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謬誤」並非市場失靈

2020-12-25 南報網

2020-01-15 07:59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經濟學家研究發現,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事與願違的現象:從局部看人們的某種行為是對的,而加總起來的結果卻是錯的。薩繆爾遜稱此現象為「合成謬誤」。實際上,「合成謬誤」並非錯誤,而是供求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或者說,「合成謬誤」本身就是經濟規律,規律只能利用、不能改變。 

薩繆爾遜當年提出「合成謬誤」,目的是要證明市場失靈,因為市場失靈,所以需要政府干預。今天的凱恩斯主義者力主國家幹預,正是基於「合成謬誤」假設。可應當追問的是,「合成謬誤」真會導致市場失靈嗎?我認為不會;相反,「合成謬誤」恰恰證明了市場有效。在國家安全、社會公正、公共服務等領域,市場確實會失靈,但不能說「合成謬誤」也是市場失靈。道理很簡單,若不存在「合成謬誤」,供求規律就無法起作用。 

經濟學講得清楚,供求規律有兩層含義:一是供求決定價格;二是價格調節供求。舉個例子:某紡織廠為了追求利潤擴大生產,而若所有紡織廠都擴大生產,產品一旦供過於求,價格會下跌,企業會減少生產;若企業都減少生產,產品慢慢供不應求,價格上升,於是企業會增加生產。顯然,這個過程正是市場(價格機制)引導資源配置的過程,怎能說是市場失靈?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院)長 王東京

相關焦點

  • 王東京專欄 市場"合成謬誤"無需政府干預
    而我寫這篇文章是要討論兩個問題:第一,應該怎樣看待「合成謬誤」?第二,應該怎樣處理「合成謬誤」?我的觀點,「合成謬誤」並非錯誤,而是供求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或者說,「合成謬誤」本身就是經濟規律,規律只能利用、不能改變。 我曾多次說過,對經濟學概念不可望文生義。比如「價格歧視」一詞並無貶義,卻容易讓人想到「不公平對待」那方面去。
  • 王東京專欄丨市場「合成謬誤」無需政府干預
    而我寫這篇文章是要討論兩個問題:第一,應該怎樣看待「合成謬誤」?第二,應該怎樣處理「合成謬誤」?我的觀點,「合成謬誤」並非錯誤,而是供求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或者說,「合成謬誤」本身就是經濟規律,規律只能利用、不能改變。我曾多次說過,對經濟學概念不可望文生義。比如「價格歧視」一詞並無貶義,卻容易讓人想到「不公平對待」那方面去。
  • 從合成謬誤到超級有機體
    一、亞當·斯密眼中的自由市場 被譽為「經濟學之父」的亞當·斯密在古典經濟學理論當中強調了自由市場與自由貿易在經濟活動當中的重要作用 每個人為自己利益所付出努力成為市場的一個環節並在經濟鏈條中產生了有效連結,形成良性循環——這隻「看不見的手」正是亞當斯密對自由市場積極作用的表述。
  • 股市裡有趣的「合成謬誤」
    熟悉西方經濟學的人都知道,經濟學中有個「合成謬誤」理論。教科書上常常以這樣的例子來示範「合成謬誤」:A商品供不應求,價格高企,許多商家想趁機擴大產量,以獲取更多的利潤。可是,當產量擴大以後,市場供給就會增加。供大於求的結果是產品價格下降,進而導致商家利潤減少,以至出現虧損等大異其趣的結果。這樣的合成結果完全背離了爭取更多利潤的初衷。
  • 警惕大集團抱團過冬產生合成謬誤
    不過,應該注意的是,如果出現大量大集團抱團過冬,可能會產生合成謬誤,並對整個市場經濟產生影響。  何謂「合成謬誤」?發明「合成謬誤」的經濟學家薩繆爾森舉過這樣的例子:一個人踮起腳尖看戲能看得更好,但若人人都用這樣的姿勢,所有人非但不能看好,還都付出了代價。就是說,對局部是正確的東西,對全局卻可能是錯誤的。
  • 經濟參考報刊文:謹防樓市形成「合成謬誤」
    經濟參考報刊文:謹防樓市形成「合成謬誤」 陳濤/經濟參考報 2018-09-19 07:43
  • 財經博客日本經濟的「合成謬誤」
    日本經濟那種微觀活力與宏觀疲態的對照,多半印證了經濟界一個流行的說法,這便是「合成謬誤」。日本經濟的「合成謬誤」日本經濟怎麼了?
  • 2021考研管理類綜合聯考邏輯技巧:合成謬誤與以偏概全
    2021考研管理類綜合聯考邏輯技巧:合成謬誤與以偏概全 福建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為各位考生整理考研備考相關內容,包含考研英語、數學、政治等備考技巧。希望同學們都能如願以償,進入自己理想的院校!
  • 鄭建邦:嚴防出現改革「空轉」或「合成謬誤」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4日訊(記者 馬常豔)23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在第二十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表示,改革行至深水區,面對時不我待的改革重任,必須敲鐘問響、提升改革效率,以釘釘子的精神狠抓改革落實;改革開放紅利的釋放需要過程,這要求精心設計改革方案,尤其把落地機製做深做細,嚴防出現改革「空轉」或者「合成謬誤
  • 英文寫作中有哪些常見的邏輯謬誤?
    具體來講,英文寫作中的邏輯謬誤主要有循環論證、因果謬誤、滑坡謬誤、概念不當、合成謬誤以及分割謬誤等,這裡做一些說明:(1)循環論證循環論證(circular argument)是指用來證明論題的論據本身的真實性要依靠論題來證明的邏輯錯誤,也就是說,在循環論證中,論證的前提就是論證的結論。
  • 市場失靈與勞資矛盾
    什麼是市場失靈?按照薛兆豐在《市場從不失靈》一文中的定義:所謂「失靈」,是指經濟學者無法用供求原理來解釋的現象。供求原理就是供給曲線跟需求曲線會相交形成一個均衡價格,這就是新古典經濟學的核心價格均衡論,其實質是市場經濟的自動調節機制。市場正是通過價格調節供求,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的。
  • 你知道有哪些邏輯謬誤嗎
    謬誤,是我們日常生活最頻繁接觸,卻又經常難以發現。什麼叫謬誤,如果一個論證的前提不支持其結論,我們就是在進行錯誤的推理,這就稱為論證。然而,大多數謬誤並非形式邏輯的推理錯誤,以非形式謬誤居多,即關注點經常脫離真正要論證的命題。謬誤的分類有很多,下圖是書中對謬誤進行的四大分類。
  • 非形式邏輯考點大全:典型謬誤(上)
    是用A去證明A的邏輯謬誤。 詭辯者使用循環論證的時候,會繞一個大圈子,使得看起來毫無破綻。提到循環論證,就順便提一下循環定義。 C.名言並非真理,不能由名言簡單地證明上述結論。 D.人口越少,消耗掉的社會資源就越少。
  • (邏輯的)滑坡謬誤
    文章來自維基百科中文版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是一種非形式謬誤,使用連串的因果推論,卻誇大了每個環節的因果強度,而得到不合理的結論,因為事實不一定照著線性推論發生,而有其他的可能性。有些說法將連續體謬誤也歸為滑坡謬誤,但近來已較少這樣使用。
  • 銀行招聘考試知識點——經濟學之市場失靈
    銀行招聘筆試考查範圍主要為英語、行測和綜合知識,綜合知識主要考查經濟、金融、會計和公基等知識,今天就帶領大家學習下經濟學中的常考知識點——市場失靈。一、市場失靈的含義由於市場機制不能充分地發揮作用而導致的資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資源配置失當的情況。
  • 最常見的5大經濟謬誤
    》一書 永遠不要低估用事實推翻謬誤的難度。但在拋棄這種謬誤之前的歲月裡,無數人只能做無謂的犧牲,為一個沒有事實根據的假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可見,思維謬誤造成的影響是極大的。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市場失靈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市場失靈,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但是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市場失靈的情況也會出現。市場失靈的含義為:由於市場機制不能充分地發揮作用而導致的資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資源配置失當的情況。   理解:市場就像自動化洗衣機一樣。一般情況下它可以自主完成任務,但是有時候它也會出現故障、不能正常運作,它的的控制系統也會失靈。那麼此時就需要我們手動去洗衣服了。
  • 2020年中級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備考之市場失靈和政府干預
    >(三)壟斷對市場的影響及政府對壟斷的幹預1、壟斷和市場失靈2、政府對壟斷的幹預方式:法律手段、公共管制(四)外部性與市場失靈1、外部性的含義、分類2、外部性對市場機制運行的影響掌握市場失靈理論和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幹預的基本理論,解釋市場壟斷、公共產品、外部性、信息不對稱和資源配置效率的關係,辨別政府干預市場的方式和措施。
  • 常見思維誤區及邏輯謬誤
    「推不出」的邏輯謬誤往往發生在結論過於寬泛或者過於絕對之時,因此,如果所提主張較大,則應特別小心仔細。三、事後歸因(亦稱「假性因果」)這一謬誤的名稱來自拉丁語「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意為「後此,故因此」。
  • 24個經典的邏輯謬誤——稻草人謬誤
    本期主要講24個經典邏輯謬誤中的第一個謬誤——「稻草人謬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