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常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我國古代人民總結的各種俗語太多了,在經過時間的沉澱之後,我們會發現有一些確實很值得學習,但是有一些已經和現在的社會脫鉤,或者根本就說得不對,不能採信。
比如說這句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是什麼意思呢?
按照這句話表面意思就是說,如果家裡養的雞不能夠餵到三年以上,過了三年就應該殺掉。
如果家裡養的狗絕對不能超過六年,六年之後這隻狗就不能在家裡待了,要麼殺掉,要麼趕出去。否則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完全不對,根本就是古代人對動物的認知不夠編造出來的。
一般家裡養的雞不殺掉的話,正常壽命是三到五年,時間再長的可以到七八年,而狗的壽命可以達到13到18年之間。
家裡養的雞就不說了,反正到最後確實是要殺了吃肉的。但是狗是人類的朋友,相處時間長了就成了家庭裡的一個成員,對它都有深厚的感情了。
如果說家裡的狗養到六年就不能養了,那麼很多愛狗的人絕對會不同意的。
我就拿自己親身經歷來說一下。
以前我老家養了一隻土狗,全身毛黑乎乎的,初看時一點也不可愛,就是為了看家。它是我在上初二的時候從舅舅家抱過來的。
它在我家就這麼安家落戶了,一直餵著,身體也不見長大。這隻狗時間長了就熟悉了家裡的每個人。我家剛好在一個十字路口,每天車來車往,人也很多。路邊上常年停著五六輛車。
但是只要我每次開車回來,在家門口一停車,我還沒有下車,家裡的狗就聽出了我的聲音,然後狂叫起來,然後我媽一看院子裡沒人,就知道我回來了。
這隻狗就在我家這麼一直待著,後來慢慢看出它變老了,眼神也不怎麼明亮了,吃的東西也少了,也不愛動了,一直到今年春天才老去了。
這樣算來,它在我家活了最少20年以上,一直深受家裡人的喜歡。我也從來沒見過有什麼奇怪的事情發生,現在想想還好懷念它。
所以說這句俗語其實一點道理都沒有,完全不用相信。
我是農村一片天,生在農村,熱愛農村生活,點擊右上角【關注】,交流農村風俗趣事。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