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有則高考考場發生的新聞令眾人震驚!
河南平頂山一考生,在考試途中突然撕毀臨桌兩人的答題卡,令人後怕。
據了解,7月8日上午考試期間,一名女生因部分題不會做,導致心理壓力過大,突然從考場座位上站起來,迅速拿起右手方考生的答題卡,當場撕毀。
監考老師迅速趕過來制止,然而她轉身又撕毀了另一名考生的答題卡。
而且,此時距離考試結束只剩10幾分鐘。
真的太可怕了,自己不會做,就在最後關頭撕毀別人的答題卡。
雖然事後,兩名被撕的學生延時重新填寫答題卡,可是不得不說對他們的傷害是不可避免的,心態多少受到了影響。
本身高考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每個人都很緊張,答題卡被撕的那一刻該有多崩潰。
而這一幕也惹怒了眾網友,很多網友生氣地罵道:「這就開始報復社會了,這不就是我考不好,你們也別想考好的心理嘛。」
更有網友說:「心理陰暗了,這屬於自己不想活,還要拉墊背的。」
其實這樣的情況不是個例,一名網友曾分享了自己高考時的一幕。
她說當年自己高考的時候,都是一個高中集中統一去高考點住著,在宿舍裡,有個女孩自己失眠還不讓其他同學睡覺,用一個東西敲雙層床的鐵架子,還不是連續的敲,過幾分鐘敲一次。
這樣的孩子,就是純粹屬於見不得別人好,我不好,你也別想好。
不禁疑惑,為何有的孩子心理如此陰暗呢?
02
記得之前,有一個新聞刷爆了網絡。
山東臨淄一名初三學生秦某,將同班同學連砍13刀,導致同學當場死亡。
當天放學後,秦某帶著作案工具,早早藏在同學家小區的樓道,等待馬某的到來。
馬某剛打開小區樓道的門,他就拿起水果刀迅速向他的心臟刺去,一刀又一刀,最終整整刺了13刀,致馬某當場死亡。
而他殺害同學的原因更是令人震驚,據了解,初中近三年的考試中,他的成績都高於馬某。
可馬某一直在進步,案發前,成績已經排在年級前列,甚至有的單科成績是超過他的,讓他接受不了。
秦某的父母是雙教師,平時父母對他的要求很嚴格,特別是學習上的要求特別高,正因為如此,他擔心拿不到第一,得不到家人的表揚,最終在極大的心理壓力下,殺死了馬某。
心理學中有個「超限效應」,是指一個人受到的刺激 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 的心理現象 。
而很多孩子就是如此,因為學習壓力過大,父母的期望過高,導致他們的心理承受到達了極限,此時再受到外界的刺激,就很容易刺激出內心中陰暗的一面,做出極端的事情。
前年6月,中科院研究生謝雕被殺案震驚全國。
而他被殺的原因,僅僅是因為比同學周凱旋優秀。
他們在中學時就是同班同寢室,兩人成績都很優異,幾乎不分上下,因此也被大家拿來作比較。
直到高考拉開了距離,謝雕發揮很好,考上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之後又考上了中科院大研究生。
而一直想考清華北大的周凱旋,高考失利,最後復讀後考上了西安交大。
看著曾經和自己一樣的同學謝雕越來越優秀,而自己卻高考失利,遠不如謝雕,於是他的心理出現失衡,最終荒廢了學業。
後來在一次同學會上,謝雕安慰周凱旋,卻被他認為是嘲諷,最終他追到了北京,將謝雕殺害。
周凱旋的父母非常愛比較,很喜歡在外吹噓自己兒子的考試成績好,周凱旋也是大家的榜樣。
原本是大家的榜樣,最後卻不如同一起跑線的同學。
這一切都成了不可跨越的心理壓力,最終將他壓垮。
其實,一旦一個人承受的外界壓力過大,而自己又不會排解,長久壓的他們喘不過來氣,慢慢內心陽光的一面就會越來越少,最終成為一個內心陰暗的人。
03
《冷暴力手冊》上說:
一個心理陰暗的人,它的世界裡都是軍事,謀略,心機,演技,心理布滿了黑色物質,看不到這個世界的陽光和愛,在他們的世界裡只有控制和利用。
而這種內心陰暗的孩子,長大後的所作所為,真的令人恐怖。
知乎上,曾有這樣的一個問答:和內心陰暗的人接觸是什麼感覺?
其中一名網友的回答,令人恐懼,他說:
和內心陰暗的人接觸,就好像一個人進入了一間非常黑的房間,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內心充滿了恐懼。重點是這樣的人,前一秒還和你笑,下一秒突然就變得精神分裂。
前段時間的熱播劇《隱秘的角落》中,秦昊飾演的張東升就是這樣一個人。
他和嶽父嶽母一起去爬山,一路上對他們照顧的非常好,拿東西,攙扶他們,非常細心,後來他對嶽父和嶽母說:「你們在這邊,我給你拍照」,然而卻將他們推下了山。
誰能想到前一秒細心的女婿,下一秒就成了殺人兇手。
其實這種內心陰暗的人,他們有著錯誤的人生觀念,誤以為毀了他人,就能得到想要的,於是他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
就像張東升,他以為殺害了嶽父和嶽母,妻子就不會和自己離婚。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
思想的動搖並非正確和錯誤之間左右不定,而是一種理智與非理智之間的徘徊。
內心陰暗的人,其實就是在理智與不理智之間徘徊,最終選擇了不理智。
內心陰暗的人就是這般,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從不在乎這樣做是對是錯,只要自己想,就去做。
這樣的人長大後,真的很恐怖,任何一個相識或者不相識的人,都有可能遭其毒手。
04
馬克·吐溫在《赤道環遊記》裡說:
每個人都是月亮,總有一個陰暗面,從來不讓人看見。
其實每個人都有內心陰暗的時候,所不同的是,有人在犯錯前理智佔了上風,避免傷害發生;而有些人卻失去了理智,被內心的陰暗所控制,做出不可挽回的事。
所以對我們父母來說,從小避免養出內心陰暗的孩子很重要,那麼我們要如何做呢?
其實每一個由天真爛漫的孩子成長為行為出現偏差甚至犯罪的人,很可能是因在日常的生活中,壓力太大,讓他們承受不住,最終精神出現問題。
所以我們在平時要給孩子減少壓力,比如不過分強調孩子的成績,不過分重視孩子的排名。
即便孩子的成績不好,也不去責罵,減輕孩子的壓力。
慢慢孩子會感覺放鬆,內心才會健康發展。
內心陰暗的孩子,大多因為有壓力卻沒辦法發洩,長久積壓在心底,最終心理出現了問題。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引導孩子發洩和轉移情緒。
我們可以在家為孩子準備一個不會傷害自己也傷害不了別人的發洩角,當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可以在發洩角去發洩自己的情緒。
然後去引導孩子學會轉移,也就是當孩子發洩完之後,我們引導孩子去做別的事,從而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尹建莉老師在書中就曾對如何處理孩子的壞情緒說到:
「接納」是讓孩子的壞情緒向外宣洩,「轉移」是幫孩子構建好情緒。雙管齊下,會讓孩子的情緒徹底扭轉,更快地好起來。
一旦孩子的情緒及時得到排解,並學會了轉移,他們就不容易失去理智,更不會做出不理智的事。
很多內心陰暗的孩子,都是因為看到都是陰暗的一面,看不到陽光積極的一面,於是他們的腦海中,只有陰暗,做事自然也會做出陰暗的事。
所以我們要在平時,引導孩子善於發現生活中積極陽光的一面。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遭遇了妻子的背叛、含冤入獄、無期徒刑等等一系列的災難,但是這些並沒有讓他變得陰暗,也沒有讓他想到去報復,而是想到如何去讓自己過得更好一點。
在監獄裡,他積極尋找自己喜歡做的事,比如修葺屋頂,寫信給州長求取唱片和圖書,以及利用一切方式和外界保持聯繫,為自己尋找後路。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安迪
作為父母我們也應該引導孩子多去看到生活積極陽光的一面,面對問題不是去抱怨不公,侵害他人,而是看到事情的積極的一面,努力尋求解決方法。
只有我們引導孩子,從小發現積極的一面,慢慢孩子的內心才會變為一個積極陽光的孩子,才不會輕易被陰暗所控制。
其實每一個孩子的問題,都是我們教育中的問題。
雖然現在我們和孩子們面臨的壓力都很大,但是我們也要適可而止,保證這些壓力在孩子的承受範圍之內。
畢竟成績再好,都不如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您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