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每天都收到我們的文章嗎,點上面藍色文「語文閱刊」關注就可以了。
2018年12月分類練習專輯出爐,歡迎選用!
高考第一品牌語文月刊代碼46-88每月一本定價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優秀作文點評專輯、9月高考試題分析專輯、12月最新高考分類練習專輯、4月最高高考衝刺AB卷二套題等為高考必備!諮詢微信160170248,手機13602424805
語文月刊2018年8月高考作文專刊目錄
海量免費試題,請關注:1試題倉庫2018年6.1-7.5全部語文試題 2.試題倉庫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語文試題 3.語文2018年7月試題倉庫一 4.試題倉庫2018年7月全部語文試題 5.初中試題倉庫請點這裡 6.小學試題倉庫請點這裡
四、寫作(60分)
22.下面提供兩個作文題,請選擇一個題目寫作。(60分)
(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華羅庚19歲時,就大膽質疑教學權威,他的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在上海《科學》發表。因此被清華大學破格聘任。
因這種科學精神,華羅庚也曾對唐代盧綸《塞下曲》詩進行質疑。盧綸詩是:「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華羅庚作詩說:「北方大雪時,群雁早南歸。月黑天高處,怎得見雁飛?」華羅庚後來又諮詢了不少專家,才明白塞外氣候變化莫測,因自己觀察體驗不夠,才有了錯誤的判斷。
要求: 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淄博市周村區實驗中學 張大煒
華羅庚因為有種科學精神,所以勇於大膽質疑,不管是在科學界還是文學界都是如此,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讚揚。其實,早在先前,有人在歷史學方面就提出了類似見解,那就是胡適先生提出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愛因斯坦無疑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的相對論橫空出世,震鑠古今,顛覆了牛頓經典的物理學和時空觀,一時很難被人接受,甚至有反對者拋出了一個所謂的百人團來群起而攻之。愛因斯坦不為所動,像對待蛛絲一樣一笑了之,因為他堅信,相對論是對的,這來源於他嚴密的推理和天才的想像。從水星近日點觀測到原子彈的爆炸,從引力波的證實到最近黑洞的發現,事實也最終證明了這一點。
這就告訴我們,只有最大膽的假設才最有可能接近真理和真相,這是源於科學精神的大膽質疑。
蘇軾是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文豪,然而再偉大的人也不是神,也有著認識上的偏差和缺陷。王安石曾有詩云:「秋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蘇軾看後不以為然,續道:「秋花不似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後來蘇軾被貶黃州,還真看到一種菊花,盛開時節,落英滿地。不禁仰天長嘆「菊花誤我」。據說這種菊花叫「落瓣菊」,只有黃州有,別說蘇軾,就連當地人也少見多怪呢!
這就告訴我們,沒見過不等於就沒有,現實之上有著廣闊的想像空間。不過,王安石是怎麼知道的,是親眼所見據事實錄,還是信手拈來歪打正著,那就不得而知了。
當然,大膽假設誰也會,還得小心求證才能坐實。不過科學文學畢竟不是一回事,文學家對科學沒大有發言權,科學家對文學也不能太指手畫腳。華羅庚因自己觀察體驗不夠,才有了錯誤的判斷。但他諮詢了不少專家,終於弄明白了。這是值得肯定和讚揚的,但歷史上鬧笑話的也有。杜甫《古柏行》詩云:「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沈括說,四十圍乃是徑七尺,無乃太細長乎?沈括以科學家的精確眼光看待,難免其誤,若他知「誇張」之法,則不會振振有詞地發此浩問了。
再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寫的是春天?是秋天?不能說,一說就錯。或許就在於一種意境吧。
總之,科學要有科學精神,詩人要有詩人氣質,二者相通又不完全一致,歷史等其他學科也一樣。不管我們從事哪一學科,都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只有這樣,才能遍開詩歌之花,才能廣結科學之果。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禮記》)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
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子》)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習近平)
做到知行合一,反對搞兩面派、做兩面人。(習近平)
某校高三班級要舉辦一次主題班會,主題是「我們當代青年如何修身」。請你合理選擇上面的材料,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
修身先修心,真善美是根
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修身先修心,真善美是根》。
《禮記》上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第一步,其實修身要先修心,而真善美,就是心的根。
做一個真善美的人,首先要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不為利益所動。《論語》上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義利之辨,確實是區分君子小人的試金石,君子甚至不惜捨身就義,殺身成仁。「義」是嶽飛的「精忠報國」,是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于謙的「要留清白在人間」,是瞿秋白《多餘的話》,是方志敏的《清貧》,是夏明翰的「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是大丈夫的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
《管子》上說:「國有四維,禮義廉恥。」這不僅是國家的根基,也是做人的根本。
當然,很難。《國語》上說:「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姑且不論人類本性的善惡,環境對人的影響確實不可小覷。「從善如登」,就更見修身的重要。關鍵還在堅持和積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孔子七十才修煉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何況你我?或許人類本性確有一絲醜惡,「其善,偽也」,但能裝一輩子,就是真的。至於「從惡如崩」之說,也只是提醒我們要時時惕厲,如履薄冰,而不是說一失足成千古恨,就可以破罐子破摔了。豈不知浪子回頭金不換?晉人周處就是很好的例證。
習近平說:「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這是對我們當代青年如何修身的期望和要求。我們要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中國先進時代精神,做一個求真、向善、尚美的人。
第一求真。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們要「做到知行合一,反對搞兩面派、做兩面人。」如果言行分裂,表裡不一,那不僅是人格的崩塌,也是社會的傾頹和國家的衰亡。
第二向善,是真心向善而不是偽善。朱柏廬《治家格言》有云:「善欲人知,不是真善。」當然還有後半句:「惡恐人知,便是大惡。」這句還可商榷:惡恐人知,或是出於對懲罰的恐懼,或是出於對正義的敬畏,總比那些明火執仗怙惡不悛來得好些。其實,改過從善,才是善莫大焉。
第三尚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有心靈美,也有惡之花。所以美要教育。從蔡元培到王國維,從胡適到朱光潛,代代綿延,薪盡火傳。蔡元培在《以美育代替宗教說》一文中就曾明確:「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之我見,利己損人之私念,以漸消沮者也。」賈伯斯也曾直言,蘋果與其他計算機公司最大的區別,在於追求科技的同時,始終保持對於藝術和美的追求。
一百多年前梁啓超曾言,少年強則國強。同學們,讓我們加強自身修養,做一個求真、向善、尚美的當代青年,為了自己的人生和國家的未來,努力奮鬥!
文章轉自:
本文系轉載,原作者:告知幫您署
本文由語文閱刊(yuwenyuekan) 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致原創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無意中侵犯了您原創版權,請聯繫,馬上刪除!謝謝!
投稿:120156131@qq.com,註明「原創」 商務合作 QQ120156131
以下打賞全額轉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