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趁著天氣好,驅車去附近的一個小鎮轉了一圈,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往年立冬後,許多農家開始籌備醃燻臘肉了,屋前總是掛滿了一排排待燻的肉,而今年這場景卻很難看見,即使有也只是零星掛了幾塊,雖然近期豬肉價格下跌,但與從前比畢竟翻了一翻,大部分農民捨不得買那麼多的肉來做臘肉,只有燻1~2塊打一打牙祭。所以,現如今鄉裡臘肉顯得十分珍貴。
去年疫情爆發前,農村表舅家殺了一頭自家養的大肥豬,燻制了10多塊臘肉,並送給了我一塊,我一看黑乎乎的,趕緊用塑膠袋裹了一層又一層,生怕漏黑油出來,直接丟到冰箱冷凍室裡。幾次想拿出來炒著吃,想起黑乎乎的清理起來太麻煩,也就罷了。就這樣,一直拖延到上周才決定處理這塊封存已久的老臘肉,一年了,不知還能不能吃?想扔掉,又有些捨不得,最後決定來一個臘肉炒筍子,未曾想到味道非常好,比剛燻出來的還好吃,讓我十分意外。
先是在網上購買了嫩筍尖,萬一臘肉不能吃,還可以炒肉。將臘肉從冰箱裡拿出來,硬邦邦的,戴著手套,一層一層將塑膠袋褪去,黑黝黝的臘肉上附著一層薄薄白霜,用溫水使勁洗刷表面的落入已久的黑菸灰,再放入沸水中煮幾分鐘,一方面可以使堅硬的臘肉軟化方便改刀切塊,另一方面還可消除多餘的鹽分,吃起來口感不鹹。
關於對臘肉好壞評判標準,我曾經也是一個外行,認為表面金黃油亮的臘肉才是上好的臘肉,至於黑乎乎的臘肉是因為存放時間過長或者保存不當所致。實際上,表面黑乎乎的臘肉是因為長期懸掛在灶頭上,被柴火冷煙數月燻制,日積月累而形成。這些的臘肉外表雖難看,但經過歲月的浸染特別醇香,稱為冷煙燻制,而那些金黃透亮好看的臘肉,都是用1~2天的急火燻製成的,少了時間的沉澱,自然不如冷煙燻制的醇香。
煮好的臘肉,趁著熱乎勁,用刀將表面還未去除乾淨的黑菸灰刮掉,這可是一個需要心細的活兒,包括肉縫隙處、肥瘦銜接處等一一不能疏漏,最後再用熱水衝洗一遍,差不多露出了好看的本色,切成2~3毫米的片兒,哇塞,太漂亮了,晶瑩剔透金黃的肥膘肉,還有深紅色的瘦肉,透著一股撲鼻的濃鬱香氣,誰也不敢相信這是存放快一年的冰凍老臘肉,新鮮如初。
將網購的嫩筍尖切成小段,竹筍原本是春天才有的野菜,因為經過精心醃製,現仍然能保持爽脆的口感,並且還多了另一番風味。竹筍與臘肉合炒可以將二者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深受廣大食客的喜歡,也是農家首推的經典搭配。
熱鍋加入少許植物油,先將竹筍和紅辣椒碎大火炒至半熟,加入少許食鹽。因為臘肉已被水煮過一遍,無需再長時間翻炒,再加上鹽分已剛剛好,而竹筍還需要增添一點鹹味,所以竹筍要另外預炒一下至半熟,然後再盛出備用。
另外起鍋,熱鍋加入臘肉大火翻炒,快速激發出肥膘肉中的油汁,待肥膘肉出油達到60~70%左右,加入竹筍翻炒均勻,再加入少許清水轉中火燜片刻,最後加入一勺生抽翻炒一下便可以出鍋裝盤。
迫不及待地夾一塊臘肉塞進嘴裡,簡直太美妙了,真的很出乎我的意料。臘肉油而不膩,肥膘肉入口即化,一個個小油泡瞬間在口中炸開蔓延,回味悠長;肥膘肉上窄窄肉皮越嚼越香;瘦肉充滿了厚重的醇香,筋道又不失軟彈。竹筍因吸飽了臘肉的油汁,變得滋潤更加香脆。
大家好!我是筱雅美食記,一個廚藝愛好者,傳遞一日三餐的美食溫暖,共同探討美食話題,讓美味和健康陪伴你的生活。歡迎關注、點讚、轉發、收藏、評論,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