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術分析
本周股市開局後就一路下跌,持續5天回落,最終促使滬深300指數單周跌去3.48%,錄得自7月份以來,周K線上第三大單周跌幅,長陰K線一舉吞噬掉過去3周累積的上升空間。
回顧本周5天的走勢情況,前半程相對緩和,周三之後明顯加快,周五更是加速甩貨,全天毫無抵抗動作,一路下行,直到打穿4856點,向下擊穿40日均價線後,才止跌回穩,小幅拉升,勉強收回40日均價線之上。
從指數的波動行為和回撤的過程而言,這和我們早早闡釋關於半年周期面臨的技術性矛盾形成了呼應。按照早前推演分析,預判本周乃至下周到1月8日之前,都會是半年周期面臨7月份高量潮區域扣減的影響半徑。
不過,本周的表現依然要比預期的演變更激烈一些。雖然我們闡釋不必懼怕大盤持續回撤,尤其是不要恐懼5連陰,甚至6連陰的走勢出現。也不必懼怕打穿40日均價線,甚至再持續擊穿60日均價線,都不回頭。
指數的演變,目前來看,的確是在40、60日均價線的基礎之上,取得一定的穩定動作,而且即便再往下持續壓低,或打穿60日均價線,我們依然認為不用懼怕無休止的回落,難道還要恐懼7連陰嗎?
所以,我們作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下周會出現顯著的反攻動作,持續盤跌之後,會有技術性的修復過程。只是,即便如此,仍然無法改變半年周期自然演變過程中面臨的技術矛盾。這還會繼續影響盤面變化和盤勢發展。
而且,即便反攻回升,能夠帶來多大的空間?又能夠持續多久的時間?坦言,就以半年周期面臨的技術演變路徑,我們並不能作過高的奢望和期待。猶如我們早前基於半年周期的影響,對本周乃至未來2-3周的預期變化。
雖然早早作出推演和主動預防,但依舊不能早早確判實際的演變過程,其行進的軌跡,只能是回頭來看,才是明了。而且,指數的波動,基本符合預判。特別是打穿40日均價線後,再拉回來作收的行為,多少還是反應了中長多的基礎。
但是,個股的情況呢?顯然截然不同。過去這一周的指數還算相對溫和與可控,但不少個股卻是跌的面目全非。多數個股掉轉頭直下,猶如李白筆下對瀑布的描述,「飛流直下三千尺」。許多個股,在技術上遭到極大的破壞性下跌。
這個情況就是我們闡釋的大盤和個體的偏離程度,這在以往的分析預判中,也時常出現。所以我們對於自7月份之後半年周期關鍵時間節點的階段性策略,早早說明其影響半徑,並闡釋要主動通過倉位管理、組合配置的策略,來應對和防範。
縱使如此嚴密計劃和操作安排,也未能說就完全輕鬆退卻。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但我們依然可以確判, 均衡的組合配置,起到了巨大的平穩市值的效用。在可控的倉位水平下,這種風險波動比已經算是降低到了長期投資的最低水準。
所以,即便我們大膽假設,下周會有技術性修復行情,不要懼怕6連陰,更不要恐懼7連陰,再跌必反攻的技術路徑,已然躍現。但,如何安排操作?這才是真正的講究和關鍵所在。
以上述情況而言,顯然這樣的矛盾依舊存在。這就意味著,個體和大盤之間的鴻溝,得不到解決。當然,這本身就是長期情況,只是當前階段,會更突出。如此,還是要管控好總體倉位水平,繼續採用均衡組合配置的策略,來提升抗風險能力。
2,非技術論
前面和大家談了些技術,下面我們再聊點別的。非技術因素之外的東西,可以更開闊些討論,比如昨天有朋友給我發來信息,告訴我此次下跌,又是兩融惹的禍。坦白說,我之前還真沒從這個角度考慮,不過從一些個股的回落過程來看,除了沒有天天跌停之前,的確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
大家還記得關於仁東的問題,先是莊家被控制了,也切斷了融資盤的買入,矛頭直指融資盤,連續跌了十幾個停板,不爆倉才怪。融資的問題又被擺上盤面,這個還不夠,再加點油,社保等持倉轉融通業務實施。這些東西柔和在一起,倒還是有點道理。
而且此次A股的表現,和全球市場相比,像是自己掉進了冰窟窿,爬不起來,還被凍的直哆嗦。本來吧,也都沒有怎麼上漲,這才冒個頭,就被打的劈裡啪啦。這種和美股、港股及全球股市的巨大反差,也多少有些那些味道。
當然,昨天的再暴跌,也有人告訴我經濟要通縮了,CPI都轉負了。此次公布的這個經濟數據,確實不太好,物價下跌,經濟衰退啊。但真的物價下跌嗎?明眼人都明白吧。如果剔除了豬肉,你看看是什麼情況?大家可別忘了,去年豬肉是什麼時候開飆的?掐指一下,這就差不多了。
還有吧,中美貿易戰,疫情又來了。坦言,這些對我說也不感冒了。貿易戰折騰來折騰去,估計要緊張的應該是美國了。雖然我們的高科技領域受到限制,華為也作出了巨大犧牲,但顯然並沒有抑制中國製造在全球獲取的更大貿易額。
要是說疫情,顯然我們的防控是值得稱讚的。即便後來陸陸續續出現一些個別點的爆發,但都很快得到抑制,也沒有擴散開。國內經濟狀況,還算是很平穩。基本上是全面恢復了。至於部分薄弱環節,確實有待覆蘇,但整體而言,還是不錯的。
今天倒是有朋友和我提到關於政治局會議的相關情況,此次政治局會議,居然沒有談到資本市場,似乎這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對於此次會議,基本上可以視為即將召開的全國經濟工作會議的前奏,很多大政方針都有了定調。但也沒有道理,就這麼認為國家不重視資本市場吧?
反正,各種各樣的解讀方式都有。大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做些思考。屬性我們分析的投資者朋友,都比較清楚,這些都是次要的。更關心的還是技術層面的演變,趨勢發展和關鍵節點的波動,這往往會影響和左右階段性行情的發展。
針對短期市場的發展,我們還是會回到前述的技術層面來看待短期波動,如果說上述非技術因素之外的影響,我想即便如此,也是短暫的過程,終將會淹沒於趨勢的浪潮中。而在中長期的發展勢頭上,我們已然保有多頭思維,這在周、月線的技術路徑上,十分典型。
3,向善向美
倒是還有一些其他更值得我們思考的視角,比如雖然本周大盤持續盤落,但我們闡釋的優秀個股,卻是強勁大漲,部分個股持續刷新高點。持續關注我們分析的朋友,會清楚我一直說明要壓箱底的斯達、小桌子等票票,反而在這一周股價迭創新高。
這就很有意思了。是怎樣的力量驅動著這些股票價格的持續飆升?難道這些股票就不受到融資影響?難道這些股票就可以脫離市場?難道資本市場不發展這些股票也能夠發展?我想著這裡面的問題,似乎可以反證出胡思亂想的投資者朋友,或許這會是一個更值得思考的角度。
關於這個邏輯,我們闡釋的比較多。比如我們在講眼睛、牙齒等等這些專業性非常強的醫療服務領域,大家可以看看相關性個股,都持續再上漲。比如歐普、通策等等,都是非常典型的代表。我們最近看到大家都在談醫美,這都已經超出了簡單的技術,而在大行業,大前景上看到更大的未來。
前不久上市的豪悅,也是很具有研究意義。我在亮學堂裡和大家說明,我說我們將來都有可能會用到這家公司的產品,大家可以想像其產品的延展性是多麼強,從一個人的出生到終點,幾乎都會用到,這樣的產品周期和生命力,顯然是我們值得去思考的。
太多這樣的例子,我們就不一一展開討論,但大家可以從這樣的視角去思考未來的投資。而不要去擔心市場,更不要受到短暫的波動而緊張不安。我們要相信未來的股市的前景,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向善向美。
——————
具體到個股的選擇和操作上,始終要明白,不和跌勢股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題材,不玩概念,不聽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線為主,唯量是問,四個條件,趨勢為王,汰弱留強,每日歸零」的原則,來審視和積極應對市場的變化與發展。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