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暑假計劃中,我給讀課文預計的時間是每天10分鐘。
到底夠不夠呢?
我們用事實來說話。
01
周末我給孩子朗讀課文錄音,讀的是第10課《爬山虎的腳》。一篇全新的課文從陌生到正確讀下來錄音,一共讀了不到6遍,錄音顯示,一遍大約2分半鐘,因此共計用了15分鐘。
超出計劃5分鐘。
這篇課文大約480多個字,如果更長的課文,15分鐘也不夠。
和計劃相比,時間超支,預計不準。問題都出在哪兒呢?我做了一個詳細的記錄和分析。
02
前面的準備,是孩子自己完成的。找我錄音,一共錄了3次。
第一次,出了3個錯誤:
第二段「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讀成「不太引人注意」。
有一段的一個句子回讀。
「爬山虎的腳觸著牆的時候」,是觸zhe,還是觸zhao?
讀成zhe。後來我們仔細查了一下「著」字的讀音和解釋,確定了應該讀zhao音。
第二次,沒有讀完全文就出了2次錯誤:
把「可不知道它怎麼能爬」讀成了「可不怎麼知道它們能爬」,
「莖上長葉柄的地方,zhang音讀成了chang音。
第三次,終於沒有出錯,儘管讀的時候比較緊張,有些段落略顯生硬,但好歹是不出錯地讀下來了。
03
我問孩子:
你自己準備了幾遍?
3遍。
這3遍是不是真的就不出錯了呢?還是你自己並不知道自己出了錯?
……好像是的,我也說不清楚,我就覺得沒出錯。
其實人有時候會犯一種錯誤,叫作「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是自己不會,但是以為自己會。
這篇課文不算長,我數了一下,大約480多個字,你一共用了6遍,才不出錯地錄製成功。如果課文長一點兒呢?就需要更長的時間了。你應該怎麼做呢?
我得更認真,多練幾遍。
怎麼才叫認真,怎麼練才能有效果呢?
呃……
你想想剛才你錄音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是不是特別小心,害怕出錯,一錯了又得重來?
嗯。
你是怎麼做的呢?我留意到,你放慢了速度,緊張得也不太注意語氣了。
嗯。
你為什麼會緊張呢?
怕錯。
那為什麼會錯呢?其實還是因為準備不夠,練得不充分,心裡沒有把握。
04
怎麼練呢?我給你一點兒建議:
第一遍,瀏覽,過一遍生字,和拿不準的字音。
比如「觸著牆」這樣的,你得有意識,這個字的讀音容易出問題,不確定,要查一查。
第二遍,大聲讀,放慢速度,感受一下整篇課文的語言,難不難,句子長嗎,有沒有拗口的地方。
像這篇課文,最後2段就略難,因為講的內容——爬山虎的腳,我並不了解,那這樣的地方,就需要我多練,多讀幾遍。
後面就可以抓住重點進行練習,而不一定是一遍一遍地讀全文。
我教你一個詞語,叫作「有效練習」,不要傻乎乎的,只知道重複,從頭到尾地練,浪費了時間,卻不一定有效果。
有2個小技巧:
第一個是適當指讀。
讀書要眼到、腦到、口到,你經常犯一個錯誤,就是讀得太快。你應該眼睛看準,腦子思考了,再張嘴,不然一張嘴就是錯的。
尤其是第一二遍,你用手指指著課文,幫助眼睛找到目標,大腦進行思考,然後再張嘴讀。
當然,指讀不能老用,影響讀的速度和流暢。
第二個是自己檢查。
你練習的時候,一定是覺得自己沒錯了,才開始錄的。但是,有的時候,你並不知道自己練習的時候就出了錯。怎麼辦呢?
當你準備好了以後,可以自己先用手機錄音,然後播放,自己一邊聽一邊對照著課文,看看有沒有錯。
結語
通過這次比較細緻的練習和分析,等於把練習的過程捋了一遍,用事實給孩子一個提醒:把一篇課文讀正確,沒有那麼容易,要經過認真的準備。
然後我再給出建議(其實是要求,但是直接提要求,效果沒有這樣好),孩子就能接受,並信服。
效果怎麼樣?
很快我就得到了反饋。
周二,我們一口氣錄了2篇課文《蝙蝠和雷達》、《盤古開天地》,課文長度適中,都是一遍完成。其中,《蝙蝠和雷達》練習了2遍,加上錄音共3遍,《盤古開天地》練習了3遍,加上錄音共4遍。
計算一下時間,《蝙蝠和雷達》、《盤古開天地》都是3分鐘左右,(《蝙蝠和雷達》3分10多秒,《盤古開天地》2分50來秒),《蝙蝠和雷達》3遍共10分鐘,《盤古開天地》4遍共12分鐘。
基本符合預習計劃的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