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題名時」科舉文獻「雲」展(一)

2021-02-13 寧海縣圖書館

編者按:

在籌備「金榜題名時」科舉文獻展的過程中,有部分相對稀有的珍貴文獻先行數位化,為讓更多讀者更為便捷地了解源遠流長的科舉文化,我們將以本微信公眾號為平臺,開展線上展覽的嘗試,請讀者朋友們關注。

前  言

古代寧海科舉人才輩出,是「天下讀書種子」方孝孺、探花盧原質的家鄉,又是「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作者洪邁的出生地。自宋至清,全縣有進士176人。歷史上讀書發跡者眾多,著名的有北宋理學先生羅適、南宋樞密院編修鄭霖、右丞相兼樞密使葉夢鼎、史學家胡三省、文學家舒嶽祥,明代有文學博士方孝孺、翰林院編修盧原質、禮部尚書李至剛等,清代科舉人才更是眾多。寧海有延續酷愛讀書之習,可見人們對讀書、教育的重視。寧海歷史上書院眾多,著名的有城東緱城書院、躍龍山正學書院(方正學讀書處)、前童石鏡精舍等40餘處;此外還有為數不少的文昌閣和方祠,充分體現了寧海崇文興教的優良傳統與優越環境。

通過舉辦「金榜題名時」科舉文獻展,可以和徐霞客開遊節等文旅節慶活動較好結合;「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與寧波「書藏古今,港通天下」相契合,展示寧海、寧波乃至全國多地璀璨的科舉歷史文化,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不可多得的契機,將進一步推動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

一是科舉文獻時間跨度長,如最早的明萬曆癸未年(1583)徐常吉進士試卷,最遲的清光緒乙亥年(1899),紹興府山陰縣徐慶安硃卷,時間跨300餘年之多。器物類最早到漢代硯臺,最遲到民國時期的銅墨盒。科舉制度雖早已廢除,但科舉制度的影響仍在人們生活中的許多領域延續體現。

     明代考卷  萬曆癸末年進士 

二是科舉文獻種類豐富,考卷有書院裡的試卷、童試、鄉試、會試、殿試卷,幾乎囊括了清代的各級科舉考試;還有啟蒙讀物、尺牘課本、戶部執照、國子監監照、翰林院執照、府學照、縣學照、奏摺、捷報等。

三是科舉器物種類繁多,有木質匾額楹聯、不同時期的筆墨紙硯、算盤筆擱、墨盒墨袋、印盒印泥,「五子登科」明代青花瓷碗、「狀元及第」清代銅質帳鉤、書院木質印章、參加武科舉考試時用的石器具等等。

四月重要文獻亮點疊出,如考卷類的有明萬曆癸未年徐常吉進士考卷、清順治六年熊泊龍進士考卷、清康熙趙晉進士考卷等;清光緒版《閬風集》、清同治版《遜志齋集》、清光緒版徐履謙著《寧海鄉談》等;並有蔡元培題「學士」匾、清乾隆年間「六府惟脩」橫匾;硯臺類有漢代硯臺與硯石,六朝水銀沁銅鏡,明代嘉靖年間的瓷質硯臺等等。

殿試

作為「金榜題名時」科舉文獻線上「雲展」的首期內容,本期選取「殿試」的相關展品,以饗讀者。

殿試是皇帝主考的考試,考策問。參加殿試的是貢生,考中後統稱為進士。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依次分別俗稱:狀元、榜眼、探花。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儒林院編修。其餘諸進士再參加朝考,考論詔奏議詩賦,選擅詩文書法的為庶吉士,其餘分別授主事(各部職員)、知縣等。

本次展出的殿試考卷主要有: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趙秉忠狀元卷;清順治六年(1649)一甲二名進士(榜眼)熊伯龍考卷;清康熙時期榜眼趙晉科舉考卷;清光緒二十一年郭景象殿試卷等。

❖ 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趙秉忠狀元卷

❖ 清初順治六年一甲二名進士(榜眼)熊伯龍考卷

❖ 清康熙時期榜眼趙晉科舉考試考卷

❖  清光緒二十一年郭景象殿試卷

相關焦點

  • 「金榜題名時」科舉文獻「雲」展(二)
    本期「雲展」選取與鄉試、會試相關的介紹與展品掃描件,以饗讀者。鄉試鄉試通常每三年在省城舉行,因在秋季故又稱秋闈。鄉試考中後稱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鄉試的正、副主考官,一般由皇帝任命在京的翰林及進士出身的部院官員任職;協助主考官的同考官,又稱房官,則由省內進士出身的官員擔任。
  • 古代學子科舉金榜題名,如何慶祝?有沒有「謝師宴」?
    隋唐時期建立的科舉制度,成為了之後中國古代封建王朝選拔人才的核心方式。而科舉制度也為在中國古代的學子提供了一個入朝為官的機會,無論身份貴賤,只論知識高低。因此那些有幸金榜題名的學子們,也會像今天高考考上心儀的學校的學生們一樣,舉辦宴會來慶祝。而這種類型的宴會還有專門的命名的名字,叫做「謝師宴」。
  • 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辦清代科舉展(圖)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中新網11月9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導,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開科取士——清代科舉展」,展出過百組來自上海市嘉定博物館和本地有關科舉制度的文物,當中包括在科舉考試後,張貼在試場外牆上公布結果的「榜文」。
  • 五子登科墨盒、宋代抄手硯……「三元及第」科舉文化展亮相姜堰
    清代的可攜式油燈、考生號舍用的號爐、五子登科墨盒,宋代的抄手硯……近日,泰州姜堰舉辦「三元及第」科舉文化展。此次展覽由江蘇省文物局主辦,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姜堰區博物館承辦,主題為「家國之夢與大運河文明傳承」。
  • 「開科取士之清代科舉展」在忻州一中北校區舉辦
    清代科舉展近日,忻州一中北校區正在舉辦「開科取士之清代科舉展」,系統展出了由忻州一中92級126班校友張文達先生收藏的數十件珍貴的清代科舉史料。本次科舉展共分為狀元及第、登科貢士、三晉舉人、書院考卷、四書五經、科場程式、學海無涯、科舉奇珍、民俗文化、千年絕唱等幾個主題。據悉,在今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山西省圖書館在三層的文源書院舉辦了「清代山西科舉展」,展出了由張文達先生收藏的近50件山西科舉史料。
  • 高考倒計時一個月,來看看曾鞏如何走過20年科舉路金榜題名
    讓我由此想到古代的殘酷考試——科舉。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科舉中,一戰便能上天子堂畢竟是少數。多數人在科考中,自己的青春慢慢逝去。連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也不例外。不過曾鞏繼承了父親的豁達樂觀,他留在京城,準備兩年後的科舉殿試。曾家是書香世家,也是出進士的大戶。從曾鞏爺爺那輩算起,三代人出了19名進士。曾鞏應該非常期待金榜題名,想要承家族之志,不落人後。
  • 科舉文獻整理的新成果
    科舉文獻整理的新成果——讀龔延明主編點校本《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作者:劉京臣(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隋唐以來,中國有「科舉社會」之稱。科舉製成為我國歷史上選拔人才的主渠道。
  • 古代科舉考試這樣公布結果!「金榜題名」原來是...
    從古至今,「金榜題名」都是每位考生的夢想,「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對他們來說,考試結果的揭曉是人生的重要時刻。如今,考生們可以從網絡上查到自己的錄取結果,學校也會寄出意義非凡的錄取通知書,那麼,古代科舉考試究竟採用什麼方法來公布結果呢?
  • 「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特展」將展,上博助陣「雲間三友」
    澎湃新聞獲悉,12月15日,地處上海松江的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將舉辦首個以「雲間三友」為主題的書畫特展—— 「雲間三友,逸筆丹青——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書畫藝術特展」,展期將跨年並持續至2021年3月15日。
  • 「文獻足徵」——廣西師大社珍稀文獻專題推薦 | 第4期:關於科舉、教育的史料
    《日本所藏稀見明清科舉文獻彙刊》收錄的清尤侗評選編著的《制科古文律書》即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之一。據《清史稿》載,康熙二年(1663)廢制義,三場策五道移第一場,二場增論一篇,表、判如故;七年(1668)復初制,仍用八股。新制度帶來了新變化,為適應這種變化,尤侗編著了《制科古文律書》,主要選錄漢、唐、宋時的論、表、判、策,以期為應試學子提供文本方面的參考典範。
  • 五年科舉三年模擬《熹妃傳》科舉大賽全解析
    明日又是一屆《熹妃傳》科舉大賽到來的日子。你的科舉小題庫都看過了麼?有拿到狀元的必勝決心麼?初涉考場的新人考生且看這裡——科舉大賽注意事項全解析,帶你走上金榜題名之路。御前殿試摘一甲通過重重考驗來到殿前面聖已是極大的榮耀,若是面對皇上親自出的題還能對答如流,高中狀元,那可真是光耀門楣的大事,能不能成就得看每周日晚上九點開始的殿試考驗了。
  • 《玉博文物大講堂》第62期|金榜題名 ——玉林市博物館藏「科舉」吉祥寓意鐵力木託墩賞鑑
    因此在隋唐之後,能夠成功通過科舉考試金榜題名成為了社會大眾的普遍追求和希望,這不僅體現在私塾、學堂、讀書和參加科舉考試人數的幾何式增長上,還體現在科舉文化在普通民眾日常生活中日益擴展加深的印記之中。大量科舉得中、金榜題名等科舉相關的美好祈願越來越多地被以諧音、借代等手法,通過圖案、文字的方式轉譯在了房屋的梁架、牆壁、民眾日常所使用的生產生活器物之上,以此也將科舉夢深深的烙印在了普通民眾的腦海之中。
  • 五年科舉三年模擬 《熹妃傳》科舉大賽全解析
    明日又是一屆《熹妃傳》科舉大賽到來的日子。你的科舉小題庫都看過了麼?有拿到狀元的必勝決心麼?初涉考場的新人考生且看這裡——科舉大賽注意事項全解析,帶你走上金榜題名之路。海選鄉試拼手速 《熹妃傳》手遊中的科舉考試同歷史上隋唐至明清的科舉制度較為相似,分為鄉試、會試與殿試三部分,只有在前一級考試裡中榜的考生才能繼續下一級考試。
  • 金榜題名!看看古代讀書人如何備考、趕考「體制內」
    本展是故宮博物院發布的三個主題性綜合文創項目之一「金榜題名」綜合文創項目模塊下的展覽項目。展覽由北京故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辦,紫禁書院策劃,以清代科舉文化為故事背景,利用數字互動、實景搭建、原創劇情等呈現方式,實現將文化、藝術與科技的有機結合。2019年12月6日至2020年1月5日在北京王府中環舉行。展覽採取免費預約制,每天八場,每場限定20個席位。
  • 古代科舉考試高中,如何慶祝?談談鹿鳴宴和瓊林宴
    科舉制是中國古代政府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一種方式,它改變了中國古代以往世襲以及世俗的用人制度,徹底地打破了血緣關係以及貴族壟斷,讓很多有能力有才華的社會中下層人士,都能有機會一展才華,為國家效力。
  • 故宮推出互動解謎遊戲書《謎宮·金榜題名》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施雨岑)故宮19日推出互動解謎遊戲書《謎宮》系列的第二部——《謎宮·金榜題名》,以遊戲互動體驗的方式,將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歷史檔案、解謎遊戲、文藝創作巧妙地融為一體。
  • 故宮出的燒腦奇書:讓你變身密探,破解震驚朝野的科舉大案!
    你道萬歲爺為何心情不好,原來是科舉出了大岔子:鄉試放榜當日,竟有一群士子在榜下抗議叫屈,言辭激烈地譏諷朝廷包庇。據史料還原的1858年順天鄉試試卷此事一出,皇帝高度重視,派兩位鐵帽子親王,還有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刑部一起查辦。然,科考舞弊,茲事體大,必有官員牽涉其中。為防有人一手遮天,一封皇帝密信送到了你手裡。
  • 事業單位:科舉有關成語
    在事業單位考試中,科舉有關常識是考試的重要內容。科舉制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考試制度,同時產生了許多與之相關的成語。今天我們就來系統總結與科舉有關的較為常見的成語。一、知識介紹(一)科舉制形成過程簡介科舉制持續了1300多年,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制度。隋文帝時,開始分科考試選拔官員。
  • 故宮出版社推出遊戲書《謎宮》第二部《謎宮·金榜題名》
    與《謎宮·如意琳琅圖籍》先眾籌後發布不同,此次,《謎宮·金榜題名》是新書發布與眾籌同時舉行。它繼承了《謎宮》系列的創新精神與精髓:在嚴謹學術考證的基礎上,內容以中國傳統古籍的承載形式,藉助故宮豐富的文獻館藏與歷史古籍,講述中國的歷史故事,破解純正的中國文化元素謎題。
  • 成語中識科舉
    科舉考試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博大精深。這裡僅選取和科舉考試相關的幾個成語,我們來一次管中窺豹  (禮部會試所用封條)金榜題名:金榜,科舉時代稱殿試揭曉的榜。因為殿試考試後公布成績用的紙是黃色的,所以稱金榜。題名:寫上名字。指科舉考中。現形容考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