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普遍規律,什麼是普遍真理▏打開最通俗易懂的人類哲學大門

2021-01-07 子一哲學

西方哲學有個通病,就是經常把簡單的知識複雜化了——從而使人越看越不懂,越學越糊塗。最終把「哲學」弄成了「無用」哲學。

什麼是通俗易懂?小編認為,通俗易懂就是通過簡單事情,說明簡單的道理。

假設,普遍規律和普遍真理是哲學的兩扇大門。

今天,小編就用通俗易懂的方法給你講解「什麼是普遍規律」和「什麼是普遍真理」。從而帶您進入人類新的哲學大門。

一 什麼是普遍規律

1,世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世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應該是大家最認可的知識。

為什麼呢?因為世界一直是在變化著的。比如,人都是在從小變大,從大變老,制止死亡;比如,任何動物和植物也都是在從小變大,從大變老,制止死亡;比如,地球、太陽乃至整個宇宙也都是在從小變大,從大變老,制止死亡。

所以,任何事物都是在變化著的。

所以,世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不變真理。

#變化規律#

2,什麼是規律

小編認為,可以周而復始、重複發生的現象就是規律。

比如,「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然後從西方落下」,這種能重複發生的現象就是規律;比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也是規律;比如「人們的所有追求是利益」也是規律。

3,什麼是普遍規律

因為「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所以規律也是「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規律」。

所以,規律也包括普遍規律和非普遍規律。

什麼是普遍規律?

普遍規律就是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經常出現的規律。

什麼是非普遍規律?

非普遍規律就是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不經常出現的規律。

比如,「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然後從西方落下」現象,在地球大部分地方都是普遍規律,但是在地球兩極就不是普遍規律:在地球南極,「冬天」太陽就一直掛在天上不「落下」,「夏天」太陽就是不能「升起」,北極則正好相反(所以,我國南極科考隊往往在冬季去南極「科考」)。比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在地球大部分地區是普遍規律,但是在地球兩極就不是普遍規律,因為那裡,一年都是冬天。比如「人們的所有追求是利益」現象,一般情況下也是普遍規律,但是對於抑鬱症、老年痴呆症患者來講,就不是普遍規律,因為他們沒有追求了。

二 什麼是普遍真理

1,什麼是真理

試問:人們追求的真理有用嗎?

答:當然有用。不然,誰還去追求真理。

再問:人們追求的真理是不是為了指導人們的行為。

答:當然是。否則,真理還有什麼其他作用呢?

再問:人們追求的真理是不是知識的範疇?其中包括經驗知識和書本知識。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就屬於經驗知識,比如「萬有引力定律」就是書本知識。

答:應該是吧。至少我還想不出其他反駁的理由。

由此,我們就可以推導出真理的定義,即:人們追求的真理就是能決定人們行為的知識。

比如馬克思主義真理就是能決定人們行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比如社會主義真理就是能決定人們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理論知識;比如5g真理就是能決定人們生產5g通信設備的理論知識;比如衣食住行和吃喝拉撒的真理就是能決定人們衣食住行和吃喝拉撒的經驗知識或理論知識。

西方哲學的真理是什麼概念呢?是完美無缺的,能決定全人類行為的真理——至少他們的定義如此。比如,柏拉圖認為真理是某種超驗的、永恆的「理念」,經院哲學家把真理看作是上帝的屬性,黑格爾認為真理是「絕對理念」的自我顯現,等等,都屬於客觀唯心主義真理觀。

西方哲學眼裡的真理就好比蘋果,大蘋果不是蘋果,小蘋果不是蘋果,不圓的蘋果不是蘋果,爛蘋果不是蘋果,被汙染的有毒蘋果不是蘋果——唯有「我」手中的蘋果才是蘋果,即使你的蘋果跟「我」的蘋果一模一樣,那也不是蘋果。因此,他們說「中國沒有哲學」、「中國沒有科學」。

比如香港的「打砸搶」暴行,美國叫做「亮麗的風景線」;美國的「打砸搶」暴行,美國憋著,就是不說是「美麗的風景線」;比如武漢戰疫的「封城」,美國叫做「個人自由的巨大損失」,而轉眼20分鐘,又說義大利戰疫的「封城」是「冒著生命危險保全歐洲」。

所以,西方哲學就是予取予求,為「我」所用的哲學。這樣的哲學,對我們當然是百害無一利的,有毒哲學。

2,什麼是普遍真理

什麼是普遍真理?

與普遍規律一樣,普遍真理就是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普遍使用的真理。

什麼是非普遍真理?

非普遍真理就是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非普遍使用的真理。

比如,「萬有引力定律」真理就是自然界普遍使用的真理(至少在我們的視覺範圍內如此),但是在量子物理範圍內,「萬有引力定律」真理非但不是普遍真理了,甚至就不是真理;

比如,在中國「使用筷子吃飯」真理就是普遍真理,但是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使用筷子吃飯」真理就不是普遍真理,他們是用手「抓」飯吃;比如在西方,「使用刀叉吃飯」就是普遍真理,但是在中國,「使用刀叉吃飯」真理就不是普遍真理,而是僅有少數人在使用的非普遍真理。

比如,「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主義真理,在中國就是普遍真理,而資本主義真理就是非普遍真理;與之相反,在西方,資本主義真理就是普遍真理,社會主義真理就是非普遍真理。

那麼,自由真理是普遍真理,還是非普遍真理呢?

——下篇我們繼續聊。

謝謝關注。

附百度詞條

規律: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guī lǜ,意思是1、自然界和社會諸現象之間必然、本質、穩定和反覆出現的關係:【law;regular pattern】;2、有節奏的;不是雜亂的 :【rhythmical】;3、規章律;4、事物之間的內在的必然聯繫,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向。 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5、謂整齊而有規則。另有馬哲中的規律:亦稱法則。客觀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本質聯繫,具有普遍性的形式。規律和本質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客觀性規律:它是客觀的,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不管人們承認不承認,規律總是以其鐵的必然性起著作用。規律=真理:這個世界任何物質都受規律約束,彼此對立又互相聯繫統一。

普遍真理:普遍真理亦譯「一般真理」。反映各種事物或一類事物的普遍規律的真理。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一認識一實踐的過程中,按照從個別、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個別的認識秩序,反覆多次而獲得的。並且只有在這一循環往復的過程中,才能不斷地獲得和發展普遍真理。它不是抽象真理,而是關於各種事物或某一類事物的共同規律的科學總結,是包含特殊於自身的具體的普遍,或普遍的具體。它必須與特殊的具體情況相結合。普遍真理能幫助人們正確地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預見事物發展的趨勢,是指導人們行動的指南,但它必須同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發揮作用。經驗主義把局部經驗當成普遍真理,教條主義把普遍真理看作僵死的教條,都是錯誤的。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一般真理即「普遍真理」。

相關焦點

  • 黨媒刊文:馬克思主義是普遍真理不是「普世價值」
    一些人主張的「普世價值」是指普遍適用、永恆存在的價值,它為普天下所有的人接受,並貫穿於人類社會發展的始終。即認為「普世價值」具有普適性、永恆性、普遍必然性。這種觀念認為,儘管在現實中「普世價值」還不一定為所有的人意識到並在行為中充分體現出來,但這只是暫時的。從歷史發展的總的趨勢看,「普世價值」最終會得到全人類的普遍認同,成為指導人類活動和歷史發展的基本準則。
  • 深度第一篇:哲學就是科學嗎?帶大家從新認識哲學、科學、真理
    哲學在研究基本和普遍的問題,是一種人類的思考,也是人類對生活經驗的總結。很多事物我們都覺得很有道理,但是我們只知道表面的現象,並不清楚事物的本質是什麼。比如:「水往低處流」這種現象和道理人人都懂,也沒有錯。但是我們並不知道:地球是圓的,為何水都往低處流,而不會往天上飛?
  • 哲學不是一種特權,是普遍適用的學問!
    哲學是一門普遍適用的學問,但它並無先天固定、一成不變的形式和面貌,而是處在永無止境地追求、探索的歷史進程中,從而不斷地形成和證明自己是什麼,不是什麼。它作為人類思想文化的公共平臺這一性質,愈來愈為人們所認識。 在體現人類認識公共性這個高度上,哲學不是某種特權,更不意味著全世界只有某種唯一的哲學模式。
  • 什麼是哲學、哲學專業?
    不錯,哲學是個什麼鬼,哲學是什麼?接下來我們來一探竟.......第二種:哲學是對宇宙(世界)整體研究的科學,是探究宇宙的本質或本原及其存在和發展的狀態和最一般規律的科學。第三種: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理論體系,是人們對於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的根本觀點的概括和總結。
  • 哲學是什麼
    哲學是很多人感覺雲裡霧裡的一門學問,不知道有什麼用,還感覺很高大上。世界上爭議最多的學問莫過於哲學了。門外的人看熱鬧,門裡的人爭吵的不可開膠,而且哲學還與很多政治因素摻雜在一起,真真假假的太多了,因此大家對於哲學真正的內涵並不是很了解。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哲學到底是幹啥的。
  • 另一種普遍主義:範例的力量
    但是,當要解釋我們究竟怎樣才能超越我們棲身於其中的環境界線,以及在什麼意義上,真理和正義能夠是某種不僅僅是得到了承認的措詞(我想這確是問題所在,也確是值得擁有的)時,它們卻不知所措,啞口無言了。為了表明它為什麼獲得了這種新的相關性,我將對我們浸身於其中的哲學視域進行一番概括的鳥瞰。然後,在最後一部分,我將討論這樣的問題,在我看來,這個問題提出了最困難的挑戰:在什麼基礎上,範例具有超越其產生環境的能力?康德對此問題的回答圍繞著「共通感」(sensus communis)概念進行,我們將仔細考察這個概念,以便使它與我們自己的哲學困境相適應。
  • 什麼是真理?這是迄今為止我聽過的最棒的回答!
    什麼是真理?我們每個人對真理的理解會得到最終的統一麼?這個答案一直困惑著眾多哲學家、文學家、科學家,甚至人類學家和政治家。對此,我們就看看英國著名的集唯物主義哲學家、教育家和科學家於一身的弗蘭西斯·培根是如何理解和看待的。
  • 普遍聯繫: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重要哲學基石及其實踐價值
    [15]這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聯繫觀雖然是對古代「渾沌直觀的聯繫一般觀念」的否定,卻不可避免地會阻礙人類「從了解部分到了解整體、到洞察普遍聯繫的道路」[16],當其發展到登峰造極之時,必然會出現對這種否定的再否定。  從19世紀德國古典哲學肇始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以「整體把握」為特徵的「普遍聯繫學說」最終產生。
  • 哲學與宗教究竟什麼關係?
    哲學與宗教都是社會的產物,都源於社會、自然以及人本身的認識。宗教是一種帶有普遍法則的精神活動。哲學是一種依靠觀察、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的理性認識。本人認為哲學與宗教脫離不開,但是二者又有著很大的區別。宗教認識通過直覺或偶然事件受到影響和推動,它存在於人的潛意識中,現在普遍認為,在人的意識領域,宗教先於哲學,宗教具有先天性。對此,愛因斯坦曾說:宇宙間的一切,都受著同一自然規律的支配,日月星辰的運行多麼莊嚴。
  • 運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原理,說明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
    運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原理,說明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
  • 普通人對哲學的誤解:哲學不是什麼?
    形上學(亦形上學)探討的東西比較抽象,會追問世界的本質是什麼、現象背後有沒有什麼更實在的東西、宇宙變化有沒有什麼普遍原理等等的問題。例如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便認為世界是由一生生不息之火所創造的。這些如此玄妙的理論,聽起來就很像風水先生的話。
  • 什麼是語言哲學?這5個問題,語言哲學很關心
    什麼是語言哲學?1分鐘了解下。語言哲學的內涵語言哲學即是對語言的哲學思考的一門學問,包括語言實在論,語言本體論,語言意義等。語言哲學更關注語言意義的影響,而不是對意義的詳細描述。語言哲學關心五個基本問題。
  • 西方哲學: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古希臘時期對「普遍法則」的尋求
    他尋求事物的普遍定義,特別著重反對相對主義。在他的觀念中,事物的真理只有一個,但是不是絕對的一個,而是能夠隨著事物發展的時間地點為轉移變化的具有多種的見解。而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蘇格拉底、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被後人稱為「古希臘三賢」是後世的人們廣泛認同的西方哲學的奠基者。
  • 黑格爾:什麼是「哲學」?
    但是哲學的定義卻不好理解,一說起物理學,我們就會想到聲光熱電力,知道它所研究的對象是自然界的物質及運動;說起經濟學,我們也能大致了解這是一門研究社會領域經濟活動的科學。可是講到哲學,卻很難形成一個概念,甚至說不清它到底研究什麼,跟其他的科學又有何不同,學哲學究竟有沒有用處?對於這些問題,1818年,黑格爾在柏林大學開講時都有回應,可供我們參考。
  • 哲學與科學有什麼關係?
    科學哲學科學哲學就是研究科學的性質,本質等問題的一門學問。包括科學實在論,科學本體論,科學認知論等學問。科學哲學可以看作是科學與哲學的交叉學問。科學哲學包括生物學哲學、物理學哲學、社會科學哲學等。科學內容,科學事實始終與哲學聯繫在一起。在古代,幾乎每一位著名的科學家是哲學家。在伽利略時期,牛頓就是一位自然哲學家。哲學與科學的聯繫已經存在了數千年。哲學與科學是兩位友好的兄弟,目的都是為了探索世界,找尋普遍真理。
  • 我們通常所說的哲學是什麼?
    摘自(《學會真思維》黎鳴的演講集合,原題目:談談哲學) 全篇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建議10分鐘閱讀時間正文:說實在話,現在在中國一講起哲學就好像是花言巧語,故弄玄虛,講玄學。哲學是什麼?哲學是愛智慧啊。哲學可以分成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本體,是能夠稱作存在的真理的東西,與神學上叫做宗教信仰的東西有點類似。第二部分就是知識。什麼是知識?怎麼去發現新知識、發明新知識、創造新知識?
  • 怎麼向非哲學專業的同學,系統的介紹「什麼是哲學」?
    ,來說明本來已懂的事,結果弄得大家什麼都不懂。這裡只嘗試著「描繪」哲學的大致形象。本文中將嘗試以最通俗的文辭談哲學之意義,儘量避免術語。二、由字面看「哲學」中文裡原文「哲學」一詞,初乃是日本人西周譯西方Philosophy之為「哲學」,後為現代中國人所習用。
  • 思想者|韓東暉:霍金講「哲學已死」,其實是在講什麼?
    【編者按】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在科學為王的時代,哲學到底有什麼價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常務副院長韓東暉教授在回顧哲學家族悲歡離合的演變史後指出,在規範性領域中的劃界與批判是哲學最有前景的一面。
  • 笛卡爾思想實驗:普遍懷疑與不可知論
    給思想洗澡把批判性思維運用到極致的人哲學認識論的奠基者——笛卡爾笛卡爾的思想實驗:(1)普遍懷疑(不是金錢,事業,家庭,甚至身體)那麼,如果不去思考,我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But,「我思故我在」是唯一通過考察的確定為真的信念。這說明什麼?
  • 陳嘉映談普遍主義與相對主義:我們要如何理解他者
    相對主義在哲學和一般話語中總是被當作負面的東西,一說到它就說我們不要陷入相對主義的泥淖,而克服相對主義一般被想成是要確立絕對的標準或者上升到普遍性。而關於普遍主義則到處都是,我挑了一個叫漢斯·昆的基督教神學家,看看普遍主義在他的論述中是怎麼體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