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有個通病,就是經常把簡單的知識複雜化了——從而使人越看越不懂,越學越糊塗。最終把「哲學」弄成了「無用」哲學。
什麼是通俗易懂?小編認為,通俗易懂就是通過簡單事情,說明簡單的道理。
假設,普遍規律和普遍真理是哲學的兩扇大門。
今天,小編就用通俗易懂的方法給你講解「什麼是普遍規律」和「什麼是普遍真理」。從而帶您進入人類新的哲學大門。
一 什麼是普遍規律
1,世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世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應該是大家最認可的知識。
為什麼呢?因為世界一直是在變化著的。比如,人都是在從小變大,從大變老,制止死亡;比如,任何動物和植物也都是在從小變大,從大變老,制止死亡;比如,地球、太陽乃至整個宇宙也都是在從小變大,從大變老,制止死亡。
所以,任何事物都是在變化著的。
所以,世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不變真理。
#變化規律#
2,什麼是規律
小編認為,可以周而復始、重複發生的現象就是規律。
比如,「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然後從西方落下」,這種能重複發生的現象就是規律;比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也是規律;比如「人們的所有追求是利益」也是規律。
3,什麼是普遍規律
因為「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所以規律也是「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規律」。
所以,規律也包括普遍規律和非普遍規律。
什麼是普遍規律?
普遍規律就是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經常出現的規律。
什麼是非普遍規律?
非普遍規律就是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不經常出現的規律。
比如,「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然後從西方落下」現象,在地球大部分地方都是普遍規律,但是在地球兩極就不是普遍規律:在地球南極,「冬天」太陽就一直掛在天上不「落下」,「夏天」太陽就是不能「升起」,北極則正好相反(所以,我國南極科考隊往往在冬季去南極「科考」)。比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在地球大部分地區是普遍規律,但是在地球兩極就不是普遍規律,因為那裡,一年都是冬天。比如「人們的所有追求是利益」現象,一般情況下也是普遍規律,但是對於抑鬱症、老年痴呆症患者來講,就不是普遍規律,因為他們沒有追求了。
二 什麼是普遍真理
1,什麼是真理
試問:人們追求的真理有用嗎?
答:當然有用。不然,誰還去追求真理。
再問:人們追求的真理是不是為了指導人們的行為。
答:當然是。否則,真理還有什麼其他作用呢?
再問:人們追求的真理是不是知識的範疇?其中包括經驗知識和書本知識。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就屬於經驗知識,比如「萬有引力定律」就是書本知識。
答:應該是吧。至少我還想不出其他反駁的理由。
由此,我們就可以推導出真理的定義,即:人們追求的真理就是能決定人們行為的知識。
比如馬克思主義真理就是能決定人們行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比如社會主義真理就是能決定人們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理論知識;比如5g真理就是能決定人們生產5g通信設備的理論知識;比如衣食住行和吃喝拉撒的真理就是能決定人們衣食住行和吃喝拉撒的經驗知識或理論知識。
西方哲學的真理是什麼概念呢?是完美無缺的,能決定全人類行為的真理——至少他們的定義如此。比如,柏拉圖認為真理是某種超驗的、永恆的「理念」,經院哲學家把真理看作是上帝的屬性,黑格爾認為真理是「絕對理念」的自我顯現,等等,都屬於客觀唯心主義真理觀。
西方哲學眼裡的真理就好比蘋果,大蘋果不是蘋果,小蘋果不是蘋果,不圓的蘋果不是蘋果,爛蘋果不是蘋果,被汙染的有毒蘋果不是蘋果——唯有「我」手中的蘋果才是蘋果,即使你的蘋果跟「我」的蘋果一模一樣,那也不是蘋果。因此,他們說「中國沒有哲學」、「中國沒有科學」。
比如香港的「打砸搶」暴行,美國叫做「亮麗的風景線」;美國的「打砸搶」暴行,美國憋著,就是不說是「美麗的風景線」;比如武漢戰疫的「封城」,美國叫做「個人自由的巨大損失」,而轉眼20分鐘,又說義大利戰疫的「封城」是「冒著生命危險保全歐洲」。
所以,西方哲學就是予取予求,為「我」所用的哲學。這樣的哲學,對我們當然是百害無一利的,有毒哲學。
2,什麼是普遍真理
什麼是普遍真理?
與普遍規律一樣,普遍真理就是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普遍使用的真理。
什麼是非普遍真理?
非普遍真理就是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非普遍使用的真理。
比如,「萬有引力定律」真理就是自然界普遍使用的真理(至少在我們的視覺範圍內如此),但是在量子物理範圍內,「萬有引力定律」真理非但不是普遍真理了,甚至就不是真理;
比如,在中國「使用筷子吃飯」真理就是普遍真理,但是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使用筷子吃飯」真理就不是普遍真理,他們是用手「抓」飯吃;比如在西方,「使用刀叉吃飯」就是普遍真理,但是在中國,「使用刀叉吃飯」真理就不是普遍真理,而是僅有少數人在使用的非普遍真理。
比如,「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主義真理,在中國就是普遍真理,而資本主義真理就是非普遍真理;與之相反,在西方,資本主義真理就是普遍真理,社會主義真理就是非普遍真理。
那麼,自由真理是普遍真理,還是非普遍真理呢?
——下篇我們繼續聊。
謝謝關注。
附百度詞條
規律: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guī lǜ,意思是1、自然界和社會諸現象之間必然、本質、穩定和反覆出現的關係:【law;regular pattern】;2、有節奏的;不是雜亂的 :【rhythmical】;3、規章律;4、事物之間的內在的必然聯繫,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向。 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5、謂整齊而有規則。另有馬哲中的規律:亦稱法則。客觀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本質聯繫,具有普遍性的形式。規律和本質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客觀性規律:它是客觀的,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不管人們承認不承認,規律總是以其鐵的必然性起著作用。規律=真理:這個世界任何物質都受規律約束,彼此對立又互相聯繫統一。
普遍真理:普遍真理亦譯「一般真理」。反映各種事物或一類事物的普遍規律的真理。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一認識一實踐的過程中,按照從個別、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個別的認識秩序,反覆多次而獲得的。並且只有在這一循環往復的過程中,才能不斷地獲得和發展普遍真理。它不是抽象真理,而是關於各種事物或某一類事物的共同規律的科學總結,是包含特殊於自身的具體的普遍,或普遍的具體。它必須與特殊的具體情況相結合。普遍真理能幫助人們正確地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預見事物發展的趨勢,是指導人們行動的指南,但它必須同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發揮作用。經驗主義把局部經驗當成普遍真理,教條主義把普遍真理看作僵死的教條,都是錯誤的。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一般真理即「普遍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