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誣告陷害行為亮劍,廓清政治生態

2021-01-17 光明日報

【光明論壇】

據媒體報導,湖北省紀委公開宣布嚴查誣告陷害行為3個月後,省內首例「誣告陷害公職人員案」一審落槌,當事人62歲的孫緒宏因誣告一民警,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近期,中央紀委發布了多起誣告陷害典型案例,全國多地分別有查處誣告陷害的案例見諸報端。這釋放了一個明顯信號,查處誣告陷害的力度正越來越大。

近年來,著眼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拓寬黨內監督、群眾監督渠道,規範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取得了積極成效,對正風反腐,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其間也出現了一些異常的檢舉控告現象。兩會之前、換屆選舉、幹部選拔、評優評先乃至職稱評定,往往是檢舉控告的「多發季」。但經紀檢監察機關調查核實,其中不少為誣告陷害,嚴重幹擾了換屆選舉、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使一些黨員幹部受到不良政治影響和名譽損害,挫傷了一些同志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對正風反腐產生了消極效應,汙染了黨內政治生態,也惡化了局部的社會風氣。

誣告陷害易發多發,在一些地方呈上升蔓延態勢,其中有著複雜的原因。某省級紀委監委專項調查顯示,誣告陷害的主體多為黨員幹部,也有一般群眾;動機多與個人利益相關,或因謀求職務升遷、職稱評定、對個人待遇不滿,或因工作積怨,出於個人之間的矛盾打擊報復、發洩情緒,或因「我不行,也看不得你好」「一封信、幾毛錢、查上你半年」,或就是習慣性誣告陷害,無事生非;手段多為捏造事實,偽造材料,由本人或者指使、教唆、僱傭他人向紀檢監察機關「舉報」,肆意造謠中傷他人。有一種現象亟待引起重視,有的人「借反腐之名打擊排斥異己」,為了達到「把誰拉下來」的目的或陰暗心理作怪,動輒以各種手段向紀委「檢舉揭發」,實則無中生有,實屬誣告陷害。這種行為極為惡劣,影響也極為嚴重,不但對黨員幹部個人進行了人身攻擊,事實上也對我們黨的形象潑了汙水。

人民群眾和黨員幹部對不實舉報信件「滿天飛」,誣告陷害堵不勝堵、防不勝防的現象到了深惡痛絕的程度,向不實舉報說「不」,對誣告陷害「零容忍」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檢舉控告是每名黨員、群眾的權利,但也應符合正當規範程序,反映情況要客觀真實,不得誣告陷害,黨章、黨員權利保障條例、監察法以及刑法對此都作出明確規定,可以說防止誣告陷害的「籠子」越織越密。《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明確指出,採取捏造事實、偽造材料等方式反映問題,意圖使他人受到不良政治影響、名譽損失或者責任追究的,屬於誣告陷害。同時明確,紀檢監察機關應當加強對檢舉控告的分析甄別,注意發現異常檢舉控告行為,有重點地進行查證。屬於誣告陷害的,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處理,或者移交有關機關依法處理。還特別強調,具有「五種情形」之一的,應當從重處理。既表達了鮮明的態度,又亮出了紀法的準繩,為界定查處誣告陷害行為提供了基本遵循。有的省級紀檢監察機關制定的實施辦法還提出要堅持從實際出發,誣告陷害行為人系中共黨員或者監察對象的,視情節輕重,進行教育批評提醒,給予相應的黨紀政務處分,或者採取組織措施,特別嚴重的依法處理,以體現精準認定、實事求是、依規依紀依法、審慎從嚴、不枉不縱、懲處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達到以案促改、查處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綜合效應,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相統一。

從容錯糾錯,到澄清正名,再到查處誣告陷害,體現中央精神的一脈相承;從一般要求,到會議講話強調,再到下發文件形成制度,則體現了法治化水平和治理能力的不斷提高。制定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專章明確誣告陷害行為的查處,是推進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也是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把反腐敗鬥爭引向深入的實踐需要。從本質上說,嚴肅查處誣告陷害行為,紀委監委打擊的不是檢舉控告本身,而是打擊打著檢舉揭發的旗號實施違紀違法的行為;不是不要檢舉控告,而是要把正常的檢舉控告和非法的誣告陷害嚴格區分開來,進一步純潔檢舉控告動機,淨化檢舉控告環境,建立良好的檢舉控告秩序,形成既不影響正常舉報又關心保護幹部的良性循環。從而既拓寬了通過檢舉控告掌握違紀違法線索的渠道,使腐敗分子無處藏匿,又使作風正派、清正廉潔的幹部不受誣告陷害。處理檢舉控告工作,涉及對人的評價、定論和處理,關係到黨員幹部的政治生命,關係到一個家庭的幸福榮辱,必須重事實、重證據,一是一,二是二。核查既有「查實」也有「查否」,要以適當方式為受到不實檢舉控告的幹部澄清事實、維護名譽、消除負面影響,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推動形成激濁揚清、幹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

(作者:完顏平,系紀檢監察工作者)

相關焦點

  • 山西向涉組涉幹誣告陷害行為「亮劍」
    為深入貫徹中央及省委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有關精神,近日,省委組織部制定《關於全省組織人事部門嚴肅查處誣告陷害行為及時為受不實反映幹部澄清正名的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向誣告陷害行為亮劍,為好幹部撐腰鼓勁,推動形成激濁揚清、幹事創業的良好生態。
  • 政策| 查處誣告陷害行為!雲南出臺辦法,向誣告者「亮劍」!
    近日,省紀委省監委出臺《雲南省紀檢監察機關查處誣告陷害行為及失實檢舉控告澄清工作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進一步建立完善懲戒誣告陷害、澄清失實檢舉控告的工作機制,傳遞出為幹事創業者撐腰、向誣告陷害行為「亮劍」的強烈信號,體現了扶正祛邪、激濁揚清的鮮明導向。
  • 誣告陷害行為,將受到嚴肅處理!
    1什麼是誣告陷害?採取捏造事實、偽造材料等方式反映問題,意圖使他人受到不良政治影響、名譽損失或者責任追究的,屬於誣告陷害。2哪些誣告陷害行為會受到處理?所有的誣告陷害行為,一經查證屬實都將依規依紀依法受到嚴肅處理。
  • 山東通報4起誣告陷害誹謗黨員幹部典型問題
    山東通報4起誣告陷害誹謗黨員幹部典型問題 「山東省紀委監委網站」微信公號 2018-06-04 19:30
  • 十堰為72名被誣告幹部澄清正名 共查處誣告陷害行為18起
    一年來,市紀委監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強化政治監督,聚焦「六穩」「六保」任務,堅持嚴的主基調,始終以零容忍的堅強決心正風肅紀反腐,一以貫之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向縱深發展,持續傳遞懲治腐敗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尺度不松的鮮明信號,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為我市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 【啄木鳥】誣告陷害行為,將受到嚴肅處理!
    1 什麼是誣告陷害?採取捏造事實、偽造材料等方式反映問題,意圖使他人受到不良政治影響、名譽損失或者責任追究的,屬於誣告陷害。2 哪些誣告陷害行為會受到處理?所有的誣告陷害行為,一經查證屬實都將依規依紀依法受到嚴肅處理。
  • 誣告陷害帶來哪些惡劣影響
    然而,陽光之下總有陰影,混雜於廣大民眾的揭發檢舉之中,時常會出現各種類型的誣告陷害,給正趨轉好的政治生態帶來不小的衝擊,正可謂高壓反腐下的「誣告負效應」。此種「誣告負效應」不容忽視,在全國各地存在一定的「普遍多發症」。各種誣告產生的社會背景複雜多樣,誣告者的私心動機也「不可告人」。
  • 解讀 | 同樣是誣告陷害,為何處理結果不同?
    經初步核實,發現舉報件反映的問題失實,且舉報人存在涉嫌誣告陷害行為,遂啟動相應查證。《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明確,採取捏造事實、偽造材料等方式反映問題,意圖使他人受到不良政治影響、名譽損失或者責任追究的,屬於誣告陷害。但有人提出疑問,同樣是誣告陷害公職人員,為何一個涉嫌誣告陷害罪,另一個構成誹謗?無錫市紀委監委審理室副主任戴志敏解釋,是結合具體情形分析研判的結果。
  • 「亮劍出招」!山西晉城公安查處一起誣告陷害民警案件
    近日,晉城市公安局警務督察支隊依法查處一起誣告陷害民警案件。7月29日,晉城市公安局接省公安廳督察總隊轉來霍某亮向公安部「12389」網上舉報平臺舉報材料後,晉城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陳浩高度重視,立即責成晉城市公安局警務督察支隊認真核查,依法依規依紀嚴肅處理。
  • 【公告】關於查處誣告陷害信訪舉報有關規定的公告
    為依紀依法規範信訪舉報秩序,調動和保護廣大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切實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黨內法規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按照《中共內蒙古自治區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查處誣告陷害信訪舉報為幹部澄清正名的實施辦法(試行)》有關要求,現就有關規定公告如下:一、向紀檢監察機關及其派駐(出)機構惡意檢舉控告
  • 因誣告陷害村幹部,巴林左旗這二人被判刑!
    近日,巴林左旗人民法院依法對巴林左旗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赤峰市巴林左旗哈拉哈達鎮三勝村村民鮑某某、韓某某誣告陷害案公開審理並當庭宣判:被告人鮑某某犯誣告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被告人韓某某犯誣告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
  • 市紀委監委對查處誣告陷害行為和失實檢舉控告澄清工作辦法的解讀
    近日,大連市紀委監委出臺《大連市紀委監委查處誣告陷害行為的實施辦法(試行)》和《大連市紀委監委機關對失實檢舉控告澄清工作的實施辦法(試行)》,從制度層面對我市查處誣告陷害行為和失實檢舉控告澄清工作進行了明確規定。
  • 佔編制、有償輔導、誣告……教師失範行為來了場「大掃除」
    為及時查處誣告陷害行為,保護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商丘市紀委監委近日對查處的三起誣告陷害問題進行通報,其中有兩起都與教職人員相關。徐果果要求該教師拿2萬元費用來協調此事,遭到拒絕,徐果果就將虛假事實舉報信郵寄至區紀委監委信訪室對該教師進行誣告陷害。後經睢陽區紀委監委駐區教體局紀檢監察組認真調查核實,徐果果所舉報問題全部失實。2019年7月30日,徐果果因誣告陷害和其他嚴重違法行為被睢陽區教體局開除公職,並移交公安機關處理。睢陽區紀委監委駐區教體局紀檢監察組及時對被誣告陷害當事人進行安撫、做好思想工作。
  • 雲南省紀檢監察機關查處誣告陷害行為及失實檢舉控告澄清工作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嚴肅查處誣告陷害行為,規範失實檢舉控告澄清工作,保護黨員、幹部合法權益和幹事創業積極性,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等黨內法規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等國家法律,以及
  • 亮劍!決不允許造謠誣告大行其道
    誣告是一種不按組織程序、不對組織負責、捏造事實、陷害他人的行為,與作為黨員幹部積極行使民主權利、履行監督義務完全背道而馳。習主席深刻指出的無視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七個有之」,其中之一就是「搞匿名誣告、製造謠言的有之」。誣告是一種出於私心和畸形心理的病態,它不僅違背道德良知、違反黨紀法規,也是對黨不忠誠不老實、不講政治。
  • 身為黨員竟歪曲事實誣告他人! 江西這2名黨員被行政拘留
    各鄉鎮黨委、紀委,縣委各部門,縣直各單位及省、市駐縣有關單位黨組織: 為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當擔作為,切實調動和保護幹部幹事創業積極性、主動性,維護良好信訪舉報秩序,持續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現將蘆溪縣2起誣告陷害黨員幹部典型問題通報如下:01南坑鎮南坑村黨員劉教明誣告他人問題劉教明因前期違法行為被公安機關拘留,私下認為村黨支部書記曾某嘲笑並看不起她,為此對曾某懷恨在心。
  • 羅冠軍被女友誣告陷害?誣告陷害罪如何認定,應該怎麼判?
    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行為。「捏造」,是指無中生有,虛構犯罪事實,意圖使被誣告者受到錯誤偵查、起訴、審判等。「虛假告發」,是指行為人將捏造的犯罪事實向有關單位進行告發。
  • 中央紀委關注無錫誣告公職人員案:同樣是陷害為何處理結果不同?
    經初步核實,發現舉報件反映的問題失實,且舉報人存在涉嫌誣告陷害行為,遂啟動相應查證。《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明確,採取捏造事實、偽造材料等方式反映問題,意圖使他人受到不良政治影響、名譽損失或者責任追究的,屬於誣告陷害。但有人提出疑問,同樣是誣告陷害公職人員,為何一個涉嫌誣告陷害罪,另一個構成誹謗?無錫市紀委監委審理室副主任戴志敏解釋,是結合具體情形分析研判的結果。
  • 關於兩起誣告陷害公職人員案件的通報
    近期,無錫市紀委監委、宜興市紀委監委會同公安機關,依法查處了兩起誣告陷害公職人員的案件。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一、蘇州市某園林綠化建設有限公司無錫分公司負責人嶽惠芳等誣告陷害無錫某開發區管委會領導人員案。2017年5月,蘇州市某園林綠化建設有限公司無錫分公司中標無錫某開發區景觀綠化工程項目,工程於2018年5月7日竣工。
  • 誣告陷害公職人員,判了!
    6月16日,蘄春縣人民法院依法公開審理並當庭宣判:犯罪嫌疑人孫某某犯誣告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今年3月15日,《湖北省紀檢監察機關為受到不實舉報幹部澄清正名工作辦法》《湖北省紀檢監察機關查處誣告陷害行為工作辦法》正式實施。此案是兩個辦法實施以來,全省首例因誣告陷害公職人員入刑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