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家裡的雞狗養久了會怎樣?

2020-12-17 李子說農

農村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怎麼解釋,家裡的雞狗養久了會怎樣?

農村老家裡有一隻十年多的老狗,由於它的年齡大了,它也從以前的警覺也逐漸變得昏痴了起來,最後走路都找不回家了。一天我回到家裡,看到這一情況,就提議把這老狗給賣了,正當我說出嘴的時候,就遭到了爸爸的呵斥,說是讓狗在家裡安度晚年,畢竟養了這麼多年還是有感情的。

還有一件事是,家裡養雞的時候,爸爸在過年的時候總是殺當年的公雞,一些公雞也不能餵到三年以上。當問到爸爸為什麼會這麼做時,老爸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家裡的生靈養久了會通人氣的。畢竟我們年輕人不知道怎麼回事,只好詢問了村裡的老人後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顧名思義,這句老話的意思是說,家裡的雞養殖不能超過三年,而家裡的狗養殖不能超過六年,如果養殖時間久了就會出現一些事情的發生。但是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情況呢?

「雞不三年」

古人們對這種事情是比較迷信的,農村俗語說:「十年的雞頭賽砒霜」 ,古人認為越是時間越長的雞,其頭部就有一定的毒性,正是如此,古人們對時間長的、特別是三年以上的公雞是不吃的。

但是我們按照現在的科學解釋來看,由於公雞生長的時間久了,不經意在進食中吃進了含有一些有害的重金屬,而這些重金屬都是吃的進過天長日久後,慢慢的積累到雞頭中。當食用者們在吃雞頭的時候,一些重金屬也被不經意的被食用者吃進去,這樣久而久之,或者經常吃這樣的雞頭,就會引起了使用者的中毒反應。因此來說,這「雞不三年」則是根據這樣的情況才由來的。

「犬不六載」

家裡的狗兒是比較忠實可愛的,特別是越餵養時間越長的狗兒,不僅通人性,對人更是無比的忠誠,因為它們把家當成樂窩,即使是主人家裡再窮,只要能給狗兒一口吃的,狗兒就會不離不棄的待在主人的身邊(當然一些二哈,泰迪等外國犬出外),因此也就有了「狗不嫌家貧」之說。

那餵養了6年以後的犬,為啥不能賣能不能殺呢?

個人認為主要是感情原因,「人物一理」,其實狗狗和人一樣,相處的時間久了對彼此都有依賴心理,而家裡的狗兒也不例外,雖然說在人們眼裡「偏偏喜歡奸臣的貓兒,而討厭忠臣的狗子」,但是在大是大非年前,狗兒的地位也是不低的。特別是餵養了6年以上的狗兒,對人們來說更是離不開了。而一些忠犬救人的事例也是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所以來說,這「犬不六載」意思是主要是感情的原因。

綜上所述:

一些農村老人說的俗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這些道理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經過點點滴滴的生活經驗才累積出的,而農村老話常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更是很好的詮釋了,農村人在餵養雞和狗的時候出現的一些情況,對此來說,老人說的話我們一定要相信,不要盲目的否定而行。那麼家裡的雞狗養久了會怎樣呢,筆者認為除了感情因素外,一些雞狗的肉比較老,也是很難吃的。所以來說,老人的話還是要聽的。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這句話什麼意思?反正我不認同
    老話常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這句話該怎麼理解?我國古代人民總結的各種俗語太多了,在經過時間的沉澱之後,我們會發現有一些確實很值得學習,但是有一些已經和現在的社會脫鉤,或者根本就說得不對,不能採信。比如說這句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啥意思?老話講的在理麼?
    小的時候,老人們常說養雞不過三,養犬不留六,說的就是養雞不能過了三年,養狗則不能過了六年,這三年和六年對於這兩個家畜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如果超過了這個節點那麼就會產生一些少見的情況,下面筆者就通過實際的生活經驗來總結下這句俗語想要表達的意思吧。
  • 老話常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此話實在,禽獸養久了恐生禍害
    有人問獅哥:「雞不三年,犬不六載」是嘛意思?這句話出自古典文言作品《搜神記》中,是說禽獸不可久養,養久了恐生禍害。我先說個真事兒給各位聽聽。離我家不遠,有個老頭人稱老董。老董早年在生產隊專管料理牲畜的活計,因此很會養馬牧牛。他家中有匹高頭大馬,渾身白色,亞賽白龍馬一般。老董對其愛如珍寶,有影視劇組在當地拍攝電影,以300元一天的高價租用他這匹白馬,老董愣是不肯往外租。要知道80年代的300元對於一個農民來說可是很大一筆錢,我父親在劇團唱戲,一個月不過才八十六元,加補助才勉強拿到一百元。
  • 民間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其中有何說法?古代人早已說明
    可偏偏有古語云:「雞不三年,犬不六載。」這又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出自清代儒生袁枚的散文筆記《子不語》,提到了晉代的一部叫做《搜神記》的志怪小說,所謂「人畜改常」,也就是說家中牲畜雖然見通人性,但根本上仍是禍害,總會傷人。因此,以前的農村都有個不成文的習俗,只要牲畜傷人,不管怎樣,一定要除掉犯事的牲畜。
  • 農村老人常說「狗不過八,雞不過六」,為什麼?一直養著,會怎樣?
    鄉居小菜在農村生活,記得小時候村裡的人一起聊天說到壽命的時候,那些老人最喜歡說的就是「七十三八十四閆王不叫自己去」,而說到農村常見的人們養的一些雞鴨貓狗等動物的壽命時也有一套說法,像這句俗語"狗不過八,雞不過六"說的就是人們養的狗一般不要超過8年,而雞不要超過6年;為什麼這麼說?
  • 俗語: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還適用嗎?
    而在這些比較淺顯的俗語中,「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就是經典之一。這句話的意思也很直白,指的其實就是一個普遍的規律:一般的雞不會活過6年,一般的狗則不會活過8年。言外之意其實就是,如果雞和狗的生命都超過了它們本來常規的生命期限的話,那麼就是老一輩人們所經常說的「事出反常必有妖」。
  • 狗無八年,雞無六載,為什麼農村有這種說法?其實並不是迷信
    狗無八年,雞無六載,為什麼農村有這種說法?這就類似於我們看到的學的俗語。既然說是俗語那必然是日常的通俗易懂的東西。當然其中不乏包含著一些迷信。就像我們爺爺奶奶說的給小孩子起名字。都說不好聽的名字好養活。所以那時候小孩子多「狗蛋」「石頭」之類的稱呼。
  • 農村有老話說,狗和雞養太久,對主人不好呢?有什麼依據呢?
    此話的意思,最早出現在一本古籍《易妖》:「犬不八年,雞不六載」。這本典籍對於古代人們對「妖」的認知有描述。此書據說成書於三國兩晉時期,具體時間無從考證。對於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是狗和雞養的時間長了,會成為「妖」,它們經常和主人生活在一起,通人性。
  • 為何說:犬無八年,雞不六載?是啥意思?古人的話有道理嗎
    但是一提到狗狗,又有一句話叫做犬無八年,雞不六載,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犬不八年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狗狗的壽命平均下來,是8年的壽命,同樣,雞的壽命也不會超過6年,畢竟和人相比,動物的生命要短暫多了,而還有另外一種解釋,就是說狗狗這種動物非常的通靈性,在和主人日以繼日的相處之下,狗狗通了靈性之後必然會模仿人類的一些行為。
  • 古人為什麼說「犬不八年」?有一隻狗給男主人戴綠帽,還咬死主人
    在《歸園田居》中,雞狗是家家戶戶都會養的動物,不過兩者命運不同,前者用來生蛋,或者滿足口腹之慾,而後者則是被用來看家護院。在現代,鄉村的人們依舊有養雞狗的習慣,但狗大多數時候都被當作寵物來養。▲拉布拉多幼崽犬不八年完整的說法其實是「犬不八年,雞無六載。」在古人看來,如果這些動物跟人待得太久,難免會學習人們的習慣動作,甚至因此而禍害家裡。
  • 俗語:「雞不過六,狗不過八」,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但是在客觀規律的影響之下,卻用通俗易懂的俗語,將這個道理表現得淋漓盡致。「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就是其中比較經典的詞語之一。「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其實說的就是一種客觀的自然規律,如果雞和狗的生命超過限定,那麼就是老祖宗所言「事出反常必有妖」。如果按照客觀規律來講,農民家中飼養的小雞,正常生命其實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流傳於三國兩晉之際的古籍《易妖》,就介紹了很多世間的妖異之象。
  • 農村俗語『養豬莫生雙,養狗莫生六』,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民除了種地有點收入,就是在家養幾隻雞,養一頭豬,母雞下蛋管著日常零花錢,年末殺豬過年也是農村習慣,而狗看家護院,也是農村必備管家,農村有句老話說『養豬莫生雙,養狗莫生六』,這又是啥意思。記得小時候農村家家戶戶都養一頭豬,養母豬的很少,平時放學後大家就挎著籃子,到地裡割草,地裡的紅薯秧子也是它的最愛,吃剩的飯菜都丟到豬槽裡,過年賣掉豬就能過個好年,同村有一家養了一頭大母豬,一窩能下八九隻,大人提前就開始預訂,什麼白花豬、黑毛豬,滿月後就可以逮走。為啥說『養豬莫生雙』呢?
  • 農村1隻公雞養了8年,形態似老人,有人一口價500元卻不捨得賣
    現在正是春季的尾巴,農村裡不少人家都有孵化小雞。因為對於農民來說,養雞既能增加讓家裡人有雞蛋、雞肉可吃,而且還能增加一筆額外收入。那你們見過8年的老公雞嗎?俗話說「雞無六載,犬不八年」,意思是說養雞最好不能超過六年,而養狗不能超過8年。
  • 農村俗語:「養狼別養狐;養牛不養豬」,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樣一句農村俗語:「養狼別養狐;養牛不養豬」。雖然我對這句農村俗語思索了好久,竟然沒有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養狼別養狐狼,又名野狼,灰狼和豺狼,是屬於食肉目、犬科、犬屬的一種動物。正常情況下,野狼能夠存活12~16年,如果是人工飼養,有一部分狼能夠活到二十年左右。
  • 農村俗語:「寧肯養『喪鳥』,不養『夜夜擾』」是啥意思?
    老農說,養鳥也需要「挑三揀四」,有些鳥是不適合普通人養殖的。在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寧肯養『喪鳥』,不養『夜夜擾』」。從這句俗語裡就能夠看出在養鳥時是需要慎重考慮的。「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呢?」我不解地問。老農見我不理解這句俗語的意思,便打開了話匣子。
  • 俗語:「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為啥再養會窮?
    俗語:「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為啥再養會窮?看老人怎麼說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人們也不用為了生活溫飽發愁了。特別是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吃什麼都是現成的,肯本不知道這些食材原本的模樣。雞和鴨可是跟隨我們人類時間最長的家禽了,農村中有很多關於雞和鴨的俗語不知道你們大家知不知道,今天就由我來帶領大家說幾個關於雞和鴨的俗語並解釋一下它們所蘊含的深層次的意思。或許我解釋得不夠全面不夠細緻或許和你聽到的有所出入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文化的深厚所以就請大家多多擔待。
  • 雞的成語~~雞犬得罪誰了?
    造句:朋友若不相信,將什麼來親熱!如範張雞黍也只為信。殺雞取卵:殺了雞取出雞蛋。比喻貪圖眼前的一點好處;而損害長遠的利益。造句:請皇上勿再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為小民留一線生機。小肚雞腸:比喻器量狹小,只考慮小事,不照顧大局。造句:你們這些小肚雞腸的女人,為這麼點無關痛癢的小事就可以殺人。淮南雞犬:比喻投靠別人而得勢的人。造句:逐臭吞羶事可憐,淮南雞犬早成仙。
  • 「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三年老母雞咋就不受待見
    現在養雞很多是圈養了,就是養在院子裡,院子空間大小看自家規模了,所以現在的農家雞也變得「宅」了,這也是為了農村環境變得乾淨,農民生活幸福感增強的一個表現。「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這句話是啥意思呢?這句話從字面上可以這樣理解:家裡的雞是養千日的大蟲,過了千日再養的話,會越來越窮。
  • 農村俗語:「男五不娶,女六不嫁」,是什麼意思?農村人好好看看
    農村俗語說的是生活在農村的老一輩人,這樣年齡的人往往沒有太高的文化知識水平,但是說出來的話卻是很有道理的,時間久了就會成為一種順口溜被一代代流傳至今,在農村有很多俗語聽起來讓人感覺到很難理解,但是如果再一一詳細的介紹出來,估計大家就會覺得說的真的很有道理,農村俗語:「男五不娶,女六不嫁
  • 農村老人常說:「雞不過六載,狗不過八年」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有許多老話,這些老話通常是人們在長年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隨著歲月的印證,老話更成為一種寶貴經驗。而其中最為讓人感興趣的莫過於一些生活類的老話,記得兒時,每到中午吃飯時刻,農村老人就常常端著飯碗在門口上閒聊,常聽到一句「「雞不過載,狗不過八年」這句老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