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45歲的抑鬱患者獨白:因沒有及時治療,造成現在終身服藥

2020-12-19 遇見你的海角

我今年45歲,我的抑鬱症可以說是遺傳,也可以說是童年受到很大的刺激。我的父親年輕的時候很出眾,可在30 歲的時候不知道什麼原因整日嘆氣,也不關心任何事,母親覺得這一切都是我引起的,經常對我不管不問。在最 需要關愛的年紀承受痛苦,真是非常絕望,那時候抑鬱症知道的人還不多,就算是有也只是被當成精神有問題, 而我就是這樣,在所有人面前,我就是有一個精神有問題的人。

後來上學的時候遇到一個經驗十分豐富的老師,她好像一眼就看出我的病情,為了能使我恢復,每天都給我心理 輔導,並且告訴我什麼叫抑鬱症。老師對我的任教時間只有兩個學期,這兩個學期在她的幫助下我也好了七七八 八,基本上算是走出了那些痛苦的回憶,但是我必須要小心,我的神經比較脆弱,經不起強烈刺激的衝擊。畢業 後,工作上的壓力和同事之間的關係相處不好,導致我情緒十分低落,同時伴隨著持續性的失眠,後來公司因經 營不善破產,我也跟著失業才算是解脫。

後來姑姑給我介紹個對象,前面聊的都還好,但是只要一提到結婚,我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憂慮,很恐懼。可能是 從小的陰影,讓我對家庭產生了歧義,總覺得結婚是噩夢的開始。後來到更年期,身體出現各種症狀,渾身無力 ,一天到晚在家裡躺著,明明一天閒的很,但仿佛還是有很多煩惱纏著我,後來因天天在家裡不注意飲食,有時候會在凌晨兩點的時候起來大吃一頓,有時候中午連一滴水都不想喝,越來越焦慮,同時伴隨著抑鬱症,我仿佛 能感覺到抑鬱症就在我身邊,整天疑神疑鬼。

在38歲的時候去醫院掛號,精神科沒有很多人,醫生給我做了很多測試,最後說是精神分裂引起的抑鬱症,應該 是,當時我只注意抑鬱症了,也沒關心是什麼引起的。醫生說抑鬱症越提早治療越有希望康復,我這樣只能慢慢 靠時間來恢復,讓我堅持用藥,就算不能康復,藥也能讓我保持平穩的心態。後來吃藥吃了三年,藥的效果變得 越來越輕微,抑鬱症感覺逐漸控制不住,醫生又給我調整用藥來重新穩定病情。現在基本上每兩年就重新換一種 藥,我期間嘗試過私自停藥,但那種滋味實在不想多說,醫生對我的冒失非常失望,讓我做好終身服藥的準備。

現在我換了一份任務量不重的工作,平時也有時間看看心理學的書,對抑鬱症也了解的多了,這些年耽誤了最佳 的治療時間,以後長久的服藥我也沒什麼要後悔的,畢竟這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把我的經歷分享給大家,就是 希望抑鬱症患者能正確的面對抑鬱,不要像我一樣,同時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相關焦點

  • 王自健宣布治癒抑鬱症,他的服藥建議引熱議,那得了抑鬱症要終身...
    隨著抑鬱症患者人數的不斷增加,社會大眾對抑鬱症這個精神類疾病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積極的一面是大家開始了解抑鬱症到底是什麼樣的疾病,通過不斷加深對抑鬱症的了解,對抑鬱症患者的包容性逐漸加大,給抑鬱症患者的康復提供了有利的社會環境,但同時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大家如何科學理性的的去認識抑鬱症和了解抑鬱症的治療方法成為一個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 王自健宣布治癒抑鬱症,他的服藥建議引熱議,抑鬱症要終身吃藥嗎
    隨著抑鬱症患者人數的不斷增加,社會大眾對抑鬱症這個精神類疾病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積極的一面是大家開始了解抑鬱症到底是什麼樣的疾病,通過不斷加深對抑鬱症的了解,對抑鬱症患者的包容性逐漸加大,給抑鬱症患者的康復提供了有利的社會環境,但同時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大家如何科學理性的的去認識抑鬱症和了解抑鬱症的治療方法成為一個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 為什麼我反覆催著焦慮症患者早點開始服藥治療
    有焦慮症患者問我:目前感覺病情尚可控,沒有嚴重影響工作生活,可否考慮先進行心理治療的嘗試?如果效果不好,再進行藥物治療呢。我的回答恐怕要被同行罵:高水平的心理治療師比合格的精神科醫生更難找,不是花錢多少的問題,現在的科研為主的考評體系選拔出的是「科學家」,極大可能不是高水平的醫生或諮詢師。焦慮肯定不是一種舒服的體驗,時好時壞,您不治療,它不會走。有遺傳因素,也有言傳身教的因素。它已潛藏於您的個性、待人處事風格之中,您思考判斷的過程也飽含著焦慮的程式。
  • 回龍觀醫院陳紅梅:得了抑鬱症,多次復發後要終身服藥嗎?(下)
    如果他不願意去,那麼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要去看他現在的狀態到底有沒有危險性,對他個人的影響是什麼樣的。比方說,很多人抑鬱以後不想上學了,辭掉了工作或者說想自殺。對於能不能不上學或辭掉工作,我們可以跟他討論。但如果是要自殺,這個是必須帶他去看醫生的,這是沒有商量的。在生命面前,這個是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的。
  • 抑鬱復康者:消除對抑鬱症藥物治療的5個害怕,復康變輕鬆!
    但為什麼有些患者朋友說自己好幾年甚至十多年都沒治好呢?也有朋友質疑既然抑鬱症能治好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選擇自殺呢?這就涉及到藥物治療的主動性、及時性、持久性、規範性問題,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間而增加治癒難度,當然選擇自殺的患者除此之外還與自勝力以及治療期間的應激事件等有關。接下來就說一說一些患友們拒絕吃藥治療的5個原因。嚴重病恥感。
  • 對話藥理學博士: 破解抑鬱藥物治療背後的迷思
    L = 李燊楠S = SynapseL | 最近有許多事件引發了公眾對抑鬱症的討論,比如一位抑鬱症患者因服用藥物導致軀體震顫而被拒絕上飛機,你怎麼看待抑鬱症患者被汙名化?S | 我覺得這是一個極大的誤解。
  • 抑鬱症,不是每一個抑鬱症都有原因,70%的抑鬱患者都能好轉
    抑鬱就像黑洞,一不留神就會把自己吸進去。這是許多抑鬱症患者的切身感受。抑鬱症就是一場「心靈感冒」,不僅會讓人心情低落,還會與身體疾病伴發,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抑鬱症,不是每一個抑鬱症都有原因,70%的抑鬱患者都能好轉。
  • 抑鬱康復5年,教你們該如何尋找最匹配的治療方案?
    同樣一種藥,不同的患者吃下去效果不一樣;甚至同一個患者,在不同的時期,吃下同一種藥,效果也不一樣,因為患者的內環境變了。 所以我說抑鬱症不是一個病,而是綜合性疾病,比如失眠的人會抑鬱、食慾減退的人會抑鬱,能力下降的人會抑鬱,社會退縮的人會抑鬱,這些特點綜合在一起稱為抑鬱。
  • 抑鬱和抑鬱症是一回事嗎?
    可工作帶來的成就感依然抵擋不住抑鬱的侵襲。我們總能不時看到有人因抑鬱而離世的消息。今年2月24日,韓國年僅23歲的藝人素真疑因抑鬱症跳樓自殺;去年8月,美國喜劇演員羅賓·威廉士在寓所因抑鬱症自殺;4月1日就要到了,這一天,很多人還會懷念因抑鬱症而跳樓自殺的張國榮。抑鬱症的魔爪不僅僅伸向明星們。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顯示,全球抑鬱症年患病率約為11%。
  • 高血壓患者服藥的十大注意事項
    高血壓的危害性現在已經不亞於腫瘤帶來的危害,這絕非危言聳聽,往往不少惡性腫瘤患者已廣泛轉移,一些患者可能還自我感覺良好。高血壓病也是如此,因高血壓導致中風、心肌梗死、腎功能衰竭的患者非常多,其致死、致殘率是驚人的,如果到此時再治往往已無力回天。
  • 抑鬱康復5年,教你們該如何尋找最匹配的治療方案?
    同樣一種藥,不同的患者吃下去效果不一樣;甚至同一個患者,在不同的時期,吃下同一種藥,效果也不一樣,因為患者的內環境變了。所以我說抑鬱症不是一個病,而是綜合性疾病,比如失眠的人會抑鬱、食慾減退的人會抑鬱,能力下降的人會抑鬱,社會退縮的人會抑鬱,這些特點綜合在一起稱為抑鬱。根據這個特點,我想說抑鬱非常複雜,也就不存在最好的方法,只能是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 得上高血壓需要終身服藥嗎?
    我們常常聽說患了高血壓之後就要常年吃藥,是指需要終身服藥治療,所以一些高血壓的患者也是常常產生很大的壓力,但是隨著醫療技術不斷的發展,我們也希望高血壓這種疾病能夠得到攻克,今天有這樣一個問題,得上高血壓需要終身服藥嗎?
  • 我採訪了7位患者,分享走出抑鬱的方法
    有些人認為只有藥物治療才能治好抑鬱症,甚至需要終身服藥來控制病情。「藥物治療」好像已經成為了政治性正確以及走出心理疾病的必要條件。我的重度雙相情感障礙史長達三年,拋開消極心態帶來的痛苦,軀體症狀的嚴重程度也讓我難以承受。
  • 精神分裂症7個令人震驚的事實:未必都要終身服藥,心理治療有效
    新的研究發現了許多不同以往的結果,所以還沒有一個定論。世界範圍內的研究顯示,當時間跨度長達20年以上的時候,患者們的預後情況出現了巨大的差異。總的來說,研究發現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患者有顯著的改善或者完全康復。此處康復的標準為:沒有疾病症狀,沒有用藥,有穩定工作,和家人朋友相處融洽。連研究者都驚訝於他們做出的結果。
  • 《2020抑鬱症患者群體調查報告》——抑鬱研究所
    截至 2017 年底,全國已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 581 萬人。在中國,由於精神健康領域醫療資源不足,抑鬱症等精神健康疾病識別率僅有21%。有近八成抑鬱症患者沒有被「發現」,九成抑鬱症患者沒有得到專業治療。2.什麼原因促使患者去醫院進行檢查?
  • 高血壓一定要終身服藥嗎?達到這個前提,可考慮停藥了
    凡高血壓患者,幾乎都會比較疑惑:患上高血壓就意味著終身服藥?如果高血壓藥副作用大,終身服藥豈不會嚴重傷身?確診高血壓後,能否儘量推遲初始服藥時間?高血壓患者弄明白這些問題很有必要。扣上"高血壓"的帽子就得終身服藥?專家們認為,其實不然。
  • 精神分裂患者8年漫漫求醫路,花費超百萬卻將抑鬱型治成了狂躁型
    上月初診所來了一位精神分裂的患者。男孩,20歲,雖然很年輕,但病史並不短,8年了。據家長介紹,孩子1歲就開葷,奶奶就愛熬大骨湯給孩子補筋骨,天天吃水果補充維生素。隨即而來的肥胖導致孩子打小就自卑,格外在意自己的體重,並多年執著於減肥。由於沒有從調理脾胃出發,盲目的減肥適得其反。
  • 香港大學教授袁孟峰研究B肝新藥:解決患者終身服藥難題
    B肝治療不敢停藥難題如何破解?香港大學研究團隊給出了答案。香港大學B肝專家袁孟峰 香港大學網站 圖據《星島日報》12月25日報導,香港大學B肝專家袁孟峰及其研究團隊針對B肝的難治性,正研發一種針劑類新藥,以解決病人需要終身服藥才能控制病情惡化的問題。
  • 45歲年齡段人群的抑鬱症發病率是60歲人群的兩倍,如何治療抑鬱症
    抑鬱症確實是一種現代病,從這個圖中我們能發現目前60歲以上人群中,抑鬱症的平均發病率已經達到了10%。你可能認為這個比例相當高了,當你看向左邊時,每條線代表不同的年齡段,目前45歲年齡段人群的抑鬱症發病率是60歲人群抑鬱症發病率的兩倍,抑鬱比例是20%。如果我們看更左邊的線,會發現25歲左右人群的發病率已經達到了25%。
  • 抑鬱症具有如下特點,不及時治療危害很大
    WHO指出:抑鬱現在是世界第四大健康問題,而至2020年,抑鬱將成為第二大健康負擔,影響全球的健康問題。​2、危害性大 美國(1994年)因抑鬱症造成的經濟損傷高達430億美元。其危害主要是導致社會功能受損和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