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大教授張曉泉:經濟學家眼中的金融科技創新 | GAIR 2017

2020-12-17 電子工程世界網

300 + 明星創業公司,3000 + 行業人士齊聚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 GAIR 2017,一 同見證 AI 浪潮之巔!峰會搶票火熱進行中。悄悄提醒一句,文末有讀者專屬福利!

雷鋒網按: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程承辦的 AI 盛會 --「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將於 7.7-7.9 日在深圳召開。

CCF-GAIR 為國內外學術、業界專家提供一個廣闊交流的平臺,既在宏觀上把握全球人工智慧趨勢脈搏,也深入探討人工智慧在每一個垂直領域的應用實踐細節。

延續上一次大會的頂級嘉賓陣容,本次 CCF-GAIR 2017 將會迎來更多人工智慧和機器人行業重磅專家。在未來的一段日子裡,雷鋒網將陸續放出嘉賓介紹。今天要介紹的是金融科技專場大會嘉賓——香港科技大學資訊,商業統計及運營學系教授張曉泉博士(Professor Michael Zhang)。

銀行的公眾形象與安全密切相關,而創新總是與風險有關。在金融科技革命這件事情上,銀行業關注的重點始終在於 「不失敗」,而不是 「去創新」。所以,當大家都意識到人工智慧、大數據能夠給金融業務帶來革新時,金融從業人士擔心的是:人工智慧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它將帶來什麼風險?如何落地應用人工智慧才不違背金融規律?……

因此,人工智慧金融發展到這個階段,我們很希望能夠聽一聽,經濟學家是如何看待,以及實踐金融科技創新的。以下內容來自雷鋒網 AI 金融評論與張曉泉教授的大會前對話,也是張曉泉教授大會報告內容的精彩預告!

嘉賓簡介

張曉泉教授 (Professor Michael Zhang) 於 2006 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獲得管理學博士學位,此前在清華大學獲得管理學碩士,工學學士和文學學士的學位。因為英文名稱是麥克教授,所以朋友都稱他為麥教授。

麥教授曾經從事過的工作有: 投資銀行分析師,證券公司顧問, 高科技公司的國際市場部經理,以及網際網路公司創始人。 在美國學習時,他得到了一項美國專利,並創立了一個知名的華人網絡社區(MITBBS, 未名空間),該社區在 2004 年時得到華爾街日報的報導。

麥教授用經濟學的方法研究大數據的產生,傳播和處理。他擅長的研究領域是信息產品定價策略,大數據營銷, 商業人工智慧以及網際網路金融。他的學術論文在學術期刊如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美國經濟評論),Management Science (管理科學 ), MIS Quarterly (信息管理系統季刊), Journal of Marketing (市場營銷),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信息系統研究), Journal of MIS (信息管理系統) 等發表。目前他是學術期刊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信息系統研究) 的高級主編。

他同時也是招商證券,中國移動,華為,香港數碼港,阿里巴巴旗下的湖畔大學等公司和機構的顧問。

如何用經濟學的方法研究大數據?

麥教授擅長於研究信息產品定價策略,大數據營銷, 商業人工智慧以及網際網路金融。大數據、機器學習興起以來,大家都表示應該並大力推進來用大數據來研究經濟,但張曉泉教授的方法論並不一樣,他主張用經濟學的方法研究大數據的產生,傳播和處理。這樣的方法,一定程度彌補了前者的研究相對靜態帶來的局限。

麥教授認為雖然大家都在用大數據做人工智慧,因為大家的出發點和目標不一樣,導致能回答的問題也不一樣。經濟學家,統計學家,和機器學習專家研究的人工智慧問題會非常不一樣。經濟學最核心的問題之一是建立激勵機制。「任何場景下都需要解決激勵問題,就是人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遊戲規則如何制定才能給人以足夠的動力去按規則制定者的想法做?」

機器學習在做的事情更多是預測和分類。以電信公司的業務為例,客戶是通話多一些還是使用數據多一些,機器學習能否通過分析歷史數據來預測用戶是否會轉用競爭對手的服務。

這兩種問題的底層都是統計學,統計學家解決能不能用數學的方法來描述隨機性,人工智慧歸根結底是需要機器去分析哪一種結果是最可能出現的。

麥教授解釋道,「經濟學家的研究目標更多是去解釋事情的底層機制是什麼樣的?前兩年有本大數據的書很火,書本的觀點認為我們不需要要解決因果關係,因為有了世界上所有的數據之後,問任何問題都能夠通過數據回答,這是不對的。」

經濟學家認為,一定要分析清楚因果關係,才能夠制定更好的政策和規則 。比方說,有數據表明上私立學校的學生更容易上好大學,那麼是否能說私立學校比公立學校更好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研究上私立學校的學生是否本來就有別的更好的資源讓他們上好大學,如父母的校友資源,去國外旅行開拓視野的機會等。換句話說就是一個上私立學校的學生如果放到公立學校去是否還能上好大學。如果不知道因果關係我們是沒法知道答案的。在過去的 20 年裡,經濟學家建立了非常多的數據分析模型,有整套的計量經濟分析框架,這些模型如果能夠和人工智慧的一些方法結合,會產生出非常多的有意思的結果。

所以經濟學家做的事就是,如何用經濟學的這套體系來幫助現在大家做的技術創新?

經濟學家眼中的金融科技創新

  • 到底金融市場是做什麼事的?金融市場如何通過 AI 的影響而變得更有效?

到底金融市場在幹一件什麼事?在解決金融科技創新的問題時,首先出發點應該講清楚到底金融市場在幹一件什麼事。通俗地說,一般人認為金融市場是幫人們掙錢,「但其實不是的,」 麥教授指出,「金融市場真正在做的是讓資源更好地分配。」

「所以看歷史上金融科技發展的每一個時代,比如最早我們開始用紙幣,後來有信用卡,現在是區塊鏈的出現,不同的技術往前發展,其實都是讓我們越來越有效的做資源分配。」

因此,到底金融市場怎麼能夠通過 AI 的影響而變得更有效?

近來,《紐約時報》、《 經濟學人》等主流媒體都在討論:金融市場的未來到底是什麼樣的?很多人認為金融市場會被人工智慧替代,比如金融投資分析等職位。

包括目前大學教授的課程,財務學、金融學等,這些到底還有沒有用?如果未來都能讓人工智慧來做,那就無效了。

那麼,到底出路在哪裡?

…………

這些科技創新帶來的問題,在屆時的大會演講上,麥教授都將從一個經濟學家的角度出發,結合技術的研究實踐來進行分析。

「所以,人工智慧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這點我覺得非常重要。」 麥教授表示,現在大部分人都在討論人工智慧可以做各種各樣的事,但是人工智慧不能做什麼?到底界限在哪裡?其實是一個更需要討論的問題。這裡的討論並不需要樂觀或悲觀的臆想,而是需要建立有效的方法論來研究。

麥教授的演講將以兩個場景為例:

  • 第一個場景是金融市場情感分析。

  • 第二個是金融市場最關心的——能不能預測股價?

現有的分析師,每天要看無數的年報、季報,以及公司的報表,還要看看新聞發生了什麼事情,宏觀經濟,社交媒體討論等無數信息…… 目前大部分的情感分析用的研究方法是直接提取文本中帶有情感色彩的詞語。如果和對金融市場的知識相結合,新的情感分析算法可以直接結合經濟學和人工智慧的優點,做到更好的輔助分析。另外,麥教授還會討論如何用人工智慧的算法來做股價預測。

此外,金融行業最重要的領域之一是風險管理。如今大家認為用人工智慧可以解決所有的風險管理問題,「這是錯的。」 麥教授指出,「風險管理有很多的層面,一個層面是說只要講到風險,就是能不能寫出來股價漲跌的概率分別有多大?波動率有多大?一旦寫出波動率,底層就一定假設了某種概率分布,但是很多金融事件的發生我們是不知道概率分布的。」 即便有完備的歷史數據仍然無法管理這類風險,那麼經濟學的方法如何給人工智慧提供有力的模型工具呢?

這些問題,屆時大會上麥教授都將展開討論。

……

今天我們先劇透到這裡,大會上麥教授將帶來更詳盡的前沿研究分享,希望到現場與麥教授進一步交流的朋友,歡迎購買我們的參會門票。現在購買還享有優惠券折扣,手慢無!

6 月 15 日 5 張直減 1000 優惠券免費領取,僅限「參會門票」


 https://gair.leiphone.com/gair/coupon/s/5941c4b004d33 


ps:優惠券僅限 CCF-GAIR 大會「參會門票」,連結只能使用 5 次,有效期 1 天。長按複製連結,在瀏覽器打開立即使用。優惠券額度每天遞減,欲購從速。


讀者福利二


為了感謝各位讀者的支持,雷鋒網將不定期送出 CCF-GAIR 大會門票  。活動規則:分享以下海報到朋友圈並邀請好友點讚,將截圖發到雷鋒網微信後臺,我們將給獲贊最多的讀者送出一張 CCF-GAIR 大會門票。本日活動截止明天晚上 10 點(6 月 16 日)。


相關焦點

  • 港科大教授張曉泉:經濟學家眼中的金融科技創新
    導語:經濟學家眼中的金融科技。本文作者:恆亮7 月 8 日,第二屆 CCF-GAIR 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進入了第二天的議程。當天上午,香港科技大學資訊、商業統計及運營學系教授張曉泉(Professor Michael Zhang)為大會帶來了題為《經濟學家眼中的金融科技創新》的分享。嘉賓介紹張曉泉,2006 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管理學博士學位,此前在清華大學獲得管理學碩士、工學學士和文學學士學位,其論文多次在重量級學術期刊發表。
  • 港科大張曉泉教授演講全文:經濟學如何優化AI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
    會議第二天,香港科技大學資訊、商業統計及運營學系教授張曉泉(Professor Michael Zhang)帶來了題為《經濟學家眼中的金融科技創新》的主題演講。是美國知名華人社區 MITBBS 創始人,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信息系統研究)的高級主編,同時還身兼招商證券、中國移動、華為、香港數碼港、阿里巴巴旗下湖畔大學等公司和機構的高級顧問。在本次演講中,張曉泉教授從AI 需要金融、金融與 AI 相互融合、決策問題等三個方向向與會觀眾介紹了AI在金融領域的創新與應用。
  • 專訪港科大教授張曉泉:AI目前多做預測分類,還需經濟學發現因果關係
    人工智慧是近年來的明星技術,各行業都紛紛對其敞開懷抱。其中,金融行業對於AI的研究和應用無疑走在前列。作為一位經濟學家,張曉泉教授對於人工智慧也頗有見地。立足於其研究視角,他指出,經濟學有助於優化AI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他進一步解釋說,「目前人工智慧更多是用於預測和分類,而經濟學家的研究重心是找到因果關係,解釋清楚事情的底層機制。
  • 元聚帆茂捐贈並冠名港科大兩位教授!
    元聚帆茂捐贈並冠名港科大兩位教授!) 8月10日,香港科技大學第五屆冠名教授席就職典禮在線上舉行。帆茂投資董事長、元聚資本董事長黃立偉先生向母校香港科技大學捐款,並設立「黃立偉商學教授席」。
  • 尚乘集團港科大戰略合作 蔡志堅:推大灣區成領先創新中心
    來源:時刻頭條近日,尚乘集團和尚乘慈善基金會(統稱「尚乘」)與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達成戰略合作備忘錄,旨在共同培養下一代連接大灣區與東協地區的創新科技領軍人才。尚乘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尚乘慈善基金會主席蔡志堅與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作為雙方籤署代表,尚乘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原香港理工大學校長、香港桂冠論壇主席唐偉章教授主持籤約儀式,香港政府全資的數碼港董事局主席林家禮博士、香港政府投資推廣署金融科技主管梁瀚璟、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倪明選教授、新加坡管理大學(SMU)商業發展副校長許茵妮教授、香港金融科技協會(FTAHK)總經理李懷璞、新加坡金融科技協會(SFA
  • 「2018中美經濟學家金融科技創新論壇」在史丹福大學舉行
    美國當地時間8月28-29日,由中國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和美國史丹福大學金融與風險建模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2018中美經濟學家金融科技創新論壇」在史丹福大學舉行。與會嘉賓圍繞金融科技與金融發展,以現代經濟金融理論為主線進行了討論。
  • 港科大(廣州)全球招聘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豪通訊員 羅瑞嫻圖/廣州南沙發布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以下簡稱港科大(廣州))首階段將培養4000名研究生,計劃於2022年9月正式開學。未來5年內將在全球招聘400名博士後、研究助理教授、800名行政崗位職員。
  • 港科大(廣州)將於2022年招生
    10月29日,香港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港科大」)舉行媒體簡報會,由港科大校長史維教授、首席副校長倪明選教授、副校長(研究及發展)葉玉如教授、KPF執行總監鄭逸雅等介紹廣州校園建設最新進展。自去年9月獲教育部批准籌建以來,港科大(廣州)在學科規劃、組織架構及校園設計方面均取得積極進展。新校園今年7月已完成場地平整,部分建設團隊已入駐辦公,而新校園的校長亦正進行全球公開招聘。
  • 港科大(廣州)預計2022年開學
    記者從會上獲悉,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以下簡稱「港科大(廣州)」)去年9月獲教育部批准籌建,今年7月新校園已完成平整,即將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建設團隊已入駐集中辦公,新校園的校長也正在全球公開招聘,未來5年內還將在全球招聘400名博士後、研究助理教授,800名行政崗位職員。港科大還在清水灣校園連續3年開展「先導計劃」,試行廣州校園課程,目前共招收約260名研究生。
  • 港科大(廣州)擬2022年9月開學
    信息時報訊 (記者 崔小遠 通訊員 羅瑞嫻)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以下簡稱「港科大(廣州)」)首階段將培養4000名研究生,計劃於2022年9月正式開學。未來5年,港科大(廣州)將在全球招聘400名博士後、研究助理教授,800名行政崗位職員。
  • 京港攜手打造金融科技安全技術服務平臺
    京港攜手打造金融科技安全技術服務平臺 2017-11-30 20:,雙方將共同打造金融科技安全技術服務平臺。
  • 港科大劉明:深度學習為機器人研究注入新能量,產業需求是新發展的...
    2017 年 10 月,多家媒體報導了香港科技大學劉明團隊研製的低速無人車系統:港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劉明率領團隊研發了香港首部擁有多項創新功能的無人車。圖: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學院機器人與多感知實驗室(RAM-LAB)團隊在社會工作上,劉明博士歷任 2016 年 IEEE 實時系統機器人大會主席,2017 年國際計算機視覺系統大會主席,
  • 專訪丨憑藉耶魯教授的推薦信,我拿到了港中文和港科大的錄取offer!
    今天故事主人公是 XZ,他將在DALab科研上的所學所得寫進文書,並憑藉一封大牛導師的推薦信,拿到了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的碩士錄取。對他來說,這段經歷不僅為自己的本科畢業論文提供了思路和靈感,也為未來的研究生學習掃清「障礙」。
  • 港科大(廣州)項目爭取9月開工 啟動學術先導計劃在港試行招生
    越秀集團的捐贈將用於支持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項目科研創新、學科建設;另贊助人民幣1000萬元,用於培育穗港兩地優質創新創業項目、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啟動學術先導計劃在港試行招生去年12月,廣州市政府、廣州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在廣州籤署舉辦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合作協議。
  • 港科大廣州校區2022年開學 招4000研究生
    科大校長史維教授(左二)、倪明選教授(右二)、葉玉如教授(左一)等展示科大廣州校園設計圖片香港科技大學位於廣州市南沙區的新校園,工程項目上月獲批展開,校方昨日向傳媒介紹最新進展透露,新校園開學時間定於2022年9月,
  • 港科大教授在暴徒面前拿出五星紅旗,施壓校方的暴徒瞬間鴉雀無聲
    據環球網11月10日報導,墜樓送醫的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周梓樂,8日早上確認不治。隨後示威者利用當天早上舉行的港科大畢業典禮,再一次施壓校方譴責「黑警暴力」,香港警察此前曾一再闢謠此事與港警無關。港科大的幾位資深教授,包括校方管理層的負責人,都幾次喊話希望學生可以安靜下來,讓典禮照常進行,但是都沒有效果。
  • 港科大推出香港首個電子證書認證平臺
    (右起) 港科大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陳啟峰、教務長James PRINCE先生、港科大可持續發展部高級經理及主管Davis BOOKHART先生,以及港科大極智慧城市研究院主任羅康錦教授示範如何使用不同裝置去認證不同的港科大學歷文件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近日推出港科大「區塊鏈證書」平臺,為畢業證書、學業成績單等認證提供了一個方便、安全可信的系統
  • 港科大(廣州)擬全部跨學科,將設這些前沿研究領域
    10月29日,香港科技大學舉行媒體簡報會,由港科大校長史維教授、及廣州校園首席設計師顧問國際知名建築事務所KPF代表介紹廣州校園最新進展。 港科大還在清水灣校園連續3年開展「先導計劃」,試行廣州校園課程,目前共招收約260名研究生。新一年(2021-2022學年)招生正在報名進行中。預計2022年9月1日正式開學。 港科大校長史維教授表示,港科大教學未來將著眼於培養跨學科人才。港科大(廣州)位於廣州南沙,毗鄰廣深港高鐵慶盛站,距離香港西九龍高鐵站只需30分鐘,首階段將培養4000名研究生,計劃於2022年9月正式開學。
  • 計算機視覺領域的王者與榮耀丨CCF-GAIR 2018
    , IEEE Fellow邢磊:史丹福大學醫學物理系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  獨角獸企業創始人與首席科學家孫劍:曠視科技首席科學家,前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姚志強:雲從科技聯合創始人林達華: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
  • 港科大畢業典禮上「群魔亂舞」,這位教授拿出一面五星紅旗
    在這樣的恐怖氛圍下,來自內地的教授須江拿出了一面五星紅旗當場展示。墜樓送醫的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周梓樂,8日早上確認不治。香港示威者利用當天早上舉行的港科大畢業典禮,再一次施壓校方譴責「黑警暴力」。在這樣的恐怖氛圍下,來自內地的教授須江拿出了一面五星紅旗當場展示:視頻截圖視頻顯示,當時的典禮現場已經開始出現了秩序混亂的跡象。港科大的幾位資深教授,包括校方管理層的負責人,都幾次喊話希望學生可以安靜下來,讓典禮照常進行,但是都沒有效果。坐在臺上的須江教授看到這一情景,起身從學士服裡拿出一面五星紅旗進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