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宣布推出香港區域 或切割阿里雲亞太市場份額

2020-12-18 雷鋒網

4月24日,Gartner發布《2018年IT服務市場報告》,在公共雲基礎設施領域,阿里雲連續兩年位居亞太市場第一。

4月25日,亞馬遜AWS官方宣布香港區域正式開放,其在亞太地區的區域增至8個,雲基礎設施進一步擴大規模。

這兩個動作雖不是有意為之,但明顯,這兩個亞洲最大的雲廠商之間一直充斥著濃濃火藥味。

AWS、微軟Azure、阿里雲的全球足跡PK

全球範圍內,AWS21個區域,提供 64個可用區。另有其它4個區域、12個可用區將於未來兩年在巴林、開普敦、雅加達和米蘭上線。

雷鋒網註:區域均由多個可用區組成,可用區是指獨立的、位於不同地理位置的技術基礎設施,每個可用區都有獨立的供電、散熱及物理安全措施。

AWS全球區域(黃色代表已推出區域,綠色代表即將推出,註:香港這一區域在圖中未更新)

除去這次的香港區域,AWS在亞太地區的部署還包括北京(由光環新網運營)、孟買、寧夏(由西雲數據運營)、首爾、新加坡、雪梨及東京。

全球範圍內,微軟官方稱有54個Azure區域(雷鋒網註:微軟的「區域」概念與AWS和阿里雲兩家似乎不同,最終導致統計結果差異)。在亞洲,其區域分布在澳大利亞、中國、韓國、印度和日本。

全球範圍內,阿里雲設立了華北1、華北2、華北3、華北5、華東1、華東2、華南1、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日本等19個地域節點,56個可用區。

同時,阿里雲是唯一在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開設數據中心,並提供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服務的雲服務商。雖然從全球角度的區域和可用區來看,阿里雲稍遜AWS,但在中國市場,阿里雲屬於絕對領先。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礎設施布局這件事,除了3A,谷歌、騰訊、金山等廠商也在不惜重金投入海外數據中心的建設。由於數據中心是重資產、長周期的活,前期資金力度一般較大,屬於撒錢換市場。

AWS「落戶」香港   掘金機會在哪?  

在中國內地,數據跨境傳輸、雲服務牌照、《網絡安全法》等對國外雲廠商入華商用有特殊限制,但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這一政策則比較寬鬆。

2008年,AWS 在香港開設首個CloudFront節點 (Point of Presence, PoP) ,讓客戶以低延遲優勢為終端用戶提供信息。此後,AWS相繼在香港增設兩個節點,最新的節點在2016年投入服務;同年AWS也在香港開設首個Direct Connect接入點。2013年,AWS在香港設立辦公室。

可以看出,AWS在香港這一重要國際節點布局已早。

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190個國家、數百萬客戶正在使用AWS技術,其中有數十萬客戶位於亞太區,數千客戶位於香港,其中亞洲萬裡通、國泰航空、滙豐銀行、香港迪斯尼、太古可口可樂都屬於AWS大客戶。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認為,除了方便大客戶將核心業務遷移到AWS上以及拉新中小創業公司,AWS其實還有諸多考量。比如以下4點:

  • 基本出發點看,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遍布全球,有利於AWS在當地提供雲平臺的本地化能力,及時解決本地故障,不必費時費力跨越多個區域。

  • 經濟趨勢看,亞太地區經濟活力旺盛,網際網路用戶增長最為迅猛,尤其是香港這一亞洲商業、金融、貿易和人才中心,成為雲廠商競相進入的關鍵區域。

  • 全球政策看,印度等國推行「數據本地化」越來越快,雲廠商手腳受限,加上歐盟一直力推GDPR(《通用數據保護條例》),數據隱私問題出在風口浪尖,一旦罰錢,都是數十億的規模,佔到雲廠商營收很大比例。通俗點來說,罰不起。

  • 大灣區機會看,我國已出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展望了當地2022年-2035年的發展機會,一時間國內企業掀起了一股入駐狂潮,國際企業也似乎盯上了這塊肥肉。AWS由於紮根早,在香港推出區域也有利於今後的業務發展。

AWS在中國市場份額已升至第三   給阿里雲造成壓力

由於Gartner《2018年IT服務市場報告》設有密匙的緣故,我們無法拿到原報告,但此前3月18日專做電信網絡市場情報的公司Synergy Research Group做了一份《2018年Q4及全年的全球雲基礎設施服務市場數據》的報告。

2017 Q1~2018 Q4中國雲基礎設施服務市場份額,來源:Synergy Research Group

報告顯示,中國市場份額上,1-5名分別是:阿里雲、騰訊雲、Sinnet(光環新網,AWS中國夥伴)、China telecom(電信)和China Unicom(聯通)。

其中,阿里雲有40.5%的市場份額,騰訊雲緊追其後(16.5%),AWS迅速發展達到9.7%,超過了中國兩大電信運營商——AWS在中國市場「悶聲發大財」的態勢逐漸顯現。

鑑於當前雲計算的支出總體只佔企業IT支出的10%,還有90%的市場沒有把雲用起來,亞馬遜AWS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執行董事容永康此前對雷鋒網表示,他並不認為雲計算市場競爭很激烈,無論國內國外。

但儘管如此,AWS的迅速崛起還是給阿里雲等國內廠商帶去不小的壓力。這次AWS推出香港區域,在亞太市場又帶來新的變量,亞太市場份額圖勢必會被改寫。

相關文章:

中國雲市場,誰在挑戰阿里雲、騰訊雲?

對話容永康、田溯寧:AWS如何在中國雲計算市場掀起風暴?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AWS調侃甲骨文市場份額低:我眼裡只有阿里雲和微軟……
    全球雲計算市場的競爭可以說是越來越白熱化,即使是領頭羊亞馬遜,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新格局已經誕生。前兩天的亞馬遜re:Invent開發者大會上,AWS CEO Andy Jassy在演講時亮出一張全球公共雲市場份額圖,甲骨文創始人拉裡·埃裡森慘遭調侃:甲骨文市場份額太低。
  • 2018全球十大雲服務商數據中心建設 布局海外雲服務市場
    (四)阿里雲-發力印尼、中東   3月15日,阿里雲宣布,其在印度尼西亞的首個數據中心開始運營,早在2017年12月,阿里雲就宣布正式進入印度,發力印尼市場。對於亞馬遜AWS、微軟Azure都在搶先布局的中東地區,阿里雲也與去年宣布將在杜拜建設第二個數據中心。
  • 從AWS市場份額中看到的MSP崛起之勢
    據美國權威調研機構Gartner近日發布的《全球公共雲市場份額報告(2017年)》顯示,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阿里雲位列前三, 而2017年AWS的IaaS營收達到122.21億美金,市場份額超過50%,這一數據表明AWS無愧為全球雲計算市場公認的領導者。
  • 8000億雲服務市場:巨頭爭霸,創企「搶食」
    對於亞馬遜AWS、微軟Azure都在搶先布局的中東地區,阿里雲也在去年宣布將在杜拜建設第二個數據中心。同一個月份,騰訊雲也宣布在香港、美國以及印度增設的四大國際數據中心面向全球開放服務。據悉,騰訊雲將在不久後在泰國、俄羅斯、日本等地開放數據中心;3月20日,金山雲宣布俄羅斯數據中心開啟內測,地點位於首都莫斯科城內。
  • Google 雲平臺選址香港,2018 年建亞太第六座數據中心
    雷鋒網 11 月 24 日消息,Google 宣布中國香港將為旗下 Google 雲平臺(GCP)的新區域,將於 2018 年正式啟動,這也是 GCP 在繼新加坡、雪梨、臺灣、東京和孟買之後,第六個設在亞太地區的數據中心。
  • 第三季度中國雲市場超50億美元,BATH佔八成市場份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各界積極推進數位化轉型,引發對雲服務的需求劇增。在筆者看來,中國作為最具活力市場,對新技術需求強勁,特別在今年提出加大新型基礎建設,以5G、人工智慧、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驅動產業智能化不斷深入至各行各業,從而進一步激活國內雲服務市場規模。阿里雲阿里作為國內最早發展雲服務的網際網路廠商,是數位化與智能化轉型背後中堅力量,助力各行業轉型升級。
  • 阿里vs騰訊 港交所過招 誰是市值之王?
    騰訊 最新市值 3.06萬億港元 核心業務 網絡/手機遊戲、社區增值服務及應用、網絡廣告、其他分部主要包括支付相關服務、雲服務及其他服務等。 三大板塊 雲服務、網路遊戲、社交及其他廣告收入。
  • AWS宣布AWS IoT SiteWise正式可用
    北京2020年7月15日 /美通社/ -- 日前,亞馬遜雲服務(AWS)宣布AWS IoT SiteWise 正式可用。作為一項託管服務,SiteWise可從工廠車間收集數據,構建和標記這些數據,並生成實時關鍵績效指標 (KPI) 和量化指標,幫助工業客戶做出更好的數據驅動型決策。
  • Infor在中國基於AWS推出酒店管理雲解決方案,促進中國酒店業數位化...
    > 1日 ——為特定行業提供商業雲軟體的領先提供商Infor今天宣布Infor酒店管理解決方案(Infor Hospitality Management Solution,HMS)已在AWS中國(寧夏)區域(由西雲數據運營)正式上線。
  • 盤點2019雲服務市場頂級玩家:亞馬遜微軟稱雄全球,百度領跑AI cloud
    在全球市場,微軟Azure正在縮水與亞馬遜的差距,在亞太和中國市場,亞馬遜明顯不敵阿里雲。微軟奪得百億美元訂單亞馬遜、微軟和阿里雲作為全球三大雲巨頭,佔據全球近七成市場份額。儘管微軟與亞馬遜AWS雲服務存在一定差距,但在美國市場,微軟來勢洶洶,視為AWS最大競爭者。
  • 爆料:騰訊欲搬谷歌雲當救兵,「谷-騰結盟」大戰阿里華為
    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二大雲計算市場,但大部分市場份額被阿里雲佔據,谷歌雲、AWS和微軟Azure等國外雲服務提供商處於明顯劣勢地位,騰訊雲的市場份額與阿里雲存在巨大差距,也受到來自華為雲的追擊。若騰訊能夠搬來谷歌雲這個救兵,又會讓國內雲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
  • 早報速覽|2019雲計算亞太市場:阿里雲第一;最便宜驍龍865 5G手機...
    2019年雲計算市場:阿里雲亞太第一,全球第三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發布2019年雲計算市場追蹤數據,亞馬遜、微軟、阿里雲、谷歌排名前四。在亞太地區,阿里雲市場份額從26%上漲至28%,位列第一,接近亞馬遜和微軟總和。分析師普遍認為,阿里雲進一步擴大雲基礎設施和核心技術投入,「未來數年內趕上亞馬遜是大概率事件」。
  • 阿里牽手西門子建物聯網,將在中國推出工業雲 MindSphere
    今年 6 月,阿里雲宣布將全面進軍物聯網( IoT)領域,短短一個月後,跨國企業西門子成為其重要的合作夥伴。根據路透社消息,當地時間本周一,西門子與阿里雲在柏林籤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展開合作,西門子使用阿里雲基礎設施推出其物聯網作業系統 MindSphere。西門子進一步打入中國MindSphere 是西門子基於雲的開放式物聯網作業系統(即 「工業雲」),可連接產品,工廠,系統和機器,使用戶能夠利用物聯網生成的大量數據和分析。
  • 騰訊架構大調整 與阿里爭奪雲市場
    於是,騰訊開始了這一場自我革命:整合雲服務,整合內容,整合廣告。而自我革命的背後往往是深刻的困局和衝鋒的前兆。落後阿里,爭奪雲戰場提到騰訊,相信用戶可以想到一連串耳熟能詳的產品:QQ、微信、王者榮耀……而媒體所發消息中第一句就提到騰訊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卻讓用戶覺得陌生。
  • 聯商周報:網易考拉賣身阿里 永輝超市發力山東
    聯商網消息:本周零售圈(2019.9.2-9.6),阿里20億美元收購網易考拉,領投網易雲音樂;永輝發力山東,區域總經理和開店數量曝光;蘇寧收購37家萬達百貨共花了27億;Costco嘗到甜頭,計劃明年在滬開第二家店;前優衣庫中國COO跳槽李寧任聯席CEO;天貓、京東、蘇寧等下架香港大班月餅……阿里20億美元收購網易考拉 領投網易雲音樂
  • CRM軟體巨頭Salesforce聯手阿里入華 借阿里雲叫板甲骨文
    鳳凰網科技訊北京時間7月25日消息,客戶關係管理(CRM)軟體巨頭Salesforce周三宣布,公司已經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了戰略夥伴關係,藉此進入中國軟體市場爭奪亞洲新業務。Salesforce和阿里周三在一份聲明中稱,阿里將成為中國大陸、香港、澳門以及臺灣客戶的獨家Salesforce軟體提供商,並且只銷售Salesforce的企業CRM產品套裝。雙方還將把Salesforce的CRM平臺帶給中國大陸、香港、澳門以及臺灣的客戶,包括銷售雲、服務雲、商務雲以及Salesforce平臺。
  • ...首份 IaaS+PaaS 魔力象限:AWS、谷歌、微軟領導者;阿里、甲骨文...
    與阿里雲和Oracle同屬特定領域者這個類別的還有IBM和騰訊雲,「挑戰者」和「有遠見者」這兩個象限空空如也,任何類別沒有新進入者。這份報告首次將基本的IaaS產品(比如計算和存儲)與PaaS產品(比如按需提供的雲資料庫和「Serverless」計算服務)併入到了整個雲市場。總體而言,該報告的合著者之一、Gartner分析師Raj Bala表示,AWS仍是明顯的領導者,尤其在市場份額方面。不過隨著谷歌、Oracle和阿里雲都在加快推出產品功能,這個市場變得競爭更激烈。
  • AWS宣布Amazon Timestream時序資料庫正式可用 已在美國東部等區域...
    10月12日消息,亞馬遜雲服務(AWS)宣布Amazon Timestream正式可用。作為一款面向物聯網和運營應用的全新時序資料庫,Amazon Timestream每天可處理數萬億規模的時序事件,速度比關係型資料庫快多達1000倍,而成本卻低至其1/10。
  • 亞馬遜推出Honeycode新應用,品牌域名跳轉至.aws
    據外媒消息,昨天亞馬遜對外宣布,推出一項名為Honeycode的新項目。該項目宣稱一些不會編碼的人員也能夠在零編碼知識基礎下構建移動和Web應用程式,這被認為是產品經理的福音。據了解,Honeycode可用於使用AWS內置資料庫來構建應用程式,例如項目管理應用程式或任務跟蹤應用程式,以管理小型團隊中的工作流。
  • 阿里雲雙12活動:雲伺服器租用2折優惠
    在 2017 年的中國公有雲IaaS市場份額當中,阿里雲以47.6%的佔比,一舉成為當之無愧的「狀元郎」;而在世界雲產業當中,阿里雲再度奪魁,排名僅在AWS、Azure之後,位居全球公共雲服務市場第三席位,國人之驕傲!陳位就列,不能者止!阿里雲收穫如此顯赫的戰績與榮譽,但它並未沉迷於其中,始終肩負使命與責任,在激烈殘酷的競爭態勢中保持著領先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