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起兵後,為何僅半年就失敗了?史學家:你看他都做了些啥

2020-12-12 騰訊網

封建社會時期,農民長期被朝廷所壓制,但壓製得過分了便會出現起義的情況。這便是農民階級反對地主階級的鬥爭,中國歷史上最早有記載的農民運動便是大澤鄉起義。要說陳勝和吳廣也是頗有頭腦,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便引得群情激奮,紛紛跟著他幹。起義之初應該是他最輝煌的時候,但他從輝煌到去世僅僅只有六個月,這期間他都幹了些什麼事情?

陳勝,出生年月不詳,是陽城人。他年輕的時候給人當幫工,當時秦王朝正在大肆修建築,他一開始就有些不樂意。跟身邊的小夥伴們說,苟富貴,勿相忘。身邊的人覺得有點好笑,都說道都在種田,那裡來的富貴呢?陳勝便回答了一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他隨著徵兵前去漁陽,一共是900位農民。剛走到大澤鄉的時候,遇上了連綿大雨,沒有辦法前行。

但按照規定,不按時到的都會被處斬,他們到不了的機率太大的。大澤鄉在如今的安徽,而漁陽在北京,這麼遠的距離以當時的交通條件,短時間內肯定到不了。陳勝就起了一個念頭,悄悄的找到另一位屯長吳廣,兩人本就相見恨晚,一談便覺得有戲,不過光說還達不到好的效果。便先找一個算卦的問吉兇,暗示了那人一番,那老者便跟他們說,你們的事業能成功,只是要問一下鬼神。

古人比較迷信,對於徵兆這種東西都十分的相信,陳勝、吳廣便找來硃砂。在帕子上寫好陳勝王三個字,塞進漁民捕到的魚肚子裡。又裝作不知道的讓戎卒去買魚,等他們看到這丹書便頗為驚奇,同時吳廣晚上悄咪咪的去寺院點起燈火。裝模作樣的學狐狸聲音喊大楚興,陳勝王。這下,在戎卒們的心裡,陳勝跟楚國復興綁在了一起。陳勝的計謀很快奏效,打的還是公子扶蘇和項燕的旗號,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起義爆發。

此時是七月,陳勝卻在十二月時身亡,期間他幹的事還不少。第一件事便是攻佔奪地,建立自己的政權,他打著楚國的旗號,很快就得到安徽、河南大片地區的支持。攻下陳縣後以陳為都城,建立張楚,意思是張大楚國。在他稱王期間,不少的貴族勢力開始搜羅舊部,蟄伏多年的他們找到了反秦的機會。第二件事便是滅秦,他任命吳廣為假王,帶著起義軍主力攻擊滎陽,打算取道函谷關,直取鹹陽。

另一路迂迴攻關中,剩下一路是武臣等人北渡黃河,攻佔原先的趙國、魏國舊地。一瞬間,反秦的烈火燃遍了大地,秦國滅亡似乎近在眼前?在外的八十萬大軍確實沒有回援,但陳勝在滎陽便被阻擋了,滎陽作為軍事要地,沒有那麼容易就被吳廣攻佔下來。心急的陳勝,直接派周文繞過滎陽,直接去函谷關。一般的人或許對付不了周文,但在名將面前,他其實不算什麼。章邯一出動就殺了周文一個措手不及,十萬農民軍慘敗,周文自縊。這支起義軍的弱點實在太多,而且陳勝自從稱王后對不喜歡的將領總是懲罰,造成了人心渙散。

在滎陽的吳廣還沒等章邯打來就被另一將領田臧借著陳勝的名義害了,而田臧帶著起義軍慘敗身亡。另一邊的武臣、韓廣自己稱王,攻下魏地的周市擁魏國後裔為王,各地的貴族勢力也不會聽陳勝的。章邯幾乎沒費什麼力便攻下陳縣,十二月,陳勝親上戰場,被迫退至城父。他沒有喪氣,打算等力量聚起再反秦,可他沒有機會了。

章邯誘惑跟隨他數月的車夫莊賈,趁機殺害陳勝,這位首先站起來的豪傑率先在那個亂世落幕。但他輝煌過,雖然只有短短的數月,推翻秦朝他也增了一份力。在他去世後,部下呂臣組建蒼頭軍,奪回陳縣,重新豎起張楚的大旗。同時,借著陳勝的名義拜項梁為上柱國。陳勝去世的三年後,劉邦帶著人殺進鹹陽,秦朝滅亡。

參考資料:《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第十八》、《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第一》

相關焦點

  • 喊出這句話的陳勝最終也想著做「有種的」王侯
    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雖然最終失敗了,但撬動了秦朝的統治基礎。陳勝吳廣之後,六國貴族相繼起兵,最終推翻了第一個大一統王朝。陳勝吳廣起義,來得疾風驟雨,去得也猝不及防,宛若天空划過的流星。為何攪動天下大亂的起義會快速失敗呢?這主要是陳勝的驕躁和多疑造成的。就比如說吳廣的死,細思起來,陳勝最有可能是幕後黑手。
  • 陳勝吳廣起義後,殷通勸說項梁造反,為何反被項梁殺死?
    陳勝吳廣起義後,殷通認為時機來臨,秦朝已經不可救藥,準備起兵造反,以項梁與桓楚為將。01當時,桓楚在大澤逃亡,不知所蹤,只有項羽知道桓楚去向。然後,項梁就出去找在外侍衛的項羽,兩人說了一番話後,項羽跟著進來。是時桓楚亡在澤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項羽)知之耳。」
  • 難怪陳勝、吳廣起義大勝不久便又大敗!你看看他們做了啥錯事?
    這其中涉及到一個人物,便是吳廣,這也就是說,一個叫陳勝與一個叫吳廣的農民走到一起,鬧了一次起義。這次起義是歷史上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起義常見,但農民起義且到最後還勝利了的,實屬難見。那麼,陳勝的農民起義為何會勝利呢?為何在勝利不久後便又大敗呢?其實,這與他們中間做的錯事息息相關!大勝背景:話說陳勝只是一個農民為秦朝幹活時候,便特別有夢想。
  • 小學我們就知道的陳勝、吳廣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說通俗點,陳勝、吳廣是利用農民打天下,自己做王侯將相而已。陳勝這個人,有著農民起義的很多局限。其一是戰略眼光短淺。明明秦朝還有很強的實力,陳勝就敢分兵多路四面攻擊,派周章帶著主力孤軍深入去打鹹陽。這種毀滅性的失敗,導致陳勝最終滅亡。其二是還沒勝利就開始驕傲。陳勝起兵到被殺,前後只有6個月。然而,就在他剛剛有些起色的時候,就稱王。
  • 大澤鄉起義失敗後,陳勝被車夫所殺,那吳廣的結局如何?比他害慘
    橫豎都是死,情急之下,陳勝吳廣率領其他人殺死了押解戍卒的軍官,發動了兵變,後在陳縣建立了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他們試圖推翻秦朝的統治,雖然最終失敗了,但給予了朝廷沉重打擊,還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
  • 從彭玉麟請求「誅殺」曾國荃看,為何曾國藩不敢起兵稱帝?
    手握重兵,曾國藩卻沒有「帝王夢」,他屢屢拒絕部下建議,沒有起兵稱帝,甘願做大清忠臣,安守本分。手握重兵,卻沒有起兵稱帝,這是後人稱讚曾國藩之一大亮點,說他是儒家思想忠實的捍衛者,堪與孔孟媲美,號稱「千古第一完人」。那麼,曾國藩不起兵稱帝,真的是因為忠於儒家思想嗎?筆者認為,原因比較複雜,但主要還是實力不允許。
  • 陳勝吳廣起義後,陳勝稱王,可為什麼吳廣卻落得一個悽慘的結局?
    吳廣是今河南太康人,在秦二世元年,他為屯長,押解犯人戍守漁陽郡。行至大澤鄉,隊伍遇到了大雨,道路被阻,延誤了期限,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朝的酷律規定,凡所徵戍邊兵丁,不按時到達指定地點者,他們這些人都要被處死。當時,吳廣和陳勝都是屯長,兩人都不是坐以待斃之人。
  • 只做了6個月「張楚王」的陳勝,是如何將起義之火燃遍華夏大地?
    年輕的時候,陳勝就對嘲笑他的人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這一細節,從側面反映出陳勝是一個有理想抱負的人。起義時,陳勝是帶領壯丁的領頭人。揭竿起義後,陳勝聚攬了大批戰將謀士,張耳、陳餘、孔鮒名士等也投效而來。
  • 陳勝敢於第一個起義,成功後卻得意忘形,最終眾叛親離!
    陳勝當時選了一個比較英勇的人,也就是葛嬰,繼續向東線進攻,連續攻破了好幾做秦的城池。等到陳勝軍到達了陳郡之地的時候,已經招募到了好幾萬大軍,以及幾千的騎兵,並配備接近七百多戰車。於是陳勝想都沒想,便指揮大軍攻打陳郡,而當時陳郡的郡守貌似逃跑了,只有郡丞帶領著城中士兵,象徵性的抵抗一番,便兵敗而亡,陳郡也淪為了大楚的領地。
  • 陳勝起義後,成為天下最大的抗秦勢力,但為何最後爭奪天下時卻沒有他?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後,一路攻城略地,最後佔領了陳縣。在那裡,陳勝自立為王,建立了國號為張楚的政權。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陳勝成為了對抗秦軍的第一股勢力,也是當時最大的武裝勢力。陳勝改變了整個秦末的格局,卻為何最終天下之爭時沒有他呢?
  • 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起初轟轟烈烈,最終為何慘澹收場
    秦末陳勝吳廣二人發動的大澤鄉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此次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這段歷史史料依據就是司馬遷所著《史記.陳涉世家》了,那麼問題就出來了,陳勝吳廣兩個人發動的起義事件,為何沒有「吳廣世家」呢?
  • 項羽叔侄為何帶八千子弟過江東?召平害怕章邯,借陳勝之名騙項梁
    當大家的目光都在項羽身上的時候,我想問一句,當初的項羽叔侄為何帶著八千子弟過江東?先不要急著下結論,也許你認為的並不完整。其實秦末起義中,最具代表性的勢力有三個,一是陳勝吳廣,二是項梁項羽,三則是劉邦。
  • 陳勝吳廣起義後,為何迅速消失?原因還是他們自找的
    上歷史課的時候,我們就學過有關大澤鄉起義的故事,這個故事大家都言猶在耳吧,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更是讓我們熱血澎湃,激發了下層人民的鬥志,讓底層老百姓知道了,他們自己的命運有他們自己做主。由於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揭開天下反秦的序幕。
  •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為何楚滅楚人想著復國,而秦朝滅亡後無人復秦
    ,陳勝被秦將章邯打得大敗死於車夫莊賈之手,而另一支農民軍秦嘉立原楚國貴族景駒為楚王,也被項梁所擊敗殺害,劉邦也在這個時刻剛起兵。反秦起義的大潮正處於低谷,項梁召集部分反秦義軍商議今後如何行動,於是範增在會上說了一番話,大概的意思是說:範增引用楚南公說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陳勝失敗是應該的,秦國滅亡六國時,楚國最沒有過錯,自從楚懷王被秦國扣留後,楚人至今經常懷念,所以楚南公說:哪怕楚國只剩下三戶人家,滅亡秦國的也一定是楚國。
  •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首先發動起義,為何到最後卻是項羽劉邦稱王?
    這段描寫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的課文,相信大家到現在還記得。由於秦朝當時調兵去守漁陽,陳勝吳廣作為小隊長帶隊前往。然而到了半路,下起了大雨,行進道路被切斷,無法按時到達漁陽,而按照秦朝法律,未按軍令規定到達者,是要被處罰的。因此,陳勝吳廣便帶隊起義。可是,明明是陳勝吳廣首先發動的起義,為何到最後卻成為了項羽、劉邦的天下?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 諸夏的復興:掀翻大秦帝國的陳勝吳廣起義始末(上)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陳勝吳廣起義具體到陳勝身上,就需要他帶隊殺敵約30人,而己方的損失小於此數。否則,屯長陳勝不僅不能成為大夫,還會受到處罰。由於秦軍的連年徵戰和損失,平民出身的戰士爵位一般不會超過不更。陳勝能成為屯長,已經相當不易。他再想升級成大夫,就很考驗自己的指揮能力。
  • 陳勝吳廣沒死於暴秦,為何相繼被自己人殺死?原因很現實
    那麼,陳勝吳廣沒死於暴秦,為何相繼被自己人殺死呢?陳勝之死陳勝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人,可惜出生卑微,是一個受僱耕田的貧民,沒什麼文化,見識不深,這會導致他的能力與抱負不匹配,當時是一個亂世,要麼陳勝成為大家的希望,推翻暴秦,要麼大家會妥協,殺陳勝表誠意,投降暴秦。
  • 陳勝吳廣起義轟轟烈烈,差點打到秦都鹹陽,卻為什麼會迅速兵敗?
    大家吃魚的時候,都感覺很驚訝。吳廣大晚上偷偷跑出去,點燃火把,幽幽喊到:「楚國將興,陳勝會成為楚國的王。「於是陳勝的威信漸漸地建立了起來。第二天,吳廣故意激怒秦吏。兩個官吏就用鞭子抽吳廣,激起民憤,趁亂,陳勝吳廣殺掉兩個秦國官吏,對著這幫農民兄弟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借用扶蘇和項燕的名號,起兵反秦。
  • 陳勝:起兵抗秦第一人,擁兵數萬稱王,為什麼會被一個車夫刺殺?
    奸詐小人,向來都是一群利己主義者,很容易被人收買,繼而作出背叛主公,另投他主之事。他們從來都不會真正忠於誰,在他們眼裡,誰能給他最好的待遇,他就跟誰,是從來都無「忠誠」可言的。一方面,陳勝稱王后,「屠龍者終成惡龍」,是逐漸變成了曾經他十分憎恨的那些魚肉百姓的權貴們,稱了王,建了皇宮,背離百姓,是徹底地將自己與百姓隔絕開。此時的陳勝早已不是往日說出「苟富貴,勿相忘」的那個淳樸的小老百姓,只是又一個不把百姓看成人的權貴。
  • 陳勝吳廣結局悽慘,沒有倒在戰場上,卻倒在了起義軍手上!
    因為沒有辦法完成工作,當時的幾個工人按律應該被處死,但陳勝卻認為橫豎都是一死,不如拼死起義,這樣還有一線生機,於是振臂一呼,起義軍正式確立,陳勝稱將軍,並封吳廣為都尉。起義軍所向披靡,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攻下了大澤鄉,隨後一路高歌,先後攻下了蘄縣縣城和陳縣,起義軍也在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