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中國將重組太空夥伴關係:或成唯一擁有空間站國家

2020-12-16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0月5日報導 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9月20日刊登題為《中國統治太空的徵程》一文。文章稱,這個十年結束之前,人類將踏足以前從未去過的地方:月球的背面。

月球這個黑暗的一面——永遠遙遠地背對著人類——一直是個謎。登月任務將成為一大工程學奇蹟。它涉及重達數以百計噸的火箭(飛行近25萬英裡)、機器人登陸車和無人駕駛月球車,需要使用傳感器、攝像機和紅外線光譜儀,揭開月球十億年之久的秘密。登月任務還有可能探索月球上氦-3元素——一種前途光明的聚變能源材料——蘊藏量。而在此次具有歷史意義的航天之旅中將旗幟插上月球的國家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重新定義21世紀太空

文章稱,經過多年投資和戰略實施之後,中國正大踏步地走在成為太空超級大國的徵途上——甚至有可能成為統治大國。「嫦娥四號」登月任務只是例證之一,反映了中國希望變太空為重要的民用和軍用領域的目標與雄心。現在,衛星可以為中國的飛機、飛彈和無人機導航,同時還可以監測農作物產量及外國軍事基地。中國火箭和航天員參加的飛天任務的數量越來越多,這也成為巨大的民族自豪感之源。

喬治·華盛頓大學太空政策研究所創始人約翰·洛格斯根說:「中國視太空能力代表著全球領導地位,它賦予中國與大國相關領域的合法地位。」

據估計,中國的太空預算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相比仍相形見絀。僅今年一年,美國的航空航天預算就高達193億美元。但是,中國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它的預算。過去一年,它成功進行了19次太空發射,數量上僅次於俄羅斯的26次,超過了美國的18次。未來幾十年,中國將進行大量堪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此前探索飛行任務相提並論——甚至可能超越的——太空發射,包括量子通信衛星和本世紀30年代的載人登月任務。

文章稱,通過登月飛行任務,中國不僅僅躋身於絕無僅有的兩國俱樂部。它還重新定義了21世紀太空的意義——軍事上、經濟上以及政治上。中國還制定了重型火箭、載人空間站和世界上最大的一個衛星圖像和衛星導航網計劃。與此同時,美國——尤其是載人航天領域——幾乎沒有進展。華盛頓特區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詹姆斯·劉易斯說:「我不擔心中國會突然超越我們。我擔心我們自己心猿意馬,有朝一日明白過來,意識到他們已經在太空佔據了非常強大的地位。」

航天航空公司的雙重角色

與美國的太空市場一樣,中國依賴的很多與中國國家航天局合作的國有航天航空公司履行雙重角色——支持軍隊。

文章稱,這種相互關聯可以追溯到中國火箭年代的開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也可以追溯到美國本土。中國「火箭之父」叫錢學森。作為一名中國人,錢學森1935年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參加曼哈頓計劃的研究工作,後來成為加州理工學院著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聯合創始人。但是,在約瑟夫·麥卡錫時代,他被指控為共產黨的同情者,被軟禁了5年。1955年,他回到中國,被當成英雄一樣迎接。後來錢學森研製了中國的彈道飛彈,開展了太空火箭計劃。事實上,中國現在仍然依賴他參與研究發射的太空系統——「長徵」火箭。

上世紀80年代起,中國建造了先進的通訊和情報衛星,並向其他國家提供廉價的衛星發射服務。它開始了航天員培訓計劃,並開始建造出載人飛行航天艙和太空飛機。2003年,隨著「神舟」5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成功——航天員楊利偉在太空中飛行了21小時,中國的太空競賽開始實現目標。從此,中國取得了快速進展:多人載人航天飛行、太空行走以及2011年發射了「天宮一號」——雙人太空實驗室。明年年初,中國將發射第一代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它將與中國現有的太空實驗室對接,並攜帶用於科學實驗的補給。

文章稱,如果說這些成就聽起來像是重複幾十年前其他國家(美國與蘇聯)已經取得的成就,那麼當你考慮到像中國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此刻當你讀到這篇文章時,它正在你頭頂上方的太空繞軌飛行——這樣的技術時,那種膚淺的言論就不攻自破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標誌著在軌衛星與地面控制站之間首次發射量子加密信息。這種安全體系確保了任何試圖攔截或篡改信息傳遞的行為都會向發送者和接收者發出警報,理論上量子加密是不可破解的。

在全球電子偵探時代,量子通信網甚至可以避開最先進的網絡情報活動,協助中國軍隊和情報部門交換信息,同時令潛在的對手或間諜蒙在鼓裡。只要中國是太空中唯一開展量子通信的國家,除了加強經濟安全之外,它還將享有戰略安全優勢。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研究人員說長期目標是保護金融通信安全。

太空力量崛起與地緣政治

文章稱,可以預見的是,中國正在崛起的太空實力將伴隨著北京與華盛頓之間的地緣政治摩擦。雖然中美相互之間有著深層次的貿易往來,但是它們互相都把對方視為安全威脅。事實上,中國的太空計劃多次在美國的安全報告中出現,美國的不安感日益增強。正如美國和蘇聯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吸取的教訓那樣,展示太空能力常常轉化成地面影響。登月本身沒有軍事意義,但是地緣政治影響確實存在。劉易斯說:「中國正趕在我們之前登上月球,他們將實現人類在另一個星球上漫步,而我們沒有。眼下,美國被看做太空領導者,但我們有點安於小成就,不思進取。那麼,等世界其他地區都明白並意識到中國才是領導者,那會怎樣?」

那意味著中國的太空崛起可能重組太空夥伴關係。德國哥廷根大學研究中國技術政策的專家及訪問教授阿蘭娜·克魯利科夫斯基說,鑑於中國緊鑼密鼓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近期發射任務和具體的目標——與模糊的火星之旅恰恰相反,中國國家航天局「給很多國家發展新的夥伴關係、開展積極的太空探索提供了大好機會」。

中國還對始終不願與華盛頓為了一己私利結盟的國家開展地緣政治活動。它一直在向諸如委內瑞拉、寮國、奈及利亞和白俄羅斯這些國家提供價廉便捷的太空準入,為它們發射衛星。巴基斯坦使用了中國的軍事級衛星導航系統,說明中國還將允許使用太空獲取的情報,以此作為未來締結聯盟的手段。

文章稱,如果中國保持發展速度,它今年成功發射實驗型「天宮二號」,然後將一組航天員送入太空艙,試驗關鍵技術,為建立永久載人在軌空間站做準備。第一個空間站太空艙——「天宮三號」——是中國最引人注目的計劃,預計將於2022年發射。它標誌著中國太空研究進入新時代。除了諸多科研之外,「天宮三號」還將能夠維持三位航天員的生存。特別是,中國國家航天局已經向其他國家發出邀請,願意為它們提供空間站實驗和航天員進站機會。

鑑於美國國會禁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與中國國家航天局進行太空合作,美國不太可能在受邀之列。但是,美國現在的很多太空夥伴非常可能在此之列。畢竟,如果美國及共有國2024年按計劃關閉即將到期的國際空間站,屆時中國將成為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文章稱,正如冷戰一樣,也存在這種可能性:太空活動可以加強和平,而不是削弱和平。隨著中國對太空的軍用和民用依賴開始與美國的水平對等,空間活動充滿冒險的性質將為中美兩國及其他太空活動參與國創造動機,至少要維持忐忑不安的合作。全球對數字時代基於太空的通信及導航能力的依賴意味著美國和中國將不得不合作,共同制定擁擠的新太空時代的規則。畢竟,太陽系是我們的公用地盤。至少現在如此。(編譯/鄭國儀)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9月15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F T2火箭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拼版照片)。新華社記者 琚振華 攝

相關焦點

  • 除了中國再無二家!全球唯一空間站將停擺,未來只有「天宮」可用
    早在2014年的克裡米亞事件後,俄羅斯和西方的關係就開始逐漸惡化,此後俄羅斯方面就經常放出有關"要退出國際空間站"的消息。 2017年的時候,英國媒體爆料稱,如果未來俄羅斯真要選擇脫離國際空間站,將意味著其正式切斷與西方象徵性的外交關係。不僅如此,還將導致世界各國進入新一輪的太空競賽。
  • 國際空間站最後一個太空實驗艙將搭乘日本飛船升空
    原標題:國際空間站最後一個太空實驗艙將搭乘日本飛船升空[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 記者 樊俊卿]5月25日,外媒「Engadget」發布消息稱,國際空間站最後一個科學實驗艙將在2020年秋季搭乘日本HTV貨運飛船升空。
  • 德媒稱歐洲太空人正努力學中文:「我想上中國空間站」
    2003年,一位中國航天員首次進入太空;2008年,另一位航天員進行了首次太空漫步;2012年,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對接。北京還希望在五年後,正好在美國、俄羅斯、歐洲、日本和加拿大共同運營的、自2024年起前途未卜的國際空間站可能退役之時,建成自己的國際空間站。今年5月,中國與聯合國共同宣布將邀請其他國家未來到中國空間站進行研究。
  • 為了跟中國合作,他們也是拼了!外媒:歐洲太空人很努力學中文
    德國太空人馬天(馬蒂亞斯·毛雷爾)在歐洲航天局國際空間站模擬艙內留影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攝:張毅榮最近,中法籤訂了一系列合作探索太空的協議。法國航天局局長親口表示,該國太空人已經學會了中文。不僅如此,他還透露,其他一些歐洲國家的太空人也學了。對此,歐洲航天局局長揚·韋爾納證實了。
  • 來吧,與中國空間站「一起飛」!
    12日宣布的這些項目來自17個國家的23個機構,涵蓋空間天文、空間生命科學、生物技術、航天醫學、空間物理、應用新技術等諸多前沿科學領域。「這史無前例,令人激動,將給很多沒有機會進入太空的國家提供機會。」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前會長、萊斯特大學空間與地球觀測研究所所長馬丁·巴斯託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如此評論。
  • 中國空間站2020有望獨守太空 規模小花錢少(圖)
    國際空間站將在2020年退役,中國未來空間站卻計劃於2020年左右建成,這一時間上的巧合為中國空間科學發展帶來了契機。  「天宮一號」太空實驗室為空間站先遣兵  9月29日晚上發射的「天宮一號」是為建立空間站而準備的一個空間實驗室,設計壽命為兩年。它採用兩艙構型,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重8.6噸,可用於航天員駐留期間的在軌工作和生活。
  • 國際空間站故障頻發,4年後面臨退役,中國天宮空間站冉冉升起
    天空是蔚藍色,宇宙是黑暗的,是閃亮的,是無限的,是畏懼的,同時也是充滿希望的另一個空間,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在太陽系中存活了將近50億年,和宇宙相比,地球微不足道,過去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更好地在太空中工作,建立了國際空間站,如今故障頻發,4年後面臨退役,中國天宮空間站冉冉升起,成為最後唯一的希望
  • 從愛理不理到高攀不起:歐洲太空人坦言要學中文渴望上中國空間站
    據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稱,俄國官員正在考慮2024年撤回國際空間站的俄國太空人,並暗示將和中國合力建造對抗國際空間站的新基地。國際空間站是在20多年前,由美俄日歐等國牽頭,共16個國家聯合打造的。在籌備階段,中國就申請加入,但遭到了美國的堅決拒絕。
  • 中國空間站拒絕美國加入:這次你真的不行
    今天(26日),一則「中國空間站將美國拒之門外」的消息在微博傳開。有網友看後調侃稱,此舉「揚眉吐氣」,報了當年「中國申請加入國際空間站被美國拒絕」的仇,讓你當初「愛答不理」,現在的我「高攀不起」。甚至有人在評論區對起了對子,還挺押韻。
  • 中國敞開胸懷:邀請全世界來我們的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ISS)是目前唯一在軌的大型空間站,也是國際合作項目,但它很快就會結束歷史使命,而在另一方面,中國正在大力推進空間站建設,很可能過不了幾年,中國將擁有全球唯一的空間站。儘管國際空間站將中國排除在外,但是中國的空間站,並不會封閉。
  • 俄羅斯明年將派女演員前往國際空間站 拍攝首部太空片
    來源:海外網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海外網11月17日電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16日報導,俄羅斯航天集團制定了一份2021年國際空間站飛行計劃(草案),計劃顯示,俄羅斯女演員將與一名太空遊客一同前往國際空間站
  • 外媒:中國載人航天拉開「第三步」序幕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說,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改進研製而成,主要承擔著中國空間站艙段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首飛成功為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奠定了重要基礎。此次成功發射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的太空計劃。中國在過去10年裡大步追趕美國,努力提升其太空超級大國地位。
  • 新知問答|中國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有什麼區別?
    在蘇聯壓力下,美國方面也毅然轉向空間站建設,由於龐大登月火箭土星五號的存在,他們只需將其中一級(Saturn IV-B)改裝成空間站結構,即可一次性發射超大空間站進入太空,比起蘇聯的單模塊空間站擁有巨大的優勢。在1973年5月14日,美國通過一枚土星五號運載火箭,將巨大的天空實驗室送入太空。
  • 外媒熱議神舟天宮交會:歐洲航天員開始學習中文
    外媒熱議神舟天宮交會:歐洲航天員開始學習中文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 綜述:外媒熱議神舟天宮交會  新華社記者  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19日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中國在實現空間站夢想上邁出重要一步
  • 國際空間站所有廁所故障 太空人被迫用"太空尿布"
    國際空間站廁所(俄羅斯衛星網)海外網11月27日電 當地時間周三(27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國際空間站廁所出現故障,太空人無可用廁所,只能使用「太空尿布(space diapers)」。
  • 媒體稱「天宮一號」已完成總裝 發射進入倒計時
    如果這兩件事果真發生的話,中國的空間站屆時將成為新的國際空間站。  "中國成為了經濟的超級大國,而目前正走在成為軍事大國的路上。中國推出了自己的建立空間站的計劃,並將和國際空間站相抗衡,"美國媒體這樣寫道。  6月份,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管理局(NASA)擱置了其全部宇宙飛船,如今,全球只剩俄羅斯還具備輸送太空人出入國際空間站的能力。
  • 中國探月成功,拜登的顧問們急了:美不與中國合作將失去「太空領導...
    此外,「政客」新聞網還特別提到,中國近日成為第三個從月球採樣的國家,這使得美國國內有關上述問題的爭論變得更加緊迫。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 報導稱,接受「政客」新聞網採訪的近20多名美國前太空人、政府官員以及太空領域專家中的大多數都認為,如果將中國完全拒之門外,美國可能會失去「全球太空領導者
  • 義大利加入天宮二號空間站項目,建立中意太空艙,美國「啞了」
    據義大利媒體4月7日報導,就在義大利和中國聯合抗擊病毒的時候,兩國又在航天領域展開了合作,準備共同建立一個中意太空艙,使其與中國的天宮二號空間站融合。大家都知道,天宮二號空間站是太空中唯二的空間站,而現在國際空間站離退役的時間也越來越近了,一旦國際空間站退役,那麼天宮二號空間站,就是世界上唯一的空間站了。
  • 美俄籤署協議,將兩名遊客送往國際空間站,1人將進行太空行走
    【南方+6月26日訊】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Energia Space Rocket Corporation)25日宣布,根據該公司和總部位於美國太空探險公司(Space Adventures)的合同,兩名太空遊客將在2023年前往國際空間站。
  • NASA將人類精子送上國際空間站
    NASA將人類精子送上國際空間站 2018-04-16 10:28:5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孫靜波   中新網4月16日電 據外媒報導,自1957年前蘇聯發射第一枚人造衛星起,人類已經將各式各樣的東西送入太空:通訊設施、攝影器材、科研裝備,還有各類動植物,當然也包括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