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下場有多慘?崇禎皇帝下令凌遲3000多刀,最後只剩下一副骨架子

2020-12-19 騰訊網

袁崇煥究竟死得有多慘?他是被凌遲的,而且在押往刑場的路上,無數人向他吐吐沫、扔臭雞蛋、爛菜葉等。要弄清楚前因後果,我們需要了解袁崇煥被下獄的歷史背景。

我們做一個假設,你生活在崇禎二年(1629年)的北京,你經常能聽到袁崇煥率領明軍在關寧錦防線一帶和清軍激戰的消息,你非常敬佩袁崇煥。當年10月的一天,你在城裡酒館裡喝酒,突然城內士兵多了起來,官府宣布全城戒嚴了。

正當你納悶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有人告訴你皇太極打來了。聽到了這個消息後,你震驚不已,「難道袁崇煥投降了?」同時,城內一則謠言迅速開始瘋狂傳播,皇太極是袁崇煥放進來了,「然都人驟遭兵,怨謗紛起,謂崇煥縱敵擁兵。」

沒多久,你又聽說袁崇煥出現在北京城外,結果皇太極不久就退走。一個可怕的推理在你頭腦中形成,袁崇煥肯定通敵了。你這樣想,崇禎皇帝很可能也這麼想。清軍退走後,袁崇煥請求打開城門進城休整,被崇禎拒絕,並要求袁崇煥一人進城面聖。

不久,崇禎皇帝就將袁崇煥下獄了,你更加確信袁崇煥就是通敵賣國了。前面的推理看起來很合理,其實有破綻,因為崇禎最終將袁崇煥凌遲並不是頭腦發熱,而是有一個複雜的思想鬥爭過程。

從當年12月將袁崇煥下獄,到次年8月被凌遲,歷時近10個月。也就是說,崇禎最終將袁崇煥凌遲,非常慎重。但是這一切已經不太重要了,因為袁崇煥是帶著無盡的遺憾外加老百姓的怨恨離開了人世。

在明末散文集張岱的《石奎書後集》中,我們看到袁崇煥被凌遲的全過程。張岱寫道:「寸寸臠割之。割肉一塊,京師數萬百姓,從劊子手爭取生噉之。劊子亂撲,百姓以錢爭買其肉,頃刻立盡。開腔出其腸胃,百姓群起搶之,得其一節者,和燒酒生齧,血流齒頰間,猶唾地罵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盡。」

袁崇煥被凌遲了三千多刀,前後歷時三天時間,劊子手每割掉一片肉都被人瘋狂爭搶。到了後來,富戶們直接賄賂劊子手,購買袁崇煥的肉「生食之」,整個場面不忍直視。到了後來,袁崇煥只剩下一副骨架子。要知道當年袁崇煥剛滿47歲,正是為國效力的時刻,可悲可嘆。

直到明朝滅亡,很多人依舊認為袁崇煥通敵賣國,而他的首級還曾被傳視九邊,以儆效尤。然而,袁崇煥確實沒有賣國,清朝乾隆皇帝最終為他平反了。乾隆皇帝認為,「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昏政暗,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闢,深可憫惻。」

最後插一句,袁崇煥死後,一名佘姓侍衛冒著被砍頭的危險將他偷偷埋藏在自家院子裡,其實就是一副骨架子。佘姓侍衛臨終前,要求家族成員為袁崇煥守墓並保守秘密,這一守就是300多年,如今來到了第十七代。

參考資料:《石奎書後集》、《明史·袁崇煥傳》、《明季北略》

相關焦點

  • 大明棟梁袁崇煥最終下場:崇禎下令凌遲三千多刀,老百姓生吃其肉
    有讀者留言:崇禎皇帝為何殺掉袁崇煥?袁崇煥的下場究竟有多慘?這兩個問題都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先說第一個,很多人喜歡說這是崇禎皇帝對袁崇煥不夠信任。這完全是不了解真實的歷史,崇禎皇帝最主要錯誤是對袁崇煥信任過頭了。
  • 古代「凌遲」要有多殘酷?明朝劉瑾被凌遲處死,被割了3357刀
    即使我們身處在和平穩定的時代,權力爭端、犯罪行為還是存在的,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有法律作為準則來約束我們的行為。在中國古代,法律代表著統治階級的意志,也就是代表皇帝的意志,但是即便如此,法律依然是存在的。
  • 袁崇煥到底死得冤不冤?網友:我是崇禎,我也會這麼處置他!
    事實上,很多網友都為他喊冤,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是崇禎皇帝,你會殺他嗎?後來網民扒出袁崇煥越來越多圓不通的過錯,他的名聲也急轉直下,成了類似李鴻章的爭議性人物。不過對於袁崇煥死的冤不冤,討論也很多,我個人認為是不冤的,也不明白為什麼這也會引起爭議。
  • 歷史上死得最慘的六大人物,您猜猜第一是誰?
    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施以「車裂」之刑。一代名臣,卻落得如此下場。5、袁崇煥明末著名軍事家。守衛山海關及遼東,指揮寧遠之戰、寧錦之戰,力挫滿洲八旗,是明末的軍事長城。但卻被後金施以反間計,被多疑的崇禎皇帝逮捕起來,崇禎帝不僅自毀長城,還對袁崇煥施以凌遲的極性。行刑那天,袁崇煥毫無懼色,他被五花大綁,押上刑場,「劊子手割一塊肉,百姓付錢,取之生食。頃間肉已沽清。
  • 歷史上慘遭凌遲而死的幾個人,最後那位最慘了被剮了3天才死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歷史上被凌遲處死有名的人物。石達開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歲受訪出山,十九歲統帥千軍萬馬,二十歲封王拜相,三十二歲英勇就義於成都。一生轟轟烈烈,體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跡為後世所傳頌。石達開受刑時,被割一百多刀,他從始至終默然無聲。石達開的凜然正氣和堅強意志使清軍官兵感到震驚。
  • 凌遲到底多嚇人?古代誰被凌遲過?
    一般是八刀,不過實際上是比八刀多多了,八刀是先切頭面、然後是手足、胸腹、最後是梟首。宋朝的時候切的比較少,八到一百多刀,到了明朝往往是上千刀,最多有三千多刀。,皇帝當然不會放過他們。四、凌遲的案例1、比較出名的有袁崇煥忠誠報國的袁崇煥就是被崇禎凌遲的,罪名是通敵叛國,被剮了3543刀,而且是分三天剮完的。
  • 堂吉訶德式的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
    可惜,崇禎不愛惜江山,只愛偉大光明正大的虛名,不敢議和,實際上朝廷上還是有支持議和的,朝廷有爭論,是正常的,做皇帝就要敢於果斷決策,多幹實事,少高幹闊論。在崇禎皇帝的管理理念之中,官員就是打工的,官員辦不成事情,一定是官員的問題,不是事情的問題,崇禎皇帝可能認為人定勝天,可以對抗客觀現實,但是有些事情是有難度的,甚至是無法完成,或者說是跟沒有官員沒有一點責任,崇禎皇帝一味只知道懲罰,就能改變客觀事實嗎?顯然不是,只會讓官員更加寒心,更加離心離德。
  • 一代名將—明朝薊遼督師袁崇煥之死
    錢龍錫受到史無端誣衊,向皇帝聲辯,收受賄賂寄存徐本高家,純屬無稽之談。皇帝不得不承認,這些原本是風聞之詞,不再追究。不過事已至此,袁崇煥是否賄賂錢龍錫,錢龍錫是否轉移財產,事實的本身已經沒有什麼意義,皇帝要處死袁崇煥的決定已不可改變。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 崇禎作為明朝最後一個皇帝,他的管理有哪些不足?
    崇禎作為明朝最後一個皇帝,他的管理有哪些不足?時下很多論調喜歡把四阿哥跟朱由檢陪綁在一起,兩者也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只一點上就可以打破這個可比性。那便是歷練,崇禎說到底也不過是一個沒怎麼出過宮門的兒皇帝,然而雍正早已歷練的讓康熙都不得不讚譽有加。康熙唯一的遺憾便是各位兒子雖然都負有不同的絕技,卻總是不能擰成一股繩,這一點上崇禎看上去便比雍正幸福多了(只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那麼給雍正一個病在骨髓的爛攤子,他能收拾起來麼?答案肯定是不能。
  • 凌遲是誰發明的,第一個被凌遲的是誰,歷史上哪些人受此酷刑?
    所以凌遲這種把活人零刀割死的做法估計早就有了,不過一直沒有正式的名稱和標準罷了。據說,是北齊開國皇帝高洋發明了凌遲。高洋把凌遲用在了南朝梁朝勇將蘭欽之子蘭京身上,因為蘭京刺殺了自己的哥哥高澄。陸遊說:「五季多故,以常法為不足,於是始於法外特置凌遲一條。
  • 大太監劉瑾的悲慘結局:遭到凌遲酷刑,身上挨了3357刀
    這個人就是明朝歷史上有名的大太監劉瑾,他所受的刑罰就是鼎鼎有名的凌遲處死。劉瑾6歲就入宮做了太監,明武宗即位之後,他和另外7個太監受到寵信,組成了權傾一時的「八虎」。劉瑾有一個偶像叫王振,他是朱祁鎮的心腹太監,他希望自己也能像王振一樣權傾朝野,成為左右皇帝意志的人。
  • 5歲孩子被判處凌遲,割不了三千刀怎麼辦?皇帝說:養大再活剮
    引言在古代,帝王為了鞏固自身的統治,一般都會研究一些酷刑來震懾人民,大家比較熟悉的有炮烙、凌遲、梟首等等。說到這裡,筆者的腦海中浮現出這麼一個案子:一個5歲的孩子被判凌遲,凌遲規定都要割3000刀,但是這個孩子身上割不下這麼多刀,於是,行刑者上報了皇帝,皇帝表示養大後再活剮。這個孩子是石達開的後人,說到石達開,大家都知道他是太平軍的猛將,在整個太平天國建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 歷史上死的最慘的十大人物
    有的人前半生風光無限,但到了最後,卻遭受了人間地獄的下場。一:晉景公《趙氏孤兒》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而滅趙氏家族的人就是晉景公。秦國的成功,商鞅有一半的功勞,但是他的下場卻是慘烈的,自秦孝公去世後,公子虔誣告商鞅謀反,最後被車裂而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五馬分屍。三:李斯作為大秦帝國的丞相,幫助始皇帝統一全國,並主張實行郡縣制,李斯的政治主張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 袁崇煥與崇禎帝:形與影的二身一命
    禍出有因但是事情壞就壞在袁崇煥的個性與不明朝政上。後三年(1628年),在第一次面見崇禎時,袁崇煥竟然不假思索道五年可以復遼。這讓剛上位不久的崇禎大為喜悅,直接應允袁崇煥索求的全部資源: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要官給官。
  • 崇禎與袁崇煥之間的死結是什麼?當初袁崇煥為何要擅自誅殺毛文龍?
    當時還有民謠諷刺說「投了袁崇煥,東人跑一半」(《國榷》)。 面對局勢越來越不利,袁崇煥開始對曾經「嬉皮笑臉鬧著玩的言論」的「五年復遼」許諾感到害怕。不僅沒平掉遼東,相反讓皇太極的部隊追到京城。在接到崇禎召見的命令後,袁崇煥穿著青衣戴著小帽進宮。見到朝臣,他極力形容敵軍勢不可擋,希望由朝臣提出城下之盟,促使後金撤退。甚至說:「東人此來要做皇帝,已卜某日登極矣!」
  • 袁崇煥被殺,真是因為崇禎中了「蔣幹盜書」之計?
    崇禎殺袁崇煥,根據《明史》記載,是崇禎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究竟什麼反間計,則沒有下文。對此,《清史稿》有新的補充——崇禎殺袁崇煥,是中了蔣幹盜書之計。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清史稿》的說法。
  • 怎樣評價大明督師袁崇煥?
    袁崇煥明末大臣,薊遼督師,生於萬曆12年卒於崇禎三年(1630年),享年46歲。袁崇煥在明崇禎皇帝在位得到重用,與崇禎二年擊敗皇太極。崇禎三年,崇禎認為其與後金有密約而遭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裡。
  • 誰是最後一個被凌遲處死的人?天津的一個忘恩負義的土匪
    或許提到凌遲,我們最先想到的是明末的抗清名將袁崇煥。袁崇煥為了明朝盡心盡力,擋住了滿清的步伐。最後卻被冤枉致死,原因是朱由檢認為袁崇煥跟滿清通敵。於是下令將袁崇煥凌遲處死,並把家人流放三千裡。但是抄袁崇煥的家時,發現袁崇煥根本沒有多少財富。袁崇煥一生剛正不阿,為了大明社稷盡心盡力。最終卻落得了個凌遲處死的下場,當真是可悲可泣。等到了乾隆年間,乾隆才為袁崇煥平的反。
  • 崇禎:一個勤勉君王的死局
    前言這是公元1610年,北京的農曆歲末,持續了幾天的雨夾雪,讓這座古老的皇宮,又多了幾分陰森。每年的這個時候,太監和宮女們都分外地忙碌,因為再過幾天,就要迎接又一個新年的到來。臘月二十四清晨時分,一聲嬰兒的啼哭從東宮傳來,皇長子朱常洛的第五個兒子,也是大明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檢來到了人間。
  • 大明最後的名將,以一人之力挽救危局
    這句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萬曆皇帝四十八年不上朝,導致朝政荒廢。後繼者木匠皇帝朱由校,放任閹黨作亂。所以崇禎皇帝即位時,大明帝國已是千瘡百孔,搖搖欲墜。首先,第一位能夠挽救危局的人物就是袁崇煥。 袁崇煥,字元素,號自如,廣東廣州府東莞縣人。明朝傑出的軍事家,建立了明末最強騎兵關寧鐵騎,英勇抗擊後金侵犯。一定程度上抵禦了後金的侵犯和勢力的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