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進中舉的背後,亦是封建時代裡一介書生隱忍數載後的情緒爆發

2020-12-14 南書房

引言

細觀歷史數載朝代更迭,能為人所記住的不是是忠臣文豪,便是君主美人。可是大多數人都出生於平凡普通的家庭,空有一身理想報國,奈何家中空餘四壁難以飽腹,如此狀況談何為臣?在某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裡,高中金榜成為了能改變自己命運的唯一途徑。巧的是,即便到了社會發展進步如此迅速的今天,我們早就摒棄了那些封建時代的落後思想。但你會發現,「學習」仍然是一件不會被時間所超越和拋棄的教育方法,學習本身是一件值得永遠推崇的事業,但學習絕不應該是壓垮情緒的「導火索」。

我們耳熟能詳的範進中舉的故事,就是在一個相對停滯的時代裡,眾多貧苦文弱書生的真實寫照。前人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在封建社會裡,好壞與否的出身在很大程度上能決定你命運的走向。範進出身貧寒,飽讀詩書卻數次落榜。面對街坊鄰居嶽父嶽母的冷嘲熱諷,他既不能直接還擊,也不能冷靜無視。內心的思想束縛著他,隱忍和堅持成為了他的自我保護方式。

01

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對於那些寒門學子來說,高中皇榜便無異於是鯉魚躍龍門。而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壓在他們身上巨大的壓力稻草。在古時的發展社會思想中,生存的途徑並沒有那麼的豐富。層層森嚴的等級秩序使人與人之間生而具有天壤之別。王侯將相家的紈絝公子嬌俏公主,生來便養尊處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從生下的那一刻起就達到了許多人一輩子都難以企及的高度。但也正因如此大多數人反而更不懂得珍惜。這個世界上或許從來就沒有什麼絕對的公平,但如何去努力追求公平則是個人的選擇。

範進從小便生活在一個不太富裕的家庭,捉襟見肘的生活環境本就讓他感到痛苦自卑。街坊的指指點點,父母的殷切希望,都成為了他身上背著的壓力。他唯一的選擇就是苦讀聖賢書,指著將來一日得意高中,光耀門楣。古時多以男子為尊,給予男子的壓力也就更加的大。範進以所迎娶的是一個身份地位在自己之上的妻子,在本就崇尚門當戶對的社會環境中,他並沒有辦法以同等底氣去仰首挺胸的對待妻子和嶽父。

02

而就範進本身來說,生活窮困潦倒,年過五十卻仍然是一介童生,在街坊鄰居和自己的嶽父眼中,他並不是一個有天賦和才華的人。而範進文質彬彬,除了苦讀聖賢書之外,並無一技之長。集市賣雞的情節,更是體現了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人生活技能的缺乏。範進的嶽父對他更是動輒打罵,顯而易見,嶽父對於自己的女婿高不成低不就的生活態度十分不滿意。一方面,他寄希望於自己的女婿來日金榜題名高中皇榜,另一方面,又為他達不到目標而生氣失望。

山窮水盡之處,往往便是柳暗花明之處。正當範進對於自己的科舉事業絕望之時,生活就仿佛與他開了個玩笑。以至於當街坊鄰居來傳報他中榜之時,範進由最初的不可思議到極致癲狂狂喜,摔倒昏迷的情節一方面表現了範進中舉的喜之深,另一方面又展現了他內心的悲之切。忍氣吞聲寒窗苦讀數十載,終於一朝金榜題名。身邊的人對他的態度也開始有了極致的轉變,嶽父開始奉承討好再不見當初卑劣嫌棄的模樣,從前唯恐避之不及的街坊鄰居也紛紛入門到賀。就連從未正眼瞧過自己的衙門老爺們也紛紛來向自己道賀。

結語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瞬之間翻天覆地的變化,使範進的內心也產生了巨大的波瀾。他久藏於心中的自卑逐漸萌芽成為了失望,他開始學的像那個時代裡真正成功的人一樣,官場上圓滑世故,對人曲意逢迎。不容置喙的是他最終走向了成功的道路,但他也真正的失去了自己。他心中的理想和學習逐漸遠離了最開始的初心,在那樣一個時代裡,他的情緒的一次爆發,改變了他的理想,也真正改變了他的一生。是悲是喜,亦是冷暖自知。

文|南書房|雜史篇

感謝觀看由「南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覺得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讚、轉發一下。如有不足之處,還望諸位多多指正。

相關焦點

  • 範進中舉後為何發瘋?將中舉的範進換作是你,恐怕你比他還瘋
    終有一天好不容易等到了中舉的消息,從秀才當上了舉人,終於可以步入仕途、享受封建官職帶來回報的關鍵時刻,主角範進發瘋了……《範進中舉》選自清代著名小說家吳敬梓筆下創作的《儒林外史》,該作品當中採用誇張的修辭手法主要對中舉後範進的表現進行了描述。
  • 範進是科舉制度的「殉道者」?你可知範進中舉後,當了多大的官
    這其實也是那個時代社會的大勢所趨。在當時封建時代背景下,如《論語·子張》所載:「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範進應該是科舉制度的獲益者。當然,我們在看課文的時候,會覺得範進因為高中舉人而發瘋,顯得過於戲劇化。卻沒有人注意到,範進最後當的官到底有多大。
  • 範進中舉後為何瘋了?
    在「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時代,中舉帶來的天壤之別的變化著實令人羨慕和神往。更有甚者,中了舉,人卻喜極而瘋。《範進中舉》中的範進就是這樣的典型。俄國19世紀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說過:「何謂文學創作中的典型?——典型既是一個人,又是很多人,就是說:是這樣一種人物描寫:在他身上包括了很多人,包括了那體現同一概念的一整個範疇的人們。」
  • 為什麼範進中舉後會突然發瘋?放到現代範進是怎樣的職位?
    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的名篇,大概是在上中學的時候我們曾在語文課本上學習過範進中舉一文的節選。範進中舉講述的是範進從年輕時就參加科舉考試,直到五十四歲時終於考中舉人,從一介布衣平民青雲直上終於實現當官夢想。夢想成真那一刻範進喜極成瘋,最後老丈人胡屠戶一巴掌將其打醒。
  • 範進中舉教案教學設計
    第一部分(第1~2段):寫範進進學回家到中舉前的情況。第二部分(第3~11段):寫範進中舉後的情景。(從病理學分析:範進多年屢試不第,中了秀才後又中舉人,連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經受不了刺激,便發瘋了。這種發瘋是一種心理變態的表現。)2.提問:課文寫範進的喜極而瘋說明了什麼?明確:在封建社會,讀書人一旦中舉,就意味著平步青雲。範進未中舉前窮困潦倒,受盡屈辱。中舉後,既能吐盡幾十年的苦水悶氣,又將身價百倍,富貴榮華。
  • 再讀《範進中舉》:範進是一個為夢想而堅持忍受一切的人
    《範進中舉》一文選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文中刻畫的範進是一個一生熱衷功名、苦苦掙扎的人,只到54歲才考了個秀才,後來當他得知自己中舉後喜極發瘋的故事,來批判封建科舉制度對人們心靈的毒害。筆觸辛辣嘲諷,刻畫出範進中舉時的發瘋之狀,以及範進周圍人們對範進中舉前後態度的對比,表現了世態的炎涼。
  • 「範進中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範進中舉"就是在這樣的思想環境中誕生的故事。沒有經歷過封建制度壓榨洗腦的現代人很難理解範進,在封建制度下普通百姓的唯一的出路就是通過科舉考試。"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虛構的故事,由清代的吳敬梓先生所著,通過描繪範進因中舉瘋癲,諷刺清朝封建制度官場的腐朽。通過其他人物的態度轉變表現當時世態炎涼,人心冷漠的歷史環境。
  • 範進中舉後為什麼會發瘋?從時代背景和環境因素來看,有其必然性
    範進的嶽父便是其中周圍環境壓力的代表。在那樣一個封建科舉時代,就連平常的一個屠戶都受到了科舉考試的毒害。作為範進的至親,他的態度變化表現可以說是很好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世態炎涼。在範進中舉這一經典情節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不少諷刺手法的運用,對範進以及周圍人物的形象進行了非常深刻的描寫,暴露出了他們的種種醜態,也表達出了作者對於封建科舉制度的強烈不滿和辛辣諷刺。
  • 想起了中舉的範進
    > 又到一年高考季,無端想起了終於中舉的範進。《儒林外史》是一部傑出的諷刺小說,其中《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寫得最精彩的片斷,通過範進中舉的前前後後,寫了各類人物的表演,真實生動地顯現其真偽、善惡和美醜的本來面目,而且發掘到人物的靈魂深處。《範進中舉》的故事見於小說的第三回,是《儒林外史》中寫得最精彩的片斷。範進的主考官周進,幾十年屢試不第,已經六十多歲了,仍未功遂名就。
  • 初識《儒林外史》是在看京劇《範進中舉》之後
    初識《儒林外史》是在看京劇《範進中舉》之後。看完之後不覺驚異於作者的獨具匠心,卻沒有領略導作者的真正用心,直到翻開《儒林外史》瀏覽了整個故事之後。《範進中舉》講的是五十四歲的老童生範進終於考上舉人,歡喜至瘋,最後被平日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戶一巴掌打清醒的故事。非常簡單的故事,但縱觀全文事實上卻並不是那麼簡單。
  • 《範進中舉》人物形象
    3)迂腐無能:家裡窮得無飯吃,範進手足無措,要等母親「吩咐」,才慌忙出去賣雞,可是他在集上一踱一步,東張西望,老半天仍未能把雞賣出,證明他平日只埋首讀書,缺乏謀生技能;鄰居告訴他考中了舉人,他以為別人騙他,無奈地請人家不要和他開玩笑,以及他喜極發瘋的狼狽相,都說明範進迂腐無能。4)為人虛偽:從範進中舉前以及中舉後截然不同的表現也可以看出他為人虛偽。
  • 範進中舉後瘋了?不!得知舉人的這一項特權後,我瘋了
    節選自《儒林外史》中的《範進中舉》更是被選入了教科書,很多人對範進這樣一個「到死也要考舉人的窮秀才」的印象極為深刻,學生時代的我們也曾一度嘲諷過他。吳敬梓藉助範進這個人物形象揭示了當時大環境下秀才們對於考舉人的執著,所反應出來的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
  • 範進不再中舉
    範進不再中舉     ——讀坐忘齋主的博文《詩人魯小鷹》有感
  • 【初中語文試講】範進中舉
    【過程與方法目標】理解分析範進和胡屠戶的形象(前後對比)。【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了解封建社會庸俗腐敗的人情世態,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二、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分析範進和胡屠戶的形象(前後對比)。
  • 範進中舉差點瘋掉,被無數人嘲笑,可你知道後來範進有多牛嗎?
    範進中舉這個故事相信每個人都耳熟能詳了吧?而且大多數人一定是在上學時候在語文課本中學到的,是一篇反諷題材的文章,故事描寫的是主人公範進寒窗苦讀幾十載,終於在50多歲時喜中舉人,鬧得眾人皆知,歡天喜地之時,範進卻因過度興奮而發瘋了。直到老丈人的一巴掌才讓他清醒過來,可是極少有人知道後來的範進是有多牛?
  • 範進中舉後為什麼會突然發瘋?放到當代當官後的範進是什麼職位?
    範進未中舉前,他這般痴迷科舉的行為在旁人看來就與痴心妄想的瘋子無異,得不到任何人的理解,旁人對範進都是極盡冷眼相待,連他的嶽父亦是如此。當時,範進為能再一次上省城考試,就向自己的嶽父借盤纏,可是他的嶽父非但不借,且還肆意的辱罵他:「不要失了你的時了!你自己只覺得中了一個相公,就『癩蛤蟆想吃起天鵝肉』來……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拋尿自己照照!
  • 範進中舉後發瘋,故事並沒有結束,他最後當上了大官!
    範進中舉後發瘋,故事並沒有結束,他最後當上了大官!在明清那個各種各樣的小說紛紜的時代,也出現了一股清流,極具有代表性的是一本諷刺小說—《儒林外史》。或許,人們對它沒有過多的印象,但其中有一篇故事一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範進中舉的故事。
  • 範進中舉後,到底當了多大的官?
    放到當代範進是什麼職位?答:在古典名著《儒林外史》裡,「範進中舉」後的癲狂一幕,幾百年間不知笑噴多少粉絲。但為何範進會當場「歡喜瘋了」到「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的地步?多年前紅遍全國的「白話寫史」讀物《明朝那些事》裡,對此也有一句風趣調侃:「換了你也可能會瘋的」。如此「瘋狂」,當然因為明清年間舉人的「優厚待遇」。
  • 《範進中舉》教學評一致性教學設計
    2.思考範進中舉後卻發瘋的原因。3. 結合課文具體描寫,談談範進中舉喜極而瘋是喜劇還是悲劇。【教學活動設計】環節一:析人物1.閱讀文章第5自然段,分析範進這一形象。(1)範進確認自己中舉後的第一反應是什麼?重點朗讀以下部分,結合動作,讀出驚訝、驚喜。
  • 範進中舉高興的發瘋,成為眾人笑料,但你知道當官後的他多牛嗎?
    範進中舉高興的發瘋,成為眾人笑料,但你知道當官後的他多牛嗎?文/勿忘初心上高中的時候我們學了很多篇文言文,今天小編將為大家介紹一篇文言文叫作《範進中舉》。這篇文章寫範進多年參加科舉考試,直到50歲才考中進士,在得知自己考中的消息後範進高興的發瘋了,這是一篇極具諷刺意味的文言文。範進中舉高興的發瘋,成為眾人笑料,但你知道當官後的他多牛嗎?對於範進多年來一直堅持考試的行為也很多人不理解,其實小編覺得這並沒有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範進想做官並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