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起兵抗秦第一人,擁兵數萬稱王,為什麼會被一個車夫刺殺?

2020-12-12 奧古說歷史

陳勝被車夫莊賈所殺,這是必然的!當領導者的身邊儘是一群趨炎附勢,唯利是圖的奸詐小人之時,總有一天領導者會走向被他們刺殺而死的命運。

奸詐小人,向來都是一群利己主義者,很容易被人收買,繼而作出背叛主公,另投他主之事。他們從來都不會真正忠於誰,在他們眼裡,誰能給他最好的待遇,他就跟誰,是從來都無「忠誠」可言的。

只要他們留在領導者身邊一天,總有一天他們會為自己的利益,向領導者舉起手中的屠刀,以他的性命來換取自己的前程,這就是必然的結果。

陳勝起義之初,在他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驚世一呼下,世間多少豪傑聚攏在他的身邊,吳廣、周文、周市、鄧宗、鄧忠、鄧說、葛嬰、田臧、宋留、昭平、呂臣、畔等等,跟隨他反抗暴秦的統治。在這些豪傑的輔佐下,陳勝起義軍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就連克銍縣(今安徽省濉溪縣)、酇縣(今永城西)、苦縣(今鹿邑縣)、柘縣(今柘城縣)、譙縣(治所在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等五縣,將這星星之火燒至中原大地。

或許是因見識、學識的緣故,自古大多農民起義軍首領的眼光都放不長遠,只在乎眼前的一點蠅頭小利,且剛愎自用,稍有點成就,就容易飄,變得目中無人。跟劉邦、朱元璋這樣,懂得用人、籠絡人,又善於納諫,頗有戰略眼光的農民起義軍首領,是少之又少。也因此,歷代農民起義軍很少有成功推翻王朝統治,繼而開國的,多數都是被反抗的王朝成功鎮壓,或是被權貴階級給摘了成功的果實,如黃巢、洪秀全等等。

陳勝亦是如此!陳勝的戰略眼光實在是太讓人著急,起義數月,就接連犯了幾個大錯誤,最終是將自己逼上眾叛親離,禍起蕭牆的絕路。

陳勝稱王后,一是違背「苟富貴,無相忘」的諾言,殺死舊時夥伴,致使眾叛親離,身邊再無多少忠臣可用;二是重用朱房胡武等奸佞小人,賞罰失當,致使諸將多再不願為陳勝效力,紛紛或割據自立,或投降秦軍。

一方面,陳勝稱王后,「屠龍者終成惡龍」,是逐漸變成了曾經他十分憎恨的那些魚肉百姓的權貴們,稱了王,建了皇宮,背離百姓,是徹底地將自己與百姓隔絕開。此時的陳勝早已不是往日說出「苟富貴,勿相忘」的那個淳樸的小老百姓,只是又一個不把百姓看成人的權貴。

比如早先和陳勝一起給地主種田的一個同鄉聽說他做了王,就特意從老家過來陳縣投奔他。因是陳勝的故友,有時也不免跟旁人講講陳勝在家鄉的一些糗事。不久有人就對陳勝說:「您的客人愚昧無知,專門胡說八道,有損於您的威嚴」,陳勝聽後便十分羞惱,在他看來,自己現在可是堂堂的張楚王,豈能容一個鄉巴佬隨意詆毀,於是乎居然就把這個「妄言」的夥伴給殺了。自此,陳勝的老朋友都選擇離開,從此陳勝身邊再沒有真心對待他的朋友,多只有一些趨炎附勢的小人。

一個以農民為基礎的起義軍首領,一旦背離農民,其後果可想而知,等待陳勝的就只有被秦軍擊潰。

另一方面,陳勝稱王后,為確保手底下的將領都忠於自己,他組建了一個類似於明朝錦衣衛的組織,任命小人朱房為中正,胡武為司過,專門督察群臣的過失。「以苛察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輒自斬之」,當時將領們前線歸來後,陳勝不是論功行賞,而是讓朱房、胡武去查究他們在前線時所犯的過錯,一旦查出有錯,輕者杖責,重者斬首。當時,朱房、胡武這兩位奸佞小人為了表示自己對陳勝的忠心,是苛刻地尋求將領的過失,想盡辦法地找出他們所犯的錯,然後對其嚴懲。

只得說,陳勝對於駕馭將領的想法是大錯特錯的,要想將領絕對忠心於自己,單純靠苛責是沒有用,只有恩威並重,將領將會忠心地為他效力。陳勝妄圖利用高壓的監查,來脅迫將領忠於自己,這只會是適得其反,而最終都結局也的確如此,很多將領都對陳勝失望之極,都不再忠誠與他,或割據,或降秦。

此時,在陳勝種種的錯誤政策下,還願意留在陳勝方便的,除了少數的死忠分子,如呂臣,多數都是一些另有所圖的奸佞小人,他們希望用自己的甜言蜜語來從陳勝的手上獲得榮華富貴。由此,當一群唯利是圖、趨炎附勢的奸佞小人、投機分子盤踞在陳勝身邊時,陳勝的被殺也就不再奇怪,這些人多是只在乎自己利益之人,當有人用高官厚祿去誘惑這些小人去刺殺陳勝時,他自然不會選擇拒絕,多數會選擇鋌而走險,去博一個富貴。

相關焦點

  • 史上首位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為什麼被車夫莊賈謀害?
    在司馬遷的如椽之筆下,陳勝並無雄才大略,也沒有任何天賦異能,但強大的秦國在他的面前,一擊即垮。 攻佔陳縣後,陳勝派吳廣帶領一部分人馬去攻打滎陽(鄭州以西),派大將周文率領另一部人馬西徵秦都鹹陽,還派陳餘等人到各地去接應其他抗秦武裝。
  • 陳勝起義後,成為天下最大的抗秦勢力,但為何最後爭奪天下時卻沒有他?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後,一路攻城略地,最後佔領了陳縣。在那裡,陳勝自立為王,建立了國號為張楚的政權。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陳勝成為了對抗秦軍的第一股勢力,也是當時最大的武裝勢力。陳勝改變了整個秦末的格局,卻為何最終天下之爭時沒有他呢?
  • 陳勝吳廣起義後,陳勝稱王,可為什麼吳廣卻落得一個悽慘的結局?
    最終,陳勝吳廣於大澤鄉起義,掀開了打擊暴秦的序幕。 關於陳勝吳廣的這次起義,司馬遷是極為推崇的。史記中的世家一般都是記載諸侯的,陳勝吳廣因為首次反秦,於是被司馬遷載入世家。而在《史記·陳涉世家》中,司馬遷更是稱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首先發動起義,為何到最後卻是項羽劉邦稱王?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這段描寫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的課文,相信大家到現在還記得。由於秦朝當時調兵去守漁陽,陳勝吳廣作為小隊長帶隊前往。然而到了半路,下起了大雨,行進道路被切斷,無法按時到達漁陽,而按照秦朝法律,未按軍令規定到達者,是要被處罰的。
  • 陳勝起兵後,為何僅半年就失敗了?史學家:你看他都做了些啥
    陳勝就起了一個念頭,悄悄的找到另一位屯長吳廣,兩人本就相見恨晚,一談便覺得有戲,不過光說還達不到好的效果。便先找一個算卦的問吉兇,暗示了那人一番,那老者便跟他們說,你們的事業能成功,只是要問一下鬼神。
  • 陳勝為什麼會被自己的夥伴殺掉?
    陳勝的號召,像燃燒的火把,呼啦啦得到響應。陳勝很快建立了張楚政權,和暴秦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老百姓對新政權充滿了期待。然而,時間僅僅過了一年多,陳勝就被其部下殺害,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今天來說說這件事。陳勝起兵之初,起義軍的行進是非常順利。
  • 陳勝吳廣起義轟轟烈烈,差點打到秦都鹹陽,卻為什麼會迅速兵敗?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帶領900名貧苦農民,在兩名秦吏的看押下,去漁陽服徭役。結果半島上突發大雨,道路被山洪阻斷。按照秦國律法,無法按期趕到者,一律會被處斬。這種情況下,遲到已經成為必然。陳勝和吳廣商量,接下來該怎麼辦?逃,基本上死路一條;反,尚有一線生機。
  • 小學我們就知道的陳勝、吳廣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小學我們就知道的 陳勝、吳廣到底是什麼樣的人?陳勝、吳廣都是反抗秦朝暴政的人,也是農民起義。但陳勝、吳廣並不是追求解放農民,不過是「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嗎」?這種毀滅性的失敗,導致陳勝最終滅亡。其二是還沒勝利就開始驕傲。陳勝起兵到被殺,前後只有6個月。然而,就在他剛剛有些起色的時候,就稱王。
  • 為什麼陳勝會被部下殺掉?
    陳勝有了「做鴻鵠奔富貴」的目標,並付諸行動積極運作很就快飛黃騰達了——他稱了王,建立了自己的張楚政權。但這「富貴」如同曇花一現,僅6個月,他就被殺了。為什麼?一、因為自己的傲氣。在陳勝吳廣的號召帶領下,反秦大軍席捲天下,劉邦在沛縣起兵、項梁在會稽起兵、項羽、英布、彭越等也紛紛加入各地的反秦力量。
  • 陳勝吳廣起義後,殷通勸說項梁造反,為何反被項梁殺死?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讓六國野心家看到了機會,紛紛起兵響應,一時之間大江南北硝煙四起。其中,身為會稽郡守的殷通也蠢蠢欲動。《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將。」
  • 陳勝、吳廣敗給了「秦軍」!為何卻慘死在自己人手中!
    其實,陳勝的部下還是有頭腦清醒的人,比如魏國大將張耳和陳餘。它們就曾力勸陳勝緩稱王,「將軍瞋目張膽,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為天下除殘也。今始至陳而王之,示天下私。願將軍毋王,急引兵而西。」但陳勝稱王的決心堅如磐石。
  • 諸夏的復興:掀翻大秦帝國的陳勝吳廣起義始末(上)
    所以,相比於陳勝宣告的「天降大雨,我們會因不能按期到達漁陽而被斬首」,他更擔心所在單位無法按建制抵達。即便路上沒有風波,他們還要面對各類盜賊、入侵邊境的東胡部落和文化習俗陌生的燕國本地人。一旦戰損慘重,陳勝和吳廣又要首當其衝的受罰。因此,陳勝一行人的處境,就是秦朝制度過消耗民力,形成超負荷運作的一個縮影。
  • 陳勝從起義到遇害,為何6個月就眾叛親離?種種細節早已埋下伏筆
    ,字涉,秦末陽城人,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第一人,反抗封建暴政的先行者。齊王田儋是非張楚系的軍閥,與陳勝沒有上下級關係,自成一派。周市回到自己的根據地,看到這麼多人都稱王了,自己不打算稱王,要扶持一個魏國的舊貴族魏咎為魏王。當時魏咎正被陳勝軟禁在陳縣,周市要人,陳勝不給。陳勝要封周市做魏王。周市說,亂世乃現忠臣,越是戰亂國亡的時候,越要盡忠。
  • 大澤鄉起義失敗後,陳勝被車夫所殺,那吳廣的結局如何?比他害慘
    大澤鄉起義的失敗,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秦將章邯率軍的鎮壓起義軍。公元前209年12月,陳勝親自帶領農民軍在陳縣和秦軍展開激烈的廝殺。陳勝不甘失敗,正準備重新聚集力量反秦時,被跟隨自己身邊數月的車夫莊賈殺死了,他的計劃沒能實現。那麼,大澤鄉起義的另一個領導人吳廣的結局如何?
  • 陳勝吳廣沒死於暴秦,為何相繼被自己人殺死?原因很現實
    公元前209年七月,徵發貧民九百人去守衛漁陽,陳勝吳廣被編進隊伍裡,擔任屯長。無奈天降大雨,道路不通,這會耽誤他們達到漁陽,依秦法,如果耽誤期限,將會被斬首。陳勝說,天下苦秦久矣,如今逃走是死,起義幹一番大事業也是死,既然這樣,何不為國家舉大事而死,在橫豎都是死的情況下,大家響應陳勝和吳廣,一起起義。
  • 只做了6個月「張楚王」的陳勝,是如何將起義之火燃遍華夏大地?
    終於,在胡亥統治的第3年,陳勝吳廣站了出來搖旗一呼,天下紛紛響應,掀開了推翻了大一統的秦國序幕。據史書記載,陳勝字涉,為楚國遺民。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帶領一群壯丁因連綿大雨錯過前去戍邊的時辰。按照秦律,這是當斬的死罪。
  • 陳勝吳廣舉大義反暴秦,獲萬民景仰,為何打敗時卻沒人去幫他們
    咱們以陳勝吳廣起義為例,同時參考後世其他朝代的農民起義,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陳勝吳廣起義,為什麼興起很快,消亡也很快呢?第一個原因,槍打出頭鳥。陳勝吳廣,是最先造反的。從最初的900人,發展到幾萬人,還自立為王,建立張楚國。
  • 陳勝吳廣起義後,為何迅速消失?原因還是他們自找的
    由於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揭開天下反秦的序幕。然而,陳勝吳廣於大澤鄉起義,只是第一個舉起反旗的人,他們,就像星星之火,力量渺小,卻能席捲草原。只是,在滅秦的大舞臺下,陳勝吳廣又很快的消失,劉邦項羽成為了主角。這是為什麼呢?他們的最終結局是如何呢?
  • 陳勝敢於第一個起義,成功後卻得意忘形,最終眾叛親離!
    公元前的兩百零九年的豐收季節,本該是一個好時候,可是對秦來說卻不是好事兒,緣由便是陳勝及吳廣卻在蘄縣一帶造反了。那麼陳勝及吳廣這些人究竟是為何起義呢?陳勝及吳廣也是走投無路,所以想辦法將同伴們的怨恨以及愁苦轉化為怒火,之後奮起誅殺的押送他們的軍官。陳勝在帶領眾人殺掉秦官之後,便豪邁的對眾人喊道:「我們這些貧民,是遲早都要被斬殺的,即使不被斬殺,也依舊會去服役,死亡的概率十分大,有幾個人能活著呢?況且壯士要死就要死在大的事情上!你們覺得那些王侯們,就真的是比我們血統高貴嗎?」
  • 喊出這句話的陳勝最終也想著做「有種的」王侯
    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雖然最終失敗了,但撬動了秦朝的統治基礎。陳勝吳廣之後,六國貴族相繼起兵,最終推翻了第一個大一統王朝。陳勝吳廣起義,來得疾風驟雨,去得也猝不及防,宛若天空划過的流星。為何攪動天下大亂的起義會快速失敗呢?這主要是陳勝的驕躁和多疑造成的。就比如說吳廣的死,細思起來,陳勝最有可能是幕後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