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順天合道

2020-12-20 書劍武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語貫之:道生萬物)。道法自然,天的陽氣和地的陰氣相互交感,世上才有了各種各樣的多元化的生命,陰陽二氣就是世上所有生命的本原和基因,這就是自然科學。

天地最大的恩德就是孕育、生養了世間所有的生命,然而卻默默無言,不居功自偉、不圖任何回報……。天地因其無私,故能成其私、故能恆久遠。由此可見,世上最大的私是最大的公、最大的公就是最大、最長遠的私。陰陽永遠是不可分割的、相輔相成的統一體。有時候,我們覺得陰陽分開了,但是陰陽的分開只是暫時的。比如,人和動物的嘴巴就是陰陽,上顎為動為陽、下顎為靜為陰。嘴巴的一靜一動、一開一閉有了正常的循環往復才能產生它應有的功能。如果只能一直張著嘴巴或者一直閉著嘴巴,那就無法溝通、無法飲食。孤陰不生、獨陽不長,萬物萬象莫過於此。

「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人是自然之子,《周易》強調人應該效法天道、順天而行是正確的。不妄為、不強求,一切順應自然,但求問心無愧,這是為人處世的至高境界,是高難度的事情。《易》的思想是終極真理、無上智慧;經典中的經典、智慧中的智慧。理所當然,也是世界上最高明的辯證法。

相關焦點

  • 《道德經》: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就是「無知」!
    不僅如此,老子也談到了一個人應當如何處世。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認為「柔弱勝剛強」,就已經很厲害了,甚至「知其雄,守其雌」,也能讓自己的一生,無所缺失。也就是說,《道德經》中講述了許多的人生智慧。但是其中最大的智慧,既不是上善若水,也不是知其雄守其雌。
  • 鬼谷子:一個人,境界越高,越懂得這三條為人處世的天機
    每個人,身處這個社會,都要懂得如何為人處世。為人處世境界高的人,人生順利,福報滿盈,受到大家的羨慕;為人處世境界低的人,一生坎坷,做事不順,屢受挫折。可是,沒有人願意,自己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和苦楚。戰國時秦,著名思想家鬼谷子,在所著的《內揵》一篇中,提出三條為人處世的天機,助你提高自身境界,一生順遂:一、進退之間,適當取捨鬼谷子說,人要學會做選擇,在進與退之間,懂得做出取捨。
  • 莎士比亞這段語錄,將酒的境界寫到了極致,為人處世,值得學習!
    說起我們喝的白酒,它能有什麼境界?這讓我們就想起了唐朝大詩人李白了,李白喝酒的境界,無人能比,他能鬥酒百篇。這種境界,那就不是酒自身的境界了,是靠李白才有的境界。要問酒的境界,讓我們來回答,還真不好回答。倘若回答不上來,我們不妨讀一下莎士比亞這段語錄,將酒的境界寫到了極致,為人處世,值得學習!
  • 為人處世基本準則
    貧賤的時候,就是一個人無、迷濛的時候,這個時候為人處世,我們必須學會尊敬、謙遜、迴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奮鬥的時候,就是一個人無到有、修為的時候,這個時候為人處世,我們必須學會正直、勇敢、有良知,不偏不倚,不為五鬥米折腰;富貴的時候,就是一個人有、覺悟的時候,這個時候為人處世,我們必須學會淡泊、不顯、積善,臨危不懼,泰然處之。
  • 「無極堂」道家九大生存智慧,做人的最高境界!——玄靈道人
    畫家玄靈子劉文順國畫水墨荷花推薦一、守拙的智慧,心頭洞明,表麵糊塗《老子》言:「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樸守拙。明明什麼都知道,卻一副痴呆愚頑的表情。這種人不張揚,不高人一等,平易近人,反而更易得眾人的歡迎。社會是很現實的,人心更是難測的。
  • 《增廣賢文》這10句話,把為人處世剖析得淋漓盡致,熟讀大有益處
    這本書中的文字淺顯易懂但內容十分深刻,「集韻增廣,多見多聞」,細細品味之下對於為人處世大有裨益。今天要介紹其中的十句,對於當下社會的為人處世方面,都有著很深的啟發01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達到高尚的境界。只要保持一顆平靜的心態,享受鬧市中的清淨和深山中的繁華,順其自然就好。
  • 順其自然,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或許,不悲觀、不懼怕,不慌亂,不失態,才是生活最雅的姿態;不惹塵世浮華,不隨紅塵紛擾,不悲世道蒼涼,不染情思哀怨,才是人生最好的理念;真心相待,誠情相依,順其自然,隨遇而安,才是生命最高的境界。確信,一切天註定,一生命緣成。看得淡,才能順其自然;看得遠,才能隨遇而安;想的開,才能豁然開朗;放得下,才能寬容大度;悟得透,才能幸福快樂。緣來緣去都隨緣,命裡命外皆由運。
  • 過了三十,女人最高的境界:大氣
    每一個女人都是由女孩蛻變而成的,從單純的小女生到為人妻,為人母,成長了也更成熟了,懂得了更多的人情世故。進入了婚姻,組成了家庭,大多數女人就像是蒙上灰的珠子,失去了光澤。這也可以說要達到哪種境界。那一個女人最高的境界是什麼?其實就是這兩個字:大氣。大氣的女人身上有一種獨特的魅力,會不自覺地讓人想要靠近,想要跟她相處。大氣的女人,往往有一顆大智若愚的心。
  • 什麼樣的人不懂得為人處世?
    對於現在的為人處世之道,還是有些人不懂得這個道理,認為只有自己做的對,他人都是錯的,有時還會在背後說別人壞人,嘲笑別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衝別人發脾氣,想讓別人認同自己的觀念,這樣的人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從來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那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什麼樣的人不懂得為人處世?
  • 「三七開」才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三七開」就是生活的最高境界。人生三分選擇,七分放下生老病死,愛恨離別,求之不得,人生有許多事情,往往是讓人無能為力的。學會選擇,懂得放下,才能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處世三分糊塗,七分清醒清醒做事,糊塗做人,是立身處世的救命法寶。
  • 「兩靜兩動」的為人處世之道
    在這個充滿現實與喧囂的社會上,學會為人處世能讓一個人在生活中避開很多麻煩,在職場上混的如魚得水,同時也能讓自己跳脫出紛繁喧囂的世故,不在庸人自擾。然而方圓之道太過籠統,也太龐大,想要理解又豈是那麼容易,所以今天我們就說一下這為人處世最小的細節「兩靜兩動」。
  • 為人處世,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具備四種「心計」,懂得趨利避害!
    具體而言,為人處世,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具備以下四種「心計」,懂得趨利避害;具備這四種「心計」,福報不請自來,人生會越來越順。「心計」一、少一些執著,多一些放下在做事時,執著或許算是一個優點,但為人處世,執著卻容易蒙蔽你的雙眼,讓你無法看到更長遠的未來。
  • 鬼谷子:六句話講透為人處世的精華,做人有道,做事有術!
    《鬼谷子》上、中、下三卷表面講的是詐術,其實是講為人處世的長贏之道。歷史浩瀚,文明璀璨,老祖宗曾經為後人留下諸多發人深思的語錄。老實人研習可以增廣見識,精明人悟透不再爭名奪利,這就是做人有道,做事有術。今天就來分享六句為人處世的精華語錄:1、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勝而人不畏也。
  • 人最高的智慧和境界恰似蓮花
    所以說蓮花才代表著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
  • 馮友蘭:為人的境界
    在功利境界中的人,其行為是為利的。據儒家說,這種境界裡的人,了解人之所以為人,認識人之上還有「全」——社會之全。人不過「全」之一部分,去實行對於「全」之義務,所以要行義。這事要附帶說明全體和部分的先後,二者究竟孰先孰後,論者不一。以常識言:自然部分在先,有部分,才有全體。像房子,當然要先有梁柱,架起來才能成為房子。梁柱是部分的,房子是全體的,部分在先,似乎很明顯。
  • 南懷瑾老師:為人處世千萬記住,聰明精明不可外露!
    為人處世千萬記住,聰明精明不可外露!【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塵,是謂元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 《論語》告訴你為人處世的智慧
    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講人與人的關係,《論語》這部書,給我們指出了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和做人的規矩和原則。這些道理看起來很簡單,很平常,也很樸素,但是這些方法和原則中確蘊藏著大智慧。它告訴我們的是為人處世應該把握的原則和分寸。《論語》裡,孔子特別強調為人處世的原則和分寸。
  • 古人的成語智慧,蘊含著為人處世之道
    意思是讚揚仲由已經有了一定成就,但還沒到精微之奧的最高境界。  後來「登堂入室」一詞就被用來形容學問或技能由淺入深,達到高深的地步;也比喻學藝深得師傳。  這個成語蘊含著古人對於不同學習階段理解的智慧。要是把「登堂入室」理解為從大廳進入內室,或是進入人們的家裡,這是欠妥當的。
  • 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話:一切隨緣,順其自然
    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話是:佛說,生命中的許多東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強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會不期而至。因此,要擁有一顆安閒自在的心,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不怨怒,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隨緣不是聽天由命,而是以豁達的心態面對生活。佛教否定宿命論,認為人有命運,但是不鼓勵人聽天由命,而是希望人開創命運。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生,因此命運也是因緣生法。
  • 最高境界的處世藝術,是不妥協卻能適應現實——齊美爾語錄
    金錢是一種介質、一座橋梁,而人不能棲居在橋上最高境界的處世藝術,是不妥協卻能適應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