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大教授張曉泉:經濟學家眼中的金融科技創新

2020-12-17 雷鋒網

導語:經濟學家眼中的金融科技。

本文作者:恆亮

7 月 8 日,第二屆 CCF-GAIR 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進入了第二天的議程。當天上午,香港科技大學資訊、商業統計及運營學系教授張曉泉(Professor Michael Zhang)為大會帶來了題為《經濟學家眼中的金融科技創新》的分享。

嘉賓介紹

張曉泉,2006 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管理學博士學位,此前在清華大學獲得管理學碩士、工學學士和文學學士學位,其論文多次在重量級學術期刊發表。擅長用經濟學的方法研究大數據的產生、傳播和處理,包括信息產品的定價策略、大數據營銷、商業人工智慧以及網際網路金融等。張曉泉是美國知名華人社區 MITBBS 創始人,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信息系統研究)的高級主編,同時還身兼招商證券、中國移動、華為、香港數碼港、阿里巴巴旗下湖畔大學等公司和機構的高級顧問。

AI 需要金融

張曉泉教授在演講中表示,自大數據、機器學習興起以來,大家都表示應該並大力推進用大數據和 AI 技術來研究金融領域。但其實 AI 技術也需要經濟領域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經濟學方法也可以助力 AI,應用於研究大數據的產生、傳播和處理。

目前,大家都在用大數據做人工智慧,但因為出發點和目標不一樣,因此能回答的問題也就不一樣,經濟學家和機器學習專家研究的人工智慧問題就非常不同。機器學習目前在做的事情更多是預測和分類,這兩種問題的底層都是統計學,統計學家解決能不能用數學的方法來描述隨機性,人工智慧歸根結底是需要機器去分析哪一種結果是最可能出現的。

本質上經濟學家的研究目標更多是去解釋事情的底層機制是怎樣的,而計算機只能根據固有機制給出一個答案。因此雖然有媒體報導稱金融領域的許多崗位即將被 AI 替代,但張曉泉教授認為未來人類不會沒有工作可做。

他認為金融市場真正在做的是讓資源更好地分配,歷史上金融科技發展的每一個時代,比如最早我們開始用紙幣,後來有信用卡,現在是區塊鏈的出現,不同的技術雖然一直往前發展,但其實都是讓人類越來越有效的做資源分配。

金融與 AI 相互融合

隨著 AI 技術的發展,目前學術和工業界,金融和科技領域的相互融合已經是大勢所趨。在商業智能方面,張曉泉教授總結了數據到價值的轉化鏈條:數據-信息-知識-能力-策略-價值。

他表示數據首先要變成信息,信息變成知識,知識變成能力,能力變成策略,策略變成價值,這個鏈條是非常重要的,每一步不可缺。數據首先通過場景得到信息,信息組織起來得到體系,變成知識,知識轉化成能力,能力系統構又成了策略,策略的執行產生價值,這個邏輯非常清楚。

真正產生商業智能,不是說我們有了大數據就可以了,也不是說我們有了海量數據就能夠立刻做出有價值的東西,其實整個鏈條是這樣的一個邏輯,缺一不可。

決策問題

我們在工作生活中有很多的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其實有一個輕重緩急之分。張曉泉教授認為,其中第一個是 certainty,也就是 100% 會實現的。下一個是 Risk 風險,有概率的。下一個是 black swan,也就是小概率事件,雖然概率小,但會發生。再下一個是 ambiguity 模糊性,「比如即便我有世界上過去所有股市的數據,我仍然不知道明天會漲還是會跌,因為有很多影響的因素」,這就是模糊性。最後一個是 Radical Uncertainty,恐怖襲擊我們知道它會發生,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在哪裡發生、怎麼發生。「當你有這種 Radica Uncertainty 的時候,你是沒法描述這件事的,你沒法寫一個模型說怎麼預測恐怖分子究竟會怎麼樣去做」。

在這五個級別的問題中,第五級的問題是沒辦法解決的,第四級的問題我們有沒有辦法解決,目前正在研究。張曉泉教授覺得大部分的是在第二級層面上解決問題,他認為世界上大多數問題也的確是第二級的。「比如說我要預測這個圖片是貓還是狗,其實這個事沒有那麼多黑天鵝事件,大部分問題可以在第二級能夠解決」。

但張曉泉教授同時表示:「有些問題,比如談到股票市場,可能你就沒法在第二級解決,你即便知道世界上所有信息,你也不知道預計明天股票的概率。這就超出了第二級別的範疇,這是整個行業未來努力的一個方向」。

更多詳細的演講內容參見雷鋒網後續的深度報導。

雷鋒網原創文章,網站轉載請至雷鋒網官網申請授權。歡迎熱情討論,轉發分享~

相關焦點

  • 港科大教授張曉泉:經濟學家眼中的金融科技創新 | GAIR 2017
    今天要介紹的是金融科技專場大會嘉賓——香港科技大學資訊,商業統計及運營學系教授張曉泉博士(Professor Michael Zhang)。銀行的公眾形象與安全密切相關,而創新總是與風險有關。在金融科技革命這件事情上,銀行業關注的重點始終在於 「不失敗」,而不是 「去創新」。
  • 港科大張曉泉教授演講全文:經濟學如何優化AI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
    會議第二天,香港科技大學資訊、商業統計及運營學系教授張曉泉(Professor Michael Zhang)帶來了題為《經濟學家眼中的金融科技創新》的主題演講。是美國知名華人社區 MITBBS 創始人,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信息系統研究)的高級主編,同時還身兼招商證券、中國移動、華為、香港數碼港、阿里巴巴旗下湖畔大學等公司和機構的高級顧問。在本次演講中,張曉泉教授從AI 需要金融、金融與 AI 相互融合、決策問題等三個方向向與會觀眾介紹了AI在金融領域的創新與應用。
  • 專訪港科大教授張曉泉:AI目前多做預測分類,還需經濟學發現因果關係
    人工智慧是近年來的明星技術,各行業都紛紛對其敞開懷抱。其中,金融行業對於AI的研究和應用無疑走在前列。作為一位經濟學家,張曉泉教授對於人工智慧也頗有見地。立足於其研究視角,他指出,經濟學有助於優化AI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他進一步解釋說,「目前人工智慧更多是用於預測和分類,而經濟學家的研究重心是找到因果關係,解釋清楚事情的底層機制。
  • 尚乘集團港科大戰略合作 蔡志堅:推大灣區成領先創新中心
    來源:時刻頭條近日,尚乘集團和尚乘慈善基金會(統稱「尚乘」)與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達成戰略合作備忘錄,旨在共同培養下一代連接大灣區與東協地區的創新科技領軍人才。尚乘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尚乘慈善基金會主席蔡志堅與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作為雙方籤署代表,尚乘慈善基金會執行長、原香港理工大學校長、香港桂冠論壇主席唐偉章教授主持籤約儀式,香港政府全資的數碼港董事局主席林家禮博士、香港政府投資推廣署金融科技主管梁瀚璟、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倪明選教授、新加坡管理大學(SMU)商業發展副校長許茵妮教授、香港金融科技協會(FTAHK)總經理李懷璞、新加坡金融科技協會(SFA
  • 元聚帆茂捐贈並冠名港科大兩位教授!
    元聚帆茂捐贈並冠名港科大兩位教授!) 8月10日,香港科技大學第五屆冠名教授席就職典禮在線上舉行。帆茂投資董事長、元聚資本董事長黃立偉先生向母校香港科技大學捐款,並設立「黃立偉商學教授席」。
  • 「2018中美經濟學家金融科技創新論壇」在史丹福大學舉行
    美國當地時間8月28-29日,由中國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和美國史丹福大學金融與風險建模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2018中美經濟學家金融科技創新論壇」在史丹福大學舉行。與會嘉賓圍繞金融科技與金融發展,以現代經濟金融理論為主線進行了討論。
  • 港科大(廣州)全球招聘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豪通訊員 羅瑞嫻圖/廣州南沙發布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以下簡稱港科大(廣州))首階段將培養4000名研究生,計劃於2022年9月正式開學。未來5年內將在全球招聘400名博士後、研究助理教授、800名行政崗位職員。
  • 港科大(廣州)將於2022年招生
    10月29日,香港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港科大」)舉行媒體簡報會,由港科大校長史維教授、首席副校長倪明選教授、副校長(研究及發展)葉玉如教授、KPF執行總監鄭逸雅等介紹廣州校園建設最新進展。自去年9月獲教育部批准籌建以來,港科大(廣州)在學科規劃、組織架構及校園設計方面均取得積極進展。新校園今年7月已完成場地平整,部分建設團隊已入駐辦公,而新校園的校長亦正進行全球公開招聘。
  • 港科大(廣州)預計2022年開學
    記者從會上獲悉,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以下簡稱「港科大(廣州)」)去年9月獲教育部批准籌建,今年7月新校園已完成平整,即將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建設團隊已入駐集中辦公,新校園的校長也正在全球公開招聘,未來5年內還將在全球招聘400名博士後、研究助理教授,800名行政崗位職員。港科大還在清水灣校園連續3年開展「先導計劃」,試行廣州校園課程,目前共招收約260名研究生。
  • 港科大(廣州)擬2022年9月開學
    信息時報訊 (記者 崔小遠 通訊員 羅瑞嫻)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以下簡稱「港科大(廣州)」)首階段將培養4000名研究生,計劃於2022年9月正式開學。未來5年,港科大(廣州)將在全球招聘400名博士後、研究助理教授,800名行政崗位職員。
  • 專訪丨憑藉耶魯教授的推薦信,我拿到了港中文和港科大的錄取offer!
    今天故事主人公是 XZ,他將在DALab科研上的所學所得寫進文書,並憑藉一封大牛導師的推薦信,拿到了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的碩士錄取。對他來說,這段經歷不僅為自己的本科畢業論文提供了思路和靈感,也為未來的研究生學習掃清「障礙」。
  • 港科大(廣州)項目爭取9月開工 啟動學術先導計劃在港試行招生
    越秀集團的捐贈將用於支持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項目科研創新、學科建設;另贊助人民幣1000萬元,用於培育穗港兩地優質創新創業項目、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啟動學術先導計劃在港試行招生去年12月,廣州市政府、廣州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在廣州籤署舉辦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合作協議。
  • 港科大廣州校區2022年開學 招4000研究生
    科大校長史維教授(左二)、倪明選教授(右二)、葉玉如教授(左一)等展示科大廣州校園設計圖片香港科技大學位於廣州市南沙區的新校園,工程項目上月獲批展開,校方昨日向傳媒介紹最新進展透露,新校園開學時間定於2022年9月,
  • 港科大推出香港首個電子證書認證平臺
    (右起) 港科大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陳啟峰、教務長James PRINCE先生、港科大可持續發展部高級經理及主管Davis BOOKHART先生,以及港科大極智慧城市研究院主任羅康錦教授示範如何使用不同裝置去認證不同的港科大學歷文件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近日推出港科大「區塊鏈證書」平臺,為畢業證書、學業成績單等認證提供了一個方便、安全可信的系統
  • 港科大(廣州)擬全部跨學科,將設這些前沿研究領域
    10月29日,香港科技大學舉行媒體簡報會,由港科大校長史維教授、及廣州校園首席設計師顧問國際知名建築事務所KPF代表介紹廣州校園最新進展。 港科大還在清水灣校園連續3年開展「先導計劃」,試行廣州校園課程,目前共招收約260名研究生。新一年(2021-2022學年)招生正在報名進行中。預計2022年9月1日正式開學。 港科大校長史維教授表示,港科大教學未來將著眼於培養跨學科人才。港科大(廣州)位於廣州南沙,毗鄰廣深港高鐵慶盛站,距離香港西九龍高鐵站只需30分鐘,首階段將培養4000名研究生,計劃於2022年9月正式開學。
  • 港科大畢業典禮上「群魔亂舞」,這位教授拿出一面五星紅旗
    在這樣的恐怖氛圍下,來自內地的教授須江拿出了一面五星紅旗當場展示。墜樓送醫的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周梓樂,8日早上確認不治。香港示威者利用當天早上舉行的港科大畢業典禮,再一次施壓校方譴責「黑警暴力」。在這樣的恐怖氛圍下,來自內地的教授須江拿出了一面五星紅旗當場展示:視頻截圖視頻顯示,當時的典禮現場已經開始出現了秩序混亂的跡象。港科大的幾位資深教授,包括校方管理層的負責人,都幾次喊話希望學生可以安靜下來,讓典禮照常進行,但是都沒有效果。坐在臺上的須江教授看到這一情景,起身從學士服裡拿出一面五星紅旗進行展示。
  • 以後在廣州也能讀港科大!怎麼辦學怎麼招生?攻略來了
    再來數一數港科大近年來的排名:2019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頂尖350所年輕大學排名第一凱洛格——港科大EMBA課程於2007—2018年間九度榮登「金融時報」全球EMBA課程排名榜榜首2018年度全球大學就業能力調查及排名16(位列大中華區之首
  • 港科大教授在暴徒面前拿出五星紅旗,施壓校方的暴徒瞬間鴉雀無聲
    據環球網11月10日報導,墜樓送醫的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周梓樂,8日早上確認不治。隨後示威者利用當天早上舉行的港科大畢業典禮,再一次施壓校方譴責「黑警暴力」,香港警察此前曾一再闢謠此事與港警無關。港科大的幾位資深教授,包括校方管理層的負責人,都幾次喊話希望學生可以安靜下來,讓典禮照常進行,但是都沒有效果。
  • 港科大(廣州)校園視頻首次公布,擬2022年9月正式開學!
    10月29日,香港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港科大」)在香港舉行媒體簡報會,由港科大校長史維教授、首席副校長倪明選教授、副校長葉玉如教授、KPF執行總監鄭逸雅等介紹廣州校園最新進展。效果圖倪明選表示,相比於傳統的學院,樞紐更強調融合與交流。
  • 京港攜手打造金融科技安全技術服務平臺
    京港攜手打造金融科技安全技術服務平臺 2017-11-30 20:,雙方將共同打造金融科技安全技術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