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敢於第一個起義,成功後卻得意忘形,最終眾叛親離!

2020-12-12 深情的方式

公元前的兩百零九年的豐收季節,本該是一個好時候,可是對秦來說卻不是好事兒,緣由便是陳勝及吳廣卻在蘄縣一帶造反了。

那麼陳勝及吳廣這些人究竟是為何起義呢?原來是秦朝的官府當時發配貧民們去服從兵役,一共安排了九百多貧民,而吳廣及陳勝正好也在隊伍中,還擔任小隊長,可惜那段時間卻大雨連綿,將去漁陽道路給衝毀或者淹沒了,使得這群受苦受累的貧民無法按時到達。要知道秦國法律可是極為嚴苛的,這服兵役要是遲到了,完全是斬首,根本沒人商量的。陳勝及吳廣也是走投無路,所以想辦法將同伴們的怨恨以及愁苦轉化為怒火,之後奮起誅殺的押送他們的軍官。

陳勝在帶領眾人殺掉秦官之後,便豪邁的對眾人喊道:「我們這些貧民,是遲早都要被斬殺的,即使不被斬殺,也依舊會去服役,死亡的概率十分大,有幾個人能活著呢?況且壯士要死就要死在大的事情上!你們覺得那些王侯們,就真的是比我們血統高貴嗎?」當時這些貧民都被陳勝所說動,願以死相隨陳勝以及吳廣。於是吳、陳二人便拿出了扶蘇以及項燕的旗號,又弄了一個土堆在上面和眾人歃血結為連盟,建了個叫做大楚的新國家。之後陳勝以及吳廣便以將軍和都尉的身份,統領著這群平民出身的士兵。

起義軍當時全都是吃盡了苦頭的百姓,因此怒火高漲,很快就攻打下了蘄縣城。陳勝當時選了一個比較英勇的人,也就是葛嬰,繼續向東線進攻,連續攻破了好幾做秦的城池。等到陳勝軍到達了陳郡之地的時候,已經招募到了好幾萬大軍,以及幾千的騎兵,並配備接近七百多戰車。於是陳勝想都沒想,便指揮大軍攻打陳郡,而當時陳郡的郡守貌似逃跑了,只有郡丞帶領著城中士兵,象徵性的抵抗一番,便兵敗而亡,陳郡也淪為了大楚的領地。而當時在陳郡之內有兩位名士,叫做陳餘及張耳,再陳勝攻下的郡城後,兩人便去拜訪了陳勝,陳勝早就聽聞過兩人的名聲,很高興的接納了陳、張二人。

而陳勝這時候已經羽翼豐滿,當時很多百姓以豪傑都想擁戴陳勝當新的楚王,於是陳勝便去詢問張耳以及陳餘的看法,當時陳、張兩士異口同聲:「秦國興無道之事,毀滅了其他國家的社稷,有殘忍對待百姓,如今將陳軍您是冒著很大的危險起義的,需要替天下百姓消滅秦國禍害,如果這麼快便稱王,百姓就會看到你的私心,你還是不要稱王,先發軍攻破秦國,同時尋找六國後裔封他們為王,這樣不斷拉攏助手,也為秦國增加敵人,在殺滅的秦以後,諸侯們受您的恩惠都聽您的,那麼你的帝業不就成了。」

然而陳勝這時候遺忘了當初的初心,不肯聽陳餘以及張耳的良言,終究是忍不住稱王的誘惑,自立為大楚之王了。在陳勝稱王了之後,他的老友親朋都去投靠大楚,他的嶽父也都前去了,可是陳勝竟然對待曾經的老丈人,卻傲慢無禮,連拜都不肯拜一下。當時陳勝丈人便說道:「你行造反之事,還不尊敬長輩,必然不能持久啊!」然後便怒衝衝的走了。陳勝那時連忙對嶽父道歉,也沒挽留住老人。而當時還有一個陳勝貧賤時的老友,他說了幾句陳勝以前的囧事,竟然被陳勝下令給殺害了,從此以後便親近陳勝,過了幾年後,起義便失敗了。

相關焦點

  • 大澤鄉起義失敗後,陳勝被車夫所殺,那吳廣的結局如何?比他害慘
    陳勝吳廣起義,又叫大澤鄉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秦二世統治時期,實行暴政,朝政腐敗,民不聊生。公元前209年秋,朝廷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屯守於漁陽。誰知到達大澤鄉時遇到了大雨,不能按期到達目的地。
  • 陳勝吳廣起義後,為何迅速消失?原因還是他們自找的
    上歷史課的時候,我們就學過有關大澤鄉起義的故事,這個故事大家都言猶在耳吧,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更是讓我們熱血澎湃,激發了下層人民的鬥志,讓底層老百姓知道了,他們自己的命運有他們自己做主。由於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揭開天下反秦的序幕。
  • 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起初轟轟烈烈,最終為何慘澹收場
    秦末陳勝吳廣二人發動的大澤鄉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此次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這段歷史史料依據就是司馬遷所著《史記.陳涉世家》了,那麼問題就出來了,陳勝吳廣兩個人發動的起義事件,為何沒有「吳廣世家」呢?
  • 陳勝吳廣起義後,陳勝稱王,可為什麼吳廣卻落得一個悽慘的結局?
    最終,陳勝吳廣於大澤鄉起義,掀開了打擊暴秦的序幕。 關於陳勝吳廣的這次起義,司馬遷是極為推崇的。史記中的世家一般都是記載諸侯的,陳勝吳廣因為首次反秦,於是被司馬遷載入世家。而在《史記·陳涉世家》中,司馬遷更是稱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 小小故事屋——《中華上下五千年》之陳勝、吳廣起義
    小小故事屋——《中華上下五千年》之陳勝、吳廣起義 2019-12-26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因為認同感缺失給了陳勝機會,所向披靡的起義軍達成了什麼共識?
    所以在一個公認「苦秦」的底層中,只要有人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只要有人敢揭竿而起,接下來勢必會四方追從。因此,陳勝手中最初雖只有900人,但恰恰是因為「天下苦秦」的社會認同感存在,所以,他登高一呼,900人瞬間便變成了9000人,且人數不斷地攀升。
  • 你真正讀懂了陳勝吳廣起義嗎?農民起義的背後邏輯讓人感到心酸
    當然,我們今天只是來聊聊這段歷史的引子——陳勝吳廣起義。通過上述的簡單介紹,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無可非議的佔有巨大的歷史意義。在此之前,一個國家的上層建築是百分之百地完全由貴族佔領著,正是因為大澤鄉起義,平民階層開始第一次參與到改變歷史進程的序列之中。光憑這一點,就足以彪炳史冊了。
  • 陳勝吳廣起義轟轟烈烈,差點打到秦都鹹陽,卻為什麼會迅速兵敗?
    「於是陳勝的威信漸漸地建立了起來。第二天,吳廣故意激怒秦吏。兩個官吏就用鞭子抽吳廣,激起民憤,趁亂,陳勝吳廣殺掉兩個秦國官吏,對著這幫農民兄弟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借用扶蘇和項燕的名號,起兵反秦。短短幾個月,攻佔了很多地方,隊伍也擴大規模,成了非常龐大的一支反秦武裝。後來的劉邦起義用的也是這套把戲。
  • 陳勝吳廣起義的真相:不是農民的陳勝,不是兄弟的吳廣
    提到陳勝吳廣起義,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是農民起義,誠然,參與大澤鄉起義的主力軍確實是農民,因為秦朝初年,天下最多的人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民,但是起義的領導者陳勝卻未必是農民。陳勝吳廣能混到屯長這個級別,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奮鬥的上線了。而且這個職務風險很好,如果自己手下的兵卒在戰場上不能收割足夠多的人頭,作為屯長是要承擔相應罪責的。這個領導不好當,搞不好隨時都有掉腦袋的危險。說道大澤鄉起義的背景,不得不說延誤工期不是死罪,但是做為屯長的陳勝吳廣的罪責要比一般的士族大得多,因為他們要承擔領導責任,確實是要殺頭的。
  • 陳勝吳廣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後面的故事,並不高尚
    兩位農夫在大澤鄉振臂一呼,900多名百姓群起響應,星火燎原,中國古代第一個封建王朝在此之後轟然倒塌。漁陽一呼,卒移秦祚,這場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曾被讚嘆為反暴秦、反壓迫的鬥爭。那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後面的故事,有著怎樣令人唏噓的結尾。
  • 陳勝從起義到遇害,為何6個月就眾叛親離?種種細節早已埋下伏筆
    陳勝,字涉,秦末陽城人,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第一人,反抗封建暴政的先行者。陳勝起義,建國號張楚,取「張大楚國」之意。那麼,楚國極有可能就是陳勝的故國。而且,陽城在春秋戰國時屬楚地。趙燕各自稱王,陳勝派出的那些將領紛紛效仿,他們佔據一塊地方,便據為己有,割據自立,鄰近的便不顧兄弟情面大打出手。陳勝毫無辦法。義軍變為軍閥,農民起義變為軍閥混戰。
  •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首先發動起義,為何到最後卻是項羽劉邦稱王?
    這段描寫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的課文,相信大家到現在還記得。由於秦朝當時調兵去守漁陽,陳勝吳廣作為小隊長帶隊前往。然而到了半路,下起了大雨,行進道路被切斷,無法按時到達漁陽,而按照秦朝法律,未按軍令規定到達者,是要被處罰的。因此,陳勝吳廣便帶隊起義。可是,明明是陳勝吳廣首先發動的起義,為何到最後卻成為了項羽、劉邦的天下?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 陳勝:起兵抗秦第一人,擁兵數萬稱王,為什麼會被一個車夫刺殺?
    也因此,歷代農民起義軍很少有成功推翻王朝統治,繼而開國的,多數都是被反抗的王朝成功鎮壓,或是被權貴階級給摘了成功的果實,如黃巢、洪秀全等等。陳勝亦是如此!陳勝的戰略眼光實在是太讓人著急,起義數月,就接連犯了幾個大錯誤,最終是將自己逼上眾叛親離,禍起蕭牆的絕路。
  • 陳勝對同伴說「苟富貴,無相忘」,後來信守承諾了嗎
    這裡的陳涉,指的是秦朝末年的農民起義領袖陳勝。陳勝是陽城(今河南省平輿縣陽城鎮)人,年輕時曾經和別人一起被僱傭耕地。有一天,陳勝正在耕地時,走到田埂上休息,失意地抱怨了很久,說:「如果將來誰富貴了,可別忘了一塊吃苦受累的窮兄弟啊。」同伴們都取笑他:「咱們都是賣力氣給人家種田的人,哪兒來的富貴?」陳勝嘆息說:「哎,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 以炒作開局的陳勝、吳廣起義,反抗暴秦一呼百應,為何迅速潰敗?
    ,他們成功建立了起義軍政權,有了自己名正言順的番號。憑藉著誅暴秦的響亮口號,成功為起義軍招募了大量農民力量。隨後在陳勝的領導下,起義軍步步高歌,不斷攻克了附近的秦朝城池,同時開倉放糧,救濟百姓。 在安徽附近的戰爭逐漸完畢之後,起義軍將目標轉向了秦朝通往全國的交通樞紐,河南陳縣,在行軍途中,不斷有流民和受壓迫的農民加入,起義軍隊伍迅速擴大至數萬人。
  • 小學我們就知道的陳勝、吳廣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小學我們就知道的 陳勝、吳廣到底是什麼樣的人?陳勝、吳廣都是反抗秦朝暴政的人,也是農民起義。但陳勝、吳廣並不是追求解放農民,不過是「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嗎」?說通俗點,陳勝、吳廣是利用農民打天下,自己做王侯將相而已。陳勝這個人,有著農民起義的很多局限。其一是戰略眼光短淺。明明秦朝還有很強的實力,陳勝就敢分兵多路四面攻擊,派周章帶著主力孤軍深入去打鹹陽。
  • 大澤鄉起義原來是陳勝吳廣導演的一場大戲
    《陳涉世家》是《史記》的其中一篇,也是我們中學課本的一篇文章,也是要求我們背誦的文章,正是這篇文章,讓我們了解了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的經過,那就是官逼民反,都是因為秦法暴虐,才導致大傢伙風起雲湧的起義。秦朝是很暴虐的,這是我們一直以來學歷史深信不疑的。
  • 難怪陳勝、吳廣起義大勝不久便又大敗!你看看他們做了啥錯事?
    這其中涉及到一個人物,便是吳廣,這也就是說,一個叫陳勝與一個叫吳廣的農民走到一起,鬧了一次起義。這次起義是歷史上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起義常見,但農民起義且到最後還勝利了的,實屬難見。那麼,陳勝的農民起義為何會勝利呢?為何在勝利不久後便又大敗呢?其實,這與他們中間做的錯事息息相關!大勝背景:話說陳勝只是一個農民為秦朝幹活時候,便特別有夢想。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有行千裡的目標,敢於邁開第一步,方得成功
    大家好,我是吉霏兒,今天講的是陳勝從小就有遠大志向,最後敢於邁開第一步,揭開反對暴秦的大局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老子《道德經》有言: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說的就是人要有遠走千裡的奮鬥目標,然後採取有效的行動,邁出第一步,直到到達成功的終點。
  • 喊出這句話的陳勝最終也想著做「有種的」王侯
    兩千多年前,一群秦朝戍卒喊出的這句話,為後來的所有起義(或者說造反)提供了足夠的理論基礎。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雖然最終失敗了,但撬動了秦朝的統治基礎。陳勝吳廣之後,六國貴族相繼起兵,最終推翻了第一個大一統王朝。陳勝吳廣起義,來得疾風驟雨,去得也猝不及防,宛若天空划過的流星。為何攪動天下大亂的起義會快速失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