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為最佩服之人所寫,堪稱誇人典範,其中兩數字如今仍是對的

2020-12-19 美詩美文

陶淵明作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在文學史上有著崇高的地位。雖然讀書人大都希望能夠將一腹才學付諸於實事,但從內心上說讀書人都是清高的。所以很多古代文人在仕途受挫時,都不免生出歸隱田園之心,而陶淵明就是他們心目中的偶像。

李白、杜甫、蘇軾等大詩人都曾有歌頌陶淵明,嚮往田園生活的詩篇。而辛棄疾作為宋代文學史上成就最高的幾人之一,對陶淵明也是極為推崇,這或許就是讀書人的惺惺相惜。本期我要為大家介紹的正是辛棄疾專門為陶淵明寫的一首詞。這是一篇讚美之詞,堪稱誇人典範,其中兩個數字如今看來仍是對的。

《鷓鴣天·讀淵明詩不能去手,戲作小詞以送之》-(南宋-辛棄疾)晚歲躬耕不怨貧,只雞鬥酒聚比鄰。都無晉宋之間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載後,百遍存。更無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謝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塵。

這首詞的白話譯文如下:晚年躬耕勞作的時候也不抱怨自己的貧困,哪怕只是薄餚淡酒也會邀請鄰居一起歡聚。他對於晉宋年間的現實深為鄙薄,心中只嚮往上古那種淳樸自然的生活。千年之後,他的詩篇還存世百餘首,其中更是沒有一個字不是清新純真的。哪怕是當時以瀟灑儒雅著稱的王謝兩大望族的子弟,還不抵柴桑陌上塵來得高潔。

這首詞上闋起首兩句是描述陶淵明隱居以後的生活,自給自足,和鄉鄰也是相處融洽,可謂樂在其中,固守著自己的清操這一切都是發乎於心,而非故作姿態。緊接著兩句則是表達陶淵明的崇高品性,對於俗世深為鄙薄,不願與之同流合汙,嚮往著淳樸和平的上古生活,其實這也是陶淵明之所以隱居的原因。

下闋起首兩句則是描述陶淵明的詩,「千載後,百遍存」,辛棄疾寫這首詩至今已有800多年,陶淵明的詩目前存世的有125首,文有12篇。哪怕又過了近千年,辛棄疾這「千」和「百」兩個數字,仍是對的,說明陶潛的詩近800多年來基本上都得以流傳下來。為什麼陶潛的詩能流傳下來,只因「更無一字不清真」,這裡「清」字意為清新自然,而「真」則是淳樸真摯。結尾兩句則是對陶淵明高潔品格的無心推崇,那些沽名釣譽之輩連陶淵明在柴桑躬耕揚起的塵土都不如。

詩品即人品,辛棄疾對於陶淵明這般推崇,也正是因為陶淵明的詩引起了他的共鳴,辛棄疾一生也曾兩度退隱田園,想來也是想效仿陶淵明,但最終都又再次出山,這或許也正是辛棄疾的無奈,胸懷天下,做不到一走了之。

相關焦點

  • 蘇軾最「俗」的一首詩,卻寫出一個最雅的千古名句,堪稱誇人典範
    畢竟在安慰人這件事上,蘇東坡是認真的。《水調歌頭》中,他把酒問青天,終於想出了最強勸慰語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浣溪沙》中,他遊清泉寺,寫出了最濃雞湯之「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定風波》中,他風雨中獨行,道出了最霸氣鼓勵語之「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蘇軾和兩位好友同遊,詩興大發寫首趣詩,其中14個字堪稱誇人典範
    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蘇軾一樣,將沉浮的人生活成一場生命的盛宴。林語堂先生說蘇軾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從詩詞中讀到的他並不樂天,妻死後他也有「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之痛,面對困境他也會發出「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灰心之語。
  • 蘇軾最「俗氣」的一首詩,暗藏一優雅名句,現成傳世的誇人典範
    不過說實話,蘇軾這個人的才華真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便足以讓無數的後人敬仰,但你可知蘇軾寫過一首可以說是他一生中最「俗」的詩,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我給大家分享一下,詩名是《和董傳留別》:麤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 這個人的詩詞文採飛揚,口氣堪稱歷代之最,卻讓人打心眼裡佩服
    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雖然他不是專業的詩人,但是寫的詩詞文採飛揚,而且大多數語氣豪邁,態度樂觀,給人一種激勵的力量。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個兼職詩人在詩詞中表現出來的口氣非常大,堪稱歷代詩人之最,卻又讓人打心眼裡佩服。這個人是誰呢?先讓小編賣個關子。
  • 怎樣誇女生好看?杜牧的這首詩,短短4句,堪稱誇人典範!
    怎樣誇女生好看?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一套模式。不過要論誇女生的浪漫程度,我想誰都比不上文人筆下的詩歌。譬如,漢代音樂家李延年創作的樂府詩《李延年歌》中就有「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
  • 辛棄疾「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到底在誇誰?詩詞大會難住33人
    陸遊曾用一句「大材小用古所嘆,管仲蕭何實流亞」,來形容他的小兄弟辛棄疾。這14個字,大概是對辛棄疾一生最準確的概括。 辛棄疾此時之所以會想到孫權年少時,正是因為他自己在沙場上最風光時,也是20歲剛出頭。那時候他也曾有馬上定乾坤的志向,也曾於萬人敵軍中勇擒叛將。
  • 蘇軾與朋友同遊寫下一首詩,其中一句十分高明,堪稱誇人的典範
    蘇軾的樂觀豁達感染了無數人,這也是他的詩詞能夠流傳至今的原因。不過無論多麼樂天的人都會有傷心難過的時候,更何況是蘇軾這位情感豐富的大文豪,他也有過人生的低落,他思念亡妻也曾寫下「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他被貶官後也曾寫過「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面對困境他也會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體會。人生遭遇挫折不可怕,最怕的是永遠沉淪,一蹶不振。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寫得生動有趣,讓人有一種恍然大悟之感!
    辛棄疾是詞中之龍,他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而且他的詞自成一派,寫得也是生動有趣,尤其是後期的作品,每一首都令人都是精品。後期的辛棄疾儘管遠離了塵世的喧囂,可是始終沒有忘記國家,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寫下了無數感人肺腑的經典名篇,例如《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西江月·遣興》等等,那都是難得的經典名篇,每一首都令人驚豔。
  • 姜夔:反俗為雅,被奉為雅詞的典範,在辛棄疾之外自成一派
    姜夔有十七首自度曲,並注有旁譜,他的音節文採在當時為一時之冠。同時代著名的詞人辛棄疾對他的詞也深為嘆服,曾和他填詞互相酬唱。與周邦彥相比,姜夔反俗為雅,下字運意,都力求醇雅。他的創作繼承了古代民間音樂的傳統,對詞調音樂的格律、曲式結構及音階的使用有新的突破,並且形成了獨特風格。
  • 辛棄疾最棒的一首詞,宋詞巔峰之作,為什麼其中這個梗,800多年來...
    (唐杜牧《泊秦淮》)五代十國南唐後主李煜,在《破陣子》一詞中回憶降宋時的悲慘境況說:「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身邊連一個文武大臣都沒有,他只能「垂淚對宮娥」。但李煜「垂淚」畢竟還有演奏「別離歌」的「宮娥」可對,如今的南宋,恐怕連這樣的「宮娥」都沒有了——「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又有誰為社稷而憂慮呢?
  • 豪放派詞人心中的避世田園之景是怎樣的?辛棄疾的這首詩為你解答
    從古至今,官場仕途多是混雜之地,許許多多心懷天下的官員們都在這條路上歷經了千辛萬苦,最終也是鮮有人能施展抱負。他們或是半途失意,或是被奸佞小人所讒害,或是不願與汙濁之氣同流合汙,最終大部分人都無奈選擇了退隱,於是田園山水變成了廣大文人俠客們的獨鍾之地。
  • 真佩服你,每次誇人都誇成車禍現場
    原標題:真佩服你,每次誇人都誇成車禍現場純原創乾貨,讀完你會更優秀!戳藍字加入。前一段,公周到新單位短期工作,結識了不少新朋友。有位小夥子很有意思,見面先問公周是哪所大學畢業的。公周之後如實回答。誰知話音未落,小夥子就開始激動地讚頌起來: 「哎呀,×大是985、百年名校,真厲害!」
  • 李商隱誇外甥不避嫌,寫了首詩,成為後世誇人經典,被無數人引用
    所以我們在誇讚別人的時候,總是不遺餘力的用出最美好的詞彙,但是在評論自己之時,就儘量選用一些中性的詞語。另外,在誇獎之時也會避嫌,比如說不過分誇獎自家人,這也是一種家風良好的體現。但是若是一些特別優秀的後輩,那麼不管到底是自己家的還是別人家的,我們總是不會吝嗇言辭去讚賞,就算是在古時候的那些文人墨客身上也是一樣的。
  • 辛棄疾為何寫詞從來不寫嶽飛?是不敢寫還是不屑寫?
    而其中以嶽飛最為著名,不過嶽飛馳名,不單單是因為他的武功韜略,更是因為他悲慘的人生經理。他雖然一心為國,但是卻被皇帝攜手奸臣所殺,令人惋惜其遭遇。後世也將其經理多次文學化,成為了如今眾所周知的民族英雄。但是奇怪的是,嶽飛作為一個典型的悲劇英雄,卻很少有詩詞提及過他。
  • 蘇軾失眠寫下絕美之作,多年後辛棄疾寫一首同名詞,水平高下立判
    在宋代詞壇,辛棄疾估計是唯一能與蘇軾相提並論的詞人了!對於蘇軾來說,寫文是畢生所好,一生寫詞2700首,詞350餘首,對於辛棄疾來說,寫詞是閒居時最大的樂趣,一生寫詞600餘首。但是多年來,很多人都說辛棄疾跟蘇軾完全沒法比。他們給出了很多理由,比如蘇軾出自書香門第,詩、詞、散文、書法樣樣精通。
  • 蘇軾很肉麻的一首詞,連用7位詩人名言,堪稱枕邊哄妻典範
    他不知道,能成為世上第一個閱讀蘇東坡詩文的人,能一天到晚聽到蘇東坡談笑風生的人,該是怎樣的幸福!像蘇東坡這樣詩文書畫和人品道德都趨於完美都富於魅力者實在也是鳳毛麟角,對於蘇子詩文,用什麼樣的溢美之詞都覺得不為過。
  • 辛棄疾充滿「殺氣」的2首詞,少時不知其意,如今再讀已淚流滿面
    年少時曾因為覺得酷背下了辛棄疾最有「殺氣」的2首詞,如今再讀這兩首詞,卻在不覺中淚流滿面。現在才知道,原來我一直都不曾讀懂他。《破陣子》《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這首詞是辛棄疾最負盛名的一首詞,他把自己的愛國之 心,忠君憤懣,都熔鑄在這篇神採飛揚而又慷慨悲壯、沉鬱頓挫的詞章裡。梁啓超就曾評價辛棄疾的詞:「迴腸盪氣,至於此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辛棄疾最有趣的一首《玉樓春》,整篇幽默活潑,末二句笑中帶理
    在此地居住的這段時期,辛棄疾也為我們創作了許多優秀的詞作品,比如下面這一首有趣的《玉樓春》便是其中之一。這首詞,題名「戲賦雲山」,但是字裡行間中所描述的卻是自然界中瞬息萬變的現象,辛棄疾以幽默的筆觸寫出,其中似乎還蘊含著哲理思考。
  • 蘇東坡和辛棄疾最逗的兩首詞,十分詼諧有趣,真是兩個有趣的靈魂
    宋朝的名詞人辛棄疾,對於百年瞬息過、萬事有如雲煙的世事,也慨嘆:「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遊、宜睡。」而國破家亡的李煜,面對現實人生,也認為「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風流倜儻的蘇東坡,對酒也情有獨鍾。如「有道難行不如醉,有口難言不如睡。」道出懷才不遇的寂寞情懷。
  • 辛棄疾很調皮的詞,年少時覺得有趣,如今才知看似詼諧卻句句寫愁
    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借酒消愁」之作,年少時讀之覺得又是有趣又是好笑,可謂調皮至極,感覺不到絲毫憂愁,但如今讀之才發現這首詞看似詼諧卻句句寫愁,當真令人心疼。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詞中之龍」辛棄疾的這首別開生面之作。《西江月·遣興》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