一生,融儒、釋、道於一體,詩、文、詞、書、畫俱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出類拔萃,他在做文人方面的成就,可以說是空前絕後,後無來者。可是在文人以外,蘇軾還有一顆匡扶天下的仕人之心,恰好是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公忠體國,讓他陷入在仕途的泥淖中難以自拔,並且差點兒招來殺身之禍。蘇軾一生的仕途生涯,最繞不開的是「烏臺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