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蒙特梭利」可快速關注
蒙臺梭利為兒童之家寫的手冊上說明:蒙氏教具計有動作教育、感官教育、語言與知識、自由、書寫、閱讀、做算術及品德教育等八項。後人為方便陳述,又依其目的將它們歸納為以下五項(以學前兒童所用到的教具為主):
依照AMS(American Montessori Society美國蒙臺梭利協會)的分類,日常生活這項練習分為四大類:
1、動作教育,例如大肌肉運動、小肌肉運動(抓、倒、擠、夾、舀…)
2、照顧自己,例如穿鞋子、衣服等。
3、照顧環境,例如養小動物、拔草、教花等。
4、生活禮儀,例如打招呼等。
日常生活教育在生命成長上的目的是在於訓練感官能力和肌肉活動兩者之間的協調。因為對幼兒來說,動作的平衡會促進智能上的發展,而且手眼協調也會為他們將來的寫字、畫圖能力,作了「預備」的工作。比如說想要寫字,就需要使手部的小肌肉發育起來,而在蒙氏的日常生活教育中,就有許多小肌肉的練習;經過了反覆練習,時日一久,自然水到渠成,可以發達到有握筆描畫的力量,和越來越準確「有模有樣」的程度。
此外,日常生活訓練更重要的目的,是可以培養出孩子的獨立、專心、協調、秩序等習性,並奠定良好人格發展的基礎。
而這些練習也可以培養社交能力,比如說:活動室裡的蒙氏教具只有一套,所以當小明在玩倒水的工作,小華也想玩時,她就必須「等待」。而禮貌、問候等日常生活常規也包括在這項練習中,提供了孩子相互交流,彼此配合的機會,使他們從中了解社會行為。
日常生活教育可以說是蒙氏教育的起步,假如這個部分沒有做好,就出現不了蒙氏教育教育現象(秩序—專心—反覆練習—協調),而往後的感官、教學教育部分也就不能做得很好,無法達到最大的開發效果。
感官教具的範圍包括:視、聽、嗅、味、壓 、辯認實體等各方面的感官訓練,將顏色、氣味等抽象的感覺帶入具體實物,用以啟發孩子認識的敏銳性,為進一步的教育「目的」立下根基。例如:以「嗅覺瓶」練習各種味道的認識和識別,讓孩子經由親自的體驗而有清清楚楚的辨認能力。
所以,感官教育的作用是:
1、用合理的方法,直接幫助感覺器官的發展。
2、形成嬰幼兒「自發性」的發展,也就是進一部讓嬰幼兒會自動的觀察和思考。
3、為使幼兒能適應現在和未來的社會,因而必須先奠定他們對環境有卓越的觀察力,養成 由觀察到實驗的科學習慣。
這三項目標,都可在蒙氏教具的效果中產生來。例如,導師以教具訓練他們觀察能力時,也必須同時讓孩子從中辨別相似和對比物,以誘導兒童進一步形成研判,在心智上產生「推斷」,而能做成決定性的思考和行為。
再以典型的視覺感官教具(帶插座圓柱組)為例:它真正的目的,不在於兒童能將每一個圓柱體,放回適當的洞裡,而是在精練兒童的觀察力,培養他們能辨別相同性(都是圓柱體)、相異性(或高度不同,或直徑不同等)和秩序性(由左到右或由大到小),引導兒童能夠由「了解」和「思考」來判斷事物。
所以蒙氏教具的操作,注重訓練兒童「工作歷程」(秩序觀念和習慣培養),遠比要求他的「工作結果」更為重要。教師一定要特別重視,才不至於本末顛倒。
由於感官教育的部分教具,是母親們可以在家中自行研製的,我們將在下一章專門討論。
蒙臺梭利教學法常常是運用「間接」的方法來幫助孩子的發展,在語文練習上更是如此。她不直接教兒童拿筆寫字,而是從日常生活練習中,就已經開始「預備」了,例如舀豆子、袷衣夾時的肌肉控制、協調。
蒙臺梭利並主張在孩子一出生時,大人就應該提供一個充滿語言與文字的環境,讓他自然地由「感覺」到「領悟」周圍的一切。例如,自小就不斷的對他說話;大約在孩子會走路以後,就在孩子使用的毛巾上寫上他的名字……等。因為孩子的成長需要相當的時間,所以要逐步漸進地去培養,由大人的間接預備功夫,養成孩子具有直接學習與領悟的能力。
又由於兒童有主動學習的能力,所以,我們就在他的生活環境中,為他預備一些以「間接」訓練的道理所製作的「教具」,培養孩子書寫能力。例如常見的「砂紙字板」,是讓孩子用手指去觸摸砂紙中的字型(不用細筆,用手指),利用這種預備寫字的間接練習養成頭腦對於眼力和肌肉間「發號施令」的協調能力。另外,大人也在「環境」中,預備了許多不同內容的書籍、圖片,讓孩子去接觸、去翻閱,使他們常識能逐漸豐富。
然後,改注意的是,外國文字的構造與我國文字完全不同,為發展孩子的本國語言能力,在此項教具的製作上,雖然有一些大原則可以移植運用,但在發展上卻必須與我國文字及文化相配合,這部分也是目前我們正積極努力的目標。
蒙臺梭利深深了解人類的學習過程,是由簡單到複雜,由具體到抽象;所以在面對「數學」這種純抽象概念的知識時,唯一讓孩子覺的容易的學習方法,也只有以具體、簡單的實物為起始。讓孩子們在親自動手中,先由對實物的多與少、大和小,求得了解,在自然而然地聯想具體與抽象間的關係。比如說為了要孩子了解0.1.2.3.4.等五個概念,在「紡錘棒箱」的設計上,我們就分別在5個空格的上方,標出0.1.2.3.4.;然後在依據每個數目的多寡,放入同數量的棒子。這樣可以使孩子切身看到1.和2.3……之間多和少的比較,而知道什麼是「1」「2」和「3」?結合起來「數量」(1根棒子,實體)與「數字」(1的字體,抽象)。
所以,蒙臺梭利採用「數棒」為學習數概念的先峰步隊,然後循序漸進地指導幼兒了解數的意義(量)與數的字型(符號),而後進入加、減、乘、除的千位四則運算。這類教具包括了數學上的許多基本概念,能為孩子奠定良好的數學根基。
雖然,現在人類的計算以走上電腦化,似乎數字已不在構成威脅,但在這裡,我們願意向「聰明」的父母們提出警告:「電腦是人腦設計製作的」,你不能因為市面上有了省心省力的電腦,就讓孩子的「人」腦漸漸的變成「死腦」呀!
蒙臺梭利教具所提供的學習環境不僅是學習照顧自己以及會數數、讀書,也包括認識宇宙間各重人、地、事、物的自然人文教育。其目的在培養幼兒的世界觀、宇宙觀,能參與所處的自然人文環境,進而知道如何尊重別人,愛惜生命,並能關懷宇宙生態。
自然人文教育的內容包括了動、植物學、天文學、地質學、歷史、地理、音樂、繪畫等與人類生存環境有關的各種知識。
自然人文教具有一部分是傳統蒙氏教具,例如樹葉拼圖櫥、地圖櫥架組等。一部分則是各地的蒙氏教師配合各民族、國家的不同地理、人文環境,而延伸設計出本土化教具,例如:地區植物圖片分類、臺灣地圖拼圖、星期表、月份表等。
在環抱意識高漲的今天,若不及早培養孩子認識環境、愛惜環境的生活態度,那麼,孩子的未來將與垃圾為伴,與汙染奮戰。因此,關心孩子的你,在給予孩子享受最好的物質文明時,也請培養孩子擁有一顆愛惜生命、關懷生態的心。
關於國際蒙特梭利兒童研究中心
國際蒙特梭利教育研究中心是專業蒙特梭利教師培訓基地,十年來立足於深圳,面向全國累計認證培訓蒙特梭利教師數千人。研究中心附設蒙特梭利兒童中心,接收1.5-3歲和3-6歲兩個年齡段的孩子,兒童中心是蒙特梭利教學實踐基地,多年來,我們用心觀察與了解孩子,因為幫助孩子的前提是真正地了解孩子!
聯繫地址:深圳市福田區深南中路新聞大廈2號樓202、301
聯繫電話:0755-22319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