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方藍色小字,關注本公眾帳號。
→)回復任意字符,根據提示查閱所有歷史文章。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連結打開原文網頁。
—)敬請分享本文到您的朋友圈。
AIDMA法則
AIDMA是消費者行為學領域很成熟的理論模型之一,由美國廣告學家E.S.劉易斯在1898年提出。該理論認為,消費者從接觸到信息到最後達成購買,會經歷這5個階段:
A:Attention(引起注意)——花哨的名片、提包上繡著廣告詞等被經常採用的引起注意的方法
I:Interest (引起興趣)——一般使用的方法是精製的彩色目錄、有關商品的新聞簡報加以剪貼。
D:Desire(喚起欲望)——推銷茶葉的要隨時準備茶具,給顧客沏上一杯香氣撲鼻的濃茶,顧客一品茶香體會茶的美味,就會產生購買慾。推銷房子的,要帶顧客參觀房子。餐館的入口處要陳列色香味具全的精製樣品,讓顧客倍感商品的魅力,就能喚起他的購買慾。
M:Memory(留下記憶)—— 一位成功的推銷員說:「每次我在宣傳自己公司的產品時,總是拿著別公司的產品目錄,一一加以詳細說明比較。因為如果總是說自己的產品有多好多好,顧客對你不相信。反而想多了解一下其他公司的產品,而如果你先提出其他公司的產品,顧客反而會認定你自己的產品。」
A:Action(購買行動)——從引起注意到付諸購買的整個銷售過程,推銷員必須始終信心十足。過分自信也會引起顧客的反感,以為你在說大話、吹牛皮。從而不信任你的話。
該理論將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模型化,有助於廣告主系統的研究消費者後更有效的進行的商品的宣傳。
但是,該理論並沒有具體細化到不同的商品類別,實際上,該理論更多的適合高捲入度的商品(價格高,需要小心做決策),而對於低捲入度商品,消費者的決策過程往往沒有那麼複雜。
這個理論可以很好的解釋在實體經濟裡的購買行為,但在網絡時代,該理論的解釋無法準確的概況一些消費者的典型特徵。2005年,日本電通集團提出了基於網絡購買消費者行為的AISAS理論。AISAS的前兩個階段和AIDMA模型相同,但在第三個階段S為Search,即主動進行信息的搜索,第四個階段為A,即達成購買行為,最後一個階段S為Share,即分享,將購買心得和其他人進行分享。這一學說,更加準確的概括了在網絡條件下,消費者獲得信息,分享信息的能力。是AIDMA理論的發展。
(百度百科詞條:http://baike.baidu.com/view/1271190.htm)
AISAS模式
AISAS模式是由電通公司針對網際網路與無線應用時代消費者生活形態的變化,而提出的一種全新的消費者行為分析模型。
1、簡介
營銷方式正從傳統的AIDMA營銷法則(Attention 注意Interest 興趣 Desire 欲望 Memory 記憶 Action 行動)逐漸向含有網絡特質的AISAS發展。
Attention——引起注意
Interest——引起興趣
Search——進行搜索
Action——購買行動
Share——人人分享
AISAS模式的轉變。在全新的營銷法則中,兩個具備網絡特質的「s」——search(搜索),share(分享)的出現,指出了網際網路時代下搜索(Search)和分享(Share)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地向用戶進行單向的理念灌輸,充分體現了網際網路對於人們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的影響與改變。
AIDMA購買模式向AISAS購買模式轉化圖
2、模式形成
從傳統時代到網絡時代,網際網路(WEB)與移動應用(Mobile)得到了爆發性的普及。我們知道,在中國,截至06年7月,網際網路使用人數已達到1.23億,手機的應用則更為普及。從應用的絕對人口數和接觸時長來說,這些後起之秀達到甚至超越了電視、報紙等傳統媒介。
如果說第一代網際網路同電視、報紙一樣承擔了信息發布者的角色,網絡搜尋引擎則提供了與傳統媒介完全不同的、主動、精準獲取信息的可能性。
緊接著,Web2.0帶來了傳統媒體無可取代的全新傳播理念——以生活者為主體的傳播——消費者不僅可以通過網絡主動獲取信息,還可以作為發布信息的主體,與更多的消費者分享信息。由於將生活者也吸引進來的網絡工具(如Blog/Wiki/BBS)的崛起,生活者的行為模式和媒體市場也隨之變化。個人Blog通過像「Google AdSense」這樣的廣告定向發布與利益共享機制,不斷提高其作為廣告媒體的功能,而且各種搜索網站的精度也在不斷的得到改進,從而,媒體市場由之前的扁平式發展,逐漸呈現深度、精準發展的趨勢。
針對這種趨勢,電通提出的CGM(Consumer Generated Media)消費者發布型媒體概念:以Blog、Wiki、BBS、SNS等為主要形式的個人媒體,不僅停留在個人信息發布和群體信息共享,還涉及到將新聞和企業信息(也包括廣告)進行比較討論等各種各樣的傳播形式;信息發布由從前的B2C——由商家向消費者發布的模式,轉化為「B2C2C」——由商家向消費者發布之後,消費者向消費者發布與共享的模式。
3、適應性
生活者的變化首先表現在媒體接觸時間的變化。網際網路與移動應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娛樂、學習的方式,在消費者的生活時鐘裡,除了看電視、看報紙、行車、逛街、差旅等等傳統行為,收郵件、搜索信息、上論壇、寫Blog、收發簡訊/彩信、在線交易等藉由網際網路與手機創造的生活方式,亦已成為消費者的生活環節。
其次表現在消費者主動性消費的增加。由於網際網路為消費者主動獲取信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消費者在購買決策過程中,可以在網際網路上搜索、收集商品/服務的信息作為依據,再決定其購買行為,進行較之以前更為理性的消費。CNNIC歷次調查數據顯示,對商品/服務等的信息檢索始終是網民對網際網路的主要用途之一。
網際網路還引起了消費者心理的改變,「不願失敗」的消費心理有了更充分的信息依據。在傳統時代,營銷的手段萬變不離其宗,是刺激需求的手段,消費者亦在種種商品信息與營銷宣傳中混沌迷糊地進行著購買決策。在網絡時代,行業頻道、行業垂直網站、專業評論網站、專業博客的出現,使消費者有機會從多種渠道獲得詳盡的專業信息,從而確保其儘可能進行「正確的」購買決策。
傳播環境與消費者是營銷過程中的一體兩面。依據電通的接觸點管理理論(Contact Point Management),生活者(消費者)因使用網際網路及手機而產生的生活接觸點,都將成為整合營銷過程中不容忽視的傳播媒介。
4、消費模式
重構消費者行為模式
由於傳播環境與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者的購買探討過程也隨之變化。營銷者需要重新考慮這樣的問題,在消費者的購買探討過程中,商品認知階段,消費者的信息來源是什麼?適合的媒體是什麼?理解商品和比較探討的階段,消費者的信息來源是什麼?適合的媒體是什麼?購買商品的階段,消費者的信息來源是什麼?適合的媒體是什麼?
根據電通公司的調查數據,在商品認知階段,消費者的信息來源以電視、報紙、雜誌、戶外、網際網路等媒體廣告為主;在理解商品及比較探討和決定購買的階段,除了親臨店頭之外,網際網路及口碑相傳是其主要信息來源與決策依據。
基於以上一系列的研究與探討,電通公司對作為營銷基礎的消費者行為模式進行了重構。
傳統的AIDMA模式(Attention 注意Interest 興趣 Desire 欲望 Memory 記憶 Action 行動),消費者由注意商品,產生興趣,產生購買願望,留下記憶,做出購買行動,整個過程都可以由傳統營銷手段所左右。
基於網絡時代市場特徵而重構的AISAS(Attention 注意Interest 興趣 Search 搜索 Action 行動 Share 分享) 模式,則將消費者在注意商品並產生興趣之後的信息搜集(Search),以及產生購買行動之後的信息分享(Share),作為兩個重要環節來考量,這兩個環節都離不開消費者對網際網路(包括無線網際網路)的應用。
5、未來發展
跨媒體全傳播體系的進化
新的消費者行為模式(AISAS)決定了新的消費者接觸點(Contact Point)。依據電通的Contact Point Management(接觸點管理),媒體將不再限於固定的形式,不同的媒體類型不再各自為政,對於媒體形式、投放時間、投放方法的考量,首先源於對消費者與產品或品牌的可行接觸點的識別,在所有的接觸點上與消費者進行信息溝通。
同時,在這個信息溝通圓周的中央,詳細解釋產品特徵的消費者網站,成為在各個接觸點上與消費者進行信息溝通的深層歸宿。消費者網站不僅提供詳細信息,使消費者對產品的了解更深入並影響其購買決策;對消費者之間的人際傳播也提供了便利;同時,營銷者通過對網站訪問者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制定出更有效的營銷計劃。
由於網際網路無可替代的的信息整合與人際傳播功能,所有的信息將在網際網路聚合,以產生成倍的的傳播效果,以網絡為聚合中心的跨媒體全傳播體系隨之誕生。
(百度百科詞條:http://baike.baidu.com/view/14286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