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兩個馬忠:一個俘虜關羽名傳後世,一個則是蜀漢名將

2020-12-20 對內容心動

歷史不僅是知識中很有價值的一部分,而且還打開了通向其他許多部分的門徑,並為許多科學領域提供了材料——休謨(英)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2471字,閱讀約5分鐘

三國時期的名字大多是一個字的名字,這個時代在歷史上包括山賊、土匪或下級將領的人物也很多,在史料中出現重名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我們比較熟悉的重名大概要數"馬忠"了,一個是東吳,或者叫江東集團的馬忠,一個是蜀漢的馬忠。其實,這兩個馬忠在各自政權中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語,蜀漢馬忠要比東吳馬忠高得多,但東吳馬忠做了一件大事,對歷史的影響,甚至超過了蜀漢馬忠的熱度。下面小編要說的這兩個人物,當然主要是蜀漢的馬。

東吳馬忠:俘虜關羽父子的過路人

東吳的馬忠其實真的無話可說,是擒拿關羽父子的過路人。東吳馬忠在《三國志》中沒有個人傳記,但有《吳師傳》和《潘章傳》兩篇記載。其實兩個記載說的是一回事,就是擒拿關羽。

這件事真的是一次比一次暴露,畢竟"才羽",劉備荊州大都督,劉備集團武將第一人也不為過。不過,這件事本身可能並不難。我們看到江東集團與曹操對關羽的圍剿是緊密契合的:

關羽在前線與曹仁、趙儼、徐晃對峙,呂蒙趁機攻打公安、江陵,攻佔了關羽的大本營;蔣欽在漢水活動,試圖切斷關羽軍隊的水上交通;陸遜繼續深入西峽,西陵封鎖峽谷,截斷關羽從長江返回四川;朱然、潘璋一直繞到江陵以北,欲切斷關羽從"三東郡"進入漢中的路線。隨著"襄樊之戰"曹操集團的增援,關羽應該面臨漢末三國時期的全明星陣容。

關羽到江陵後不敢強攻,又在陸遜控制的空隙,只能退守江陵。由於呂蒙對荊州人使用了濃重的心計,再加上關羽的軍隊面臨著不利的局面,關羽面對的只有十幾名騎兵的調動,該跑的都跑掉了。在這種情況下,潘璋手下的司馬部馬忠登場,活捉了關羽、關平、趙累等人

襄樊之戰,徐晃長驅直入,苦戰擊敗關羽。馬忠被抓得狼狽不堪,來的只有關羽十幾個人,真上了我我也行。當時的潘璋也是一個偏將,不是雜將,馬忠作為潘璋的大司馬,在江東集團的地位並不高。馬忠最基本的東西,如彪子、籍貫、升遷等,在《三國志》和《裴注》中都沒有記載,如果不是與關羽有關,他的名字很難出現在史料中。

蜀國馬忠:蜀國南防名將

相比於東吳馬忠,蜀漢馬忠顯然要好得多。東吳馬忠的記載只有兩條,蜀漢馬忠有個人傳記。馬忠只是大將的下屬,但蜀漢的馬忠是蜀漢四大駐防軍之一,鎮守蜀漢的南中地區,確保了南方土地的穩定。與東吳的馬忠相比,蜀漢的馬忠的歷史形象無疑要豐富得多

馬忠先明

馬中少養洋家,原名狐篤,是巴西閬中人。據《華陽國志》記載,閬中有三胡、五馬、蒲、趙、任、黃、顏等幾個大姓,從馬忠、胡杜兩姓來看,其家族在巴西郡應該有一定的影響力。東漢末年,馬忠做了巴西州官,選了孝廉,做了漢昌縣令,很大程度上也是利用了這種影響力。

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損失了許多士兵和軍官,不得不及時補充永安的兵力,以抵禦東吳的威脅。巴西太守嚴治他派了五千人,令馬忠引軍到永安。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因為可以與劉備等蜀漢高層接觸。馬忠也不放過這個機會,在劉備與他會面後,他對大臣劉巴說:"黃權雖然被滅,但他又得到了一隻狐狸和一個本篤。"黃權是蜀漢的重要人物,但在"夷陵之戰"中,他因返回曹魏而被斬首。劉備將馬忠與黃權並論,在當時對馬忠是有很高的評價,足以為其揚名。

平定南中

蜀漢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劉備死,劉禪繼位,諸葛亮開政,馬忠進入丞相府任太守。建興三年(公元225年),蜀漢發生了一件大事,諸葛亮終於決定平定南中叛亂,為北伐做最後的準備。

南部地區有三個縣發生叛亂。郡守為太守朱保。越越郡,郡守為渠帥高定;益州之郡,領袖為姓諧。有人可能會想,孟獲去哪兒了?孟獲的部下其實是和親,高定和親之間火了,和親又殺了,孟獲就在上面了。

南方三郡之亂,蜀漢軍亦兵分三路,丞相諸葛亮攻越嶽郡;他降大都督李徽攻打益州縣城;丞相府門督馬忠攻郡。總體而言,諸葛亮以摧枯拉朽之勢擊敗並殺死了高定;李輝先是被圍攻,後被利用作弊;馬忠也成功擊敗朱保,被任命為桂貴太守。最後,蜀漢軍隊在最南端的益州郡會師,孟獲七擒七縱,吸收孟獲等名將到朝廷為官,暫時平定了南部地區的叛亂

豐江達裡

馬忠為中南地區的穩定做出了很多貢獻。蜀漢對南中地區的控制非常薄弱,甚至在諸葛亮南徵之後,夷江太守就在離成都平原比較近的平邑縣。馬仲之將更加深入魏縣"民夷之間",既加強對南部地區的控制,又樹立聲譽,緩和矛盾;此外,蜀漢延熙三年(即公元240年),馬忠率領月巖太守張帝(也是馬忠的老戰友)先後消滅了魏郎、東風、魁渠、李秋成等南中渠統領,恢復了對月巖郡的控制。

互補理論

參考資料:《三國志》《華陽國志》《中國歷史地圖集》

這裡是《對內容心動》,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上生產資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同樣,歷史上的勞動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鄧小平

相關焦點

  • 三國有兩個「馬忠」:一個為蜀漢效力,另一個斬殺關羽!
    在漢末三國時期,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單字,比如劉備、張飛、趙雲、關羽、馬超、黃忠等。在此基礎上,重名,也即同名同姓的情況,自然是難以避免了。比如在漢末三國時期,存在三個名為「李豐」的歷史人物。其中,第一位李豐袁術的部將,在東漢末年被曹操擊殺;第二位李豐是魏國大臣,在高平陵之變後,李豐參與了廢黜司馬師的謀劃,因為事情敗露,所以被司馬師除掉;第三位李豐是蜀漢大臣李嚴的兒子,也即為蜀漢效力。同時,就筆者今天要說的馬忠,也出現了重名的情況。在漢末三國時期,存在兩個名為馬忠的將領。其中,東吳的馬忠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因為他俘獲並斬殺了關羽、關平父子。
  • 三國有兩個「馬忠」:一個斬殺關羽,另一個則鮮為人知!
    縱觀漢末三國時期,被人們熟知的歷史人物大概有五百左右,但是這五百人當中,絕大多數人的名字都是單字,不管是文臣武將,還是諸侯帝王,加上姓基本上就沒有三個字的,有也只有那麼一兩個,或鶴立雞群,或隱居山谷。由此,正是因為名字加上姓氏都是兩個字,促使重名的情況難以避免。
  • 關羽到底是誰殺的,呂蒙孫權還是馬忠,為什麼要殺關羽囚禁不行嗎
    比如說三國演義,關羽敗走麥城後,率領少數人從麥子城突圍,但是被東吳將領潘璋手下的部將馬忠所俘虜,按三國演義的說法,馬忠是用套索與長鉤絆倒了關羽的坐騎赤兔馬,然後俘虜關羽的,之後關羽被押送到孫權那裡。所以在《三國演義》這類小說中,關羽是被孫權下令殺死的。是馬忠俘虜關羽後,在別人的勸說下,孫權殺了關羽。
  • 三國時期有兩位叫馬忠的將軍,一位被劉備所器重,另一位恨之入骨
    說起來,同名同姓的人在我們國家可以說是有很多了,因為人口眾多,所以名字難免有一樣的,三國之中,人才輩出,也是有同名同姓的人才,有的字都是孔明的,也有叫馬忠的將軍,但是兩人分屬不同的陣營,可能大家知道得多的還是吳國的馬忠,殺了關羽,被劉備恨之入骨,但是蜀國也有一位馬忠,卻格外受器重。
  • 三國四川籍七位大將:蜀漢遊泳五位,最強的他卻遠走它鄉!
    這句話說明,一個優秀的將領,比一群士兵,更能左右一場戰爭局勢的走向。這也是為什麼,無論是現在還是古代,所有的國家都把大量的資源花費在軍事人才的培養上面。在戰亂的三國時期,各個勢力對於人才的需求都很旺盛。而在蜀地立足的劉備,更加注重對人才的尋找。在三國的晚期,蜀漢就出了七位名將。
  • 三國時名將殺手,最後熟睡中死於叛亂
    三國時期,猛將如雲,謀臣如雨。被人們熟知的歷史人物就有幾百個,其中不乏像諸葛亮,周瑜等口耳相傳的人物。今天要說的這位同名同姓的三國時期就有兩位,此人名為馬忠,蜀國有一位,吳國有一位。今天要說的這位就是吳國的馬忠。
  • 無名之輩居然斬殺七員三國名將!劉備也險些栽在他手裡
    在一個家庭中,孩子降生自然讓大人歡天喜地,取名字就成了頭等大事,如今雖然雙字的名字差不多已經成為了新生兒的標配,但同名同姓的仍有不少,今天尚且如此,更何況是近兩千年的三國時期。兩個孔明——孔明害死了另一個孔明諸葛亮,字孔明,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臥龍先生,這些我們大家都知道。然而三國時期還有另一位「孔明」,胡昭。這位胡昭也是字孔明,東漢末年著名的隱士、書法家,與鍾繇合稱「鍾胡」,曹操曾數次徵他做官均被拒絕,歷來對士族階層傲慢無禮的關羽對胡昭也是敬仰有加。
  • 三國四大名將死後被封神,一個被黑白兩道祭拜,一個成為門神
    三國時代群雄並起,是一個讓後人遐想無限的風雲時代。在這個時代,湧現出太多才華橫溢人,比如郭嘉,諸葛亮,比如說忠義無雙的關羽,比如說一生少有敗績張遼,比如說名震江東的周瑜。但在三國眾多名將當中,卻有四位被後世封神了,他們到底是誰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嘮嘮。
  • 三國十大名將排名:關羽第三,張飛第八,第一寫進教科書
    與這些謀士相比起來,在三國時期的武將,就顯得要實在得多。他們,以武力為根基,以格局為導向,最終幫助主公平定城池,譜寫佳話。 在三國時期的名將如雲,但就功勞與名聲、影響力、成就感等綜合因素來看的話,只有以下幾個人可以位列前十。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排名第十位的名將是誰?
  • 此人堪稱三國神將,五虎上將幹掉倆,揭示一個道理
    這幾天介紹了幾位三國名將,附帶提及將領們的武力排名。雖然意見分歧較大,但前十位的名將出入並不大,只是排名先後而已。自《三國演義》流傳後,這類的武評在民間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一直是人們熱議的話題。今天向大家介紹一位將領,他的排名在小說中肯定會跌出百名之外,但戰績卻是極其輝煌,幹掉了排名前十將領中的兩位:關羽和黃忠,可謂是小說中的神將。他的名字估計不熟悉小說的人覺得很陌生。他,叫馬忠。馬忠的出場是在《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既沒有他的籍貫,也沒有他的表字,連職務都很模糊:潘璋的部將。也就說連個具體的官職都沒有。更不用說他的往績了。但他一出場就非常驚豔。
  • 三國中蜀漢第一戰將——獨自迎戰魏、吳兩國的11位一流猛將
    漢末三國,烽煙四起,群雄逐鹿天下。那段歷史是個名將輩出的時代,魏蜀吳三國都有一流戰將,威震沙場,守土開疆。漢末三國那段歷史中,諸侯混戰,大小戰事不斷。我們所熟悉的有曹操擊敗袁紹的官渡之戰,孫、劉聯軍擊敗曹操的赤壁之戰等等。但是有一場大戰,魏、吳兩國幾乎出動了當時最豪華的陣容,只為擊敗一位蜀漢大將。而這位蜀漢大將,獨自面對了魏、吳兩國十一位一流的猛將。
  • 三國大腦洞野史趣聞
    l 名將殺手馬忠,殺了三國一半名將?除了上將潘鳳外,這個馬忠的名氣也挺大。編撰的野史中,這哥們殺了幾乎敵對陣營中的一半以上名將。總之:傳聞中馬忠把蜀國五虎上將弄死三個,魏國五子良將弄死三個,三國第一神射手,最強人頭終結者。
  • 三國演義中,如果一對一單挑,有哪幾個名將的實力可以戰平關羽?
    《三國演義》裡有不少狂人,比如罵曹操、劉表、黃祖的禰衡,「說吾名,嚇汝一跳」的邢道榮,以及許攸、孔融等人,都是狂人,但三國時期,最出名的狂人,還得數蜀漢名將關羽。在三國裡,孫權是一個很有雄心的梟雄,即便曹操見到他,也都誇讚孫權「生而為孫仲謀」,但關羽十分看不起孫仲謀,襄樊之戰時,孫權派人向關羽求婚,求關羽給自己的兒子,卻被關羽一語道破,「虎女焉能嫁犬子」,把孫權罵了一頓。除了關羽之外,三個國家的人都不敢小看孫權、黃忠和顏良。但是關羽之所以敢如此狂妄,與他的武藝和戰績有很大關係。
  • 三國演義中,一對一單挑,有實力戰平關羽的名將,有幾人?
    三國演義中有不少狂人,如大罵曹操、劉表、黃祖的禰衡,「說出吾名,嚇汝一跳」的邢道榮,以及許攸、孔融等人,都算狂人,但是三國時期,名氣最大的狂人,還要數蜀漢名將關羽了。三國演義中,雖然呂布是第一猛將,但是關羽和名將交手的戰績是最好的,三國中的華雄、顏良、文丑,以及龐德4位名將死於關羽之手,曹仁、于禁等名將,也敗於關羽之手,這讓關羽有狂的底氣。那麼,從武功層面來論,三國中有哪些名將,一對一單挑,可以擊敗或者戰平關羽?
  • 三國轉折之戰:蜀漢搖搖欲墜,曹魏損兵折將,孫吳卻吃飽喝足
    ----陸遜01對於關羽,大部分的人都認為他是一個無比偉大的英雄,甚至不少的人都將他給神話了,畢竟很多人家的房門貼的門神都是關羽但其實褪去神話光芒,關羽也只不過是一個平凡人,甚至還是相當驕傲自滿的平凡人,不然也不至於在襄樊之戰中輕易戰死了。
  • 殺關羽傷黃忠,一人致死蜀漢兩大柱石的人在三國殺裡是蜀國武將?
    他說殺關羽和黃忠的那個馬忠,明明是吳國的將領,怎麼在三國殺裡就成了蜀國的武將了?三國殺馬忠形象子佩只想說,這個鍋三國殺還真不背,這是吃了讀書少的虧啊。相信很多三國初級愛好者都不知道三國裡面其實有兩個馬忠,同名同姓。
  • 三國中最忠誠的六大名將,關羽第二張飛落榜,排第一的他毫無爭議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在看忠將歷來是被大家歌頌的,說明這位大將是能夠信任的,三國時張飛、關羽和劉備結義的故事就流傳至今,曹操欣賞關羽的才能,好吃好喝的供著,結果關羽還是選擇回到了劉備身邊,成為了一樁美談。要說忠誠,有一名大將遠超關羽,三國中最忠誠的六大名將,關羽第二張飛落榜,排第一的他舉世公認。
  • 三國鼎立,蜀漢最弱?看看蜀國的真正實力
    三國時期,群雄爭霸,當時劉備佔領西川,他手中的兵力也是眾說紛紜,那麼蜀漢的實力到底如何呢?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然後將荊州取到手中,而後進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
  • 蜀漢名將魏延聰明反被聰明誤,臨死前大喊四個字,成為流行用語!
    戰火紛爭的三國時期,是動蕩最大的時期,也是的時期。要有所成就,只能靠自己。這個時代也是能人輩出的時代,在三國裡面你可以看到低調內斂的司馬懿,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驍勇善戰的關羽。現在我們講述的是三國時期,除了比五虎將能力稍微低點,卻被後世稱為「小關羽」的魏延。
  • 三國名氣最大的六位前將軍:東吳一人,蜀漢兩人,曹魏三人!
    前將軍,古代武將官職,始於戰國時期。對於前將軍來說,地位僅次於上卿,職務上包含了護衛京師,駐守邊境等範圍。按照東漢時期的官制,左將軍在武將中僅次於大司馬、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官職,也即是一個中等偏上的武將官職。在漢末三國時期,不少著名的武將就被封為前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