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律詩格律的推導

2021-02-19 TheStoryTeller

上回咱們提到,現代有些人,有時候胡謅幾個七字句就以為是詩了,其實不是。為什麼呢?因為詩,特別是律詩,除了字數滿足七個以外,中間那些字的讀音安排還有些講究,這就是律詩所要遵守的格律。著名學者王力曾經就這方面的知識專門寫過一本書叫《詩詞格律》,這書剛好我也有一本,是長這樣的:

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

在這本書裡,王力先生比較詳細地講述了寫詩詞在格律上應該注意的問題,還引述了我們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毛主席的話說道:「詩當然以新詩為主體,舊詩可以寫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為這種體裁束縛思想,又不易學。」這話說得也許合理,也許不是,但在國學被一次次提起並且越來越得到重視的今天,對我們傳統文化進行一定了解,我想還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今天我們就試著來推導一下律詩的格律。

先來看一下關於律詩格律,王力先生是怎麼說的。看下面兩張圖:


上面的圖裡,王力先生舉出了兩種五言律詩的格式。光靠死記硬背當然也可以記下來,但是真的好麻煩,不知道你們怎麼想反正我是不願意去背的。另外背下來這些,按照平平仄仄去填,就像玩填字遊戲了。下面我們試著以律詩的幾個典型規則為公理,推導出這套律詩的格律。

首先解釋一下平和仄:一般而言,普通話的一聲和二聲就是平聲,三聲和四聲就是仄聲,但是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是略有不同的。也就是說,有的字現代漢語讀平聲,古代漢語可能讀仄聲;有的字現代漢語讀仄聲,古代漢語讀平聲。這樣的字是哪些呢?這樣的字很多,一時也說不完,也不是咱們這回要討論的內容,以後再說吧,大家記著有這回事就行。

我們以五言律詩為例,七言律詩就是在五言的基礎上加兩個字,至於怎麼加,後面我們再說。

我們以五律為例,五律是每句5個字,兩句為一聯,一共4聯的詩。先畫出這樣一個表格:

律詩的一聯,有以平聲結尾的,有以仄聲結尾的。我們以平聲結尾的為例,那麼同一聯中,下聯以平聲結尾,上聯以仄聲結尾。首句王力先生那裡用的仄聲結尾,我們這裡用平聲結尾(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目的是增加一些變化,那麼我們得到:

律詩講究替、對、粘,這三個字的意思是:

替:同一句中,偶數字位置(五言的第二、第四個字,七言的第二、第四、第六個字)平仄交替出現;

對:同一聯中,上下兩句偶數字位置的字平仄相對;

粘:相鄰兩聯之間,前一聯的下半句,和後一聯的上半句,平仄一致。

我們從第二個空格入手,分別填入「平」和「仄」,再根據以上三個規則,我們可以得到:

紅色標註的位置,一句之中,第二、第四個字滿足平仄交替,其餘句子也是一樣;

藍色標註的位置,一聯之中,第二、第四個字平仄是相對的,其餘各聯也滿足;

綠色標註的位置,兩聯之間,第二、第四個字平仄是一致的,其餘位置也是滿足的。

其次,律詩還忌三平尾、三仄尾。即

一般情況下,不允許句尾的三個字是連續平聲或者連續仄聲。

根據這一情況,我們把上面表格裡最後兩個字是平聲的,前面補充上仄聲;在最後兩個字是仄聲的前面,補充上平聲,那麼就變成了:

上面的表格裡,紅色部分,後面是兩個平聲,如果前面也用平聲,末尾三個字都是平聲,犯了三平尾,不行,所以倒數第三個字必須是仄聲;同理,藍色部分,後面兩個字都是仄聲,如果前面也用仄聲,就犯了三仄尾,也不行,所以倒數第三個字必須是平聲。其餘位置也是一樣。

此外律詩還忌「孤平」。關於孤平這個概念,學界尚存在爭議。我們這裡用啟功一派的觀點作為指導,即:

律詩句中不能出現兩仄夾一平的情況,即句中不能出現「……仄平仄……」。

根據這一規則,我們再補充其餘位置,可以得到:

圖中藍色部分深藍色那個平聲是我們根據孤平規則補充上去的,可以看出,這個位置一旦用了仄聲,那麼第四個字夾在兩個平聲中間,就成了兩仄夾一平的孤平形式,就出律了(當然這種情況也存在,可以在對句的對應位置,即第三字補充一個平聲來補救,是為上拗下救)。因此這個位置是平聲。

好了這時候我們的推導就剩下最後一個句式了,也就是X平X仄平,剩下中間有空缺的四個句子都是這樣的:

關於這個句子「X平X仄平」,我們可以分情況來討論:

1、當第一個X是平聲的時候,平平X仄平,第三字可平可仄,也就是:平平平仄平,或者平平仄仄平;

2、當第一個X是仄聲的時候,仄平X仄平,根據孤平規則,第三個字只能是平聲,也就是仄平平仄平。

兩種情況得到的三種句式,其中:

平平仄仄平 是正格;

仄平平仄平 是變格;

平平平仄平 是另一種變格,同時也是在一聯中,如果上聯出現「平仄仄平仄」這種形式的時候,下聯的一種拗救形式。

我們以正格為例,補充完這個表格,得到:

和王力先生給出的規律進行對比:

空白部分即是可平可仄。可以看出,除了第一句我為了增加變化而以平聲結尾以外,其餘位置是一樣的。

所以在不考慮用拗句的情況下,我們記住幾條基本規則,就可以完成一首符合格律的律詩了。幾條規律還記得嗎?我們再來複習一下:

1、替:同一句中,偶數字位置(五言的第二、第四個字,七言的第二、第四、第六個字)平仄交替出現;

2、對:同一聯中,上下兩句偶數字位置的字平仄相對;

3、粘:相鄰兩聯之間,前一聯的下半句,和後一聯的上半句,平仄一致。

4、一般情況下,不允許句尾的三個字是連續平聲或者連續仄聲。

5、律詩句中不能出現兩仄夾一平的情況,即句中不能出現「……仄平仄……」。

那麼七言律詩的格律是怎樣的呢?七言其實就是五言的前面加兩個字,但是注意偶數字位置也要平仄交替:

紅色部分還有些空著的,大家可以自己研究一下應該是平還是仄,這些位置是可以確定的。其餘白色位置,注意不要讓平聲夾在兩個仄聲之間就好。

最後我們再用一首古詩來驗證一下: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首句偶數字位置:落(仄)、啼(平)、滿(仄),滿足同句中平仄交替出現;

第一聯偶數字位置:落(仄)、啼(平)、滿(仄);楓(平)、火(仄)、愁(平),滿足上下句平仄相對;

第二句和第三句偶數字位置:楓(平)、火(仄)、愁(平);蘇(平)、外(仄)、山(平),滿足前後句平仄一致。

好了,關于格律的推導就到這裡啦!但是僅僅知道格律還是不夠的,像「他鄉特產多捎點」這樣的句子,你說它符合格律嗎?是的符合,但是是詩嗎?我想作為詩,應該有更高的追求。

相關焦點

  • 律詩的格律
    葛連元作律詩的格律所謂的格律指的就是詩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講平仄,嚴格壓韻,而且律詩的中兩聯要對仗等。1、  詩有定句:一首絕句是四句,一首律詩是八句。2、  句有定字:五言詩的每一句有五個字,七言詩的每一句有七個字。3、  字講平仄:上一節課我們已經講了字的平仄,以及句中,句間平仄的排布規律。4、  嚴格押韻:就是一韻到底。中間不許換韻。
  • 葉虎 | 律詩格律
    律詩格律
  • 詩詞格律簡便入門(一)
    但我們常常看到,有的詩貌似律詩,或五言或七言,內容、意境也不錯,卻不合格律。這是因為不少人對詩詞格律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律詩是要講平仄的。開國領袖、也是偉大詩人的毛澤東就說過:「律詩要講平仄,不講平仄,即非律詩。」 講平仄、論格律,這對寫詩的人來說,當然是一種束縛。但如掌握了這方面的知識,它也會帶給你樂趣,一種創造性的樂趣。
  • 【詩詞微塾】驗證律詩平仄格律的三種方法
    關於律詩變格問題,我們在下一章裡還要做專題介紹)。特別是二、四、六位置上字的平仄聲調,如果符合上述兩種基本句式的平仄要求,那麼這個句子的平仄聲調就是正確的,否則就是不正確的。其他乙、丙、丁三種基本句式的驗證方法是相同的,這裡就不重複了。
  • 詩詞3個誤解,絕句一定是律詩,曹雪芹不學格律,孤篇壓全唐
    今天的關於詩詞格律的書,無論是披著什麼馬甲,大多數是用的王力教授的理論。1)王力詩詞格律但是王力教授在《詩詞格律》其實說得很清楚:絕句實際上可以分為古絕、律絕兩類。絕句比律詩的字數少一半。在形式上它們就等於半首律詩。這可以歸入近體詩。總括起來說:一般所謂古風屬於古體詩,而律詩(包括長律)則屬於近體詩。樂府和絕句,有 些屬於古體,有些屬於近體。2)漢語詩律學王力教授的《漢語詩律學》相比較《詩詞格律》,內容充實了許多,但是對於絕句的看法是一致的。
  • 詩詞格律知識五十二篇:(52) 律詩
    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要求非常嚴格。常見的類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種。
  • 格律詩第六講:律詩的對仗和格律詩的押韻知識
    格律的第一條法則格律詩第四講:從五絕學習格律詩基本平仄格式的推導格律詩第五講:不必背誦,跟我一起來學律詩的基礎平仄格式推導那我們在創作律詩的時候如何取捨呢?當然是以嚴的標準要求自己,但是實在做不到就不強求,保證頸聯必須對仗,至少達到律詩的基本要求。這個和我們對平仄格律的處理方法是一樣的,能合律,儘量合律,實在是合不了,就當寫的古體詩好了。但是我們對詩歌分類知識還是要明白的,不能因為不強求就放鬆自己的追求。
  • 絕句和律詩如何營造意境(不談格律)?
    而絕句和律詩則分別是四句和八句的韻文,它們和其他詩體的區別就在於是否嚴格遵守平仄格律。 既然不要談平仄格律,那麼實際上就是討論一篇韻文如何寫好,再簡化一下,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問的: 如何營造一篇文章的意境? 我們把這篇文章的意境營造好了,再做出詩歌化的文字裁剪(合格律),不就可以了?
  • 律詩和格律詩的區別
    律詩和格律詩的區別關於古典詩詞寫作方面的資料網絡有很多,或許一般都是洋洋萬言的長篇,大家很難有耐心看下去。我隨便就古典詩詞說幾句,對不對的大家再糾正。看來的朋友有可以按格律寫的,也有才接觸不太了解的,所以就低不就高,從最基本的說起。
  • 五七言律詩之格律淺析
    律詩的平仄  平仄,這是律詩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詩的平仄規則,一直應用到後代的詞曲。我們講詩詞的格律,主要就是講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個類型,而這四個類型可以構成兩聯。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由這相聯的錯綜變化,可以構成五律的四種平仄格式。
  • 詩詞創作言必稱格律 您知道什麼是格什麼是律嗎?
    前言學習舊體詩詞,躲避不了格律這一關。作為舊體詩的基礎知識,格律經常成為詩詞愛好者學習創作的絆腳石,因此引起的爭議也很多。好多人提倡詩詞不必遵守格律,也有的人說學詩必須學格律。這一次老街先不討論關于格律的爭議,今天探討的是:到底什麼是格?什麼是律?什麼是格律?
  • 律詩與絕句
    自漢到唐,五、七言詩經過了長期發展,在題材走向、 格律形式、藝術手段、風格傾向等方面都基本成熟,絕句、律詩的格律結構也最後形成。絕句、律詩,都是格律詩。格律詩是按照嚴格的格式和規則寫成的詩歌,字數、行數、句式、音韻都有嚴格的規定。這種規定就是所謂的絕句律詩格律。一、古體和近體從格律上看,詩可以分成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 學習吟誦之詩詞格律
    武則天以前,所有的詩都沒格律。所有的詩都是古體詩。武則天以後,有的詩有格律,有的詩沒格律。沒有格律的詩叫古體詩,有格律的詩叫近體詩。格律主要是沈佺期、宋之問弄出來的。但是關于格律,最早探索的是曹植。曹植很有才幹,謝靈運說:「才高八鬥」。
  • 唐詩格律竟然也有數學表達式!
    沒想到,林海居然把他的專業知識運用到了對詩詞尤其是漢語古典詩詞格律的解析上,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奇效。 在林海的這本書中給出了唐詩格律的數學表達形式:    唐格律詩分為五言詩和七言詩,兩者又各有律詩和絕句,每種律詩和絕句都有4種不同的格律,即「仄起仄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和「平起平收」,所以,唐詩共有16種格律。
  • 詩詞格律知識五十二篇:(10) 律詩的平仄
    平仄,這是律詩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詩的平仄規則,一直應用到後代的詞曲。
  • 這首唐詩其實並不算律詩,為何卻被推崇為「古今七律第一」?
    律詩之所以為律詩,並區別於其他詩體,在於其有著嚴謹的格律要求,除了押韻,還有粘對替、對仗等眾多方面的要求,而崔顥的《黃鶴樓》前四句並不合乎格律。首句「昔人已乘黃鶴去」中"乘"失替,後一句「此地空餘黃鶴樓」中「地」失對。第二聯的結尾「白雲千載空悠悠」中「空悠悠」三字又是「三平尾」更是律詩中絕對禁止的事。
  • 【語文研討群】周國新:押韻 平仄 對仗——律詩格律淺說
    【博士】秘書總長楊佔平<yzpxx@sina.cn> 2016/6/29 20:02:40訣竅【碩士】安徽太和周國新(1418138109) 2016/6/29 20:02:49如果僅僅是讀詩,關於押韻知道這麼多就夠了,若是寫律詩,就得知道如何選韻。韻的選擇的根本依據是韻與詩情的協調。這句話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就是一句正確的廢話。
  • 什麼是古風式的律詩?崔顥黃鶴樓是古風式律詩嗎?
    3、平仄合律 講究粘對王力先生關於律詩的第三個要素是:平仄合律,每句平仄須依一定的格式,並且講究粘對。可以看出來,《黃鶴樓》的前四句,也不符合第三個要素,所以更是古風式律詩了。二、王力先生,關於古風式律詩的區分1、三個要素都符合王力先生在《漢語詩律學·古風式律詩》中說,符合上面三個要素的就是「純粹」的律詩。
  • 夢溪 | 淺談近體詩格律
    言歸正傳,近體詩分為三類:絕句,律詩,排律。絕句:四句。每句五字的稱為五言絕句,七句的稱為七言絕句。律詩:八句。絕句的擴展。同樣分為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律詩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分別稱為:首聯,頷聯,脛聯和尾聯。
  • 王力《詩詞格律》(1)
    目錄目錄第一章 關於詩詞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一節 韻 第二節 四聲 第三節 平仄 第四節 對仗第二章 詩律 第一節 詩的種類 第二節 律詩的韻 第三節 律詩的平仄 第四節 律詩的對仗 第五節 絕句 第六節 古體詩第三章   詞律 第一節 詞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