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就「越壞越叛逆」,為何會這樣

2020-11-28 庭爸談育兒

小時候越「乖」,長大後可能就越「壞越叛逆」,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常常發現,身邊那些被定義為「乖孩子」「聽話」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變得問題多多,甚至像《傷仲永》裡一樣「泯然眾人矣」。

有調查報告表明,全國約有三分之一的中小學生被認為患有各種精神疾病,而多達四分之一的大學生,也存在心理疾病的症狀。

更有統計表明,母親是老師,孩子成學霸的比例,遠超其它職業的媽媽。


但與此同時,另一份自殺危機學生父母職業分布圖裡,老師、醫護和公務員位列前三。

將這些信息放在一起來看,真的就從數據層面告訴我們:

那些乖巧的,努力著的「學霸」和「乖孩子」們,往往也是心理疾病的高發人群。

這與我們在生活中的感受,形成了一致的結果。


正如北大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副主任徐凱文所說:這些孩子都患上了「空心病」。

因為他們的優秀是為別人而活,自己的內心卻是空空蕩蕩的,並且有強烈的孤獨感。

「他們有強烈的孤獨感,不知道人為什麼要活著,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需要成為一個好孩子、好學生。但這一切似乎都為別人做的,因此做得非常辛苦,疲憊不堪……」

患上「空心病」的孩子,往往會生活在一個壓抑的家庭裡。

而他們,往往是從「乖孩子」開始的。

乖的背後,是沒有自我和獨立,是不為人知的痛苦

在《隱秘的角落》裡,朱朝陽就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他的父母離異,他雖然跟著媽媽,卻常常需要自己做飯,自己學習,自己照顧自己。

這個孩子,學習都是第一,家長會上,面對別的家長請教怎麼把孩子培養得如此優秀的。周春紅很驕傲,我平時就沒怎麼管他,這孩子他就是獨立性強,不用怎麼教育,自己就知道學。

這麼懂事,不愧是「別人家的孩子」。


媽媽不在身邊,爸爸組建了新家庭,這個懂事的孩子,被人欺負,碰到問題,永遠都沒有人可以述說,在父母的眼裡,這個孩子懂事得,就像空氣一樣透明。

媽媽只關心成績,根本不關心自己的兒子,所以她不想和兒子聊學校裡的煩惱,對兒子的種種情緒完全視而不見。

而他的父親,關心的焦點早就轉移到了新家,轉移到了後來出生的女兒身上,朱朝陽這個兒子,早就被邊緣化了。

媽媽的控制與漠視,爸爸角色的缺失與迷糊,讓朱朝陽的懂事,反襯出這對夫妻的不懂事。


反過來,媽媽需要用婚姻失敗,被丈夫傷害的人設,來逼兒子聽話主懂事。在這個氛圍之中,讓人來可憐自己,也強迫兒子為自己爭口氣,要活成她的驕傲。

所以,她只看成績,兒子早就成了「工具人」。

這一切,都被懂事的朱朝陽看透了,當他向自己的母親吼出那句話時,媽媽再也說不出一句話來。

「是你逼著爸爸離婚籤字的,你不要以為我什麼都不記得,我什麼都記得。你們只在乎你們自己。」

這樣的乖巧與懂事,絕不是好事。

就像我們常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裡面,既有對孩子的褒獎,也有對孩子的心酸和遺憾。


乖的背後,是迎合父母,壓抑自己

有位網友分享自己在長途火車上的一段經歷,他對一個鄰鋪的小女孩印象特別深。

這是趟要坐20多小時的長途火車,一位40左右的媽媽,帶著一個12歲左右的女孩,還有兩個弟弟,1個7歲左右,另一個剛會走路。

媽媽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一個大箱兩個大背包,這麼遠怎麼不坐飛機?網友問,結果孩子媽媽說,飛機貴行李還要託運,我家老大懂事會幫我照顧的。

網絡配圖

果然老大很懂事,小女孩全程幫媽媽拿行李,照顧弟弟,最小的弟弟坐不住,總是滿車廂跑,都是她牽著走來走去。她媽媽剝石榴餵七八歲的弟弟,她抱著一歲多的弟弟在一邊看著。良久,才小心翼翼地問,媽媽我也想吃。結果她媽媽把剩下的半個丟給她自己去剝。

晚上要睡覺了,她媽媽累了要休息,交待小女孩照顧弟弟,就和七八歲的弟弟分別睡在上鋪和中鋪。

網絡配圖

而那個小姑娘就那樣抱著小弟弟坐在下鋪,一直沒睡,直到半夜一點多小弟弟哭聲吵到別人,媽媽才在列車員的呼叫下爬起來,這時候小女孩才能爬上中鋪去休息。

全程,媽媽都說自己的女兒很懂事,但在網友看來,與其說是懂事,不如說是可憐。

或者,懂事的背後,意味著要壓抑自己,更要承擔責任。

如果我們童年時是家裡的長子長女,或許這樣的感受會更深。

乖的背後,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很多家長總是說,為什麼自己的孩子總是「窩裡橫」,在家裡敢哭敢鬧,出去外面卻乖得像只小綿羊。

有媽媽說,自己家的娃,在家裡那是像個小霸王一樣,出去外面卻被別的小朋友欺負,把她氣得半死。

再想想看,孩子是敢在父母面前發脾氣,還是在老師面前發脾氣。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孩子知道,他跟你發脾氣,他很安全,你的反應他知道。但對老師發脾氣,他沒把握自己能不受懲罰。

如果孩子不敢表達自己,顯得「乖」的背後,往往是安全感的缺失。


想想看,說起乖巧、懂事的孩子,我們的頭腦裡,會閃現出什麼樣的形象來呢?

是不是一個行事小心翼翼,說話細聲細氣的樣子?

是不是總是盯著你的臉,害怕你臉上露出任何不悅表情?

是不是小小身軀,卻承擔著與年齡不相稱的責任與壓力?

是不是做起事來,需要為別人著想,唯獨沒有為自己想過?


從小,父母應該這樣與孩子相處

同樣是父母,我並不希望自己女兒太懂事,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如果女兒乖巧到過份,那一定是「事出反常必有妖」。

1、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希望聽到她跟我求助,爸爸,我需要你的幫助,這是我想聽到的。這與培養獨立性無關,但與陪伴和安全感有關。

如果,我們總是以培養獨立性為由,冷漠地要求她凡事自己想辦法。也許我們培養出孩子獨立的同時,也讓她知道,父母給不了愛,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未來長大,這個孩子會怎麼對待當年冷漠對待自己的父母呢?


2、孩子可以懂事,也可以有情緒時放心向我傾述

懂事不意味著要看人眼色,我希望我的孩子,有情緒了有心事了,會先想起我和媽媽,她能信任的將自己的情緒和不安,都告訴我們,而我們要做的,是接納她的感受,而不是站在「判官」的角色上,對她的做法進行批評和指責。

與指責孩子「你怎麼當時不這樣?」還不如安撫他,碰到什麼問題了,跟爸爸媽媽聊一聊,說說孩子的心事,這種述說,會讓負面情緒得到釋放,猶如水的流動一樣,不會堵塞,也就不會腐敗。

3、孩子總有孩子的一刻,長大後我們再沒機會看到孩子調皮的一面,為什麼從小就要壓抑這一切呢?

當然,這必然也有原則與紅線,只要不越界,讓孩子在這個空間裡,反而更加容易獲得安全感。

安全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而我們在孩子早年時的陪伴,無不是在增強孩子的安全感。這是心理健康的堤壩,幼兒時期構築得越強大,未來孩子在面對學習與壓力時,就會有更強的抗壓能力。

所以,如果我們的孩子表現得很聽話,希望這是孩子發自內心、充滿喜悅的表現。


我是庭爸,8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和評論,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是會被家人、老師讚揚有加。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批評。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 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是會被家人、老師讚揚有加。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批評。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 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 為什麼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很多心理分析師、療愈師都有這樣的結論:● 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 白茶清歡: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怎麼樣,家長們互相碰面了解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大人就會喜歡自己誇自己懂事,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會被家人老師讚揚有加,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和批評,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越乖越懂事,長大後得心理疾病的概率越大?
    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是會被家人、老師讚揚有加。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批評。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 小時候表現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心理問題更多?
    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是會被家人、老師讚揚有加。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批評。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 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反而越不幸福?背後三大現實原因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使用「乖」作為衡量孩子素質的標準。在學校裡,「孩子平時聽話」也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父母總是對自己的孩子嘮叨:「你必須聽話,如果你不聽話會怎樣……」當父母見面並談論起孩子時,他們經常互相稱讚「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孩子們內心知道,如果他們表現得「乖」,大人就會很高興。
  • 越「乖」的孩子,越容易落後於時代
    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是會被家人、老師讚揚有加。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批評。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 小時候表現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心理問題更多?
    「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很多心理分析師、療愈師都有這樣的結論: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 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心理問題越多呢?
    「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題主說不論家長還是社會都以孩子是否聽話來衡量好壞,而且很多心理專家都認為: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 問:為什麼小時候表現越「乖」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在學校「孩子平時聽話嗎?」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聽話就會怎樣怎樣,不聽話就會....」家長們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會互相誇獎「你家孩子真乖」等等。小孩子心裡知道:自己表現得「乖」,大人就會高興,自己聽大人的話、察看大人的臉色行事,大人就會喜歡自己,誇自己「懂事」。
  • 有人說,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
    ,長大後,有些甚至存在感情淡漠、自私、潛在暴力、患得患失的焦慮情緒。從這個角度來看,越乖的孩子,長大就越讓人操心。有心理學家說: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後普遍心理問題較多,原因就是,他們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內心壓抑,十分痛苦。
  • 為什麼孩子越乖,長大越痛苦?看看愛頂嘴的孩子,就知道了
    導讀:為什麼孩子越乖,長大越痛苦?看看愛頂嘴的孩子,就知道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孩子越乖,長大越痛苦?看看愛頂嘴的孩子,就知道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越聽話的孩子,長大後越讓人操心?
    教育的目標有千萬種,也許最差的一種就是把孩子培養成「乖」孩子了……一、「乖」會討好大人,忽視真實的自己 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了心理問題較多二、「乖」孩子不懂的表達真實情緒 與其說你的孩子聽話乖巧,不如說你的孩子沒有安排感,如果孩子不哭不鬧,說明他覺得要做一個你們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就不能哭鬧,他知道不哭鬧你們才會更喜歡他。換句話說,他在壓抑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 小時候表現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心理問題更多?
    題圖:《隱秘的角落》為什麼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小孩子心裡知道:自己表現得「乖」,大人就會高興,自己聽大人的話、察看大人的臉色行事,大人就會喜歡自己,誇自己「懂事」。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那些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的孩子總是會被家人、老師讚揚有加。而淘氣、叛逆、反抗的孩子總是會被處罰、批評。
  • 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越讓人操心?
    ,孩子高興極了。這時中國專家問教師:「他用藍色畫蘋果,你怎麼不糾正?」那個教師說:「我為什麼要糾正呢?也許他以後真的能培育出藍色的蘋果呢!」外國教師這樣容忍孩子「不聽話」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護孩子的想像力,激發孩子的創造力。當然允許孩子「不聽話」指的主要是思維上的「不聽話」。
  • 為什麼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越多?
    薩姐出品01「感覺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後問題越多。」前天和閨蜜聊天時,她突然發了這麼一個消息。原來,閨蜜聽說她的一個小學同學得了抑鬱症在鬧自殺,才如此感嘆。那個同學曾經是個聽話懂事,從來不用父母操心的乖女兒。小時候的她,每天早晨會自己起床,然後關掉鬧鐘喊弟弟起床。每天晚上,她會輔導弟弟完成作業。上下學總是很準時,從來不會遲到早退,也不做任何出格的事。
  • 孩子小時候越聽話,長大了卻越痛苦,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會在生活中發現一種現象,乖孩子越多,他們被成年人愛的可能性就越大,頑皮的孩子要麼被父母毆打或罵,要麼被別人拒絕。越乖的小孩,長大了卻越痛苦,為什麼呢?1:服從不是獨立大人小時候會喜歡好孩子,因此為了取悅大人,有些孩子會故意隱藏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並迎合大人的意見和指示,如果這樣下去,他們將失去自己的見解,而且他們的性格往往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就形成了。
  • 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越容易出現這些問題,家長不要高興得太早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乖孩子」,她的性格卻是沉悶、黑暗的,活得也很掙扎很痛苦。我身邊的朋友看完這個劇都深有感觸,從小很乖的孩子,是大人理想中的孩子,不折騰、不鬧心,說什麼話都聽,讓做什麼事都做。但是,這樣的孩子長大反而容易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 心理學:小時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也越多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通常人們喜歡用「長殘了」來形容那些小時候長得可愛俏皮,但是長大後變得普通,顏值大不如從前的人。很多人道「歲月是把殺豬刀」,越長大反而長得越醜。除了外貌上的變化,部分網友也用長殘形容自己的內心成長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