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父子不和,卻又寫得如此情深,讀來讓我氣憤不已

2020-09-04 土豆燉排骨



朱自清的《背影》我就想起我的父親。

我家有七姊妹,最大的為兩個哥哥,最小的是我。小時候,鄰居總是拿我開玩笑,說,你看別人家的孩子都只一兩個,最多三四個,你家兄弟姊妹這麼多,你肯定是你爸媽撿回來的。

是嗎?可我爸爸每天都接送我回家,你的兒子是親生的,怎麼你都不去接他呢?有一次我都看見他路上摔倒了,一個人在哭,都沒有人陪。

自此以後,沒有人再和我開這樣的玩笑。而父親對我的接送卻是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1

讀小學的時候,他去送我,放學的時候,他去接我。我還記得那天是開學的第一天,我和父親起了個大早,父親說,帶你去吃你最愛的油條。我高興的跳起來。接著,父親的大手牽著我的小手,一起走在冷清的街道上。每次當我想到這個場面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動畫片《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中父親牽著兒子去上學的那個背影,真的,很像,更細膩。


走進早餐店,當時的人並不多,父親把我抱到桌子旁,那個時候的桌子是四四方方的八人桌,木頭的本色,當時的我,個子不是很高,故而,父親把我抱到凳子上,總是要叮囑一句:好好坐著。我很認真的點點頭。


就看見父親轉過身,走到買東西的櫃檯,回頭看了我一眼,然後見我也看著他,他的唇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然後在我的視線下,他付款,端著我最喜歡的金燦燦的油條走了過來。


「快吃,第一天上學可不能遲到。」

我點點頭,拿著油條就吃,那香味直接衝擊著我的味蕾。吃完後,父親送我到學校門口,我走三步就回頭看一眼,發現父親始終都微笑著看著我,把手向前揮舞著,讓我往前走。然後我在他的視線下走進學校。我記得父親什麼都沒有吃,在那個貧窮的年代,他把吃的東西讓給了我。



2

後來,我去外地讀書,父親替我背著行李,坐到車上,我一直都有暈車的毛病,哪怕是吃了暈車藥都很不舒服。一上車,父親就說,不舒服就閉上眼睛,睡一覺,一下子就到了。


聽著他的話,我很放心的把眼睛閉上,然後把頭靠在他的肩膀上。那個時候,從家裡到學校要坐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到站的時候,父親說到站了,我也就醒了。我離開他的肩膀,他都要好半天的坐在位子上,試著動動手動動腳,我當時並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還嚷嚷著,爸爸,快點,快點。


後來我才知道,是爸爸的手和腳都麻痺了,動不了,只能稍微活動下,讓手腳的麻痺的神經慢慢的恢復過來。而我之所以知道,是因為孩子有一回躺我腿上,我腳麻痺了,動一下就同針刺一般的疼,這樣我才想起,當時的父親,肩膀和腳有多疼。可他卻是從來都沒有說過一聲。


下了車,幫我把東西搬到宿舍,拿出箱子裡的東西,一件件幫我把床鋪整理好,把東西擺放好,自己然後再看一眼,接著拍了拍身上的灰,說,可以了。


我送父親出去,兩個人並排走著,卻是沒有說話。只是安靜的,送父親到馬路邊,一會兒的功夫,汽車來了,父親上車,朝我招手,隔著窗戶,我看見他的嘴唇在蠕動,可我卻是一點聲音都聽不到。但我知道,他是在說,注意安全,快點回學校。看著汽車走遠,終至一點都看不到,我鼻子酸酸的,眼淚忍不住的滾落下來。



3

後來參加工作,結婚生子,父親對我的接送也就局限在了家鄉的車站。


每逢節假日,他都會打電話來問我回不回去?如果我回去,他就會問清楚是幾點的汽車,幾點到。然後我就坐在汽車上,遠遠的就看見那個熟悉的身影,就站在那裡,眺望。


當汽車在他面前停下來,他就會很快的走到下車的地方,看著一個個下車的人,生怕錯過了我。當他發現沒有我的時候,眼睛裡的光芒是黯淡的,就好像黯淡的星光一樣。


有一回,我故意最後一個下車,他正好失落的轉身,我就在他背後大聲叫了聲爸爸。他聽到聲音後,錯愕的轉過身來,然後看著我,眼睛裡有淚光在閃,「你這孩子,這麼大了,還這麼皮、。」話雖然這麼說,他的唇角是裂開的,微笑忍不住的從他唇角蔓延開來。他喃喃自語:我就奇了怪了,明明是這個時間沒錯,怎麼就不見你呢?


呆了一天一晚,又要啟程,父親如同往日一般的送我到車站,我沒有帶什麼行李,就背了一個包。故而兩個人默默的走著,即便兩個人什麼話也不說,就走在他的身邊,我都能感覺到一種安全感。到了車站,目送著我上車,父親說,到了就打個電話。我說好。


然後車子緩緩向前行駛,而我在後視鏡中,看見他的身影在後視鏡中慢慢地變得很渺小渺小,終至成一個黑點,繼而消失不見。



4

父親走後,有一回清明節,我回老家。特意讓老公在那個車站口停下來,我走到那個站口,看著一輛輛來來往往的車輛,回憶著父親每次在我回來、離開,等候我的情形,忍不住一陣陣心酸。


畢淑敏說,願我們都被這個世界溫暖相擁。

的確,有時候,親人不在,只剩下回憶,而回憶中那種美好卻是最珍貴的。它就好像記憶中的暖流,時時刻刻溫暖著你的心。


就好像朱自清的那篇《背影》,朱自清在現實生活中同父親是有矛盾的不和的。但從這篇背影中可以看出,朱自清被父親的背影所感動,而他所感動的不單單只是是父親幫他買橘子,而是願意為了他做這麼一件小的事。而正是他的《背影》,在他父親讀後,兩個人多年的矛盾冰釋。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軌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軌,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軌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


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裡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每當我想起父親,我就會讀一讀朱自清的《背影》,就好像在讀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讀一個兒子對父親的愛,讀著讀著就會想起我的父親,他的背影,和書中的背影重疊起來,有父如此,女兒何求。

感謝這一路來父親的陪伴和守護,感謝父親的愛和牽掛,讓我在這世界中感受到了滿滿的溫暖,願所有人都能被愛所擁。

相關焦點

  • 朱自清《背影》的真實背後:父子不和,多年不相見
    那麼在這件事情發生之後,朱鴻鈞並沒有及時地修復和兒子的關係,反而和朱自清、還有朱自清的妻子,也就是和兒子還有兒媳之間,又發生了種種矛盾衝突,最後把朱自清逼得辭職,拖家帶口去了外地,從此父子兩的關係也就更加糟糕。
  • 透過朱自清的《背影》,讀懂中國式的父子關係
    此次不同以往,我對《背影》有了全新的理解,不再局限於給文章劃分段落層次。「統編三科」培訓期間受了北京來的專家影響,完全改變了我對散文的認知。李士傑專家強調:散文是以抒情為主,而不是刻畫人物形象。於是我帶著全新的教學理念,再次重讀《背影》,希望能有新的收穫。
  • 重讀朱自清《背影》,感受父子(女)親情
    時間如白馬過隙,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父親節」了,忽然想起上學期間學過的朱自清的《背影》,雖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卻歷久傳誦。今日重讀《背影》,仍能體會其感人至深的力量。這篇散文是朱自清於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
  • 朱自清的父愛之作《背影》記錄了父子矛盾的和解
    朱自清的代表作《背影》不僅描寫了父愛,而且描述了父子之間的衝突與和解。看到父親在站臺上為他移動著肥胖的身體買橘子,他的心裡充滿了複雜的感情。朱自清回家探親,但與父親的矛盾升級。朱自清覺得自己的工資由自己支配,而父親卻認為父親花了兒子的錢天經地義。父親還請朱自清做管教愛笑的好妻子。朱自清很生氣,他對父親直接從學校拿的薪水和對妻子的態度感到不滿。所以我離開家兩年沒聯繫父親。在後面1925。身體欠佳的朱自清寫信說自己的時間不多了,朱自清回憶起父子情深的細節,寫下背影,回憶父親給他的那一幕。
  • 初三語文閱讀一得:朱自清《背影》
    鬱達夫在《現代散文導論》中稱道:「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夠貯滿著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者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這是中肯的評價。   朱自清散文之美,歷來不少讀者都贊他辭藻華麗,畫 《春》、描《綠》、寫《荷塘月色》,簡直像一位高超的工筆畫師,描繪得五彩繽紛,金碧輝煌……吟詠之間,不覺人在畫圖中矣!
  • 朱自清的《背影》與其妻子武鍾謙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感動著每個讀過這篇文章的我們,引得無數人淚流滿面。他們父子的感情看上去溫馨而感人,其實《背影》的背後有著另外的故事。《背影》寫於 1925年 10月,朱自清先生談這篇文章的寫作動機時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湧,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裡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
  • 朱自清《背影》的秘密:與父親和解,與艾巖和好
    父子反目,「骨肉間的仇恨」,這讓朱自清充滿了矛盾和焦慮。雖然朱自清在小家庭安定下來後生活穩定,但父子之間的不和讓他深感困擾。雖然因為阿姨的影響,雖然父親的方式太多了,父子倆不能這麼僵持。於是,暑假,計劃主動緩和父子矛盾的朱自清帶著妻兒回到揚州。
  • 朱自清的《背影》騙了我們多年?文字背後的真相:父子8年水火不容
    朱自清的《背影》騙了我們多年?文字背後的真相:父子8年水火不容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 朱自清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商報記者 肖風偉  教授博文  《背影》應從課本中刪除  在貓撲網上,一個《因父親違反交通規則,將〈背影〉從課本中刪除?》的帖子最近很火。  連線作者  「咒罵、恐嚇如潮水一般向我襲來」  丁啟陣在博客中稱,朱自清父親穿過鐵道是違法行為。他的行為有可能破壞火車站的秩序,影響他人的正常旅行。而文中父親笨拙的動作,丁啟陣認為,這是一種「病態的審美理論」。  「從《背影》中,我們看不到朱父品行上有什麼合乎公眾價值觀的閃光點。」丁啟陣稱。
  • 揚州教授朱自清的父子之戰,《背影》裡只是冰山一角
    朱自清01、濃濃父子情朱自清《背影》節選:我說道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讀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朱自清和他爸爸的關係肯定很好。但,實際正好相反。朱自清和他爸朱鴻鈞已經反目成仇,多年不說話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讀朱自清《背影》有感——致父親
    今日又看了一遍朱自清的《背影》,有發現了一些新的感受,男人從兒子變為父親,才能深刻體會到人世間父與子的天倫情感是如此深沉。朱自清發自肺腑的深情創作《背影》,不僅奠定了他在散文史上的地位,並且入選中學教材,而且深刻影響了後來的創作者運用平實質樸的語言文字來撰寫散文。
  • 其實我終究會懂你的心《背影》文本解讀
    我覺得有時候我們會犯方向性錯誤,定點不準,抓手跑偏,教學過程師生們累得出奇,教學效果卻並不盡如人意。比如《背影》。過去自己讀《背影》,教《背影》,總是感覺課文內容平平常常,如水一樣的清淡。說實話,在以前,這篇經典名篇並沒有真正地打動我。於是在教學中只能做搬運工,不疼不癢、稀裡糊塗地把別人「父子情深」、「句句真情」之類的解讀販賣給學生。
  • 為何說如果當年朱自清沒寫《背影》,他父親可能至死都不原諒他?
    一篇《背影》講述了一對平凡父子間的點點滴滴,寫盡了一段父子深情。筆者還記得當年上學時,我們那位年過半百的語文老師,每次念到深情處,總會眼裡閃著淚光。當時我不明白,不就是一篇敘事散文嗎?至於這樣嗎?多年後,在了解完朱自清的生平後,才明白關於這篇散文,當年老師還有許多事,是不忍心告訴我們的。
  • 《背影》騙我們多少年?朱自清父子隔閡多年,背後代溝令人心酸!
    少年時在課本中讀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被其中那如暖陽一般的父子溫情打動心弦,感動得很,覺得這是世間最好的父子情。但要了解一個作者的經歷,往往不是看他寫了什麼,而是看他沒寫什麼。現實往往比文學殘酷,《傅雷家書》背後是傅家三代人的噩夢,而朱自清《背影》的背後,是朱自清父子之間的多年心酸糾葛。
  • 關注 | 寫作之如何寫好抒情文——以朱自清《背影》為例
    那麼我們今天就以朱自清的《背影》為例來探討一下如何寫好抒情文。抒情文,顧名思義,就是抒發和表達感情的文章。《背影》可以說是我們學過的經典文章之一,作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子之間的真摯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那《背影》又是如何抒情的呢?
  • 朱自清的父親納妾丟官,氣死祖母,朱自清為何還寫《背影》讚美他
    在1915年的時候朱自清的父親升官做了徐州榷運局(掌管鹽等專賣專運的機構,屬於肥差)的局長,然而他在任上時沒有勤奮克己,而是娶了一個小妾改善生活。那時雖然納妾是合法的,但是也得看家裡成員的意見。朱自清的父親納妾就得到了朱自清的祖母的反對,認為他已經近50歲了,剛一升官上任就追求奢侈生活是自取滅亡。
  • 朱自清《背影》教學賞析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帶有很強抒情性的寫人記事散文。文筆樸素而不失典雅,感情細膩真摯而不矯揉造作。此文不論欣賞閱讀亦或教學分析都價值極高,因此被認為現代經典散文,也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以下從寫作背景、整體把握和細節分析、作者對父親感情變化三個方面入手對此文進行賞析。
  • 朱自清的《背影》:沒有一等一的至情,寫不出一等一的文章
    因行李太多,得向腳夫花點小費才可過去,父親便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正好朱自清買票轉來,見父親說話不大漂亮,覺得自己非插嘴不可,但見父親把價錢講定了,只好讓父親忙著送上車。上車後,朱鴻鈞給兒子選個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朱自清便將父親做的那件紫毛大衣在座位上鋪好。眼看父子要分別了,但朱鴻鈞仍向朱自清囑咐個沒完,如在路上要小心,不要受涼等等。
  • 朱自清的《背影》,背後和父親之間的故事,遠比散文內容本身曲折
    1300多字的《背影》,文字優美,情節真實感人,尤其是描寫父親送「我」去火車站,叮囑茶房照應「我」,給「我」買橘子等細節,感動一代又一代學生。但是在《背影》的後面,掩藏著朱自清和他的父親朱鴻鈞交惡的辛酸往事。
  • 朱自清是在什麼情形下寫的《背影》?他和他的父親究竟怎麼了?
    讀《背影》那年,剛好是母親大人去世的那年,那一年,親眼見到了父親的滄桑與堅強。當時,弟弟不過才十四歲的年紀,心理正是最需要關懷的時候。在如此重要的年歲,恰好遇上母親去世,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有多傷痛。這時候,父親需要面對失去愛人的痛,同時也要面對正在成長的兒女,所以,他的心裡是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