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合成謬誤到超級有機體

2020-12-25 騰訊網

一、亞當·斯密眼中的自由市場

被譽為「經濟學之父」的亞當·斯密在古典經濟學理論當中強調了自由市場與自由貿易在經濟活動當中的重要作用。每個人對自身利益的追求與公共福祉之間存在著和諧統一的關係,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會自動增加公共福利。

當我們手捧美酒享用豐盛晚餐的時候,並不是釀酒師為了討好我們才釀製出高品質的美酒,也不是廚師為了逢迎我們的愛好而烹飪出合口的佳餚,更不是農民為侍候我們而特意種出優質的糧食;釀酒師是為自己換取高品質的生活,廚師烹飪美味也是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農民種地同樣是一種生存手段。

每個人為自己利益所付出努力成為市場的一個環節並在經濟鏈條中產生了有效連結,形成良性循環——這隻「看不見的手」正是亞當斯密對自由市場積極作用的表述。

二、合成謬誤

亞當·斯密對自由市場的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現代經濟學基礎,但是隨著經濟理論的發展和對經濟現象認知的持續完善,人們發現市場也會出現調節失靈的時候,並不是所有問題都可以依靠「看不見的手」來解決。

如果一條馬路有多個車道,當發生交通擁堵的時候,後來者會自動地找到車輛較少的那個車道排隊——這當然是市場的自動調節功能。但是,當看到旁邊車道行進速度較快的時候,總有司機會冒著剮蹭的風險強行切換車道,嚴重影響後方車輛的正常行進。頻繁切換車道可能並不會使自己快多少,但卻使得擁堵的車流行進得更加緩慢。

司機切換車道的行為屬於那種非常「聰明」地追求個人利益的代表,但是這種行為卻使公共福利大幅下降,最終影響到個體利益,造成惡性循環。這也許能從某個角度來解釋市場失靈的問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繆爾森將這種現象歸納成一個概念——合成謬誤,把每一個從局部看上去好像是理性正確、科學高效的決策加總起來之後得到的卻是一個讓人感到意外的結果。

這其中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亞當·斯密在高度肯定自由市場作用的同時,是否應當加上一些限制性條件呢?當沒有規則制約的市場任由人性自由發揮的時候,人性是否會突破底線呢?當所有「聰明人」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是否會成為一群「烏合之眾」呢?

三、用系統思維看到關係的重要性

當我們用系統性思維方式來考慮這些問題的時候,也許我們能夠找到更清晰的答案。在《系統之美》一書中,作者認為任何一個系統都包括要素、連接與功能(或目標)三個構成條件,系統通過統一的目標使得各個要素之間形成有效的正向連接,進而使整個系統具有一定的動態性和適應性。

如果我們將整個經濟本身視作一個完整的系統,那麼餐桌上的美酒與佳餚以及釀酒師、廚師、農民的勞動只是經濟活動當中一個要素,其中暗含著商業功能的一致性以及價值的正向流動關係。正是這些看不見的價值創造以及流動機制使得餐桌上各要素以及所延伸的經濟活動得以保持一定的整體性和有序性。

而擁堵的馬路中頻繁切換車道的司機將自己從整體的目標當中剝離出來,完全無視自己與整體的連接關係。沒有共同目標與正向連接的隨機組合體稱不上是一個系統,只是一盤無序的散沙。系統不是事物的簡單集合,而是由相互連接的要素構成的、能夠實現某個目標的整體。從某種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將「合成謬誤」視作一種「系統缺乏綜合症」的顯現。《系統之美》一書建議我們應當從關注要素轉向關注遊戲規則,它們有可能才是真正的「隱性玩家」。

四、從使命兼容到超級有機體

一個成功的系統能夠實現個體目標與系統目標的一致性,或者說,公共目標當中兼容著個體目標,包含著個體利益一致性,這正是一種「兼容並蓄」的融合思想。

凱文 凱利曾經在《失控》一書當中提到了「超級有機體」的概念。像蜜蜂、螞蟻等這些社會性極強的低等動物以龐大的數量和特殊的方式聚集在一起,組成了「超級有機體」。每個個體已經不僅是一個獨立的存在,而同時變成了「超級有機體」的一個器官或零件,兼具個體與整體的雙重屬性。雖然每個個體的能力極其有限,但是在統一目標的指引和協調一致的合作之下每一個蜂群和蟻群都做到「眾愚成智」,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整體兼容了個體的使命,個體在以獨立的方式有意識地完成自身使命的同時,也在無意識地完成「超級有機體」的使命。這便出現了1+1>2的價值——總體效果遠遠大於個體效果的總和。

同樣是這隻「看不見的手」,也許隨著我們的深入理解而更懂得「道法自然」的意義,更能使我們心懷敬畏地感覺到每個人不過是大自然系統的一個渺小的環節,一個微弱的變量。當個人與自然產生連接的時候,才能使自己得到有效的助力。在複雜的商業領域當中,只有當我們擁有系統性思維時,才懂得以多信道的方式獲取全息信息,兼顧到多方利益,懂得合作的意義,藉助於經濟走勢用「設計思維」組建商業領域的「超級有機體」。

相關焦點

  • 「合成謬誤」並非市場失靈
    薩繆爾遜稱此現象為「合成謬誤」。實際上,「合成謬誤」並非錯誤,而是供求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或者說,「合成謬誤」本身就是經濟規律,規律只能利用、不能改變。 薩繆爾遜當年提出「合成謬誤」,目的是要證明市場失靈,因為市場失靈,所以需要政府干預。今天的凱恩斯主義者力主國家幹預,正是基於「合成謬誤」假設。可應當追問的是,「合成謬誤」真會導致市場失靈嗎?
  • 股市裡有趣的「合成謬誤」
    熟悉西方經濟學的人都知道,經濟學中有個「合成謬誤」理論。教科書上常常以這樣的例子來示範「合成謬誤」:A商品供不應求,價格高企,許多商家想趁機擴大產量,以獲取更多的利潤。可是,當產量擴大以後,市場供給就會增加。供大於求的結果是產品價格下降,進而導致商家利潤減少,以至出現虧損等大異其趣的結果。這樣的合成結果完全背離了爭取更多利潤的初衷。
  • 王東京專欄 市場"合成謬誤"無需政府干預
    而我寫這篇文章是要討論兩個問題:第一,應該怎樣看待「合成謬誤」?第二,應該怎樣處理「合成謬誤」?我的觀點,「合成謬誤」並非錯誤,而是供求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或者說,「合成謬誤」本身就是經濟規律,規律只能利用、不能改變。 我曾多次說過,對經濟學概念不可望文生義。比如「價格歧視」一詞並無貶義,卻容易讓人想到「不公平對待」那方面去。
  • 財經博客日本經濟的「合成謬誤」
    日本經濟那種微觀活力與宏觀疲態的對照,多半印證了經濟界一個流行的說法,這便是「合成謬誤」。日本經濟的「合成謬誤」日本經濟怎麼了?
  • 王東京專欄丨市場「合成謬誤」無需政府干預
    而我寫這篇文章是要討論兩個問題:第一,應該怎樣看待「合成謬誤」?第二,應該怎樣處理「合成謬誤」?我的觀點,「合成謬誤」並非錯誤,而是供求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或者說,「合成謬誤」本身就是經濟規律,規律只能利用、不能改變。我曾多次說過,對經濟學概念不可望文生義。比如「價格歧視」一詞並無貶義,卻容易讓人想到「不公平對待」那方面去。
  • 2021考研管理類綜合聯考邏輯技巧:合成謬誤與以偏概全
    合成謬誤和以偏概全大家之所以會混淆,是因為它們有著相似的地方,有些同學可能會覺得這兩種都是由「小」誤推到「大」,但其實這兩者是有著本質不同的,接下來就帶大家仔細區分一下兩者的區別。合成謬誤指的是把整體的各個部分或者集合的元素所具有的屬性、特徵誤推為整體或集合體的屬性或特徵的錯誤。以偏概全指的是以不具有代表性的樣本作為根據,概括出一類對象的總體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
  • 警惕大集團抱團過冬產生合成謬誤
    不過,應該注意的是,如果出現大量大集團抱團過冬,可能會產生合成謬誤,並對整個市場經濟產生影響。  何謂「合成謬誤」?發明「合成謬誤」的經濟學家薩繆爾森舉過這樣的例子:一個人踮起腳尖看戲能看得更好,但若人人都用這樣的姿勢,所有人非但不能看好,還都付出了代價。就是說,對局部是正確的東西,對全局卻可能是錯誤的。
  • 經濟參考報刊文:謹防樓市形成「合成謬誤」
    經濟參考報刊文:謹防樓市形成「合成謬誤」 陳濤/經濟參考報 2018-09-19 07:43
  • 鄭建邦:嚴防出現改革「空轉」或「合成謬誤」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4日訊(記者 馬常豔)23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在第二十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表示,改革行至深水區,面對時不我待的改革重任,必須敲鐘問響、提升改革效率,以釘釘子的精神狠抓改革落實;改革開放紅利的釋放需要過程,這要求精心設計改革方案,尤其把落地機製做深做細,嚴防出現改革「空轉」或者「合成謬誤
  • 有機體
    主要內容為:1.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育而來,並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2.所有細胞在結構和組成上基本相似;3.新細胞是由已存在的細胞分裂而來;4.生物的疾病是因為其細胞機能失常。5.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 英文寫作中有哪些常見的邏輯謬誤?
    具體來講,英文寫作中的邏輯謬誤主要有循環論證、因果謬誤、滑坡謬誤、概念不當、合成謬誤以及分割謬誤等,這裡做一些說明:(1)循環論證循環論證(circular argument)是指用來證明論題的論據本身的真實性要依靠論題來證明的邏輯錯誤,也就是說,在循環論證中,論證的前提就是論證的結論。
  • 你知道有哪些邏輯謬誤嗎
    謬誤,是我們日常生活最頻繁接觸,卻又經常難以發現。什麼叫謬誤,如果一個論證的前提不支持其結論,我們就是在進行錯誤的推理,這就稱為論證。然而,大多數謬誤並非形式邏輯的推理錯誤,以非形式謬誤居多,即關注點經常脫離真正要論證的命題。謬誤的分類有很多,下圖是書中對謬誤進行的四大分類。
  • 24個經典的邏輯謬誤——「滑坡謬誤」
    上期我們講了「從論證到結論」,本期主要講第五個邏輯謬誤——「滑坡謬誤」。
  • 24種常見的邏輯謬誤
    例子:小明說國家應該投入更多的預算來發展教育行業,小紅回復到:「想不到你這麼不愛國,居然想減少國防開支,讓外國列強有機可乘。」小紅就犯了稻草人謬誤。2 錯誤歸因你從兩個事物可能存在相關性,就得出一個事物是造成另一個事物的原因。你看到了兩個事物同時存在,就覺得其中一個事物是另一個的起因。
  • 【我愛學邏輯】邏輯謬誤2--稻草人謬誤和滑坡謬誤
    哈嘍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兩個謬誤的知識,這種邏輯謬誤往往以定義、平行結構的形式考查。稻草人謬誤:在論辯中有意或無意地歪曲理解論敵的立場以便能夠更容易地攻擊論敵,或者迴避論敵較強的論證而攻擊其較弱的論證。
  • 黃金城︱有機體、審美現代性方案與青年黑格爾
    「有機體」(Organismus/organism/organisme)概念正是在這個時期以一種舊詞新用(Neologismus)的方式重新登場。這個詞語雖然直到十七世紀才見諸文獻,但其詞源可追溯到古希臘語organon和新拉丁語organum,後兩者均表達「工具」(Werkzeug)和「器官」(Organ)的含義。
  • 24個經典的邏輯謬誤——稻草人謬誤
    本期主要講24個經典邏輯謬誤中的第一個謬誤——「稻草人謬誤」。
  • 合成生物學的倫理和治理問題
    但合成生物學家到底能不能從無到有製造或創造生命這一有爭議的想法,在一些合成生物學家中似乎是揮之不去的。  1.2 合成生物學的特點  合成生物學到底是什麼?合成生物學這一術語的意義多有不同,科學家指出有若干類型的合成生物學,如改變現成的有機體,以獲得有用的功能,如生產有用的化學物質;利用小的化學建築磚塊合成基因或整個基因組,將之置於細胞內,製造一個合成有機體;通過刪除多餘的基因將自然存在的有機體的複雜性簡化,以便產生精簡的微生物,它們具有最小的基因組,在執行特定功能時高度有效。
  • 非形式邏輯考點大全:典型謬誤(上)
    是用A去證明A的邏輯謬誤。 詭辯者使用循環論證的時候,會繞一個大圈子,使得看起來毫無破綻。提到循環論證,就順便提一下循環定義。 B.把對一類事物中的個別種類斷定不能證明為真的結論推廣到這類事物的所有種類 C.這種解釋,使用了一種原則上既不能證明為真也不能證明為假的前提。
  • 真理與謬誤的區別
    真理只有一個,謬誤卻萬萬千千。真理與謬誤必然是不相容的,謬誤與謬誤之間也不相容。那麼,對任何一個物理現象持有任何一個觀點的人,相信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就必然會把其它觀點視為謬誤,那麼,究竟這個人的觀點是真理還是謬誤?有什麼判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