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自稱「鄙人」的科學巨匠(上)

2020-12-13 洛陽網

一般來說,「科聖」有一位就夠了。然而,墨子和張衡都被冠以這個名號,說明他們都有足夠的名氣,且取得了被後世認可的成就。

  1.墨子是什麼人

  一般來說,「科聖」有一位就夠了。然而,墨子和張衡都被冠以這個名號,說明他們都有足夠的名氣,且取得了被後世認可的成就。

  那麼,我們就分別來看看他們的故事吧。

  需要說明的是,張衡是東漢人,長期活動在國都洛陽。他一生的主要成就,是在洛陽取得的。墨子比張衡早出生約500年,生活在東周時期。儘管東周王城也在洛陽,但墨子周遊列國,行蹤不定,似乎洛陽並不是他人生中的必經之地。

  不過,這事誰能說得清呢?畢竟墨子的身上有太多謎團,人們甚至弄不準他的生卒年月,連他生在哪裡、姓甚名誰都有爭議。比如,近代著名學者錢穆認為,墨子得名可能是因為他受過墨刑,而非真的姓墨。還有人說,墨子有可能是皮膚較黑的外國人。

  說墨子可能是外國人,好像扯得有點兒遠。事實上,由於正史對墨子記述不多,導致後世產生爭議,但關於他的科學成就,人們是有目共睹且引以為豪的。2016年8月16日,我國成功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它就被命名為「墨子號」。

  墨子生活的時代,是在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當時百家爭鳴,他創立的墨學與孔子的儒學並稱顯學,人們常將他與孔子相提並論,有「非儒即墨」之說。然而,秦漢時墨學漸漸衰落,西漢司馬遷著《史記》時,只在《孟子荀卿列傳》中提到一句:「蓋墨翟(dí),宋之大夫,善守御,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

  墨子即墨翟,曾擔任宋國大夫。他也許和孔子是同時代人,也許生在孔子之後,司馬遷對此並不肯定。東漢時,班固在《漢書》中則明確表示,墨子名翟,為宋大夫,「在孔子後」。

  人們通常認為,墨子的祖上是貴族,到他這一代時家族雖已沒落,但也能保證衣食無憂,並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最初研習孔子的儒家學說,後來認為儒學推崇的「繁文縟節」等不合時宜,遂創立墨家學說,與儒學分庭抗禮。

  當時,墨學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學派。墨子認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應該「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吸引了大批來自社會底層的追隨者。他們將墨家學說寫進《墨子》一書中,其中墨子的科學思想集中體現在《墨經》這一部分。

  2.超前的科學思維

  《墨經》的成書時間,大約在周安王十四年(公元前388年),距今已有2400多年。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無論力學、光學還是幾何學等,在書中都有論述。可以說,墨子的科學思維遠遠超越了他的時代。

  大概也正因為如此,墨子曾長期不被人理解。清代以來,隨著人們對他的研究增多,這位科學巨匠的價值才被重新認識。

  比如,《墨經》中說:「力,刑(形)之所以奮也。」墨子認為,力是使物體產生運動的手段。他不僅最早給出了「力」的定義,還提出如果沒有阻力存在,物體就會一直運動下去,不會停止。我們都知道西方的近代物理學家牛頓,而牛頓提出慣性定律是在墨子去世約兩千年後。

  勤於觀察和思考的墨子,還提出了重要的槓桿原理。他認為稱重的時候,如果兩端平衡,則槓桿一定是水平的;在其中一端增加重量,就會破壞平衡,槓桿平衡與兩端的重量、力臂的長短都有關係。過了一兩個世紀,古希臘的阿基米德也提出了槓桿原理。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兩個人是不是「英雄所見略同」?

  當然,墨子的科學成就並不僅僅限於此。他通過對時間和空間進行界定,構建起科學的時空理論,認為時空是連續無窮的,離開時空的單純運動並不存在。墨子的時空理論與現在「相對論」的時空觀十分接近,因此,它也被學者稱為「前相對論」。

  作為一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墨子還對數學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有窮、無窮等極限概念,並對幾何學中的點、面、圓、垂直、相切等進行了定義。比如,《墨經》中說:「圓,一中同長也。」意思是說,圓僅有一個中心,從圓心到圓周上任何一點距離相等。古希臘的歐幾裡得也有同樣提法,但比墨子晚了約一個世紀。

  兩條平行線之間距離相等、三點共線即為直線、矩形的四角皆為直角……墨子的理論經受住了後人的檢驗。魏晉時期,數學家劉徽在測量學專著《海島算經》中,就是用三點共線的方法來測高和測遠的。

  3.古代的「科技之光」

  墨子不僅理論水平高,動手能力也極強。他的小孔成像等光學理論,就是通過實驗得出的,至今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小孔成像原理是攝影技術的基礎,《墨經》中對其的描述,有「影倒,在午有端」等字樣。意思就是光線相交穿過小孔,會形成一個倒影,並解釋光是直線傳播的,就像射箭一樣。另外,光被遮住後,物體會產生影子,但影子並不會隨著物體一起移動。就像鳥兒飛過,影子好像一直追隨著它,但其實只是舊影不斷消失,新影不斷產生,形成了一個連續不斷的交替過程。後來,這一命題被稱為「飛鳥之影未嘗動」。

  關於光學的知識,《墨經》中共記載了八條。以前,人們以為古希臘的歐幾裡得是研究光學的「第一人」,事實上,墨子生活的時代早於歐幾裡得,真正的「第一人」當數墨子才對。好在人們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如近代英國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就說,墨子關於光學的研究「比我們所知的希臘為早」。

  毫無疑問,墨子是一位科學巨匠,成就斐然,影響深遠。然而,他又不僅僅是一位科學家,更多的時候,他腳穿草鞋,身著短衣,自稱是來自鄉野的「鄙人」,專注於墨家學說的傳播。

  在《墨子》一書中,《墨經》部分又被稱為《墨辯》,內容包含墨家獨創的邏輯學。墨家邏輯學自成體系,在中國乃至世界邏輯學史上有重要地位,對辯論有獨到的見解。

  既有超前的思維,又能言善辯,墨子在百家爭鳴中脫穎而出,似乎不算什麼難事。不過,對他來說,這些似乎並不重要。在他的人生目標中,最重要的是站在儒家的對立面,宣揚墨家的尚賢、兼愛、非攻、節葬等主張。

  其實,這些他也做到了。《韓非子》中說:「世之顯學,儒、墨也。」班固也在《答賓戲》中稱:「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意思是說,墨子和孔子一樣,為了天下百姓而終日奔波,家裡的煙囪都很少冒煙。

  天下已將儒、墨並稱,連大儒孟子都稱讚「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既然如此,為何墨子和他的學說一度被擠出歷史舞臺?請看下篇。(洛陽晚報首席記者 張廣英 首席記者 張廣英)

相關焦點

  • 友之間為什麼有時要自稱「鄙人」?
    在朋友之間或有些社交場合,常聽某人自稱為「鄙人」。這是對自己的謙稱,或是自謙之詞。可是,「鄙人」是怎麼來的?如《荀子·非相》:「楚之孫叔放,期思之鄙人也。」孫叔敖是楚國期思(今河南固始)人,當時是窮鄉僻壤,他算是小地方出身,所以稱之為「鄙人」。此外,另一層意思是鄙陋之人。如《莊子·應帝王》:「無名人曰:去,汝鄙人也。」這個無名人出口語帶不屑,明顯認為對方鄙陋,也將人家呼為「鄙人」。
  • 源於商丘的成語典故《墨子·魯問》量體裁衣
    典故出自《墨子·魯問》。墨子,宋國(今商丘)人,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集五個「家」、一個創始人於一身的墨子是目夷(春秋時人,殷微子的17世孫,宋襄公的庶兄,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後裔。目夷又名子魚、墨臺。他的後代有以「墨」為姓的。宋國大夫墨文便以墨為姓。
  • 墨子「行俠仗義」
    墨子的「行俠」,也可以用一個故事來證明。這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墨子救宋。據《墨子·公輸》,當時魯國著名的工匠公輸盤(也叫公輸般、公輸班、魯班),為楚國製造了一種攻城的器械──雲梯,楚人準備用來攻打宋國。墨子聽說後立即動身,走了十天十夜到達郢都(今湖北省荊州市),來見公輸盤。公輸盤問,先生有何指教?墨子說,北方有人侮辱了在下,想借先生的力量殺了他。公輸盤不高興。
  • 卿雲:濃酒一杯敬墨子——墨子,慘遭中華民族拋棄的「中國耶穌」!!!
    可是墨子死後,他的主張,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漸行漸遠,他的大愛精神也似乎成了空谷回音。 我們是如此懷念墨子! 拂去歷史厚厚的塵埃,傾聽著他大愛的回聲,我們努力地尋找墨子,希望能夠找到他留下的接力棒,將他的「兼愛」理想傳承下去。
  • 魯班的技藝加上墨子的人道關懷
    距今2000多年的諸子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我們就曾誕生墨子和魯班兩位世界級工匠。「工匠精神」本無須假西人言語來定義,若循其本,回到魯班墨子的時代,考其根脈,溯其源流,自可顯明國史上此一本土化、本色化的「工匠精神」——即「班墨精神」,不假外求。
  • 【特惠活動】墨子古街+愛情谷+堯山傳奇+馬背英雄 中秋國慶超值遊
    墨子古街以墨子時期建築風格為基調,以墨子文化展演為文脈,沿中華名吃一條街,狀元36創意工坊,特色購物一條街,街區水景小品,街頭戲耍依次展開。濃縮墨子文化、農耕文化、市井文化、廟會文化、餐飲文化為一園,營造房中有院、院中有街、街中有景、景中有戲的集市盛況。讓遊客在品中華名吃、購特色紀念品、悠悠逛街市、陶陶趕嬉鬧之中找回童趣並感知墨子。
  • 為什麼中國沒有比肩牛頓達文西特斯拉和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呢?
    牛頓,愛因斯坦,特斯拉確實是偉大的科學巨匠,但是達文西就顯得有些「另類」了:一個畫家怎麼成為了科學巨匠?問題的嚴謹性先不說,但仔細想想,莫要說中國,人類歷史上比肩牛頓,特斯拉和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又有多少呢?為何總是盯著中國不放呢?
  • 中國哲學史閱讀·墨子的思想(一)
    《史記》對墨子的記載比較簡略,且未弄清墨子與孔子是否同處一個時代。(《史記》: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清末以來,對墨子的考證興起。1.墨子的生卒年代據孫詒讓(1848-1908)考證,墨子生於公元前468年,卒於公元前376年。而據錢穆(1895-1990)考證,墨子生於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之年),卒於公元前381年(吳起去世之年)。
  • 像牛頓、達文西、特斯拉、愛因斯坦科學巨匠中國歷史為什麼沒有呢
    其實,中國人的智商並不比外國人差,許多具有華裔血統的科學家都取得了引領世界科學的偉大成就,獲得過諾貝爾科學方面獎項的就有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錢永健、高琨等科學家,他們的成就雖然不一定能與愛因斯坦等比肩,但他們的研究與發現同樣是世界科學皇冠上的明珠。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向這些偉大的科學家致敬!
  • 唯物祖師:滕州墨子紀念館
    因此,墨家有很多軍事上的發明。墨子諳熟當時各種兵器、機械和工程建築,是機械製造方面的技術專家。他製作完備的防守工程和科學的防禦武器,成為古代軍事寶庫中的瑰寶,被列為古代最早的防守方面的兵書。後人曾高度評價墨子是「偉大的軍事家」。」因此,我們現在就先去參觀軍事廳吧!
  • 教育大家 | 墨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 「愛」的對象是所有的人, 從客觀上講是一切人都相愛。墨子的 「兼愛」思想, 是試圖從個人因素中尋找產生社會問題的根源, 他希望以倫理道德的武器來消除社會矛盾,安定社會民生,但其「兼愛」學說在2000多年前的那種社會環境下無疑富有強烈的空想色彩,全人類真正的「兼相愛」。
  • 2020屆高考「立德樹人」寫作素材分類積累系列之三:科學巨匠
    18歲那年,他在《科學》雜誌發表數學論文。1920年8月,他任清華大學圖書館助理員,用6年半時間讀完高中至大學的全部課程,同時學習英、法、德語言,並在國際權威雜誌上發表論文5篇。雖然只有初中畢業文憑,但華羅庚一生研究成果卓著,寫有10多部著作,200多篇論文,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
  • 對不起,鄙人,新中國!
    對不起,鄙人,新中國!鄙人新中國!
  • 墨子教育思想集錦
    《墨子•節用中》:「凡天下群百工,輪、車、鞍、飽、陶、冶、梓、匠,使各從事其所能。」墨子自身為人師表,直接從事生產,並且具有很高的技藝,「摩頂放踵,利天下 為之」。他的門徒大多出身於「農與工肆」,他們同墨子一起學習和勞動,在培養德行的基礎上,努力掌握勞動技能和生產經驗,受到了很好的勞動職業訓練,為將來實踐墨家的理想打下了基礎。
  • 墨子思想的當代價值
    墨子學說經後世弟子不斷充實、豐富和提高,至戰國末期,形成以現存53篇《墨子》為文字載體的氣勢磅礴、博大精深的墨學體系。不論從歷史上或是從現實上說,借鑑墨家學說的意義不僅不比借鑑儒家學說的意義遜色,而且要比借鑑儒家學說更能貼近當代社會政治經濟生活。墨子的主要思想包括:兼愛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賢、節用節葬。
  • 科學巨匠還是市井小人?真實的牛頓
    「如果說我比別人看的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這句被廣泛應用於中小學生作文的名言來自科學巨匠牛頓。如果你因為這句話對牛頓產生好感,認為他不僅科研水平高,人也很謙虛,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這句名言不僅並不謙虛還充滿了對同時代矮個子前輩胡克的嘲諷。
  • 科學巨匠還是市井小人?——真實的牛頓
    「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這句被廣泛應用於中小學生作文的名言來自科學巨匠牛頓。如果你因為這句話對牛頓產生好感,認為他不僅科研水平高,人也很謙虛,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這句名言不僅並不謙虛還充滿了對同時代矮個子前輩胡克的嘲諷。
  • 歷史上法律界真正的平民代表
    草根出身的哲學家        中國出現過許許多多偉大的哲學家,但他們都是出身於較好的家庭環境,才能有相關的家庭底蘊進行文化薰陶。可是有一位異類卻完全不同,他崛起於草根中的草根,發跡前是個地地道道的草根階層,幹過木匠、種過莊稼,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        墨子,名翟,戰國初期魯國人。
  • 「墨子」——「孔子」的反義詞
    在春秋時期,墨子的名聲與孔子幾乎不相上下,墨家與儒家並稱為「顯學」。 但是,墨子的各種主張卻幾乎都與孔子南轅北轍。可以這麼說,墨子就是孔子的「反義詞」。
  • 墨子不僅擅長機關術,還是一位可與歐幾裡得媲美的數學家
    歷史上以墨子為代表的墨家學派是手工業者的代表,因此在製造業方面非常發達,但墨子的數學貢獻卻被很多人忽視了。由於大多由手工藝人組成,墨家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但這些實踐經驗不僅使他們在製造機械機關時更加得心應手,也使他們在實踐的基礎上了解了一些理論知識,並被墨子以《墨子》的文字形式總結出來。既涉及到我們熟悉的"兼愛非攻"思想,又涉及到力學、光學、幾何學等,還涉及到生理學、心理學等領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他在數學方面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