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祖師

2021-02-07 騰訊網

古語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清光緒年間徐珂《清稗類鈔·農商類》載:「三十六行者,種種職業也。就其分工約計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則七十二行;十之則三百六十行。」 可見「三百六十行」只是一個約數。

現在我們說的「三百六十行」是從唐朝對社會行業的分工發展而來。唐朝將社會行業分為三百六十行,包括肉肆行、海味行、鮮魚行、酒行、米行、醬料行、宮粉行、花果行、茶行、湯店行、藥肆行、成衣行、絲綢行、顧繡行、針線行、皮革行、扎作行、柴行、棺木行、故舊行、仵作行、網罟行、鼓樂行、雜耍行、採輦行、珠寶行、玉石行、紙行、文房行、用具行、竹林行、陶士行、驛傳行、鐵器行、花紗行、巫行等。

下面咱們就一起來看看各行的祖師爺都有誰?

1、建築業(竹木泥瓦匠):春秋魯班

公輸氏,名般,春秋時魯國人。般與班同音,故稱魯班。曾創造攻城的雲梯和磨粉的石豈 ,又相傳曾發明木作工具。舊時建築工匠尊奉為祖師。

2、農業:神農氏(后稷)

神農氏,華夏太古三皇之一,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他嘗遍百草,教人醫療與農耕。

3、裁縫業:軒轅氏(黃帝)

軒轅為複姓,即黃帝。後世尊其為中華文明的「人文初祖」。因傳言黃帝曾教民眾用骨針穿麻線縫樹葉和獸皮做衣。故被縫紉業尊為祖師。

4、蠶絲業、紡織業:嫘祖(黃帝妻子)

傳說她是黃帝的妻子,曾教民養蠶治絲,北周以後被視為蠶神。

5、織布業:黃道婆

黃道婆又稱黃婆,元代女紡織技術家。由於傳授先進的紡織技術以及推廣先進的紡織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時候,被尊為布業的始祖。

6、染坊業、洗衣業:梅葛二仙(西漢梅福、東晉葛洪)

梅葛,就是梅福與洪的合稱。他們都曾是煉丹的方士,而煉丹與印染原料有些關係,據說曾在煉丹中提煉出各色染料,被後世應用來印染布帛、紙張。

7、冶鑄業(鐵、銅、銀匠):春秋老子(太上老君)

傳說老子曾鑄造八卦爐(後人稱為「老君爐」)煉製丹藥以求長生。

8、教育業:孔子

孔子,春秋魯國人,大成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9、商業:趙公明、(春秋範蠡)

趙公明即趙玄壇,亦稱趙公元師。道教所奉的財神。其像黑面濃須,頭戴鐵冠,手執鐵鞭,身跨黑虎。傳說能驅雷役電,除瘟禳災,主持公道,求財如意。

範蠡,字少伯,楚國宛人(今河南南陽),曾協助越王勾踐滅吳,功成後棄宮經商,遊齊國稱鴟夷子皮,在陶(今山東定陶)稱陶朱公,經商曾「三致千金」均散濟貧民,其商德極受後人崇敬。

10、餐飲業:春秋易牙

易牙,春秋時代一位著名的廚師,也有寫成狄牙的。他是齊桓公寵幸的近臣,用為雍人,也就是專管料理齊桓公飲食的廚師。他擅長於調味,所以很得齊桓公的歡心。

11、釀酒業:夏朝儀狄、(夏朝杜康)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傳說中儀狄或杜康皆為酒的創始人,如果非要說個區別就是:儀狄是黃酒的創始人,而杜康則是高梁酒創始人。

12、火腿業:宋朝宗澤

抗金名將宗澤是浙江金華義烏人,他一次帶著家鄉醃製的豬腿進獻給宋欽宗,鹹豬腿肉色、香、味俱全,因為色澤鮮紅如火,宋欽宗就賜名「火腿」,從此火腿成了貢品。

13、豆腐業:西漢淮南王劉安

劉安為劉邦之孫,襲封淮南王。在其熬製丹藥時,無意間用黃豆、鹽滷做成了豆腐腦(即水豆腐)。

14、鹹菜業:秦始皇

據說修築萬裡長城時,秦始皇想出將青菜變鹹菜的辦法,解決了民工長期吃菜的問題。

15、饅頭業、糕餅業:三國諸葛亮

三國時諸葛亮率軍徵蠻凱旋而回時,途經瀘水,猖神阻道有待人頭祭祀,諸葛亮改用牛馬肉做餡,外包麵粉作成饅頭來替代祭祀而受尊崇。

16、糕點業:聞仲

武王伐紂,紂王派太師聞仲率兵抵禦,聞仲製作了一種甜味糕餅,作為行軍乾糧。後來這種餅傳到民間,就被叫做太師餅。聞仲也因此被糕點業供奉為祖師。

17、烤鴨業:朱元璋

話說朱元璋稱帝後定都南京,他酷愛吃鴨肉,但水煮、紅燒、清蒸的鴨子吃多了便覺得膩煩,整日悶悶不樂。宮廷御廚們絞盡腦汁,改變了傳統烹製方法,採用果木炭火掛爐烘烤,使鴨子肉質細嫩、肥而不膩,被朱元璋命名為「烤鴨」。

18、涮羊肉業:忽必烈

據說忽必烈南下作戰,戰鬥間歇時忙著吃飯,廚師來不及做傳統的燉羊肉,就將羊肉切薄片用沸水涮,發現味道甘美異常,從此流傳開來。

19、飯館茶樓業:灶君、塋惑真君

20、旅館業:三國關羽

關羽為人正直,做事言而有信,故為後世人當官及做生意人皆尊為祖師。

21、理髮業:呂洞賓

八仙之一。相傳唐京兆人,因曾在江淮斬蛟,後人尊其為理髮業祖師。

22、澡堂業:智公禪師

志公,又稱智公,史有其人,是南朝時高僧寶志禪師,世稱志公和尚。北京澡堂業為修腳匠所創,修腳匠奉志公為祖師,故澡堂業也奉志公為祖師。

23、旅遊業:明末徐霞客

徐霞客,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中國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的作者。被稱為「千古奇人」。

24、中醫業:戰國扁鵲、三國華佗

戰國時醫學家扁鵲創立望、聞、問、切「四診」醫術,後世即尊奉他為中醫的祖師。

25、中藥業:明朝李時珍

李時珍,字東璧,明代傑出醫學家。著成《本草綱目》等多部醫書。

26、中醫內科:唐朝孫思邈

孫思邈,唐代醫學家。著《千金方》,被後世譽為「藥王」。

27、中醫外科:三國華佗

華佗名甫,字天化,曾創製麻沸散(麻醉藥)用於外科手術,故被尊稱為「外科鼻祖」。

28、中醫針灸:北宋王唯一

王唯一,宋代針灸學家,又名王惟德 ,設計並主持鑄造針灸銅人兩具,銅人的軀體、臟腑可合可分,體表刻有針灸穴位名,用於教學和考試。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29、中醫婦產科:唐代陳靖姑

陳靖姑,小名陳十四,福建省漢族民間稱之娘奶、奶娘、夫人奶、臨水夫人、陳奶夫人、順天聖母等。陳靖姑是漢族民間信仰之一,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30、膏藥行業:鐵拐李

八仙之一,因為傳說他背上的大葫蘆裡保存著神奇的丹藥。所以後來中國社會上從事膏藥行業的人就把他看作自己的祖師。

31、獸醫行業:春秋伯樂(孫陽)

孫陽是春秋中期伯樂,善相馬。

32、制筆業:秦朝蒙恬

蒙恬,秦名將。傳說曾改良過毛筆。

33、造紙業:東漢蔡倫

蔡倫總結了西漢以來的造紙經驗,改進造紙技術,採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為我國造紙術的發明人。

34、印刷業:北宋畢昇

畢昇,中國古代發明家,活字版印刷術發明者。

35、畫畫業:唐朝吳道子

唐朝開元道士,擅長作詩作畫。

36、文具書店業: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黃帝之子,名揮,善於造弦張網因而以張為姓,累世託生為儒,曾輔佐周公,留心經典,文採斐然,深受天下學子文人崇敬。

37、硯墨業:春秋子路(孔子學生)

子路為孔子學生,以硯墨而傳之。

38、堪輿數術命相業、算卦行:春秋鬼谷子

因鬼谷子精於佔卜算測,便被算命先生奉為祖師爺。

39、人相業:風后氏

風后氏,遠古黃帝宰相,精通相術,首創風鑑之學。

40、命相業:麻衣仙

麻衣仙,精通民間相人術,著有麻衣相法流傳於世。

41、相面行:明朝劉伯溫

明朝開國元勳劉基,字伯溫。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42、風水行:東晉郭璞

郭璞,兩晉時期著名文學家、訓詁學家、風水學者,好古文、奇字,精天文、歷算、卜筮。

43、燒窯業:女媧娘娘

神話記載女媧鍊石而補天,是窯業之始祖發明人。

44、漁業:西周姜尚

姜太公,名尚,在渭水隱居釣魚,遇文王而奉為國師。

45、水產業:龍王

46、美容業:清代李漁

李漁,清代戲曲家,人稱李十郎,精於譜曲,指導藝人姿態表演及化妝。

47、娼妓業:管仲

管仲首創市妓和妓院, 成為娼妓制度的創始人。

48、叫化業:五代·南唐韓熙載

韓熙載愛扮作乞丐,到各妻妾房前乞討。

49、僕役業:鍾三郎

50、銀樓業:歐岐佛

51、銀行業、典當行:趙公明

52、茶業:唐代陸羽

陸羽,唐復州竟陵人,字鴻漸。性詼諧,閉門著書,不願為官。以嗜茶著名,並對茶道很有研究,視為「茶神」。

53、針業:劉海

54、爆竹業:馬鈞

55、玉石業:白衣紳

56、玉器行師:丘處機

丘處機是中國古代琢玉名人。

57、檳榔業:唐代韓愈

韓愈,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因批評時政,遭貶官潮州,因水土不服身患溼寒之症,因吃檳榔而病癒。

58、屠宰業: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年輕時以殺豬為業,但心地善良,後為觀世音菩薩渡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得道。

59、竹篾業:綠衣人

60、竹匠:泰山、張班

61、銅鐵業:氈探老祖

62、白鐵匠:白雲老祖

63、皮鞋業:戰國孫臏

孫臏雙腳不能行走,又不能支撐起來。於是就設計了一種類似於高腰皮靴的鞋,也是世界上皮鞋的始祖。

64、修腳匠:智公禪師陳七子

相傳,智公禪杖上掛有修腳刀具,曾為佛祖釋迦牟尼、達摩老祖及周文王等人修過腳、治過足疾。陳七子幼年拜理髮業祖師羅祖學藝,因貪玩嬉鬧使師尊大為發火,一怒之下摔壞了他的剃刀,並罵道:「你玩呱嗒嗒去吧」!陳七子只好用半片剃刀為人修治腳疾,後來得真人指點手藝愈精,由此創下修腳這一行。

65、皮匠:白頭佛

66、磨刀匠:馬上皇帝

67、扎柳匠:範丹

68、扎彩匠:置公禪師

69、制陶業:寧封子

70、油漆業:虞氏

71、雕漆業:俞伯牙

72、泥塑、麵塑業:女媧

73、裘皮行、熟皮業:比幹

74、梳篦行:赫連、陳七子、張班

75、糖坊:鄒和尚

76、牲口牙行:馬神

77、花行、花農:花王神

78、孵化業:張五、陸相公

79、花炮行業:祝融

80、乾鮮果行:王母娘娘

果農果商們要供奉王母娘娘,是因為說她有兩件寶貝,一是不死之藥;一是吃了能長生不死的仙桃。

81、糧倉祖師:西漢韓信

82、歌藝業:唐代老郎神

相傳唐代有灰狼變成紅衣童子指導皇室梨園子弟練唱成果非凡,以娛唐明皇聲色冶遊。

83、戲曲業: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曾召集歌舞藝人與宮女在梨園學藝,並時常親自執槌擊鼓演奏配樂。也因此,後世均稱戲曲藝人為「梨園兄弟」。

84、評(說)書業:明末柳敬亭

評書古稱評話,又稱鼓書、板話。柳敬亭,本姓曹,通州(今江蘇南通)人,被後人譽稱為「柳評書」。

85、曲藝行:周莊王

86、相聲行:西漢東方朔

東方朔因幽默詼諧,敏捷機智,善於調笑娛人被相聲界後人供奉為祖師爺。

87、說唱道情:張果老

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常背負一個道情筒,倒騎白驢,雲遊四方,宣唱道情。

88、音樂行:洪涯(白眉神)

89、戲法、雜技行:呂洞賓

90、皮影戲祖師:西漢李少翁

91、木偶戲祖師:西周偃師

92、吹鼓手祖師:春秋師曠

93、武術行:明朝張三丰

94、盜賊祖師:北宋時遷

時遷在梁山被封為軍中走報機密步軍頭領,人們說他是天上的地煞星下界,為「地賊星鼓上蚤時遷」,難怪盜賊要奉他為祖師爺了。

95、媒婆祖師:月下老人

月下老人是傳說中的神仙,是專管人間婚姻之神。

96、司法、牢獄祖師:皋陶

傳說他是中國上古「五帝」之首黃帝的長子少昊(玄囂)的後裔,東夷部落的首領。皋陶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賢臣,傳說中生於堯帝統治的時候,曾經被舜任命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聞名天下。

來源於京博國學

相關焦點

  • 俗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你知道是哪些行業?
    《漫談漢字語言詩詞曲賦經典文化》系列之俗語文化(七十二行祖師爺第1回)每當我們遇到挫折時,或者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的時候,或者幹啥都幹不好的時候,總有人會跳出來告訴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堅持,你就能贏,你就能成功!
  •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行話
    (原標題: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行話)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行話。」
  • 古人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古代行業如何跟狀元聯繫起來?
    引言 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一句俗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們不禁疑問,難道古代的行業就這麼少?這三百六十行用指頭都可以數過來。 如今現代社會,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我們的行業已經不止三百六十行,甚至有幾萬個行業了,那古人說的三百六十行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三百六十行」各行祖師爺都是誰?
    古語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清光緒年間徐珂《清稗類鈔·農商類》載:「三十六行者,種種職業也。就其分工約計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則七十二行;十之則三百六十行。」 可見「三百六十行」只是一個約數。現在我們說的「三百六十行」是從唐朝對社會行業的分工發展而來。
  • 「三百六十行」,各行祖師爺介紹,切記
    古語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清光緒年間徐珂《清稗類鈔·農商類》載: 「三十六行者,種種職業也。就其分工約計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則七十二行;十之則三百六十行。」 可見「三百六十行」只是一個約數。
  • 古語「三百六十行」,各行祖師爺都是誰?
    古語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清光緒年間徐珂《清稗類鈔·農商類》載: 「三十六行者,種種職業也。
  •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那歷史上各行各業的祖師爺到底是何許人也?
    在中國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們常用此話來表明職業不分貴賤,各行各業都能湧現出足夠出色的人才。那很多人可能就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俗語中的三百六十行到底指哪些行業?
  • 蜜拓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你的未來在哪裡?
    世界上聰明的人很多,有知識的人無處不在,真正能發大財的人卻很少。要把思維變現,就要緊隨時代潮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是蜜拓蜜合理合法的,每一個行業都是可以嘗試的。淘寶出來的時候,有人說假貨多,現在淘寶成為最大的電商平臺。微商出來的時候被人詬病,第一批做微商的人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有時候你蜜拓蜜會遇到不好的聲音,但你只聽不好的,那你的人生會好嗎?
  • ❺│古語「三百六十行」,各行祖師爺都是誰?
    古語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清光緒年間徐珂《清稗類鈔·農商類》載: 「三十六行者,種種職業也。就其分工約計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則七十二行;十之則三百六十行。」 可見「三百六十行」只是一個約數。
  • 360行,行行是專才
    據《清波雜錄》所載,我國唐代社會的主要行業為「三十六行」,即:肉肆、宮粉、成衣、玉石、珠寶、絲綢、紙、海味、鮮魚、文房用具、茶、竹木、酒米、鐵器、顧繡、針線、湯店、藥肆、扎作、陶土、仵作、巫、驛傳、棺木、皮革、故舊、醬料、柴、網罟、花紗、雜耍、彩奧、鼓樂、花果等。徐珂在《清稗類鈔·農商類》中說:「三十六行者,種種職業也。就其分工而約計之,曰三十六行,倍則為七十二行,十之則為三百六十行。」
  • 360行,行行需專才
    所謂「三百六十行」,即是指各行各業的行當而言,也就是社會的工種。關於行業,自唐代開始就有三十六行的記載。宋代周輝《清波雜誌》上便記有肉肆行、海味行、醬料行、花果行、鮮魚行、宮粉行、成衣行、藥肆行、扎作行、棺木行、故舊行、陶土行、仵作行、鼓樂行、雜耍行、皮革行等等。 人類已經進入了21世紀,是網絡為王的世紀,內容更是王中王的時代。
  •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升級換代中誰站在新職業的「風口」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其中「三百六十」雖然是虛數,卻也道盡了古人對職業數量的想像力邊界。勞動分工精細化是工業文明的主要特徵之一。表現在職業數量上,就是新職業層出不窮。根據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我國共有1481個職業、2670個工種。然而,多年才修訂一次的職業分類大典難免滯後。
  • 三百六十行祖師爺
    有句名言稱:「天下百工聖人作」,也就是說,各行各業都有它們的主管——祖師爺。行業祖師崇拜是民間文化的一個分支,過去各行業都很重視,視其為本行業的保護神。民間有〃三百六十行,無祖不立〃的說法。祖師爺們都是些很有名望的人,直接或間接地開創、扶持過本行業。有些人成為祖師爺純屬偶然,有的是後人強行安上去的,有的幾個行業共用一個祖師爺,像典當業、算命業、香燭業、蠶業、絲織業、糕點業都是拿關羽作為祖師爺。
  • 社會催生新"三百六十行" 中國已有1838種職業
    中新網4月18日電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過,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職業興替的周期正在不斷加速。據統計,中國目前已經有了1838種職業,其中有不少新興的職業,並且還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 《祖師爺大全》三百六十行的「祖師爺」都是誰?
    有句名言稱:「天下百工聖人作」,也就是說,各行各業都有它們的主管——祖師爺。行業祖師崇拜是民間文化的一個分支,過去各行業都很重視,視其為本行業的保護神。民間有〃三百六十行,無祖不立〃的說法。祖師爺們都是些很有名望的人,直接或間接地開創、扶持過本行業。
  • 在這個社會中,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確實,那些成功人士的確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我們不能因為別人優秀就推翻自我、否定自我。真正高逆商的人會看到別人的優勢,承認別人的長處,借鑑別人的方法,但他們不會盲目地去效仿別人,淪為追隨他人的複製品。他們懂得發現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長處,發現自身的價值。
  • 都說「三百六十行,行行轉碼農」,零基礎轉行當程式設計師真的可以拿...
    計算機的熱度不僅讓很多未畢業的學生想去報考,甚至連許多已經工作的人也在想方設法進入這個行業,「 三百六十行,行行轉碼農 」 的段子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為什麼會這樣?收入差距應當說是很大的原因。儘管在生活中和網絡上你天天都能夠聽到關於碼農生活的哀嘆,但是若是你把這些當真,那你就錯了。從數據上來說,整個網際網路屬於高收入階層,而技術的收入在網際網路中屬於中高階層。
  • 「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古人說的三十六行原來是指這三十六行
    「七品芝麻官」有多大我國古代縣級官制始於春秋。當時,各諸侯國君把兼併的土地和小國改為縣,設長官為縣令。經過歷朝演變,至清代,全國地方行政機構為省、道、府、縣四級。我國清代官職以「品」論等級,最高為一品,低為九品。每品有正、從兩級,同現在的正、副職一樣,共有九品十八級。
  • 重溫「行行出狀元」
    適己之性 盡己之分 狀元是古代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是一個類比的說法,是說不論做什麼行當,都會顯出價值,都會受到尊重。而事實上,「文無第一」,榜眼是不是一定就比狀元差,那倒不見得。
  • 《團圓飯》起底三百六十行 LOW職業小清新解讀
    在《團圓飯》中,宋家兄弟姐妹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鮮明的個性和標籤:李光潔飾演的大哥宋一達被稱為「廢柴大哥」,馬蘇扮演的大嫂白麗娟被稱「犀利嫂嫂」;二哥宋一亞是「精英二哥」,大姐宋小雪是「甜心姐姐」,三哥宋一和是「街霸三哥,小妹宋小梅是「嗆口兒小妹」,小弟宋一文是「熊孩子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