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時期大家都提倡快樂成長,孩子們無憂無慮。可是,一到小學畫風全變,家長開始焦慮孩子的作業和成績,虎爸虎媽分分鐘上線。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我也一直在思索該如果教育好孩子。
01 目標
聽了陳默老師的課《如果做不焦慮的小學生家長》,對於想培養什麼樣的孩子,我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概念。
養育,養育,先養後育。
首先,最主要的是讓孩子有個健康的身體,這是基礎。其次,在將來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能獲得不低於社會平均水平的收入。然後,有來自於內心需求的奮鬥動力,能安下心來工作,能在自己喜歡的崗位上耕耘,他就一定會成為優秀的人。最後,學會獨處(閱讀或者一樣興趣特長),還要學會群處(社交及親密關係)。
我希望孩子有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優秀的品格和終身成長的心態。
02 教養方式
在發展心理學領域,有三種主要的教養方式:專斷型(authoritarian)、放任型(permissive)和權威型(authoritative)。
♞專斷型
專斷型的父母要求孩子絕對的服從,會對孩子施加嚴格控制。這類型的父母喜歡用懲罰性、強迫性的手段來限制孩子的自我意志。
♞放任型
讓孩子們自主決策,鼓勵他們獨立。放任型父母允許孩子儘可能自我調節、規範自己的活動,避免控制孩子的行為,並不鼓勵他遵循外部給定的法則。
♞權威型
權威型父母通過說理和溝通為孩子塑造價值觀。父母在孩子和自己發生分歧時對孩子施加堅定的控制,但不完全限制孩子。
還有一種教養方式是忽視型。這種教養方式不是主流的教養方式,所以不考慮。
03 什麼教養方式對孩子發展最好
權威型>專斷型>放任型>忽視型
經研究表明,權威型父母的孩子在學校中比其他教養方式下的孩子表現得更好。不僅在學業方面表現更好,還有更高水平的幸福感和自尊感。同時,這些孩子健康狀況和行為習慣也更好。
在權威型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孩子更不畏懼失敗,相信努力可以改變能力。同時,權威型父母會更多地參與了孩子的學校活動,更了解孩子。最後,權威型父母比其他父母更推崇追求卓越和勤奮的重要性。
04 怎麼做權威型父母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所以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才能以理服人。
♞明確規則後,父母要統一原則,形成一致性。
♞《陪孩子終身成長》裡提到的三大支柱:無條件的愛、價值感和終身成長的心態。推薦閱讀這本書。
權威型教養方式要求父母有較高的文化水平,並且在育兒上有比較豐富的知識。同時,由於密集型的教育方式,通常需要一方家長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這就要求有較高的經濟收入。
05 避免掉進育兒陷阱
《愛、金錢和孩子》這本書從經濟學的角度告訴了我們為什麼會產生不同的教養方式。其中,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要避免掉進育兒陷阱。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經濟快速發展,帶來了收入的不平等。經濟收入高的群體在育兒上投入了越來越多的金錢,甚至從胎教開始。從而帶來了育兒差距,兩級分化的現象出現。
在育兒上的大量資金投入並不會給富裕的家庭任何影響。而低收入家庭在這方面會量力而行。育兒陷阱最有可能出現在中下收入階層。
這一部分的人大多受過高等教育,明白教育投入的重要性,願意在教育上投入。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報大量的輔導班,咬牙換學區房。然後,努力工作,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質,盯著孩子學習。
《學區房72小時》描述了一位教授為了女兒上名牌幼兒園從兩年前就開始尋找合適的房源。現在的劃片學校也不錯,但是他想讓女兒進入最好的學校。最後找到了一間又小又破的學區房。由於要在短時間內全額付款而引起了一些紛爭。在幾經周折下,大家都達成了好的結果。最具諷刺的是在影片最後,這位教授接到電話,被告知由於拆遷,剛入手的學區房已不再是學區房,甚至未來讀哪都不知道了。
不平等將加劇不同階層的育兒差距,育兒差距必然又帶來更多的不平等,從而陷入育兒陷阱。
結語
外在的環境對於孩子的成長固然有一定的影響,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培養孩子的軟實力。做權威型家長,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樹立價值觀,讓自己放鬆,用更好的心態和狀態陪孩子一起終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