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女孩:「老中國人」漸逝,臺灣年輕人迷失方向

2020-12-25 臺海網

郝伯村與郝龍斌父子。臺媒資料圖

2020年3月30日,郝柏村病逝,一些臺灣年輕網民在臉書上留下不甚好聽的評語。在臺灣小青年看來,郝柏村太國民黨。外省、高級軍官、不夠具備「進步價值」之素養。一些小青年以當今的「抗中情緒」將國民黨、外省與大陸直接綁在一起,忽視了前人所經歷的時代變局,以自己的歷史觀度這些老人家──最後,下了一個「又一個跟不上時代的老人家」之評價。

在對岸,當大陸年輕人聽見國民黨老一輩「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宣言時,也會打趣「南望王師又一年,王師已經沒有錢」。

認不認「九二共識」

很難設身處地想,老國民黨人在當今情況下究竟有什麼慨嘆,是時勢如此呢、還是有些時不我予?但我想,彼岸的中國夢與老兵們心底的中國夢或許不一樣,至少能慰藉他們「家鄉不再戰爭貧窮,中國人強起來了」之鄉愁。

「堂堂正正的中國國民黨」難再有。

就在郝柏村過世前不久,其子郝龍斌在黨主席之爭上,慘輸給江啟臣。而後一支支麥克風追著江啟臣問,「認不認九二共識?你到底認不認九二共識?」而後江啟臣終於表示了,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

正值壯年的江啟臣,是國民黨青壯勢力代表,身負「如何拉近年輕世代與國民黨距離」之責,甚至有媒體直接以「江啟臣能否擺脫國民黨親中路線」為題。回首過往,中國國民黨,從主導抗戰、到撤退臺灣,從經濟奇蹟、再到連自身定位都左支右絀,活生生演繹了「才過二十年,卻仿佛一世紀」。

有媒體報導,郝龍斌對親近的人表示,參選國民黨黨主席,是基於自己家族對國民黨的情感。饒是如此,郝龍斌近期在對兩岸關係的看法上,也只能順著民進黨所塑造的政治正確來言說。

老國民黨人逝去、新國民黨人掌權,郝柏村一生經歷戰爭無數,但從未忘記自己是誰、根在何處;新一代國民黨人從小優渥,認為兩岸和平是必然,卻被政治裹挾得不斷自我質疑。

「今天我們在臺灣實現了中國人的夢想!二十世紀的中國人,奮力追求的是,建設富強康樂的新中國,與實踐中山先生『主權在民』的理想…我們願意以建設的經驗,導引中國大陸發展的方向,以進步的成果,協助億萬同胞改善生活福祉。」這是1996年中國國民黨的李登輝先生,所發表的就職演說。

二十多年後,馬英九在鎂光燈下汗流浹背地為自己的兩岸政策辯護,國民黨正在討論如何撕去「中國元素」。

時代演變下有的政治人物守著自己的認知,數十年未變,有的政治人物為了政治生命順應趨勢,更有的政治人物如李登輝,本身就是最頂尖的意識形態主導者。政治就是菁英們的娛樂場,明著演戲、背著玩利,國民黨再左支右絀,它仍是能瓜分利益的政黨機器。

小青年的迷茫

老百姓則不然。

如郝柏村一般的「中國臺灣人」,正逐漸消失在舞臺上,在很快的未來,被外界視為「天然獨」的世代將決定如何在中國崛起的國際局勢下生存。2019年5月20日,蔡英文執政三周年,大陸媒體《每日人物》發表了一篇熱門文章,「康熙停播三年,那些北上的臺灣藝人還好嗎」,內文提及了許多北漂的臺灣藝人。

在三環邊上租了房子、帶著幾件衣服就到北京打拼的《康熙》製作人B2,嘗試在大陸綜藝節目上找哏融入的諧星陳漢典,以及,已經熟練使用大陸用語的藝人趙正平。

他們是這個時代千萬個臺灣青年的縮影。

如同國民黨的沒落,這是時代,亦非特定政黨可以一力操作。

20歲的郝柏村因戰爭離開家鄉、連父母的最後一面也沒有見到;而今22歲的臺灣青年拎著行李箱來到北上廣,與父母用微信語音通電話。他們對臺灣的未來多少有些迷茫,現實不允許「獨」,主觀意識上不願統,他們只能說「不」、卻很難把自己的「要」化為現實。

臺灣從未擺脫「中國」

但是,他們又是能清楚意識現實的。他們明白,老一代戎馬為國的時代已過,而自己已經開始面對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或許會笑老一代的「中國情結」是過去式,「我們都是臺灣人」才是現在式。

但是他們明白,臺灣從未擺脫「中國」。無論是經濟上的中國、政治上的中國,還是意識形態上叫人煩躁的中國。(作者:郭雪筠/臺北女孩)

相關焦點

  • 臺北女孩郭雪筠看大陸:對臺灣人有天然好感
    )日前多維雜誌兩岸部主管、《臺北女孩看大陸》暢銷書的作者郭雪筠參加全國臺聯、北京市臺聯共同主辦的臺胞青年大陸創業就業研討會時接受中評社記者的採訪,談及臺胞青年來大陸就業等相關問題,郭雪筠一開始幽默的說道「我來大陸工作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就是行測題太恐怖,我不會考而已。」
  • 【一一】遊臺灣:那一夜,我迷失在臺北圓山
    圓山大飯店的位置,原為日治時期的臺灣神宮所在,國民政府於二戰後接收臺灣時,拆除當時已經遭毀壞的臺灣神宮,並原地改建為臺灣大飯店;1952年,改由蔣宋美齡等政要為首組成的「財團法人臺灣敦睦聯誼會」(簡稱敦睦聯誼會)接手經營,並改為圓山大飯店現名。當時圓山大飯店的建築規模甚小,在1963年時才將飯店的基礎設施全部建設完畢。1968年,圓山大飯店獲得美國財星雜誌評為世界十大飯店之一。
  • 生活壓力大 年輕人「逃離臺北」(說臺灣)
    年輕人過著「雙城生活」   越來越多像林柏堯這樣的年輕人,因為生活壓力大而搬離臺北市,到新北市、桃園市當「輕移民」。臺北房價、物價居高不下,同時周邊的新北市、桃園市等地基礎設施建設、交通越來越完善,臺灣年輕人於是「逐房價而居」,選擇在臺北工作,在周邊居住,過著「雙城生活」。
  • 生活壓力大,臺灣年輕人選擇「逃離臺北」過「雙城生活」
    俯瞰臺北市,密密麻麻的住宅中,難有年輕人的容身之所。臺北房價、物價居高不下,同時周邊的新北市、桃園市等地基礎設施建設、交通越來越完善,臺灣年輕人於是「逐房價而居」,選擇在臺北工作,在周邊居住,過著「雙城生活」。  據臺灣房屋智庫統計,臺北市和新北市常住人口連續3年呈負成長,尤其臺北市近兩年每年淨遷出人口數將近2萬人,3年合計淨遷出人口近5萬人,人口流失嚴重。
  • 臺灣寫真:臺北咖啡香
    臺北咖啡「能見度」如此之高,2012年曾被美國媒體評為全球「十大咖啡城」之一。圖為花蓮縣「公主咖啡」店主陳韻庭(右)用自產的咖啡招待訪客。(資料圖片) 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攝二十世紀初,日本人開始在臺北開咖啡廳。到三四十年代,臺北的本土咖啡廳開始興起,維特、波麗路等咖啡西餐廳當時大名鼎鼎。
  • 4名年輕人相約爬山 下山迷失方向被困千島湖第二高峰……
    都市快報訊 11月12日晚上18時30分左右,淳安消防救援大隊指揮中心接到求助電話,4人登山時迷失方向,被困在金紫尖山上,急需救援。接警後,指揮中心立即調派千島湖站和公益救援隊趕去現場。到達金紫尖山山腳時,指揮員聯繫被困人員得知,中午11時許,4名年輕人上山徒步,到達山頂時天色已晚,加之乾糧吃完,體力透支,下山時就迷失了方向。 消防員一邊安慰被困人員,一邊在村中尋找熟悉山路的村民。 制定方案後,4名消防員和一名嚮導組成第一救援梯隊,攜帶裝備,徒步登山尋找。
  • 臺灣哪裡適合年輕人去旅遊?年輕人臺灣旅遊路線攻略
    【導語】:臺灣旅遊逐步走向成熟,不僅行程越來越豐富,主題性越來越強,而且價格越來越平民化,人群也越來越年輕。特別是從今天起,臺灣將開放大陸遊客赴臺個人遊多次籤,再次加強年輕人去臺灣的隨意性。那麼現在就來看看適合年輕人的臺灣旅遊景點/路線推薦吧。
  • 臺北年輕人周末的一天
    我們在臺北生活了半年,借著對身邊當地年輕人的些微觀察,來說說當地年輕人周末的一天。臺北永康街周末前的出行邀約,臺北年輕人們也會和小夥伴們規劃商量第二天的遊玩計劃,然而社交工具卻不盡相同。與大陸常用的微信和QQ相區別,臺北年輕人們多用line或者Facebook中的iMessage互相聯繫。
  • 臺北女孩看大陸:多看點好的,自己也會進步
    「大陸朋友:臺灣人是不是井底之蛙啊?我:你才井底之蛙。臺灣朋友:大陸人是不是思想封閉啊?我:你才思想封閉。」從臺灣輔仁大學畢業,2012年到北京大學念研究生,臺北女孩郭雪筠就經常與人進行著這樣的對話。    「問題不靠譜卻很像,真是兩岸同心。」
  • 臺北女孩談兩岸計程車司機:都愛聊臺灣政治
    【編者按】郭雪筠是一個來自臺北的女孩,成績一般,長相一般,是臺北萬千女孩中最普通的那一種。2012年,她來到北京讀研究生,以「愛臺北」為名在豆瓣連載日記並廣受好評。郭雪筠說,她到大陸後才明白,臺灣、大陸對彼此而言,是有時恨得牙癢卻又須臾離不開的可愛存在。她說:「兩岸年輕人也是很容易變成好友的。」
  • 臺北人留戀的「精神地標」——漫步臺北重慶南路書店街
    朝霞、夕陽、彩虹,都是自然界轉瞬即逝的唯美景色,其美讓人心醉,其逝讓人留戀。其實,社會生活也有很多悄然逝去的美好景觀,其美讓人精神富有,其逝讓人唏噓不已。臺北重慶南路的書店街,就是愛讀書的臺北人記憶裡的「精神地標」。不久前去臺北,第一件事就是專程前往重慶南路逛書店,感受這條書店街的文化氣息。 這裡承載著臺北人百年閱讀記憶。
  • 生活壓力大 年輕人「逃離臺北」
    林柏堯是一位臺北的上班族,目前一直都在公司附近租房子。他坦言,如果再過兩三年要結婚,他打算到新北市或者到桃園市看看有沒有適合的房子,因為那裡價格更便宜。  年輕人過著「雙城生活」  越來越多像林柏堯這樣的年輕人,因為生活壓力大而搬離臺北市,到新北市、桃園市當「輕移民」。
  • 臺灣兩岸出版交流協會負責人:大陸簡體字書籍在臺銷量漸長
    臺灣兩岸出版交流協會負責人:大陸簡體字書籍在臺銷量漸長 2019-9月23日電 (記者 楊程晨 邢利宇)臺灣兩岸出版交流協會理事長、天龍文創出版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沈榮裕23日在臺北介紹,簡體字書籍在臺銷量增長非常快,尤其是各類考試的工具書、兒童繪本等受到學生家長們的歡迎。
  • 上海遠超臺北 臺灣人對上海人刮目相看
    風度翩翩、玉樹臨風……這幾天,臺灣媒體把溢美之辭都送給了赴臺宣傳世博會的上海市長韓正。上海早已是數一數二的國際大都市,臺灣人對上海早已不陌生。臺灣人喜歡上海菜的濃油赤醬,甚至還有人專門教人講吳儂軟語的上海話。「俊男型」政治人物在臺灣一向受歡迎,韓正的臺灣之行短時間內在臺灣颳起一股上海熱。
  • 《山楂樹之戀》臺北首映
    《山楂樹之戀》臺北首映2011-03-11 09:22     來源:新華網     編輯:程軼文  著名導演張藝謀執導的電影《山楂樹之戀》10日在臺北國賓影城首映,男女主角周冬雨和竇驍出席了首映禮。他們表示,雖然影片的時空背景對臺灣觀眾來說可能有些陌生,但相信觀眾會對其中的愛情故事產生共鳴。  由暢銷小說改編的《山楂樹之戀》去年9月在大陸上映。
  • 當你迷失方向時會怎麼辦?不迷失方向的方法道理文章
    現在的你,是否已迷失方向?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正處於最美好的年華,是為前途奮鬥的時候,這時的我們要給自己樹立一個目標,能否實現並不十分重要,主要為了行進中不迷失自己。或許,有很多大學生走著走著已經迷失了方向,忘掉了自己。或許剛步入大學的自己信誓旦旦,下定決心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但說著容易做起來難,剛開始可以一直在堅持,可能走著走著就走不下去了。
  • 對比臺北與上海的方方面面,臺灣小哥告誡臺灣人「謙虛一點」
    【文/觀察者網 徐喆】一直以來,臺灣對大陸都有著深深的誤解。但隨著越來越多臺灣年輕人來到大陸工作生活,一部分人的態度便發生了轉變。 前不久,一位臺灣小哥@弱肌店長Jeremy 在微博分享了一段自己錄製的視頻,從各種角度比較了臺北與上海的不同。在他眼裡,不管是便利程度,還是大陸年輕人身上的奮鬥精神,比臺灣不知道好到哪裡去了。
  • 大陸人看臺灣:臺灣年輕人奇思怪想多
    中新網10月31日電 臺灣《旺報》31日刊載了大陸一家媒體駐臺記者趙川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指出,富於幻想的臺灣人,特別是臺灣年輕人的各種有趣甚至驚訝的發明創造,凸顯出臺灣民眾在思想激蕩的背後,有著一種掩飾不住的創業衝動和對財富的渴望。  文章摘編如下:  寶島臺灣風景如畫,作為一名記者,更關注的是活躍在風景裡的「 人」。
  • 臺灣年輕人愛掙人民幣 勸當局不要背道而馳
    文中提出,臺灣曾經一度是大陸經濟發展的教科書,不少的臺資企業和臺商為大陸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臺灣的文化產品也曾受到大陸青少年的歡迎,大陸的文化精英甚至一度喊出「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樣含情脈脈的口號,勝過一切旅遊廣告。這一切都讓當年的臺灣人看大陸人有一種看窮親戚的優越感。  然而,中國大陸在40年的改革和發展之後,整體實力已經進入世界第一梯隊,在各個領域中都與歐美頂尖行業競爭。
  • 臺媒:掙人民幣已成為臺灣年輕人的嚮往
    近日,島內輿論展開了對於臺灣年輕人嚮往大陸發展的討論。臺灣《旺報》發表文章指出,隨著大陸經濟快速崛起,臺灣的經濟優勢與優越感已經蕩然無存,即使在被民進黨定義為「天然獨」的20至29歲的臺灣年輕人中,也有高達59.5%的受訪者表示想去大陸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