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翻譯的入門知識,你了解嗎?

2020-09-12 比鄰火星翻譯

今天我們繼續探討一下文學翻譯的問題,這次我們要追根溯源,首先來弄清楚到底什麼是文學翻譯?當然小夥伴們此時的內心獨白肯定是「文學翻譯不就是文學作品的翻譯嗎?」yes,沒錯,文學翻譯的確就是翻譯文學作品,可是那什麼樣的作品才能被稱之為文學作品呢?

不就是魯迅,周樹人(我知道還是他),莎士比亞,莫言等人的作品嗎?好啦,現在準備記好筆記啦。

➤狹義的文學是指情感的、虛構的或想像的作品,如詩歌、小說、戲劇、散文等,加上稱之為「慣例文學」的傳記、雜文、兒童文學等,對這些作品的翻譯,一起構成了文學翻譯這個難啃的「硬骨頭」。

那麼,下一個問題,文學翻譯有什麼特點呢?

➤文學翻譯具有主體性和創造性,簡單說來就是文學翻譯因人而異(這是不是說我可以隨性翻譯了?呵呵,當然不是啦)。讓我們來看一個大家都熟知的《傲慢與偏見》中的例子吧。

「My dear Mr. Bennet,」 replied his wife.

這句話是不是很簡單,可是你會怎麼翻譯呢?羅良功的譯文是「『我親愛的貝內特先生』太太答道,」,我想大多數人的想到的譯文應該跟這個差不多,這當然也沒有錯。但是有些譯者卻有不一樣的譯文,孫致禮的譯文是「親愛的貝內特先生』太太答道,」(沒了「我」);而王科一的譯文就更不一樣了「『我的好老爺,』太太回答道,」這個譯文是不是充滿了年代感和畫面感?是不是想起了一位民國的太太跟她丈夫的對話?當然這些譯文跟譯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密不可分,但這也是個人風格的一部分嘛。


最後一個問題!

文學作品怎麼翻譯才好?換言之,文學翻譯的標準是什麼?

一百多年來,嚴復的翻譯標準在我國的翻譯界影響深遠,「信達雅」三字也成了我國翻譯界的金科玉律。但同時不乏諸多翻譯大家提出了自己的標準:「忠順美」、「信達切」、「神似」「化境」(感興趣的小夥伴自行去深入了解吧)。那這麼多眼花繚亂的文學翻譯標準,我們入門者該以什麼為標準呢?沒錯,文學翻譯的標準還是信達雅,不過,是需要重新解釋的「信達雅」。

➤「信」是必須的,但「信」的程度是相對的。

為了說明這一點,我找到了一首經典的英文小詩(你可能也很熟悉)。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王佐良的譯文是:

從一粒沙看世界,

一朵花看天堂,

把永恆納進一個時辰,

把無限握在自己手心。


另外一個古體詩的譯文是:

一沙見世界,

一花窺天堂.

手心握無限,

須臾納永恆。


很顯然,兩個版本的譯文都是相對的「信」,例如「a wild flower」「an hour」譯文分別是「一朵花」「一花」,「一個時辰」「須臾」,譯文都沒有百分百忠實於原文,但仍能完整傳達原詩的意義。

➤「達」是譯作的語言通順流暢,符合譯入語的語言規範。毫無疑問,前面小詩的譯文都能做到這一點,就不再贅述。

➤而「雅」的重新釋義是要求譯者根據讀者的習慣、原作風格和特定文體靈活選擇適當的翻譯策略。再舉一例,17年大火的電視劇《春風十裡,不如你》改編自馮唐的小說《北京,北京》,那麼作家兼翻譯的馮唐是怎麼翻譯這個劇名的呢?

Shall I compare you to a spring day.

馮唐本人則借鑑了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十八首中的一句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看來馮唐的譯作不全是不正經的嘛……

最後,總結一下。今天的話題從什麼是文學翻譯,到文學翻譯有什麼特點,最後是怎樣的標準進行文學翻譯,三個簡單的入門知識介紹給大家,希望熱愛文學翻譯的童鞋們繼續努力!

相關焦點

  • 慕課 | 上外《英美文學入門》慕課第三輪隆重登場
    由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教師主講的《英美文學入門》慕課將於2020年9月28日正式啟動第三輪開課,歡迎大家參加第三輪的學習!讓我們在有效互動中互幫互學、共同進步!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美文學入門》慕課自去年12月正式登陸中國大學MOOC平臺,已經圓滿完成了第一輪授課。
  • 慕課 | 上外「英美文學入門」慕課 在中國大學MOOC平臺上線開課
    近日,上海外國語大學「英美文學入門」慕課登陸中國大學MOOC平臺。「英美文學入門」慕課由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師生共同攜手完成,吳其堯、王欣、劉思遠、孫豔和程心五位主講教師組成授課團隊。五位主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授課風格各具特色。
  • 想成為日語翻譯,這3點你必須了解
    部分考過N1的小夥伴感覺自己已經很厲害了,覺得日語翻譯是小case,但是事實上翻譯看似簡單,其實比想像中的要複雜一些,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們並不是單單將單詞進行轉化,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結合自身的理解,通過自己的文學功底,將句子表達出來,比如翻譯同樣的一句話,有些人就表現地非常優美,有些人寫出來的東西就非常low。
  • 筆譯好書推薦:翻譯的基本知識 (修訂版)
    ,《翻譯的基本知識》以短小的篇幅,凝聚了翻譯理論與實踐的菁華,適合所有對翻譯問題感興趣的人閱讀。推薦四:書中的英譯中舉例皆選自莎士比亞、歐·亨利、海明威等名家名作,中譯英則多出於《論語》、《左傳》、李白、蘇軾名篇佳句,讀者在學習翻譯的過程中可隨之提高文學修養。
  • 如何成為一個兼職翻譯-入門
    兼職翻譯培訓嗨,歡迎來到這個課程。如果您決定學習這個課程,您可能正在考慮建立您的第一個網站以推廣您的翻譯業務。如果你想在下個月找到你的第一批客戶,那麼就學習本課程「如何入門並成為一名兼職翻譯」在這個課程中,您將學習如何找到您的專業,如何找到您的第一批客戶,以及如何開始賺錢。如果你的夢想是在你想要的任何地方工作,坐在沙灘上從你的筆記本電腦翻譯,然後去抓住你的課程,一步一步教你如何讓你的夢想成真。
  • 你了解英漢互譯的前提嗎?
    翻譯碩士是近年考研的熱門專業,翻譯碩士研究生考試的初試分為四門:政治、翻譯碩士英語、英語翻譯基礎、漢語百科知識與寫作
  • 文學翻譯 中國文學走出去的敲門磚
    一系列的獲獎,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文學。  如果說圖書是認識一個國家的地圖和心靈密碼,那麼翻譯是一項心有靈犀、心心相印的工作。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當代新詩研究中心主任、評論家譚五昌認為,沒有優秀的翻譯家把作家作品翻譯成外文,很可能影響到作品在國外的傳播性和影響力。
  • 文學翻譯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嗎?
    這種期待與憂慮也在文學界、翻譯界瀰漫,人們在問,離人工智慧獨立、完整、成熟地翻譯一部文學作品還需要多久? 這種期待與憂慮也在文學界、翻譯界瀰漫,人們在問,離人工智慧獨立、完整、成熟地翻譯一部文學作品還需要多久?作家小白的預測是:十年。如此一來,是否意味著大多數譯者將面臨失業?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文學翻譯除了準確性,更重要的還在於文學表現力。而準確性和文學表現力恰恰是近些年來文學翻譯作品最被詬病的兩個方面。「文學翻譯質量每況愈下」幾乎已經成為某種共識。
  • 文學名著呼喚翻譯大家
    不過,大好形勢下,也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比如浮躁和爭利導致的翻譯水平下降、重複出書、翻譯大家的稀少等等。  為什麼少有翻譯大家  記者:我一直有一個困惑:現在外國文學著作出版得這麼多、這麼快,有些幾乎是和原著同步出版,可是給人印象卻是沒有翻譯大家。
  • 文學翻譯:一場無止境的抵達
    問:在中國,人們對於杜拉斯的了解主要源自於她的小說《情人》,杜拉斯的文學作品被譯介成中文,推薦到中國是什麼時候,對當時中國的作家和文學有什麼影響?答:《情人》並不是杜拉斯被介紹進中國的第一部作品。她最早被翻譯到中國的作品,是1980年王道乾譯的《琴聲如訴》。
  • 入門英語小知識
    入門英語的小知識介紹剛剛開始接觸英語學習的人,可能會覺得英語十分的困難,完全不同的寫法,隨便一個單詞換下位置意思就完全不一樣
  • 高考選擇的是日語,大學翻譯專業一定要學英語嗎?
    2020年高考時選擇的外語是日語,高考被翻譯專業錄取,那麼翻譯專業一定要學英語嗎?一般來說,翻譯專業是必須要學習英語的。翻譯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語言、文學、歷史、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知識,接受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訓練,掌握並具備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業務水平與能力。
  • 翻譯_專業知識庫_陽光高考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應用型高級翻譯人才。畢業生應具有紮實的雙語基礎、豐富的百科知識、較高的跨文化交際素養、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了解中外社會文化,熟悉翻譯基礎理論,掌握多種文體筆譯技能和交替傳譯技能,能熟練運用翻譯工具,了解翻譯及其相關行業的運作流程,並具備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
  • 媒體:翻譯中國文學也能「信達雅」嗎?
    原題:翻譯中國文學也能「信達雅」嗎隨著世界文化交流的日趨豐富,中國文學已經受到世界各國越來越多的重視。尤其是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大量的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開始走出國門,在這其中,翻譯發揮著至關重要的橋梁作用。
  • 知識文學與力量文學,第18屆韓素音翻譯大賽參考譯文∣文學翻譯
    今天「高齋翻碩」給大家分享第18屆韓素音國際翻譯比賽英譯漢原文和官方參考譯文節選。適合MTI翻碩文學翻譯和專八翻譯備考學習原文What is it that we mean by literature?
  • 讀讀寫寫|錢歌川《翻譯的基本知識》(上)
    書名:《翻譯的基本知識》作者:錢歌川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時間:2015年6月錢歌川(1903—1990)是我國著名散文家、翻譯家,文學造詣高,且精通英語和日語。《翻譯的基本知識》一書被譽為「流行華語世界四十載的翻譯知識入門書」、「民國英語教育泰鬥一生翻譯經驗之菁華」。第一次知道錢歌川先生是因為《翻譯的技巧》一書(上網查老師給出的例句,發現有部分出自此書),而第一次知道《翻譯的基本知識》一書,是因為「豆瓣熱門翻譯理論圖書TOP10」的榜單。書很薄,兩三天就能讀完。
  • 文學翻譯的那些事兒
    隨著物質條件的提升,人們更加重視精神文化方面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書中找尋精神的寄託,外國優秀文學作品也逐漸映入國內讀者的眼中,很多翻譯從業者都想要翻譯出一本高水平的名著譯作,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也為豐富讀者的閱讀選擇。
  • 「學而」講壇:文學大省的文學翻譯
    西北大學外語學院副院長胡宗鋒教授以文化大省陝西省的著名作家部分文學作品的翻譯為例,為在座師生作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講座過程中,胡教授以他特有的幽默詼諧演講風格得到了陣陣掌聲。羅賓•吉爾班克博士也以流利的英語及對中國文化的精通贏得了大家的讚許。
  • 讓翻譯中國文學的傳統代代相傳
    伊萬·謝緬年科憑藉翻譯作品《孟子》獲得古典文學翻譯獎,瑪麗婭·謝緬紐克因翻譯《長恨歌》摘得現當代文學翻譯獎。詩歌翻譯獎獲得者為娜塔莉婭·奧勒洛娃,其獲獎作品為《白居易百絕句》。出版社獎花落俄羅斯文本出版社。  「品讀中國」文學翻譯獎由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於2015年設立,旨在鼓勵那些在翻譯和出版中國古典文學、現當代文學以及詩歌作品中湧現出來的優秀俄譯作品和譯者。
  • 阿倫·阿吉談文學翻譯
    《單一語言的發明》《超越母語》我的意思是,翻譯到自己的母語本身不會產生優秀的譯本,就像翻譯到第二語言本身不會產生拙劣的譯本。我當然也喜歡這種說法:在自己的血肉裡感受母語的詩意,但是倘若沒有我四十年之久在英語裡的學習和寫作,沒有這種文學知識的積累,我無法把作品譯為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