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定義是什麼

2021-02-13 靳天民的世說新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定義是什麼

 

這是一個好大好大的題目!

按照現在比較規範的解釋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它的理論體系,是由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江澤民的「三個代表」、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構成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夠耐心看完這段文字,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看完了也記不住,或者記不全。根源是:它不是定義,而是名詞堆砌,貌似面面俱到,實則支離破碎。

一個好的定義,必須是對一種事物的本質特徵、或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確切而簡要的說明,它既要經得起文字推敲,又要經得起理論演繹,否則就不是定義了。

它就像文化和知識的定義一樣,雖然同屬一個範疇,但不是一個概念。按照《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知識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所獲得的認識和經驗的總和。」顯而易見,文化具有明顯的歷史性特徵,知識是隨時代發展而獲得的新知。也就是說,文化是知識的積澱,知識是文化的活水,沒有文化,人類就無法實現傳承,沒有知識,社會就不能實現成長。

因此,要想定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應該借鑑一下文化這個定義形成的流程。簡單地說,文化就是對生活現象的高度濃縮和提煉。一年前,網上曾經流傳過這樣一個段子:「傍晚,彩霞滿天,一隻野鴨飛梭在晚霞間,地面上湖水湛藍湛藍,無邊無際,與藍天相接,好美好美呀。」如果這樣說,就是沒文化。如果你把它說成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就是文化。

其實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譬如一個軍人在戰場上,整天生活在炮火硝煙中,說不定什麼時候就丟了小命兒,所以有了機會喝點兒小酒,麻醉麻醉自己,享受享受生活,是絕對無可厚非的。如果這樣說,就是沒文化。如果你把它說成是「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人徵戰幾人回」,這就是文化。

語言是用來交流的,文字是用來記錄的,知識是用來創新的,文化是用來傳承的,它們各有各的使命。一段歷史再精彩,沒有文化也難以傳承萬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定義也是如此,它是對一個歷史階段的高度概括,不僅內容豐富、事實清楚,而且邏輯縝密、傳承有序,簡單的名詞堆砌只能說明我們的思想貧乏和邏輯混亂,這樣的定義,是會被後世人恥笑的。

那麼,我們怎樣來定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呢?這就要回頭看一看我們在40年改革開放到底經歷了什麼,突破了什麼,發展了什麼,結果怎麼樣。只有這樣,才有了它的傳承意義和歷史借鑑價值。

40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但概括起來無非是四句話:立足中國國情、抓住發展機遇、擺脫歷史糾纏、借鑑人類一切文明成果——在前人未走過的道路上,開拓出來的一條發展之路。

立足中國國情,就是不管在意識形態上,還是在物質基礎上,都不能脫離一個民族的歷史背景和當時的生存環境,什麼樣的土壤適宜種什麼樣的莊稼,不是種子的選擇,而是土壤的選擇。否則,我們的社會發展就會變成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

抓住發展機遇,就是在世界大冷戰(1945年——1990年)結束以後,利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由於自身矛盾(美國多處戰爭纏身、蘇聯解體後眾多小國家鬧獨立),沒有精力對付中國的機會,加快發展自己。

擺脫歷史糾纏,就是遇到問題既不搬古弄典,也不索史問經,而是直面現實去積極應對。不敢面對,是你無膽;不能解決,是你無能。至於手段,古的、今的、中的、外的,只要能解決問題,都統統拿來為我所用。

借鑑人類一切文明成果,就瘋狂學習新知識,積極應對新變化,因為只有新知識,才能誕生新思想和新技術,只有新思想和新技術,才能帶來新變化和新發展。固步自封,是安愚守拙;夜郎自大,是自取滅亡。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這句話已經喊了上千年了,只有今天才落實在了行動中。

這就是中國社會主義特色。

相關焦點

  • 田國強: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解
    那麼從一個狹義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不可能一下子就過渡到另一個狹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這中間必須經過的很多環節目前還都在探索中。所以我當時建議國家社科基金設立一個項目,叫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探索」,請各位注意,是「探索」而不是什麼什麼「學」。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鮮明特色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動搖,勇敢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各方面創新,不斷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鮮明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以不可辯駁的事實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鮮活生命力,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中國大地上高高飄揚
  • 第一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有什麼區別?
    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時間裡,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發展成就。但與此同時,許多問題也出來了,如貪汙腐敗、收入差距拉大、環境汙染、社會道德水準滑坡等。對此,國內外的認識和看法並不一致。一種認為,這些問題都是因中國搞市場經濟造成的,都是金錢惹的禍。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歷史貢獻
    有了科學社會主義在東方的傳播,才有了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也才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  科學社會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源頭、思想起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要堅持哪些原則,需要從科學社會主義說起。沒有科學社會主義,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探索與建構
    原標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探索與建構——訪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宗教學》教材編寫組首席專家葉小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為黨和政府處理宗教問題提供了有力學理支撐 記者: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基本上是從唯心主義世界觀的角度為宗教下定義。
  • 民主社會主義及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區別
    近幾年,民主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影響逐漸擴大。一些學者認為,民主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的「民主模式」、生產領域中的資本主義、分配領域中的社會主義,它比科學社會主義更先進、更優越,應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未來發展的方向和內涵。對此,我們有必要對民主社會主義作一全面的考察,特別是要搞清楚民主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差異和實踐區別。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四維理路
    我們可以從其「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怎麼辦」四個維度層層遞進的邏輯理路對其予以理解和把握。  是什麼:「新時代」蘊含的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不是一個空洞抽象的概念,它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具體而言,包括五層含義:其一,它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其二,它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
  •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正確把握毛澤東思想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係  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歷史性飛躍中,從毛澤東思想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構建了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發展史上前後接續、繼承發展、與時俱進、高度統一的恢宏理論大廈,堪稱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奇觀。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簡述——沈桂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是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形成的關於社會主義國家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宗教問題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中國化的成果。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經典作家未曾十分明確地提出來過,也是社會主義在一些國家取得勝利後長期困擾人們的一個重大問題。19號文件不僅重新闡明了馬克思主義宗教理論,而且結合中國情況闡明了中國共產黨關於宗教問題的基本經驗和基本政策,是中央第一個專門性的宗教問題的文件,成為後來宗教工作步入正規的指導性文件,標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原則正式確立,具有裡程碑的性質。2.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三大支撐
    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深深紮根於中國大地、符合中國實際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它源於馬克思主義,又在同中國實際結合的過程中不斷創新、發展,已經並將繼續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取得成功。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資本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資本論》 2018年05月10日 09:42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洪銀興 字號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關係;話語體系;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而不能搞民主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
    可是,為什麼在近代中國歷史條件下,資本主義道路總是行不通?為什麼不能通過建立資本主義制度去完成近代以來中國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為什麼中國人民會選擇社會主義道路?其中深刻的原因是什麼?對於這些問題,要從中國社會具體的歷史條件來說明。從歷史發展看,中國之所以走上社會主義道路,至少有這樣三點原因:   一是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狀況不允許走資本主義道路。
  •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來源
    的合理內容對我們的影響,重點強調「國民經濟學」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建設的意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成果」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進行了提煉。那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來源究竟應該是什麼呢?為釐清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其本身含義出發進行梳理。筆者認為,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含義:第一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這是它的理論基礎,其來源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著作。第二是中國的實際,這是它的實踐基礎,其來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我國的傳統文化。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的世界維度
    原標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的世界維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歷史和理論內涵異常豐富,觀察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有多種不同的維度,其中一個重要的維度是世界維度,即在中國與世界的各種不同的話語互動中觀察、解讀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主線。 一門新的學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走進公眾視野。
  • 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     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歷經高潮與低潮的歷史過程表明:建設社會主義沒有也不可能有適合各國情況的統一模式,必須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各國實際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相結合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的創新理論始終聚焦於回答重大的時代課題,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到「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再到「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些時代課題無不關乎中國的前途命運,關乎中國去往哪裡、走向何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影響時代發展的基本問題,歸結起來就是: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無疑是新時代的新課題。
  • 【中心刊物】李慎明: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這五個語彙的科學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4];「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5]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以上兩個十分重要的判定,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 紮根中國大地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
    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生的有用人才。當今世界的競爭根本上是人才的競爭。科技無國界,人才有祖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始終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進行深入的改革探索與實踐。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三大體系」的建構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新聞學理論研究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成為中國新聞學的發展方向。經過70年的探索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以下簡稱「三大體系」)逐步建立,形成了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核心內涵的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體系,建立起以中國新聞實踐和新聞教育為基礎的新聞傳播學科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