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師招聘考試中,當前基礎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考試也會常常涉及到,常見題型為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因此在備考過程中需要引起大家充分的重視,理解並熟記。
一、生命·實踐教育學派
代表人物:葉瀾.
提出"新基礎教育"將基於生命價值取向的教育學研究與基於生命動態生成的教育實驗探索機地融合在一起,注重根據具體的教育理論與實踐,調整,轉換教育科學研究的方法論以及研究者的思維方式,關注對研究者自身學術生命的不斷反思與構建,強調教育學研究需要有大智慧、大愛心,大境界等。提出了教育的三個價值向度:傳授知識、開啟智慧、點化和潤澤生命。根本目的在於形成新的基礎教育觀念和創新型學校。
二、情境教育學派
代表人物:李吉林.
李吉林老師開創的情境教學從語文教學改革人手,探索出了把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的教學模式.基本模式:①拓寬教育空間,追求教育的整體效益:②縮短心理距離,形成最佳的情緒狀態;③利用角色效應,強化主體意識;④著眼實踐創新,促進索質企面發展。
操作要素:以.「情」為紐帶;以「思」為核心:以「兒童活動」為途徑:以「美」為境界:以「周圍世界」為源泉.
三、新教育學派
代表人物:朱永新。
核心理念: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
五大觀點:①無限相信學生與教師的潛力;②交給孩子一生有用的東西;③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 ④強調個性發展,注重特色教育;⑤讓師生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
十大領域:理想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以及理想的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
四、生本教育學派
代表人物:郭思樂
基本特徵:突出學生、突出學習、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基本理念、價值觀:一切為了學生;倫理觀:高度尊重學生;方法觀:全面依靠學生.課程與教學觀:改革的方向就是「小立課程,大做功夫」,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體現「教少學多」。
教師觀:從「縴夫」到「牧者」;規劃兒童文化發展路徑; 幫助兒童順利地進行自主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聽懂了為「學懂了」「會學了」;由「他律」變為·自律*:變「怕考」為「敢考」、「愛考」.
五、主體性教育學派
代表人物:裴娣娜、顧明遠等人
主體教育思想緣起於20世紀80年代。
主旨在於解決人的現代化發展問題,並試圖為中國的教育現代化發展和中國人現代素質的提高找到一條現實的途徑。
【例題練習】
1.關於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學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生命教育學派的根本目的在於形成新的基礎教育觀念和創新型學校。
B.生本教育學派主張「小立課程,大做功夫」,「教少學多」。
C.生命教育學派提出了教育的三個價值向度:傳授知識、開啟智慧、點化和潤澤生命。
D.新教育學派的主旨是解決人的現代化發展問題,並試圖為中國的教育現代化發展和中國人現代素質的提高找到一條現實的途徑。
【答案】ABC。解析:主體性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裴娣娜、顧明遠等人。主體教育思想緣起於20世紀80年代。主旨在於解決人的現代化發展問題,並試圖為中國的教育現代化發展和中國人現代素質的提高找到一條現實的途徑。因此D不選。
中公教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