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就一定好?產業鏈背後藏著巨大"貓膩",媒體曾多次曝光

2020-10-09 長龍數碼科技

母嬰產品,可以說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市場之一。但從監管的層面上來看,母嬰市場卻存在著不少亂象,比如相同段位的奶粉,洋品牌和國產品牌價格能差好幾倍,那洋品牌是不是一定比國產更好?



很多新手寶媽的腦海裡肯定都有這麼一個概念,叫做"喝奶粉就是虧欠孩子,虧欠孩子就用金錢來彌補"。這實際上是商家長期通過廣告營銷搞出來的理念,讓大家心甘情願為高價奶粉買單。


早在2012年,《人民日報》就曾經聊過洋品牌奶粉的問題,並指出洋品牌實際上並沒有那麼高端。這些進口奶粉承擔的運費和關稅,在無形之中拉高產品的成本,實際上價格是虛高的。


比如市面上很常見的雅培、惠氏、多美滋等進口品牌奶粉,他們的配料表裡麥芽糊精、葡萄糖漿、玉米糖漿等非乳組分都會佔據前列,這些東西本來是奶粉中的填充物,卻在配方中成了主角。



當然,這些東西是沒有害處的,只能說是營養價值較低。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洋品牌塑造的是形象是高端產品,價格也普遍比國產更高,寶媽們花的錢並不值當。


說到這裡,肯定會有人拿奶粉質量說事,"買洋品牌是為了安心"這個說法看起來沒什麼毛病,實際上跟前面說的"虧欠孩子就用金錢來彌補"理念一樣,都是漏洞百出的說辭。


而且就目前的海外乳企來看,很多企業更多關注的還是經濟效益和市場風向,而在奶粉配方的研製上,是不以營養與健康為導向的。



想要讓奶粉喝得放心,靠的是加強市場監督,還有消費者自己提升認知能力,而不是靠買那些大家更不了解的洋品牌。


前兩天,伊利在拼多多上搞的溯源直播就是個不錯的路子。通過電商直播來展示奶粉整個生產流程,不光讓伊利證明了自己奶粉的安全性,也減少了中間渠道層層加價的可能,讓更多消費者從中受益。



其實,中國的消費者仍然是願意支持國產的,這次直播最終收穫了超過60萬網友的關注。由此可見,洋品牌的魔力正在不斷退去,越來越多的奶爸寶媽們,正在追求安心實惠的國產奶粉。


這或許也是一個信號,無論什麼行業,只要國產品牌自己敢站出來說服消費者,就一定會在變革中尋找到更好的機會!

相關焦點

  • 雅培奶粉頻遭曝光 被指最不靠譜「洋奶粉」
    近期,雅培奶粉頻頻曝光在媒體的聚焦鏡下,「雅培奶粉驚現半截保險套」、「雅培幼兒奶粉黑色小蟲蠕動」、「雅培再曝『早熟門』 女嬰乳房現卵泡」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標題嚇壞了消費者。  在央視315晚會曝光「雅培奶粉性早熟」事件後雅培聲明自己的產品經檢測完全合格,沒有任何證據能表明孩子的症狀和食用嬰幼兒配方產品存在因果關係,事後還向受害者發律師函聲稱稱其在微博上的爆料與聲明對雅培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要求其刪帖並公開道歉。在消費者投訴雅培奶粉有黑色小蟲蠕動,雅培對此事的回應是肯定不是生產過程中摻入的,可能是打開奶粉罐前,蓋子外面就有小蟲,打開後才掉入奶粉中。
  • 洋碼頭被爆疑似售假 揭開灰色代購產業鏈
    近期,有媒體曝光消費者在洋碼頭通過買手代購商品疑似假貨,鑑定過程成為扯皮黑洞;20元可買一包小票等海外代購灰色產業鏈等疑似包庇賣家售假的眾多投訴。洋碼頭方面稱,如果檢測發現問題,洋碼頭承諾「假一賠十」。當媒體詢問此前有沒有檢驗出假貨並予以賠償的先例時,該工作人員回答「據我了解沒有,雖然有質疑假貨的問題,但最終下來大部分都是商品質量問題。」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監測數據顯示,跨境電商中買手制C2C遭到投訴的最主要問題就是消費者質疑商品真假。而對於消費者來說,如何鑑定自己買到的東西是假貨?
  • 洋奶粉也不安全?海淘需謹慎!
    有些人還會說「國產奶粉和洋奶粉,就是誰在背誰的鍋?」  樂媽想說,不安全,永遠都是媽媽們在背鍋!- 3 -  其實,現在的中國奶粉市場也經歷了巨大的變化。  並不是說國產奶粉已經非常好了,只是說有進步總是好事。  而另一方面,大家不知道的是很多大家熱衷的洋奶粉,其實都是中資貼牌的,用的中國配方、包裝、營銷。只不過是由外國工廠代工貼牌生產,大家都把這些洋奶粉當寶貝喝。
  • 只賣給中國媽媽的「洋奶粉」,已遭央視曝光,媽媽們還在求人代買
    但是在央視曝光的一些毒奶粉中,我們能夠赫然看到一些國外奶粉榜上有名。德國檢測機構稱部分嬰兒奶粉檢測出裡面含有礦物油殘留,西班牙警方更是直言,奶粉主要銷往中國。面對這些專門供給中國媽媽的洋奶粉,媽媽們還在求人代買,網友忍不住的想要提醒各位媽媽,快醒醒吧!
  • 洋奶粉頻出問題仍受追捧 八成人認為優於國產貨
    每怡當時曾緊急聲明稱,每怡是韓國每日乳業在中國唯一授權的中國獨家總經銷商,威海登峰貿易進口的全韓文奶粉,與金典名作無任何關係。同時,該公司負責人表示,由於國家標準不同,適合韓國標準的奶粉不一定符合中國的標準。國家質檢總局最新公布的2011年2月份進境不合格食品、化妝品名單中,金典再次榜上有名。
  • 天價「洋奶粉」質量問題頻出
    2011年以來,「洋奶粉」的「質量門」可謂是一波接著一波:美贊臣、雀巢等一線洋品牌奶粉曾被曝出金屬汙染、碘超標等事件;韓國每日乳業部分產品被檢測出含有福馬林;雅培、美素、多美滋奶粉中有蟲子;明治奶粉被檢出放射物銫
  • 盤點洋奶粉市場亂象 多花錢真能買來放心?(圖)
    近日,頗受國內消費者青睞的日本明治、森永等4款奶粉被查出碘含量不足,可影響嬰兒腦部發育,這無疑為消費者敲響警鐘。此外,洋奶粉質量問題頻出、頻繁漲價、國內外價差好幾倍等現象突出,國內消費者在大量購買洋奶粉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多花那十幾倍的錢,真的能買來放心嗎?  為此,中新網生活頻道特地盤點洋奶粉市場亂象,為家長們提供參考,同時也希望廣大消費者擦亮雙眼,理智消費。
  • [特別關注-北京]「無鉛水龍頭」背後藏貓膩
    [特別關注-北京]「無鉛水龍頭」背後藏貓膩 「無鉛水龍頭」背後藏貓膩。
  • 央視曝光「毒奶粉」:差幾十塊錢,對孩子的傷害翻倍,便宜也別買
    那些黑心商家為了降低成本牟取暴利,在人們最重視的嬰幼兒產品上下手,「毒奶粉」頻繁出現的背後還有家長的無知,一些父母貪圖便宜給孩子購買廉價促銷產品,給孩子身體健康帶來巨大隱患。,央視曾多次曝光「毒奶粉」事件。
  • 乳品海外代購有多不靠譜:生意好的都賣假貨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揭秘貼」在網絡上曝光,這種「人肉代購」的造假攻略被——揭露:原來小票是可以PS的,海外客服電話是可以隨意修改號碼的……  乳品代購有哪些貓膩?消費者該如何識別那些真正做「人肉代購」生意的好賣家?南方日報記者專門進行了調查和採訪。  現象:  代購奶粉分文不賺還倒貼?
  • 「假洋奶粉」流入市場,央視多次曝光,卻有許多家長仍給娃喝
    特別是「洋奶粉」產品。在中國父母的眼中人氣所謂稱得上是十分火熱。經常可以看見中國的父母不惜花上重金,並通過各種渠道從國外購買奶粉來給孩子喝。而針對於國外的奶粉,其實央視也曾多次曝光。可這些「假奶粉」卻仍有家長在買給自己的孩子喝,完全沒有重視。
  • 八成洋奶粉是中國「芯」
    八成洋奶粉是中國「芯」   ●三大海外奶粉代工廠曝光  ●每罐奶粉成本價不足百元  ●質檢項目不及本土奶粉1/3    本報記者 潘潔 發自上海 《 國際金融報 》(2013年04月16日   第 06 版)
  • 3大海外奶粉代工廠曝光 8成洋奶粉是中國"芯"
    美素麗兒下架,洋奶粉信任危機並未就此結束,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中國市場上銷售的洋奶粉品牌已超過百家,近八成的品牌是由中國商家變相生產。」  據記者了解,紐西蘭善騰集團、瑞士赫爾達夫、澳大利亞塔圖拉是假洋奶粉的三大代工廠,目前有四五十家國內洋奶粉品牌在此生產。
  • 嬰幼兒奶粉投訴6成是外資品牌 洋奶粉崇拜會終結嗎
    2011年 1歲女嬰吃合生元嚴重腹瀉;韓國每日乳業的牛奶中被檢測出含有福馬林;洋奶粉澳優被曝光是國內品牌;雅培、美素、多美滋奶粉現活蟲。  2012年 雅培、美贊臣「異物門」事件被曝光。  百元洋奶粉毛利潤15%~20%  200元以上洋奶粉毛利潤60%  之前曾有業內人士分析洋奶粉價高的原因:一罐洋奶粉進入中國,除了需要繳納10%的關稅、10%的質檢等海關費用、17%的增值稅外,還有10%的總代理費用,10%~20%的渠道費用,20%~30%的經營成本費用。
  • 君樂寶A2型奶粉試銷月訂單過億 國內乳企對標高端洋奶粉
    在行業競爭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定位於高端細分市場的A2型奶粉正吸引越來越多的乳企入局。12月10日,君樂寶宣布,其全產業鏈A2型奶粉正式上線,試圖借其打破該類型進口產品對市場的壟斷。據君樂寶方面透露,至臻A2奶粉目前試銷一個月,經銷商訂單金額已經超過一億元。
  • 洋奶粉漲價被指肆無忌憚 售價數百成本不足百元
    記者 魏宗凱 陳愛平 周琳 上海報導「一罐奶粉的成本不會超過100元,可是國內市場上『洋奶粉』的零售價動輒三四百元,比境外貴一兩倍;還有一些打著『洋奶粉』旗號的中國特供奶,價格也高得離譜,對消費者產生一定的誤導性。」一位專家抱怨,「洋奶粉」暴利已經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地步,但消費者對其肆無忌憚的連續漲價卻束手無策。
  • 聚焦洋奶粉測評背後的輿情危機與民間檢測
    關於優恪網的今世前生  2014年記者節那一天,羅昌平告別媒體行業,轉身投向了一個消費品檢測項目——優恪網。「我趕上了報刊最後一個黃金十年,當然也就錯過了門戶的上升期,現在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大風口,能不能趕上不好說,但可以試試。」羅昌平當時對媒體這樣說。
  • 「高價回收洋奶粉罐」到底有沒有
    高價回收奶粉罐,被疑用於造假的消息在昆明一些「媽媽」群裡引起熱議。記者走訪昆明市多家廢舊品回收站及大中型超市,發現昆明確有人「高價」回收奶粉罐,但市民大多不願意賣。(《生活新報》3月30日)國內的「奶粉危機」已非今日始,自從三聚氰胺、性早熟、皮革奶等事件發生後,國產奶粉的信任度跌入低谷。據悉,不少城市的國產奶粉銷量僅為進口奶粉的1/3,甚至還不到。
  • [新聞早報-吉林]這些水龍頭實在「水」 「無鉛水龍頭」背後藏貓膩
    [新聞早報-吉林]這些水龍頭實在「水」 「無鉛水龍頭」背後藏貓膩 這些水龍頭實在「水」,「無鉛水龍頭」背後藏貓膩。
  • 央視再曝光:這8大牌子的「假洋奶粉」只賣給中國孩子,家長警惕
    這8個牌子的奶粉家長們不要買!這次被曝光的不合格「洋奶粉」包括以下這些:法國雀巢、雀巢旗下另外兩款、德國寶怡樂、諾優能品牌的三款、荷蘭悠藍、美素、天賦力、達能佳麗雅。這些奶粉都是常見的來自外國的大品牌。在中國有非常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