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的兩百零九年的豐收季節,本該是一個好時候,可是對秦來說卻不是好事兒,緣由便是陳勝及吳廣卻在蘄縣一帶造反了。
那麼陳勝及吳廣這些人究竟是為何起義呢?原來是秦朝的官府當時發配貧民們去服從兵役,一共安排了九百多貧民,而吳廣及陳勝正好也在隊伍中,還擔任小隊長,可惜那段時間卻大雨連綿,將去漁陽道路給衝毀或者淹沒了,使得這群受苦受累的貧民無法按時到達。要知道秦國法律可是極為嚴苛的,這服兵役要是遲到了,完全是斬首,根本沒人商量的。陳勝及吳廣也是走投無路,所以想辦法將同伴們的怨恨以及愁苦轉化為怒火,之後奮起誅殺的押送他們的軍官。
陳勝在帶領眾人殺掉秦官之後,便豪邁的對眾人喊道:「我們這些貧民,是遲早都要被斬殺的,即使不被斬殺,也依舊會去服役,死亡的概率十分大,有幾個人能活著呢?況且壯士要死就要死在大的事情上!你們覺得那些王侯們,就真的是比我們血統高貴嗎?」當時這些貧民都被陳勝所說動,願以死相隨陳勝以及吳廣。於是吳、陳二人便拿出了扶蘇以及項燕的旗號,又弄了一個土堆在上面和眾人歃血結為連盟,建了個叫做大楚的新國家。之後陳勝以及吳廣便以將軍和都尉的身份,統領著這群平民出身的士兵。
起義軍當時全都是吃盡了苦頭的百姓,因此怒火高漲,很快就攻打下了蘄縣城。陳勝當時選了一個比較英勇的人,也就是葛嬰,繼續向東線進攻,連續攻破了好幾做秦的城池。等到陳勝軍到達了陳郡之地的時候,已經招募到了好幾萬大軍,以及幾千的騎兵,並配備接近七百多戰車。於是陳勝想都沒想,便指揮大軍攻打陳郡,而當時陳郡的郡守貌似逃跑了,只有郡丞帶領著城中士兵,象徵性的抵抗一番,便兵敗而亡,陳郡也淪為了大楚的領地。而當時在陳郡之內有兩位名士,叫做陳餘及張耳,再陳勝攻下的郡城後,兩人便去拜訪了陳勝,陳勝早就聽聞過兩人的名聲,很高興的接納了陳、張二人。
而陳勝這時候已經羽翼豐滿,當時很多百姓以豪傑都想擁戴陳勝當新的楚王,於是陳勝便去詢問張耳以及陳餘的看法,當時陳、張兩士異口同聲:「秦國興無道之事,毀滅了其他國家的社稷,有殘忍對待百姓,如今將陳軍您是冒著很大的危險起義的,需要替天下百姓消滅秦國禍害,如果這麼快便稱王,百姓就會看到你的私心,你還是不要稱王,先發軍攻破秦國,同時尋找六國後裔封他們為王,這樣不斷拉攏助手,也為秦國增加敵人,在殺滅的秦以後,諸侯們受您的恩惠都聽您的,那麼你的帝業不就成了。」
然而陳勝這時候遺忘了當初的初心,不肯聽陳餘以及張耳的良言,終究是忍不住稱王的誘惑,自立為大楚之王了。在陳勝稱王了之後,他的老友親朋都去投靠大楚,他的嶽父也都前去了,可是陳勝竟然對待曾經的老丈人,卻傲慢無禮,連拜都不肯拜一下。當時陳勝丈人便說道:「你行造反之事,還不尊敬長輩,必然不能持久啊!」然後便怒衝衝的走了。陳勝那時連忙對嶽父道歉,也沒挽留住老人。而當時還有一個陳勝貧賤時的老友,他說了幾句陳勝以前的囧事,竟然被陳勝下令給殺害了,從此以後便親近陳勝,過了幾年後,起義便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