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界面新聞報導,臺積電迎來一位新客戶,那就是在計算機組件尤其是晶片領域有著強悍實力的英特爾。而根據英特爾的招聘頁面可以看出,他們目前正在打算委託臺積電進行晶片代工,作為晶片行業的頂級廠商之一,英特爾與臺積電的合作或許意味著整個晶片行業都要變天了。值得一提的是,儘管英特爾是一家美國公司,但這項合作卻讓美國也高興不起來。
據了解,英特爾原本也是一家相當強的技術企業,全球有能力製造晶片的屈指可數,英特爾在其中也是翹楚,然而臺積電方面的技術發展速度過快,加上全球經濟轉移的大趨勢,包括AMD在內的越來越多的高科技企業將自家的晶片交給臺積電生產,尤其是在高端產品線上。臺積電目前正在不斷逼近摩爾定律的極限,在目前的國際環境下,沒有高端產品就很難與競爭對手競爭,英特爾為了同勁敵AMD競爭,自然也要將晶片包出去。
從商業上來看英特爾的行為並沒有任何問題,然而從國家層面看,這帶來的直接效果就是美國本土的晶片製造業進一步流失,向著亞洲地區轉移。川普一直以來都打著「製造業回流」的口號,現在一部分低端製造業回去了,結果大量的高科技企業卻紛紛「出逃」,在可預見的未來,那些回去的低端製造業還得因為成本而出來,美國一些政客恐怕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了。需要注意的是,儘管一些技術依舊掌握在他人手裡,但隨著地區合作和開放的程度不斷提升,資本會在各種力量下自己選擇正確的道路,技術跟著資本走,資本跟著利益走。
而從另一個方面看,英特爾與臺積電的合作很有可能是整個晶片行業變天的前兆。目前全球越來越多的晶片開始尋求臺積電的代工,這家公司本身也在不斷擴建生產線,在有限的人力和設備情況下,未來各個頂級的晶片廠商很有可能在高端領域拼得「你死我活」,尤其是目前5nm往下的尖端製程,本身成本就高,技術難度也大。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能夠生產和製造低製程的企業越來越少,產量也越來越低,最後必然有人要出局。
另外,儘管技術本身是依託理論發展而來的,但從根本上來說,需求也能夠直接推動技術的發展,目前雖然低製程的高端晶片依然能夠生產,不過很明顯已經接近理論極限,成本和最終的產出很可能會不斷拉開差距,臺積電的這位新客戶目前正處在市場劣勢,一旦在有限的產品線中發現「無力回天」時,或許會推動整個晶片製造業向著全新的方向發展。
此前就有不少消息指出,石墨烯晶片或許會在未來成為一個技術突破口,雖然現在來看還差點火候,進入微型晶片領域的門檻也沒有能夠摸到,但很顯然,相關的需求已經存在,大量的企業和資金也正隨著晶片領域的發展而不斷擴散。此前美國能夠靠著霸權將技術、資金和科學家都儘可能吸引到本土,但現在製造業轉移後,即便美國再怎麼擁有技術,失去了人才和市場註定會被時間淘汰。
因此,從表面上看,英特爾與臺積電加深合作是一場商業競爭行為,但如果深挖下去會發現,整個晶片行業都在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而變化,亞洲是未來的經濟核心,臺積電是目前的技術核心,集合了頂尖的需求和生產技術,晶片行業的變天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