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寶鋼集團與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上港集團、海爾集團相繼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期望通過強強聯合來抵禦目前正在對實體經濟產生嚴重影響的金融危機。海爾集團執行長張瑞敏說,當前要化危為機,攜起手來,抱團取暖。不過,應該注意的是,如果出現大量大集團抱團過冬,可能會產生合成謬誤,並對整個市場經濟產生影響。
何謂「合成謬誤」?發明「合成謬誤」的經濟學家薩繆爾森舉過這樣的例子:一個人踮起腳尖看戲能看得更好,但若人人都用這樣的姿勢,所有人非但不能看好,還都付出了代價。就是說,對局部是正確的東西,對全局卻可能是錯誤的。
抱團取暖,在這次經濟調整初期,一些出口導向型的中小企業最先使用。筆者2008年年底在浙江採訪時就發現,紹興、寧波、義烏等地的出口導向型中小企業盡棄前嫌,不僅上下遊企業進行聯合,而且同屬一個行業的企業也在聯合。比如在寧波,在行業協會協調下,所有中小文具生產企業聯合成一個整體,在生產鏈上進行分工,採購、生產、銷售都統一起來,共同抵禦因各種成本上漲、需求下降帶來的衝擊。
當地一位參加聯合的文具生產商說,以前各自為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但是聯合以後,絕大部分企業只要負責生產加工就可以,訂單、採購、銷售都統一起來,企業可以減少很多成本,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他認為,由於參與聯合的企業經營情況相差不多,所以協調起來比較順利,不聯合小企業單獨做很容易就死掉了,聯合起來還能有一條生路。
隨著危機的深入,抱團過冬開始升級,原本只有小企業才會使用的方法大企業集團也開始採用。問題是,大集團和小企業在聯合方式可能存在重大的不同,比如小企業的框架結構可以很方便地變化,但是大集團不行,所以它只能夠做上下遊的聯合,而這種聯合在目前環境下依賴更多的是非市場因素。
通常而言,大企業集團會更願意與擁有深厚政府背景、生產能力強、在市場上有壟斷地位的企業聯合,這樣它可以確保自己的利益。但應該注意的是,這種聯合可能導致經濟學上所說的合成謬誤。
當大量的企業集團之間結成戰略合作之後,雖然進入戰略合作圈裡的企業可以享受合作帶來的好處,但相當於給非戰略合作企業建立了一道「籬笆」,實際上就擠壓了這些企業的生存空間,它們將不得不退出市場。
以現有及以往的經歷看,在危機中,能夠擠入戰略合作陣營的企業集團絕大部分擁有深厚的政府背景,並且擁有相對壟斷的優勢地位,寶鋼集團是近期比較顯著的案例,接下來肯定還會有更多的戰略合作出現。
從單個案例來看,不能否認戰略合作帶來的好處,但如果大量的企業集團都實行這種聯合,而且還是主要以非市場因素建立這種戰略關係時,合成謬誤的結果是,市場將會喪失活力,因為大量民營資本的企業將不得不退出,已具部分競爭性的市場又將回到壟斷市場。這種現象,在風電市場中已經開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