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沃好久沒有大新聞了。繞過北京車展,選擇在5月9日當天,寶沃搞了一場綿延3小時的超級發布會。沒有迴避,沒有退縮,寶沃是否找到那個鋒芒的自己?
▎一串有趣的王炸:寶沃是工程師品牌
寶沃變了,之前總是談「BBBA」,或者「德國品質」。
但在這次發布會上,寶沃並沒有走原來的營銷老路,而是沒有迴避,沒有退縮地回答了幾個尖銳的問題。
寶沃,究竟是誰?它究竟是德國品牌,還是中國品牌?
這場發布會的第一個王炸,寶沃就在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寶沃確實是一個德國品牌,但是它已經由中國資本從德國「買」了回來,準確來講,這是一家中國資本控股的德國品牌。
第二個王炸,它究竟是不是自主品牌?在會場,楊嵩先生拋出了一個觀點,其實,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的劃分本來就是一個病句。即使是合資品牌,也應該稱之為合資車企生產的外國品牌。
所以,寶沃更希望跳出這樣一個「怪圈」。在品牌定義上,寶沃是一家工程師品牌。楊嵩先生也在現場亮出了自己的履歷,奧數冠軍,免修高數,妥妥的是一名卓越的工程師。於是,楊嵩先生半開玩笑地說,以後給他貼標籤,他只認「工程師」三個字。
當一個品牌定調於「工程師」文化的時候,最直接的還是對技術的尊重,對人才的尊重。我們也期許著,這樣的品牌內核,可以在產品上綻放更多的創新之花。
▎雙星上市,左手跨界,右手未來
在3個小時的發布會現場,除了講品牌、講規劃,寶沃還「忙裡偷閒」地公布了兩款SUV,左手跨界,右手未來,在細分市場的尋找也是相當合大勢。
代表未來的是BX7的純電版本,稱之為BXi7,主打的核心賣點是純電動四驅。如果偏愛追溯,寶沃BXi7是國內市場可以買到的第二款SUV,第一款毫無疑問是特斯拉Model X。
寶沃BXi7共有兩款配置車型,售價分別為28.5萬元和30.5萬元,均配備有前後雙電機,綜合功率178kW,最大扭矩390Nm,百公裡加速時間7.9秒,極速195km/h,電池容量49kWh,標稱的純電續航裡程為375km。
楊嵩先生在談到寶沃BXi7的開發,出發點相當坦蕩。一者電動車可以貢獻一定的銷量,二者寶沃也需要面對「雙積分」政策的監督。但是,對於新能源的態度,寶沃既不激進,也不會固守在「舊能源」上,這倒是諸多品牌最真實的心聲。
代表跨界的是寶沃BX6,甚至有媒體同行驚呼「這太像一款轎車了」。向跨界車型的細分市場進軍,其實是諸多車企的既定產品規劃,之後還會有更多類似的產品出現。寶沃BX6定位略高於BX5,搭載了2.0T發動機,匹配6擋手自一體變速箱和全時四驅系統,分兩款車型,價格為 18.28萬和19.98萬。
價格偏高,但由於均是四驅車型,將來可以陸續推出兩驅以及更小排量的車型繼續降低價格門檻。
▎三維定位:讓我陷入深思的技術乾貨
現場還有一個技術「乾貨」,務須在文章中為之留一塊空間。
常常在上海市區穿行,進入高架或地庫,導航基本處於「癱瘓狀態」。從目前常用的導航地圖來看,對於高度和車道的識別是難言準確的,精度一般在5-10米左右。
活動現場,寶沃展示了一套高精度定位系統,稱之為「3維亞米級衛星定位技術」,定位誤差可以控制在1米以內。其實想想,我們高喊著自動駕駛,如果定位精度得不到保證,又談何「自動駕駛」呢?
這套系統的原理藉助了GPS、北鬥、伽利略衛星系統的信號,並配有高精度氣壓計,在算法的基礎上,準確地給出定位值。從現場播放的視頻來看,這套系統可以識別出你在哪一條車道,並精準地告知你是在主路上,還是輔路上。即使進入高架橋,也可以判斷出你在「第幾層」高架。如果進入地下車庫,再配合車庫設計圖,導航依然是生效的。
預計,到今年年底,這一定位技術就可以在量產車上裝載使用了。
▎寶沃模式與數學公式
在接近尾聲的時候,寶沃將一切的願景凝結在了一個數學公式中。
1696年,瑞士數學家約翰·伯努利證明了「最速曲線方程」,兩點之間,未必直線最短。冥冥中註定的是,車輪上任一點划過的曲線也是「最速曲線」,又稱之為「旋輪線」。
無論是整個發布會現場的展廳布置,還是頻頻映入眼帘的主題標識,一直都在提醒我們「最速曲線」的存在。
而最速曲線的數學公式,恰恰代表了寶沃獨特的發展模式。福田是背後的出資方,美好的願景是希望寶沃走向全球,品牌收購是一個小成本投入,後續的產品才是真正的核心。
寶沃模式=min(品牌收購)+max(產品投入),這正是寶沃一直尋找的「最速曲線」,一直謀定的「寶沃模式」。
回到最初的問題,最速曲線救寶沃嗎?我們看產品,我們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