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9月1日起施行完善分類救助新政策 精準救助特殊困難群體

2020-12-22 瀟湘晨報

內容提要: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為進一步完善對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以及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困難群體的救助政策,加強社會救助政策與兒童保障的銜接,實現精準救助,本市下發通知,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完善分類救助的新政策。

天津北方網訊: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為進一步完善對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以及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困難群體的救助政策,加強社會救助政策與兒童保障的銜接,實現精準救助,本市下發通知,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完善分類救助的新政策。

根據通知,本市將按照城鄉困難人員致貧原因、身體狀況、勞動能力、困難程度和自救能力的具體情況實施分類救助。在法定勞動年齡段內,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員按照市人社等部門制定的有關鼓勵就業政策實施就業救助。對不具有勞動能力和家庭有特殊困難的人員給予特別照顧,制定不同的救助標準。

根據新政策,有殘疾人員的家庭、有重病患者的家庭、喪偶單親且子女在學的家庭、除喪偶以外的其他單親且子女在學的家庭、城市60周歲以上無子女「雙老」並靠一人退休金維持生活的家庭、享受計劃生育特別扶助政策的家庭等,在申請低保和低收入家庭救助時,將按不同標準抵扣家庭收入。

父母雙方均符合死亡、失聯、服刑在押、強制隔離戒毒、被執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情形之一的18周歲及18歲以上全日制在校學生,享受低保待遇時,增發1560元。享受低保待遇的60周歲及60歲以上的老年人,在享受原差額救助的基礎上,增發300元。

據介紹,為確保城鄉分類救助政策落實,各區民政、財政、人社、殘聯等部門,將緊密配合相互協作。符合城鄉分類救助條件的社會救助對象及新申請社會救助待遇的人員,將按規定重新核定並辦理相關手續。(津雲新聞編輯孫暢)

【來源:今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困難家庭最高救助10萬元!《長沙市臨時救助辦法》2月1日起施行
    三湘都市報1月13日訊(記者 楊昱)為切實保障好睏難群眾基本生活,《長沙市臨時救助辦法》近日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最高救助10萬元什麼人可以領?在哪裡領?申請有哪些流程?1月13日,長沙市民政局權威解答。
  • 民生|困難家庭最高救助10萬元!《長沙市臨時救助辦法》2月1日起施行
    為切實保障好睏難群眾基本生活《長沙市臨時救助辦法》近日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最高救助10萬元什麼人可以領?在哪裡領?申請有哪些流程?1月13日,長沙市民政局權威解答臨時救助金額累計最高10萬元急難型救助標準按照分段累加的方式計算救助金額,同一家庭在1個自然年度內臨時救助金額累計最高不得超過10萬元。年度內自付醫療費10萬元(含)以內的部分按10%比例予以救助;年度內自付醫療費在10萬元以上的,超出10萬元部分按30%比例予以救助。
  • 天津9月有這麼變化
    8月15日起,具備校園疫情防控條件的高校,可組織學生分期分批、錯時錯峰返校和新生報到。中等職業學校二、三年級9 月1日開學;9 月7日起一年級研究確定開學時間。近日,天津天津市民政局和天津市財政局《關於調整社會救助範圍和標準的通知》和《關於進一步做好睏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均從2020年9月1日起實施。調整後,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人每月980元統一調整為每人每月1010元,並將受疫情影響生活陷入困境的人員納入社會救助範圍。
  • 天津市下發《關於完善城鄉分類救助政策的通知》
    從天津市民政局獲悉,日前,天津市下發《關於完善城鄉分類救助政策的通知》,規定從明年1月1日起,天津市將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救助制度,將享受分類救助困難群體的標準和範圍作出細化和調整,對符合條件者實行差額救助。    凡符合《通知》標準者,可向戶籍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提出申請。
  • 這些特殊群體的福利包來了!「急診救助」等創新舉措將保障困難人員...
    2019年,江蘇省困難人員可享受「急診救助」,先享受臨時救助再轉專項救助;全省將建立200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之家」......今天(1月21日)上午,記者在2019年全省民政工作會議上了解到,「急診救助」等一系列「福利包」,將惠及全省困難人員等特殊群體。
  • 城事|天津擬出新規,事關低保、救助、補貼……
    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建立健全分層分類的救助制度體系。完善體制機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資源統籌、救助效率和精準度提升,實現精準救助、高效救助、溫暖救助、智慧救助。
  • 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有關工作的通知
    適度擴大低保覆蓋範圍,對符合條件的重殘人員、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難人員,依申請及時納入「單人保」。健全低保標準與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掛鈎的動態調整機制,城鄉低保標準佔我市上年度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例原則上分別在25%-35%和35%-45%之間,並根據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適時作出調整。到「十四五」末,力爭全市城鄉低保標準之比縮小到1.3∶1以內。
  • 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
    建立主動發現機制,精準把握救助需求,優化評估和救助程序,深化「放管服」改革。只有建立相對貧困人口主動發現機制,完善救助對象認定機制,才能實現應救盡救,從制度、人群、需求上實現全覆蓋。為此,應堅持以需求為導向,在多維貧困標準基礎上,基於申請家庭經濟狀況、家庭規模和需求,利用大數據技術,精準識別困難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救助需求。
  • 山東舉行「十三五」時期困難群眾救助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
    「十三五」期間共實施臨時救助86.2萬人次,發放救助金24.42億元。  在特殊群體保障方面,提請省政府或聯合有關部門出臺《關於貫徹國發〔2016〕36號文件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貫徹國發〔2015〕52號文件全面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保障範圍逐步拓展,保障制度不斷完善。
  • 中國改革低保等現行社會救助制度 打造多層次分類救助體系
    中新社北京9月3日電 (記者 王祖敏)記者3日從中國民政部獲悉,中國將改革低保等現行社會救助制度,構建綜合救助格局,打造多層次分類救助體系,用2年左右時間,健全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中國特色社會救助體系。
  • 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困難群眾救助保障...
    「十三五」期間共實施臨時救助86.2萬人次,發放救助金24.42億元。在特殊群體保障方面,提請省政府或聯合有關部門出臺《關於貫徹國發〔2016〕36號文件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貫徹國發〔2015〕52號文件全面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保障範圍逐步拓展,保障制度不斷完善。
  • 烏蘭察布市進一步規範完善臨時救助工作
    近日,烏蘭察布市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與完善臨時救助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進一步完善臨時救助制度、提高臨時救助工作規範化管理水平、加強救助時效性等方面作出制度規範,為切實解決好城鄉困難群眾「突發性、臨時性」生活困難提供制度保障。
  • 低保新《細則》10月1日起施行!有啥變化?
    《細則》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共十一章五十六條,對申辦條件、申請與受理、審核確認和低保金發放等內容作出詳細規定。新《細則》有哪些變化?實施後有何意義?因此,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工作部署,切實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對現行低保政策進行完善和調整勢在必行。
  • 上海調整2020年低保等社會救助標準,7月1日起施行
    為進一步加大民生保障力度,讓困難群眾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經市政府同意,上海將從2020年7月1日起調整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標準。6月25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市民政局獲悉,此次調整的社會救助標準包括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民政定期定量補助對象救助標準、特困人員供養標準、低收入困難家庭申請專項救助收入認定標準、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未滿16周歲未成年人的救助標準等。
  • 關愛弱勢群體,醫療救助託起困難群眾生命的希望
    市醫保局承接醫療救助職能以來,充分發揮醫療保險與醫療救助職能整合優勢,加強基本醫療保險、補充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的銜接,大力構建我市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困難群體救助幫扶機制,織密困難群體醫療兜底保障網,有力提升了醫療救助水平。
  • 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
    為加快改革完善我區社會救助制度,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制度健全、政策銜接、兜底有力的綜合救助格局,建立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分層分類的救助制度體系,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精神,結合我區實際,制定如下措施。
  • 天津成立女性健康救助中心 專項救助單親困難母親
    天津成立女性健康救助中心 專項救助單親困難母親 >   中新網天津7月1日電 (記者 張道正)天津市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與解放軍四六四醫院合作的天津市女性健康救助中心暨子宮肌瘤超微創救助基地日前正式掛牌。
  • 西寧市再次擴大「幸福救助圈」 今冬明春特殊困難家庭臨時救助工作...
    12月1日起至2021年春節,西寧市將開展今冬明春特殊困難家庭臨時救助工作,有效保障突遇不測、因病因災陷入生存困境的困難群眾得到及時救助,解決困難群眾的生活問題。能申請此次臨時救助的對象分為三種類型:急難型救助對象:主要包括因火災、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員突發重大疾病及遭遇其他特殊困難等原因,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需要立即採取救助措施的家庭和個人。
  • 雲南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 特困救助未成年人年齡延至18周歲
    近日,中共雲南省委辦公廳、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旨在搭建更加完善的社會救助體系。緊急情況時確保先救治、後收費醫療救助方面,《實施意見》明確,建立醫療救助對象及時精準識別和實時共享機制,做好重點救助對象、一般救助對象分類管理和保障,落實資助重點救助對象參保繳費政策。落實國家重大疫情醫療救治費用保障機制,發生突發疫情等緊急情況時,確保醫療機構先救治、後收費。
  • 健全分層分類救助體系 構建綜合救助格局 30條硬核措施改革完善...
    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發布會獲悉,我省印發《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通過30條措施構建綜合救助的大格局。   據了解,近年來我省社會救助措施密集出臺,救助水平穩步提升:目前,江蘇全省共保障低保對象45.2萬戶78.5萬人,特困人員21.2萬人,低保平均標準達到每人每月77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