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出生之後,寶媽們的人生也會發生變化。不管之前自己在職場上怎樣的意氣風發,在生完孩子後精力肯定會隨之下降,生活重心也會從工作轉變到家庭,一心只想陪著孩子。孩子也懂得媽媽的心思,所以平常有什麼事都會在媽媽面前毫無保留的表達出來。
李女士生娃那年28歲,是一名公司的經理,在30歲之前就將事業做的風生水起,可以稱得上是非常成功。但女性都需要面臨一個選擇,那就是在生娃後注重工作還是家庭,因為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李女士也不例外,在懷孕期間一直在為這件事發愁。
為了體驗不同的人生,同時也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她決定放下工作,專心在家帶娃。一切很順利,孩子也健康的長大,很快就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劉女士每天都會接送孩子,並向老師詢問孩子的表現如何,老師也經常誇讚孩子懂事,和同學相處的也很好。
在得知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之後,劉女士也就放心了,慢慢的,她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也就回歸了之前的工作,雖然職位不如以前,但起碼有事做。但在最近李女士卻發現孩子的表現不太對勁,在老師眼裡他是個公認的「乖小孩」,但是在自己面前就變成了一個跋扈的「公子哥」,遇見什麼事都不聽父母的勸解,而且還非常黏人。雖說是自己的孩子,但李女士經常會被孩子折騰的很煩。
後來李女士將自己的經歷發布到了網上,引起了很多寶媽的共鳴,他們表示經常也會感到自己的孩子煩人。有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些寶媽都是有工作的,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少,這個也是導致孩子「煩人」的原因之一。
其實很多寶媽都有類似的經歷,孩子在外人和在自己面前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狀態,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孩子會非常聽話,但在自己面前就非常調皮,甚至還令人反感。對此,寶媽要提前進行了解,孩子之所以會有這種差異,他們也有說不出口的苦衷:
①缺乏安全感。
孩子從小接觸最多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自然會產生強烈的依賴感,不管發生什麼事都希望父母可以陪在自己身邊。在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後或者父母重新投入工作時,孩子的不安就會被放大。在父母面前變得「煩人」正是他們的一種表達方式,只有父母在身邊孩子才能有安全感。
②孩子社交能力比較弱。
不要以為所有孩子都能迅速和陌生人建立關係,有些孩子非常「怕生」,如果父母不在身邊就會表現得非常乖巧,等回到父母身邊之後就會將最真實的一面顯露出來。
①保持和諧的家庭環境。
有些家長認為大人之間吵架和小孩子沒關係,這種觀念是錯誤的,父母是孩子最為親近的人,如果兩人之間感情出現問題很容易讓孩子產生成長陰影,即便最後夫妻倆握手言和,孩子受到的傷害也會是永久性的。
②及時回應孩子的情緒。
孩子的安全感是需要積累的,他們在小時候經常會出現各種情緒,家長也要理解,並及時給出回應,讓孩子明白爸媽是在乎自己的。但也要把握好度,如果太過於在乎孩子的感受,不僅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同時孩子還有可能會形成「世界以我為中心」的想法。
③給予高質量的陪伴。
現在很多家長不會全職帶娃,大多數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就重新開始工作,所以在平時就很少有時間來陪孩子。平時在家,家長可以放下手機,多找孩子談談心,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還是很在乎自己的。
總之,孩子的內心世界比我們想像的更加敏感,作為家長要多給他們一些包容,讓孩子在小時候能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