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京專欄 市場"合成謬誤"無需政府干預

2020-12-25 多贏財富網

經濟學家研究發現,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事與願違的現象:從局部看人們某種行為是對的,而加總起來的結果卻是錯的。薩繆爾遜稱此現象為「合成謬誤」。無獨有偶,奧爾森在1963年出版的《集體行動的邏輯》一書中也提出過類似的判斷:「個人理性行為,往往無法產生集體理性的結果。」此判斷學界簡稱「奧爾森困境」。 不能否認,「合成謬誤」的確客觀存在。美國學者哈丁提出的「公地悲劇」便是典型例子:假設有一牧場,對某個牧民來說,養羊越多賺錢會越多。可當所有牧民都爭著多養羊,結果卻導致草場退化,最後誰也無法養羊。再比如,從單個農場主看,糧食增產可以增收,但若全球糧食都增產,糧食供過於求導致糧價下跌,結果就會是增產反而不增收。 這樣的例子多,舉不勝舉。而我寫這篇文章是要討論兩個問題:第一,應該怎樣看待「合成謬誤」?第二,應該怎樣處理「合成謬誤」?我的觀點,「合成謬誤」並非錯誤,而是供求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或者說,「合成謬誤」本身就是經濟規律,規律只能利用、不能改變。 我曾多次說過,對經濟學概念不可望文生義。比如「價格歧視」一詞並無貶義,卻容易讓人想到「不公平對待」那方面去。「合成謬誤」也是如此,明明是經濟規律,卻讓人以為是某種需要糾正的錯誤。說來也難怪,薩繆爾遜當年提出「合成謬誤」,目的是要證明市場失靈,需要政府干預。今天的凱恩斯主義者力主國家幹預,也正是基於「合成謬誤」假設。 應當追問的是,「合成謬誤」真的會導致市場失靈麼?我認為不會。相反,「合成謬誤」恰恰證明了市場有效。讀者不要誤會,我這樣講並非否認市場有可能失靈,在國家安全、社會公正、公共服務等領域,市場會失靈。但不能說「合成謬誤」也是市場失靈。道理很簡單,若不存在「合成謬誤」,供求規律是無法起作用的。 經濟學講得清楚,供求規律有兩層含義:一是供求決定價格,二是價格調節供求。舉個例子:若所有紡織廠都擴大生產,產品一旦供過於求,價格會下跌,企業會減少生產;若企業都減少生產,產品慢慢供不應求,價格上升,於是企業會增加生產。顯然,這個過程正是市場價格機制引導資源配置的過程,怎能說是市場失靈呢? 人們將「合成謬誤」視為市場失靈,據說理由是產品過剩會造成資源浪費。這種看法其實是一種誤解。不錯,產品長期滯銷是資源浪費,卻與「合成謬誤」無關。經濟學說,價格若由市場供求決定,產品供過於求價格會下降,只要價格足夠低,最後市場必能出清。由此推理,如果某個企業產品長期積壓,造成了資源浪費,一定是企業未按供求規律定價。 轉談第二個問題吧——「合成謬誤」應該怎樣處理?事實上,「合成謬誤」可分為市場主導與政府主導兩種類型。上文提到的「公地悲劇」與紡織品供過於求,顯然是屬於第一種類型。對市場型「合成謬誤」,我認為應交給市場調節,政府只需做三件事:一是界定產權,二是讓企業自負盈虧,三是照顧低收入者。只要做到這三條,其他政府不用管。 設想一下,牧民在草場養羊,假若草場產權有明確界定,就不會發生「公地悲劇」。同理,紡織品供過於求,若企業是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紡織品會降價出清。可令人奇怪的是,前些年國內有些企業產品大量壓庫卻不降價,甚至成為殭屍企業也不關門。你道為什麼?經濟學的解釋,是此類企業並非真正的市場主體,背後有政府財政給補貼。 對政府主導類「合成謬誤」的處理,關鍵是要明確政府作用的邊界。前面說過,在國家安全、社會公平、公共服務等領域,市場會失靈。在以上領域,政府就應主動發揮作用。如某地發生地震災害後,食品、服裝、帳篷等嚴重短缺,若由市場自發調節,價格飆升會危及社會穩定。在此情況下,政府不僅可通過行政調撥增加供應,對價格也可直接管制。 但要指出的是,政府調節也可能導致「合成謬誤」。有前車之鑑,20世紀末,國內一度出現賣糧難,為避免穀賤傷農,當時就有地方政府出面調結構:有的要求農民將耕地改為水塘養魚,有的則要求農民大面積種蔬菜,結果魚和蔬菜嚴重供過於求,價格大跌。有農民抱怨說:政府調結構是「你調我調大家調,調來調去賣不掉」。 問題就在這裡,既然政府調節也存在「合成謬誤」,我們怎能靠政府去糾正市場「合成謬誤」呢?從邏輯上講,政府主導調結構,至少應具備三個前提:政府要能提前預知怎樣的結構在未來是合理的,政府官員要比企業家更懂市場,行政手段要比市場手段更有效。可當市場在完全競爭條件下這三個前提並不成立,這就決定了政府不宜主導調結構。 寫到這裡,我再說一遍:「合成謬誤」並不是失誤,而是經濟規律。規律不可能改變,即便要照顧窮人,政府也只能利用規律,不能違背規律。

相關焦點

  • 王東京專欄丨市場「合成謬誤」無需政府干預
    「合成謬誤」也是如此,明明是經濟規律,卻讓人以為是某種需要糾正的錯誤。說來也難怪,薩繆爾遜當年提出「合成謬誤」,目的是要證明市場失靈,需要政府干預。今天的凱恩斯主義者力主國家幹預,也正是基於「合成謬誤」假設。應當追問的是,「合成謬誤」真的會導致市場失靈麼?我認為不會。相反,「合成謬誤」恰恰證明了市場有效。
  • 「合成謬誤」並非市場失靈
    薩繆爾遜稱此現象為「合成謬誤」。實際上,「合成謬誤」並非錯誤,而是供求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或者說,「合成謬誤」本身就是經濟規律,規律只能利用、不能改變。 薩繆爾遜當年提出「合成謬誤」,目的是要證明市場失靈,因為市場失靈,所以需要政府干預。今天的凱恩斯主義者力主國家幹預,正是基於「合成謬誤」假設。可應當追問的是,「合成謬誤」真會導致市場失靈嗎?
  • 警惕大集團抱團過冬產生合成謬誤
    不過,應該注意的是,如果出現大量大集團抱團過冬,可能會產生合成謬誤,並對整個市場經濟產生影響。  何謂「合成謬誤」?發明「合成謬誤」的經濟學家薩繆爾森舉過這樣的例子:一個人踮起腳尖看戲能看得更好,但若人人都用這樣的姿勢,所有人非但不能看好,還都付出了代價。就是說,對局部是正確的東西,對全局卻可能是錯誤的。
  • 股市裡有趣的「合成謬誤」
    熟悉西方經濟學的人都知道,經濟學中有個「合成謬誤」理論。教科書上常常以這樣的例子來示範「合成謬誤」:A商品供不應求,價格高企,許多商家想趁機擴大產量,以獲取更多的利潤。可是,當產量擴大以後,市場供給就會增加。供大於求的結果是產品價格下降,進而導致商家利潤減少,以至出現虧損等大異其趣的結果。這樣的合成結果完全背離了爭取更多利潤的初衷。
  • 財經博客日本經濟的「合成謬誤」
    日本經濟那種微觀活力與宏觀疲態的對照,多半印證了經濟界一個流行的說法,這便是「合成謬誤」。日本經濟的「合成謬誤」日本經濟怎麼了?
  • 「不幹預市場」的美國政府對市場的一再幹預
    只是,一向推崇自由市場的美國,特別是右翼的川普政府,在打壓外國企業的方面如此積極,威脅使用行政令來迫使TikTok關停,甚至要求通過收購案令美國財政部獲益,似乎並不符合「不幹預」市場的美國市場精神。而這也並非川普唯一與自身「商人總統」的形象相違背的地方。
  • 經濟參考報刊文:謹防樓市形成「合成謬誤」
    經濟參考報刊文:謹防樓市形成「合成謬誤」 陳濤/經濟參考報 2018-09-19 07:43
  • 鄭建邦:嚴防出現改革「空轉」或「合成謬誤」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4日訊(記者 馬常豔)23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在第二十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表示,改革行至深水區,面對時不我待的改革重任,必須敲鐘問響、提升改革效率,以釘釘子的精神狠抓改革落實;改革開放紅利的釋放需要過程,這要求精心設計改革方案,尤其把落地機製做深做細,嚴防出現改革「空轉」或者「合成謬誤
  • 王東京:經濟學是經世致用之學
    《王東京經濟學講義》作者:王東京中信出版集團78.00元  內容簡介 《王東京經濟學講義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財貿經濟》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在《經濟日報》《學習時報》《21世紀經濟報導》等報刊撰寫專欄文章近千篇。主要代表作有:《經濟學筆譚》《經濟學反思》《經濟學分析》,以及《中國的難題》《中國的選擇》《中國的前景》等20餘部專著。
  • 從合成謬誤到超級有機體
    一、亞當·斯密眼中的自由市場 被譽為「經濟學之父」的亞當·斯密在古典經濟學理論當中強調了自由市場與自由貿易在經濟活動當中的重要作用 每個人為自己利益所付出努力成為市場的一個環節並在經濟鏈條中產生了有效連結,形成良性循環——這隻「看不見的手」正是亞當斯密對自由市場積極作用的表述。
  • 2021考研管理類綜合聯考邏輯技巧:合成謬誤與以偏概全
    2021考研管理類綜合聯考邏輯技巧:合成謬誤與以偏概全 福建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為各位考生整理考研備考相關內容,包含考研英語、數學、政治等備考技巧。希望同學們都能如願以償,進入自己理想的院校!
  • 凱恩斯大戰哈耶克:自由市場還是政府干預?
    自由市場還是政府干預? 凱恩斯與哈耶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之上研究商業繁榮和蕭條的周期,卻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結論。 哈耶克認為,改變經濟的「自然平衡」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
  • 2020年中級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備考之市場失靈和政府干預
    >(三)壟斷對市場的影響及政府對壟斷的幹預1、壟斷和市場失靈2、政府對壟斷的幹預方式:法律手段、公共管制(四)外部性與市場失靈1、外部性的含義、分類2、外部性對市場機制運行的影響3、政府對外部性的幹預(五)公共物品與市場失靈1、公共物品的含義、特徵2、公共物品的分類3、公共物品對市場的影響:公共物品和市場失靈4、公共物品政府干預
  • 最常見的5大經濟謬誤
    簡而言之,無論是出於實際需求還是理智,我們都有必要對謬誤追根究底。 政府出臺好的和錯的經濟政策都會影響無數人的生活,都會直接導致人們生活的更好或更差。這就是經濟學研究為什麼那麼重要,而對謬誤的研究不僅是單純的學術行為。 經濟謬誤實在太多,無法一一列出。
  • 英文寫作中有哪些常見的邏輯謬誤?
    具體來講,英文寫作中的邏輯謬誤主要有循環論證、因果謬誤、滑坡謬誤、概念不當、合成謬誤以及分割謬誤等,這裡做一些說明:(1)循環論證循環論證(circular argument)是指用來證明論題的論據本身的真實性要依靠論題來證明的邏輯錯誤,也就是說,在循環論證中,論證的前提就是論證的結論。
  • 現代人讀新聞指南:快樂的幻覺也是你,謬誤的錯覺還是你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編譯幾位學者的專欄文章和最新研究,來看看現代人消費新聞的謬誤、茫然與欣喜。新聞業專業人士:四大謬論專欄作家Mike Mallazzo近期發表了一些文章,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經歷。
  • 「共享」盛世之下的憂思,破解單車的三大流行謬誤
    三、共享單車的三大流行謬誤謬誤一: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之一是用滯留押金做理財2009年商務部就出臺了預付款管理辦法第二十七條規定:「規模發卡企業、集團發卡企業和品牌發卡企業應確定一個商業銀行帳戶作為資金存管帳戶,並與存管銀行籤訂資金存管協議。
  • 一本書《經濟謬誤》,遇見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巴斯夏
    作為19世紀法國古典自由主義理論的先驅,他一生都堅持主張「政府對於個人和私人財產及產業的控制會造成多麼嚴重的效率低落、經濟負面影響、以及道德上的非法性。」每一位捍衛自由的經濟學家,都是一個時代的脊梁。學習經濟學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也是熱愛經濟學這門學科的人的自我選擇與人生堅持。
  • 美國政府貿易觀謬誤重重——訪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布德羅
    新華社華盛頓8月9日電 專訪:美國政府貿易觀謬誤重重——訪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布德羅新華社記者孫丁 胡友松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唐納德·布德羅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美國政府的貿易觀存在多重謬誤,中美兩國貿易往來一向互惠互利,美國升級貿易爭端將進一步損害自身經濟。
  • 南非白人政府干預與白人貧困問題的解決
    南非白人政府干預與白人貧困問題的解決劉 蘭(中國社會科學院 世界歷史研究所,北京 100006)提要:20世紀初期,從農村進入城市的白人在勞動力市場上面臨來自英裔白人和非洲人競爭而陷入失業,南非出現嚴重的白人貧困問題,並引發激烈的白人社會衝突,迫使白人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進行幹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