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內蒙古新聞1月2日電(李愛平 侯顯峰)「今年收入怎麼樣?明年打算發展點啥產業?」李延輝與張豔軍坐在炕上嘮起來。
「我想再買幾隻羊,還想把那林地利用起來,就是資金有困難。」
「我可以給你協調『領養』幾隻羊,這樣就不用拿資金了。栽扁杏的話,樹苗和技術我負責解決。」
作為土城子鄉脫貧攻堅的旗級包聯領導,奈曼旗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延輝多次到村走訪農戶,與村民懇談,對村裡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情況實地調查。
自結對幫扶以來,工作組第一時間就「沉」了下去,走家串戶,將村情民情摸了個底透。工作組成員多次聚集在土城子鄉,與鄉村幹部群眾一道分析困境,研究破解辦法。土城子鄉迅速「熱」了起來!
同樣在七家子村大壩村民組,工作隊長張海志再一次來到張顯仁家了解近況。這一次,老張不在家,老伴隋彩榮見到張海志就誇他工作負責認真,為她家解決了大事情。原來,張顯仁夫婦倆原本還可以的日子由於隋彩榮患大病做手術一下子變成了貧困戶,為此,村裡給他們申請了低保。
張海志駐村後考慮到建檔立卡戶的健康扶貧政策更有利於隋彩榮的後續治療,於是他找到老倆口建議他們退保:「你們倆人那點兒低保金根本解決不了啥問題。」老倆口聽了張海志的建議,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這以後再去複查,我這心裡也有底了!」隋彩榮說。「你們家這麼大院子,明年我給你弄點雞雛,你幹不了農活在家搞養雞,做好了也是一個致富產業。」張海志為她謀劃著來年的發展。
幫扶,要從經濟上幫,更要從志上扶,從「根子」上解決百姓的致富問題。為此,扶貧工作組這群村民眼裡的「熱心客」,在掌握第一手資料後,就開始緊鑼密鼓地「繪藍圖」,修梯田、栽扁杏、養土雞、育肥羊……開出了 一個個致富增收的「方子」
土城子鄉精準扶貧把養殖業作為脫貧致富產業之一,探索走出大戶帶動發展之路,創造幫、趕、超的脫貧氛圍,實行獎勵機制,鼓勵抱團取暖、合力攻堅。
平頂山村關家杖子村民組的許國華是個80後,頭腦靈活,雖不是貧困戶,但村裡人的日子過得都差不多,他多次找到鄉裡,總想著能搭上扶貧工程的「順風車」,實現自己的「養羊夢」,但鄉裡一句「先投後補」斷了他「借雞生蛋」的念想,他開始自籌資金「圓夢」。
去年,養羊已經小有成就的他果真得到了鄉裡支持的養殖貸款8萬元。如今,許國華育肥羊年純收入超過7萬元。看到許國華賺到了錢,村民們紛紛效仿。「現在他已經是我們村發展養羊業的帶頭人啦!」村組負責人李久文笑著說。「關鍵是我現在有經驗、有技術了,政府再支持,敢幹!」許國華接過李久文的話茬笑著說。在許國華的帶動和幫助下,僅關家杖子村組已有20多戶發展育肥羊產業。
無獨有偶,土城子村李樹龍本來靠著近百畝玉米的收入生活也不錯,可是,玉米價格的連續下跌引發了李樹龍「買幾十隻羊養養」的想法。他的想法得到了鄉裡的支持,給了他和許國華一樣的待遇。一年多過去,李樹龍樂得合不攏嘴,養羊收入是往年種玉米收入的兩倍還多。
在李樹龍的影響下,村裡人養羊的逐漸多了起來,一些有條件貧困戶也跟著「漁利」。李樹龍還建了一個全村養羊微信群。「現在可方便了,購買、銷售、防疫,包括養殖技術,在群裡一說,大家共享。」李樹龍說,他知道許國華帶動了許多農戶,但他也不差,10多個養殖戶羊存欄1000多隻。「其實發展的規模越大越好,現在都講產業化。」李樹龍坦言。
土城子鄉在發展養殖業上,實行農民投入為主、信貸補充為輔、誰幹支持誰的政策,充分調動了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積極性。通過培育產業大戶+農戶的形式,形成了以強帶弱、以富帶貧、以大帶小的合力發展氛圍,有效解決了農村農業產業發展過程,村級組織管不了,單家獨戶辦不了,政府部門包不了的問題。
「每月吃住在村、工作在村不少於20天」這是旗委對駐村工作隊的要求。土城子鄉的12個駐村扶貧工作隊48名幹部通過大學習、大走訪、大調研、大督查,走村入戶,在脫貧攻堅一線當起致富項目「謀劃隊」、黨建工作「教導隊」、扶貧政策「宣傳隊」,著力在增強發展功能、轉變致富觀念、制定長效機制上精準發力。
秋收後,平頂山村徐秀春就一直關心著明年擴栽大扁杏面積的事兒。徐秀春表示,今年奈曼旗大旱,與耕地絕收減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扁杏有穩定的收成。
看到這情形,徐秀春打定主意要擴大種植規模,村裡好多人也有這想法。2017年秋,土城子鄉爭取到扶貧項目,修建了1.4萬畝梯田,按照規劃,全部用來栽植扁杏,全力打造仁用杏產業和旅遊開發。
每年四月中下旬,土城子鄉平頂山村萬畝杏林一片蔥蘢,杏花如雪滿山坡。引來賞花、攝影的大批遊人流連忘返。
土城子鄉借勢發揮,將山區地貌、古城遺蹟、杏林花海打造成吸引遊客的景點,興起農村新產業,帶出農家樂,帶旺鄉村旅遊。形成平頂山杏花、土城子古城址、燕北長城遺址、杏樹園子村農家風情、七家子野生魚宴等旅遊景點線路,以旅遊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提高群眾收入。
目前,該鄉正打造「產業+鄉村旅遊」模式,促進鄉村旅遊業發展,著力打造土城子杏花節等品牌。(完)
來源:中新網內蒙古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