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食用油最健康?|117三人行

2020-12-23 返樸

同時吃多種油,別盯著一種用。

撰文 | 史雋

來源:怡然隨心

市面上的食用油讓人眼花繚亂: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稻米油、椰子油、橄欖油……大多都號稱自己更健康。到底哪種食用油最好?在《膽固醇百年研究》系列中,我們已經分析了飽和脂肪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所以沒必要直接把豬油黃油排除。

挑選食用油的時候,除了膽固醇含量外,另外還有兩點需要考慮:

1)食用油的穩定性這點很重要但又經常被大家忽視。不僅只是考慮在室溫下哪種油最健康,更重要的是:在您通常使用的烹飪溫度下,所用的油還能保有健康成分麼?

2)食用油的煙點 (smoke point)這個特性決定了這種油適合炒菜還是涼拌。

食用油的穩定性

中國人做菜追求色香味俱全,很多需要大火熱油爆炒。在高溫下爆炒時,特別要注意使用不容易被氧化或發酸變質的油。

當油脂發生氧化反應時,它們會與氧氣反應形成自由基和對人體有害的化合物。

無論是低溫還是高溫的環境,決定食用油抗氧化、抗發酸變質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是油裡面脂肪酸的相對飽和度。

飽和脂肪酸分子只有單鍵,單不飽和脂肪酸有一個雙鍵,而多不飽和脂肪酸則有兩個或更多。正是這些雙鍵具有化學反應性,並且對熱敏感。

圖1:脂肪酸的代表結構

所以,飽和脂肪和單不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用油很耐熱,但多不飽和脂肪含量高的油在高溫時則很不穩定,並不適合高溫爆炒[1]

什麼是煙點?

在加熱過程中,油溫會越來越高。當到達某個特定的溫度時,油會開始冒煙,甚至燃燒,這個溫度就叫做煙點。做菜的時候,如果油溫超過了油的煙點,不僅會把食物燒焦,產生有毒氣體和有害的自由基,還會破壞食用油裡面有益的營養物和植物化學物質。

因此,根據不同用途選擇合適煙點的油非常重要。煙點低的油適合涼拌,煙點比較高的油適合炒菜。

煙點取決於油中游離脂肪酸 (free fatty acid,FFA) 的數量:FFA含量越低,煙點越高。越是精煉的油,FFA含量越低,煙點越高。

下面的表格就列舉了一些常見的油的煙點和脂肪酸的組成。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煙點高和穩定性高沒有直接的關聯。穩定性和煙點這兩個指標是由不同的因素決定的,需要單獨考慮。

圖2:幾種常見食用油的成分和煙點 丨來源:作者整理

下面就來具體看看幾種常見的食用油的特性。

芥花油(Canola Oil)

芥花(籽)油來源於油菜籽 (rapeseed),但是被高度人工處理過,從中除去了一種有毒的苦味物質 (euric acid)。

單從成分上看,芥花油的脂肪酸組成相當不錯:

大多數脂肪酸是單不飽和的 (64%左右)。

還有9-11%多不飽和歐米茄-3脂肪酸。歐米茄-6和歐米茄-3脂肪酸的比例為完美的2:1。(關於二者的比例,詳見《魚油真的有傳說的那麼好麼?孕婦需要補充魚油麼?》)

含有較多的植物甾醇 (重量比約0.9%),可以減少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

但是,在成為最終產品之前,芥花油需要經過非常苛刻的加工。

美國銷售量排名前四的植物油是大豆油、芥花油、棕櫚油和玉米油。這些油通常被簡稱為RBD的油。

RBD代表著三個詞:精煉 (refined),漂白 (bleached),除臭 (deodorized)。這三個詞描述了RBD油的製造過程。(前往「返樸」觀看芥花油的製作丨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mjWmLG0EAs)

首先要擠壓植物材料 (通常是種子) 把油逼出來,然後用低沸點溶劑 (最常見的是己烷) 對這些擠碎的材料進行化學萃取, 從而提取最大量的油。

己烷是一種揮發性很強的溶劑 (沸點69°C),毒性較低 (大鼠的致死劑量為49.0毫升/千克)。據估計,用己烷萃取的精煉植物油每千克油含有約0.8毫克殘留己烷。

雖然目前還沒有證據證明攝入含有微量殘留己烷的食物對健康有害,但我個人覺得如果每天都吃,長期攝入的累積效應無法評估。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這些RBD油可能含有對健康有害的反式脂肪

為了做出消費者想要的「清淡的味道」,植物油精煉要進行最後一步:除臭。除臭過程需要把油在真空下加熱到200°C以上 (有時甚至高達235°C) 以去除裡面的揮發性成分,例如游離脂肪酸和磷脂。

高溫會使少量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歐米茄-3和歐米茄-6脂肪酸——被轉化為反式脂肪。

這也同時降低了有益的歐米茄-3脂肪酸的含量。將漂白的菜籽油在220°C加熱10小時,會使亞麻酸 (一種健康的歐米茄-3脂肪酸) 的含量降低近20%。

圖3:幾種常見植物油的反式脂肪含量。多種油樣品的平均結果[2, 3]。用氫化大豆油作對照丨來源:作者根據參考文獻數據整理作圖

高溫也會影響油脂的穩定性,使其變質。

「冷壓」芥花油存在,但非常貴,市面上也不多見。

因此,儘管有很多宣傳說芥花油是最健康的油,但我個人不推薦長期食用這種被高度處理過的產品,偶爾用用無妨。

關於反式脂肪有兩點必須指出:1) 經常會在超市看到一些植物油的瓶子上在顯眼的地方用大字寫著「含有0克反式脂肪」。但是如果仔細閱讀背後的小字,完整的句子是「每份」含有0克反式脂肪。這個「每份」指的是一湯匙,或約14克油。超市銷售的幾乎所有植物油都含有少量(≤ 5%) 的反式脂肪,但是FDA允許小於0.5克的任何成分寫成0克,於是這些廠家就用大字來宣傳這個四捨五入的結論。比如一份芥花油其實含有0.2g的反式脂肪。

2) 和除臭過程一樣,油炸也會產生很多反式脂肪。很多快餐店會反覆使用油炸的油。在185°C下,每天炸薯條7小時,一周以後芥花油的反式脂肪含量會從2.4%增加到3.3%。長期油炸也會產生很多對人體有害的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產物。

油炸食物,尤其是餐館的,還是儘量少吃。其他植物油(Vegetable Oils)

別的植物油和芥花油一樣是經過高度加工的精製產品。因此下面這些油的攝入量也應該控制,不要長期每天使用:大豆油 (Soybean oil)

玉米油 (Corn oil)

棉籽油 (Cottonseed oil)

葵花籽油 (Sunflower oil)

芝麻油 (Sesame oil)

葡萄籽油 (Grapeseed oil)

紅花籽油 (Safflower oil)

米糠油(也就是稻米油) (Rice bran oil)

橄欖油(Olive Oil)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橄欖油對心臟好的說法。它被認為是地中海飲食中對健康有益的關鍵成分。

它可以提高血液裡好的高密度膽固醇 (HDL) 的水平,並降低氧化的低密度膽固醇 (LDL) 的數量[4, 5]

儘管橄欖油中大部分是單不飽和脂肪,但有研究發現,橄欖油在180°C下加熱36小時,仍然能保留大部分營養成分,還是很抗熱的[6],所以還是可以用來烹飪的。

常規的橄欖油與其他RBD油的加工過程是一樣的。如果想要沒有殘留己烷並且幾乎不含反式脂肪,就要選擇初榨 (Virgin) 和特級初榨橄欖油 (Extra Virgin Olive Oil)。

初榨和特級初榨橄欖油不是用溶劑提取的,也沒有被除臭過。相對來說口感更好,也有更多的營養和抗氧化劑。

很多人不喜歡橄欖油是因為不喜歡它濃鬱的味道,不如經過除臭加工過的油那麼平淡。但美國測試廚房 (America’s Test Kitchen) 發現,在177°C加熱10分鐘的特級初榨橄欖油的味道與加熱的豆油幾乎無法區分。大部分含有味道的物質經過加熱都揮發了。

因為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為了防止變質,橄欖油應該保存在陰涼乾燥的地方。

牛油果油(Avocado Oil)

牛油果油的成分與橄欖油相似,主要是單不飽和脂肪,還有少量飽和脂肪和多不飽和脂肪,用起來也和橄欖油差不多。它的煙點基本是油裡面最高的 (~270C) ,適合高溫炒菜。

椰子油(Coconut Oil)

前幾年,椰子油大熱,曾被打上 「超級食品(superfood) 」 的標籤,據傳營養豐富,還有治療功效,對腦子尤其好,可以緩解老年痴呆。曾經,很多網站都把它列成排名第一的健康食物,還有包括女神格溫妮絲·帕特洛 (Gwyneth Paltrow) 和網紅卡戴珊大姐 (Kourtney Kardashian) 在內的名人做代言。從2013年到2017年,英國椰子油銷售額從約100萬英鎊增加到1640萬英鎊,漲了16倍。

椰子油是從椰子肉中榨取的。它其實不能算是一種新食物,早在好幾個世紀以前就在非洲、亞洲和南美洲廣泛使用了。20世紀中期美國加工食品裡很多都用了椰子油。到了20世紀40年代,它成為美國飲食中非乳類脂肪的主要來源,直到被植物油取代。

椰子油裡面超過90%的脂肪是飽和脂肪,比豬油或者黃油都要多。兩餐匙裡面就有20克飽和脂肪。

正是因為如此,這種油非常穩定,在室溫下是半固體,可以保持數月,甚至數年不會壞。

把椰子油打上 「超級食品 (superfood) 」 的標籤歸根結底就是一個營銷手段。這種營銷方式往往會誤導大眾:讓人們自認為飲食非常健康,然而事實完全相反—— 比如吃完油炸食品以後吃一些「超級食物」就沒問題了。

動物脂肪(豬油、牛油等)

動物脂肪的成分會根據動物吃的東西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動物吃了很多穀物,脂肪會含有相當多的多不飽和脂肪。而吃草的動物則含有更多的飽和/單不飽和脂肪酸。

因此,天然飼養的動物脂肪是炒菜更好的選擇。豬油煙點並不很高 (~182C),適合中溫使用。

黃油(Butter)

過去,大家普遍認為黃油裡面飽和脂肪含量高,不健康。

然而,其實只有那些加工過的人造黃油 (margarine) 是不好的[7]。真正的黃油並不差,而且確實營養豐富。它不僅含有維生素A、E和K2,還含有豐富的共軛亞油酸 (CLA,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和丁酸鹽。

但是常規的黃油含有少量的糖和蛋白質,如果用來爆炒有燒焦的風險。

如果想避免這種情況又不怕麻煩,可以製作去除乳糖和蛋白質的澄清的黃油或酥油。做起來非常簡單,有興趣的可以參照下面的視頻(請前往「返樸」國企)。

與用穀物飼養的奶牛相比,用草飼養的奶牛的奶做的黃油含有更多的維生素K2、CLA和其他營養素,有條件的話可以考慮。

堅果油和花生油(Nut Oil and Peanut Oil)

市面上有許多種堅果油,其中一些味道很棒。但是,它們含有豐富的多不飽和脂肪,因此很不穩定,可以用來拌沙拉之類,但不能用來炒菜或是別的高溫烹飪。

不過,有一個例外——澳洲堅果油 (macadamia nut oil),它和橄欖油一樣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可以用來做低溫或中溫烹飪。缺點是比較貴。

花生油也類似。花生並不屬于堅果,但成分相似。因為花生油煙點很高(~230C),是餐館用來油炸食物的首選。然而,這個做法忽略了花生油的穩定性:花生油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在高溫下穩定性差,很容易降解。

除此以外,花生油中含有較多的歐米茄-6脂肪酸。這是不好的脂肪,往往會引起炎症和其他各種健康問題。我不推薦長期使用。

怎樣炒菜相對健康

把油加熱到發亮但是沒有冒煙, 然後將食物放入鍋中。做完以後不要讓食物在鍋裡冷卻,因為食物會把多餘的油都吸進去。正確的做法是立刻盛出來,並且把多餘的油倒掉。

食用油的保存注意事項

不要一次購買一大堆。買小量的,這樣可以保證在變壞之前用完。

導致食用油氧化變壞的主要催化劑是熱、氧氣和光。

因此,橄欖油這些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應該保存在陰涼、乾燥、陰暗的地方,並確保在使用後立即擰上蓋子。

結 論

1. 營養學的最好策略是飲食多樣化,根據需要選擇多種食用油。例如,高溫炒菜可以用牛油果油或者高級特級初榨橄欖油;中溫做菜可以用豬油、黃油或者澳洲堅果油;涼拌菜可以用堅果油、橄欖油。但是,儘量少選高度工業加工過的油。

2. 每種都適度最好。我個人會不定期地換油的種類。切忌常年累月盯著一種油用。現在的研究每天一個新結果,計劃不如變化快,只要適量,問題都不大。

3. 避免加熱過度。油過熱不僅影響口感,還會破壞所含的脂肪酸和營養成分。也許有人要說,油這麼麻煩,我一律水煮,一點油都不沾,不是就健康了?先不說吃貨會不會被這想法嚇到,下一篇我們就從科學角度來講講這個做法靠不靠譜。

參考文獻

[1] G. MARTIN et al., HEALTH EFFECTS OF OXIDIZED HEATED OILS1. Foodservice Research International 13, 41-55 (2001).

[2] H. Azizian, J. K. Kramer, A rapid method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fatty acids in fats and oils with emphasis on trans fatty acids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NIR). Lipids 40, 855-867 (2005).

[3] O. K. SEAN., G. W. SARA., W. VIRGINIA., C. ICHEN., LEVELS OF TRANS GEOMETRICAL ISOMERS OF ESSENTIAL FATTY ACIDS IN SOME UNHYDROGENATED U. S. VEGETABLE OILS1. Journal of Food Lipids 1, 165-176 (1994).

[4] O. Castaner et al., The effect of olive oil polyphenols on antibodies against oxidized LDL.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Clin Nutr 30, 490-493 (2011).

[5] J. Marrugat et al., Effects of differing phenolic content in dietary olive oils on lipids and LDL oxida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ur J Nutr 43, 140-147 (2004).

[6] Y. Allouche, A. Jimenez, J. J. Gaforio, M. Uceda, G. Beltran, How heating affects extra virgin olive oil quality indexe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J Agric Food Chem 55, 9646-9654 (2007).

[7] M. W. Gillman et al., Margarine intake and subsequ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men. Epidemiology 8, 144-149 (1997).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怡然隨心」,內容有刪改更新。

相關焦點

  • 哪種食用油更健康?
    哪種食用油更健康?隨著健康飲食理念的普及,人們更加注重日常飲食結構的均衡性,食用油的選用也成了一項重要的廚房文化。越來越多的家庭面臨蛋、奶、肉攝入過量的煩惱,因此,動物油在廚房裡日漸稀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種主打健康功能的植物油。那麼,植物油的作用是什麼?哪種植物油更健康?如何正確使用植物油?
  • 食用油哪種好?植物食用油健康食用排行榜
    自古以來,「柴米油鹽醬醋茶」是老百姓生活中每天必需的七件事,這裡說的油是指食用油,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也是關於油的一些問題。食用油分為動物油和植物油,我們都知道,動物油脂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含量很高,過多食用會引發諸多健康問題,如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所以更多家庭選擇食用植物油。但是你知道嗎,植物油的挑選也有很多學問,哪種植物油更適合自己食用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下吧。為什麼選擇植物油?
  • 每天都要吃油,哪種食用油最健康?你肯定沒想到!
    買食用油時,有這3個字,一定要當心,瞪大眼睛看清楚再買文/湘湘的廚房做菜的方法有很多,煎炒烹炸燜熘熬燉,不管什麼樣的菜,總有一種方式降服你。但是不管怎樣的製作方式,都有一樣東西離不開,回答是「鍋」的夥伴們,可以先面壁1分鐘,這樣東西就是油。
  • 食用油品種那麼多,究竟哪種最適合準媽媽吃?
    每種食用油的味道、營養和作用都是完全不同的,烹飪時加熱溫度也是各有不同,因此準媽媽在選擇食用油的時候應根據自身的需求以及烹飪方式來選擇食用油,可是很多準媽媽在選擇食用油上都比較糾結,擔心食用了不健康的食用油對胎兒不利。
  • 哪種食用油最好?不是越貴越好,這5種油區別較大,別再隨便買了
    哪種食用油最好?不是越貴越好,這5種油區別大,別再隨便買了大家好,感謝閱讀我分享的文章,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是:『哪種食用油最好?不是越貴越好,這5種油區別大,別再隨便買了!』食用油是家家必不可少的一種材料,現在條件好了,很多人炒菜都喜歡多放油,炒的菜才行。其實用油要適量,吃多了也不好。食用油的種類很多,大分類有動物油、植物油,植物油裡又有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花生油,以及橄欖油、稻米油等,好像什麼都能榨油似的。不同的油有啥區別呢?哪種油好吃?哪種油營養好?哪種油更健康?今天我就和大家說說常見的幾種食用油的區別,讓您輕鬆選油。
  • 在家炒菜,用哪種食用油最合適?搞明白其中區別,選對油一點不難
    在家炒菜,用哪種食用油最合適?搞明白其中區別,選對油一點不難「柴、米、油、鹽、醬、醋、茶」,這7種最常見的食材構成了大家口中的人間煙火,這一次咱們就來聊聊其中之一的食用油!食用油的種類以及區別大家在超市裡買油的時候,會發現油的種類非常多,每次到了糧油區買油的時候,就直接懵了,不知道買哪種油合適,總是看著價格標籤來選油。其實,每種油的用途還是略有區別的,搞清楚用途再下單,非常有必要。
  • 赴美就醫時更推薦哪種食用油
    中國講究民以食為天,據國內大型赴美就醫服務機構盛諾一家駐美國的負責人介紹,經常會赴美就醫的患者詢問怎麼吃才是更健康的,今天,大家就一起來看看我們烹飪時最離不開的食用油哪種更健康吧。橄欖油最健康的是特級初榨橄欖油(EVOO)。它可以幫助降低你的血壓和對抗炎症。它能改善血管健康,防止血栓形成,從而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特級初榨橄欖油還含有抗氧化劑,可以防止細胞損傷。這也是比較適合赴美就醫患者的食用油。MCT油
  • 什麼樣的食用油更好?怎麼吃更健康?趕緊學起來!
    一日三餐烹飪食物都離不開油吃進嘴裡的東西大家都希望好吃又健康可是市面上的油種類繁多到底哪種油更好更健康?我們在選購的時候應該怎樣挑選呢?食用油的區別各種食用油的區別,從本質來說,主要在於成分的區別。☆多不飽和脂肪酸(我們常說的歐米伽 3,歐米伽 6就屬於多不飽和脂肪酸),是這裡面最健康的,身材勻稱,一天吃4碗白米飯,而且還經常運動。這三種脂肪酸呀,都是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沒有絕對的「高低貴賤」。
  • 食用油怎麼吃最健康?6個竅門挑選好的食用油
    01單一用油不健康,吃油也要多樣化脂肪酸的合理搭配與食用油的選用有很大關聯。受飲食習慣及地域影響,很多家庭長期食用同一種類的植物油。但是長期食用單一油種很難做到脂肪酸的合理搭配攝入。正如食物要搭配吃才合理健康,食用油同樣也應多樣化併合理搭配。日常飲食中消費者應注意植物油、動物油的搭配食用,比如選擇一些脂肪酸比例均衡的調和油產品。
  • 大豆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茶籽油哪種油最健康,怎麼選
    食用油是直接關係到我們身體健康的重要食物,不管我們平時炒菜還是做湯都缺不了它。面對市面上這麼多品種的食用油,知道很多人在選擇的時候都挑花了眼,再加上商家對各種概念油的炒作,最後還是沒能選到適合一家人吃的食用油常見的食用油有:花生油 、菜籽油、大豆油、橄欖油、還有動物油等。
  • 食用油與健康
    新年將至,家家戶戶少不了煎炒烹炸,其中的哪一項也少不了用食用油。怎樣讓我們節日的餐桌在豐富之餘不失營養均衡,還是要從選擇食用油開始吧。關注食用油的量和質我們日常飲食中的油脂來源主要是兩部分,一是烹調用的植物油,一是動物性食物中的脂肪。注意調配好這兩部分油脂的量和質,就可以使油脂消費科學合理了。由於人們日常過多攝入肉類及油炸食品等高脂肪的食物,營養健康受到威脅,使得人們越來越多的受到各種慢性疾病的困擾。
  • 這張帳單火了:三人只點3份花生米,喝了117瓶啤酒!
    提到喝啤酒的官方標配,那必定是花生米了,但是,三份花生米、三份黃瓜再配117瓶啤酒的喝法,你見過嗎?沒開玩笑,真實發生在濟南就在近日,一張餐飲店的結帳小票火了,有網友也發出這張用餐小票,這張位於濟南某餐飲店的結帳單,列印時間為2020年7月23日下午13時,帳單上顯示就餐人數為3,消費內容是3份黃瓜3份花生米,這還不奇怪,奇怪的是三人還點了117瓶啤酒,三人分117瓶啤酒,平均每人39瓶...酒水就花費了1400多,據了解,三人之所以點這麼多酒,就是為了證明誰的酒量好,
  • 甘油二酯:全球公認最健康食用油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的是食用油,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大於95%,而甘油二酯的含量最多不超過3%。 甘油三酯攝入量偏高會引發多種疾病,造成高血脂進而導致動脈硬化等嚴重病症,而甘油二酯是甘油三酯中一個脂肪酸被羥基取代的結構脂質,甘油二酯是一種純天然植物油脂的微量成分,也是世界公認的最為安全的食品成分。
  • 買食用油時,包裝上的一級、二級、三級是什麼意思,哪種油煙少?
    食用油是廚房必備的食材之一,平時做菜必不可少。食用油的種類很多,像花生油、葵花油、大豆油、菜籽油等等,哪種營養好?還有包裝上的一級、二級、三級是什麼意思,它們都有什麼區別?下面就給大家詳細說一下。首先,說一下食用油的級別。
  • 天天都在吃的食用油,該怎麼選才健康?又該怎麼用?
    實際上,還有一個非常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點,同樣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那就是我們幾乎每頓飯都離不開的食用油,油脂是美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製作各種澱粉類食物時,味道令人慾罷不能。 只是如今網紅產品這麼多,去超市一面牆都是不同品種的產品,食用油到底選哪種好呢?可以不吃油嗎?長期吃固定的一種好嗎?...所有的困惑今天全部講清楚。
  • 廚房食用油種類繁多,哪種油最適合?不同類的食用油功效相同嗎?
    食用油也稱為「食油」,是指在製作食品過程中使用的,動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溫下為液態。由於原料來源、加工工藝以及品質等原因,常見的食用油多為植物油脂,包括粟米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橄欖油、山茶油、芥花籽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亞麻籽油(胡麻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我們平時做飯是離不開油的,不同種類的食用油含有的成分也不一樣,帶來的營養價值和健康益處也不一樣。食用油的種類如此繁多,這5種你會選擇哪一個?
  • 每天都要吃油,哪種油最健康呢?這幾種油儘量少吃
    每天都要吃油,哪種油最健康呢?這幾種油儘量少吃!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這麼幾件事,都是離不開的,那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油脂這種東西是我們每天都需要攝入的食材,而且攝入的油脂也與我們的身體健康是息息相關的,吃了一些劣質的油或者是攝入過多的油脂,會對我們的身體會造成負擔,增加發病的概率,那麼哪種油是最健康的呢?下面就和大家簡單聊一聊。
  • 「三人行必有我師」隨感
    文化雜談  □ 宋忠秋  出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最近,我反覆思考儒家文化中的一句經典:「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婦孺皆知的話,出自《論語·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吃什麼油最健康 關於食用油的生活小常識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經常食用的菜籽油,花生油,豆油都是含亞油酸較多的。  二、對健康有益的油有兩類  第一類「高油酸」---橄欖油、茶油。  第二類「高亞麻酸」---亞麻籽油、紫蘇油。  這兩類油可以降低血脂,軟化血管,防治一些慢性疾病的發生,也是我們所缺少的兩類食用油。  三、吃什麼油最健康!
  • 買食用油,不是貴的就是好的,分清食用方法,有益身體健康
    食用油就像大米白面一樣,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但是,不同的食用油營養不同,也有不同的用途,很多家庭經常會出現同一個問題,那就是一油多用,不管是煎炒烹炸蒸煮滷燉,一瓶油從頭用到尾,你可知這樣的做法對身體健康是有害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