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蒙臺梭利教具

2021-02-08 蒙特梭利



點擊標題下「蒙特梭利」可快速關注


蒙臺梭利為兒童之家寫的手冊上說明:蒙氏教具計有動作教育、感官教育、語言與知識、自由、書寫、閱讀、做算術及品德教育等八項。後人為方便陳述,又依其目的將它們歸納為以下五項(以學前兒童所用到的教具為主):



依照AMS(American Montessori Society美國蒙臺梭利協會)的分類,日常生活這項練習分為四大類:

1、動作教育,例如大肌肉運動、小肌肉運動(抓、倒、擠、夾、舀…)

2、照顧自己,例如穿鞋子、衣服等。

3、照顧環境,例如養小動物、拔草、教花等。

4、生活禮儀,例如打招呼等。



日常生活教育在生命成長上的目的是在於訓練感官能力和肌肉活動兩者之間的協調。因為對幼兒來說,動作的平衡會促進智能上的發展,而且手眼協調也會為他們將來的寫字、畫圖能力,作了「預備」的工作。比如說想要寫字,就需要使手部的小肌肉發育起來,而在蒙氏的日常生活教育中,就有許多小肌肉的練習;經過了反覆練習,時日一久,自然水到渠成,可以發達到有握筆描畫的力量,和越來越準確「有模有樣」的程度。

此外,日常生活訓練更重要的目的,是可以培養出孩子的獨立、專心、協調、秩序等習性,並奠定良好人格發展的基礎。

而這些練習也可以培養社交能力,比如說:活動室裡的蒙氏教具只有一套,所以當小明在玩倒水的工作,小華也想玩時,她就必須「等待」。而禮貌、問候等日常生活常規也包括在這項練習中,提供了孩子相互交流,彼此配合的機會,使他們從中了解社會行為。

日常生活教育可以說是蒙氏教育的起步,假如這個部分沒有做好,就出現不了蒙氏教育教育現象(秩序—專心—反覆練習—協調),而往後的感官、教學教育部分也就不能做得很好,無法達到最大的開發效果。


感官教具的範圍包括:視、聽、嗅、味、壓 、辯認實體等各方面的感官訓練,將顏色、氣味等抽象的感覺帶入具體實物,用以啟發孩子認識的敏銳性,為進一步的教育「目的」立下根基。例如:以「嗅覺瓶」練習各種味道的認識和識別,讓孩子經由親自的體驗而有清清楚楚的辨認能力。



所以,感官教育的作用是:

1、用合理的方法,直接幫助感覺器官的發展。

2、形成嬰幼兒「自發性」的發展,也就是進一部讓嬰幼兒會自動的觀察和思考。

3、為使幼兒能適應現在和未來的社會,因而必須先奠定他們對環境有卓越的觀察力,養成  由觀察到實驗的科學習慣。

這三項目標,都可在蒙氏教具的效果中產生來。例如,導師以教具訓練他們觀察能力時,也必須同時讓孩子從中辨別相似和對比物,以誘導兒童進一步形成研判,在心智上產生「推斷」,而能做成決定性的思考和行為。


再以典型的視覺感官教具(帶插座圓柱組)為例:它真正的目的,不在於兒童能將每一個圓柱體,放回適當的洞裡,而是在精練兒童的觀察力,培養他們能辨別相同性(都是圓柱體)、相異性(或高度不同,或直徑不同等)和秩序性(由左到右或由大到小),引導兒童能夠由「了解」和「思考」來判斷事物。

所以蒙氏教具的操作,注重訓練兒童「工作歷程」(秩序觀念和習慣培養),遠比要求他的「工作結果」更為重要。教師一定要特別重視,才不至於本末顛倒。

由於感官教育的部分教具,是母親們可以在家中自行研製的,我們將在下一章專門討論。


蒙臺梭利教學法常常是運用「間接」的方法來幫助孩子的發展,在語文練習上更是如此。她不直接教兒童拿筆寫字,而是從日常生活練習中,就已經開始「預備」了,例如舀豆子、袷衣夾時的肌肉控制、協調。


蒙臺梭利並主張在孩子一出生時,大人就應該提供一個充滿語言與文字的環境,讓他自然地由「感覺」到「領悟」周圍的一切。例如,自小就不斷的對他說話;大約在孩子會走路以後,就在孩子使用的毛巾上寫上他的名字……等。因為孩子的成長需要相當的時間,所以要逐步漸進地去培養,由大人的間接預備功夫,養成孩子具有直接學習與領悟的能力。

又由於兒童有主動學習的能力,所以,我們就在他的生活環境中,為他預備一些以「間接」訓練的道理所製作的「教具」,培養孩子書寫能力。例如常見的「砂紙字板」,是讓孩子用手指去觸摸砂紙中的字型(不用細筆,用手指),利用這種預備寫字的間接練習養成頭腦對於眼力和肌肉間「發號施令」的協調能力。另外,大人也在「環境」中,預備了許多不同內容的書籍、圖片,讓孩子去接觸、去翻閱,使他們常識能逐漸豐富。

然後,改注意的是,外國文字的構造與我國文字完全不同,為發展孩子的本國語言能力,在此項教具的製作上,雖然有一些大原則可以移植運用,但在發展上卻必須與我國文字及文化相配合,這部分也是目前我們正積極努力的目標。



蒙臺梭利深深了解人類的學習過程,是由簡單到複雜,由具體到抽象;所以在面對「數學」這種純抽象概念的知識時,唯一讓孩子覺的容易的學習方法,也只有以具體、簡單的實物為起始。讓孩子們在親自動手中,先由對實物的多與少、大和小,求得了解,在自然而然地聯想具體與抽象間的關係。比如說為了要孩子了解0.1.2.3.4.等五個概念,在「紡錘棒箱」的設計上,我們就分別在5個空格的上方,標出0.1.2.3.4.;然後在依據每個數目的多寡,放入同數量的棒子。這樣可以使孩子切身看到1.和2.3……之間多和少的比較,而知道什麼是「1」「2」和「3」?結合起來「數量」(1根棒子,實體)與「數字」(1的字體,抽象)。


所以,蒙臺梭利採用「數棒」為學習數概念的先峰步隊,然後循序漸進地指導幼兒了解數的意義(量)與數的字型(符號),而後進入加、減、乘、除的千位四則運算。這類教具包括了數學上的許多基本概念,能為孩子奠定良好的數學根基。

雖然,現在人類的計算以走上電腦化,似乎數字已不在構成威脅,但在這裡,我們願意向「聰明」的父母們提出警告:「電腦是人腦設計製作的」,你不能因為市面上有了省心省力的電腦,就讓孩子的「人」腦漸漸的變成「死腦」呀!


蒙臺梭利教具所提供的學習環境不僅是學習照顧自己以及會數數、讀書,也包括認識宇宙間各重人、地、事、物的自然人文教育。其目的在培養幼兒的世界觀、宇宙觀,能參與所處的自然人文環境,進而知道如何尊重別人,愛惜生命,並能關懷宇宙生態。

自然人文教育的內容包括了動、植物學、天文學、地質學、歷史、地理、音樂、繪畫等與人類生存環境有關的各種知識。


自然人文教具有一部分是傳統蒙氏教具,例如樹葉拼圖櫥、地圖櫥架組等。一部分則是各地的蒙氏教師配合各民族、國家的不同地理、人文環境,而延伸設計出本土化教具,例如:地區植物圖片分類、臺灣地圖拼圖、星期表、月份表等。

在環抱意識高漲的今天,若不及早培養孩子認識環境、愛惜環境的生活態度,那麼,孩子的未來將與垃圾為伴,與汙染奮戰。因此,關心孩子的你,在給予孩子享受最好的物質文明時,也請培養孩子擁有一顆愛惜生命、關懷生態的心。



關於國際蒙特梭利兒童研究中心

國際蒙特梭利教育研究中心是專業蒙特梭利教師培訓基地,十年來立足於深圳,面向全國累計認證培訓蒙特梭利教師數千人。研究中心附設蒙特梭利兒童中心,接收1.5-3歲和3-6歲兩個年齡段的孩子,兒童中心是蒙特梭利教學實踐基地,多年來,我們用心觀察與了解孩子,因為幫助孩子的前提是真正地了解孩子!

聯繫地址:深圳市福田區深南中路新聞大廈2號樓202、301

聯繫電話:0755-22319484

相關焦點

  • 為何玩具替代不了蒙臺梭利教具?教具與玩具有什麼不同?
    這是市面上玩具所不具備的功能,蒙臺梭利教具的設計,其目標就是讓孩子通過「工作」,實現自我發展。那麼,蒙臺梭利教具是如何讓孩子實現自我發展的呢?蒙臺梭利教具有一個特色,那便是孤立性。該如何理解孤立性呢?我們看到每一件蒙臺梭利教具,它可能會蘊含很多特性,比如輕重、大小、高矮、長短等等。這麼多的特性,如果一次性都展示給孩子,可能不會引起孩子的注意。蒙臺梭利博士在設計教具的時候,就考慮到了這一點。
  • 蒙臺梭利教育的教具演示
    第2頁:感官區教具 第3頁:數學區教具 第4頁:語言區教具   搜狐母嬰:下面咱們要看一看蒙臺梭利的材料,就是咱們教具這部分。孩子經過多長時間的蒙臺梭利教室的生活能夠適應這樣的一種方式呢?  張嶽平:小孩子適應能力很強。3—6歲是一個混合年齡班,就是三年。三年第一年的時候跟著學;到第二年又有小的進來了,中間又帶小的又跟大的孩子學;到第三年,大孩子在班裡面充滿自信幫助小的孩子。這些大孩子,如果能幫小孩子去做一些練習,尤其是一些大的科學、數學、語言方面的練習,這個孩子他對材料的理解已經都很深了。
  • 認識蒙臺梭利教室裡的英文教具
    所以,JDM的孩子們在蒙臺梭利工作時間可忙碌啦!他們不僅在日常生活區鍛鍊自己的基本動作和照顧自己的能力,也在感官區練習區分大小粗細以及認知各種顏色,還會在文化區了解動植物,認識大自然。      咦!這是什麼工作?怎麼全是英文的?這些也都是蒙臺梭利的教具嗎?它們是哪個區的?       好奇寶寶們別著急,這些英文教具來自我們教室裡的語言區。
  • 孩子為何都喜歡神奇的蒙臺梭利教具?為何玩具替代不了教具?
    這是市面上玩具所不具備的功能,蒙臺梭利教具的設計,其目標就是讓孩子通過「工作」,實現自我發展。那麼,蒙臺梭利教具是如何讓孩子實現自我發展的呢?蒙臺梭利教具有一個特色,那便是孤立性。該如何理解孤立性呢?我們看到每一件蒙臺梭利教具,它可能會蘊含很多特性,比如輕重、大小、高矮、長短等等。這麼多的特性,如果一次性都展示給孩子,可能不會引起孩子的注意。蒙臺梭利博士在設計教具的時候,就考慮到了這一點。
  • 【蒙臺梭利】語言教具—配對卡的設計與製作
    蒙臺梭利教具,是瑪麗亞•蒙臺梭利博士依據其教育思想所設計,在蒙臺梭利教具中,蒙臺梭利語言教具是蒙臺梭利教育「本土化」一個切入點,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延伸與創新,特別是延伸出具有中國地域、文化、語言的蒙臺梭利教具。因此,創設中國化、園本化的蒙臺梭利語言教具是探索和發展蒙臺梭利教育的趨勢之一。
  • 第14屆蒙臺梭利研討會報告0-3歲教室教具探討
    2019年第14屆研討會,將會有20+國際鼎級蒙臺梭利教育大咖,40+國內知名博士、學者出席並作大會分享。Karen Chanpeng南非著名蒙臺梭利教育專家伊頓蒙臺梭利教育中心0-3培訓師及教學總監精彩報告CASA教室裡的教具能否應用於IC教室?
  • 蒙氏講堂:五大項蒙臺梭利教具
    蒙臺梭利為兒童之家寫的手冊上說明:蒙氏教具計有動作教育、感官教育、語言與知識、自由、書寫、閱讀、做算術及品德教育等八項。  基於以上的特製,蒙氏並未替這項訓練列出教具的目錄,而希望導師能協調「智能啟發」與「文化常規」的雙重要求,自己研製教具,整備環境。  依照AMS(American Montessori Society美國蒙臺梭利學會)的分類,日常生活這項練習分為四大類:1動作教育,例如大肌肉運動、小肌肉運動(抓、倒、擠、夾、舀…)2照顧自己,例如穿鞋子、衣服等。
  • 蒙臺梭利教室裡「玩具」成了「教具」,「玩玩具」成了「做工作」
    這是市面上玩具所不具備的功能,蒙臺梭利教具的設計,其目標就是讓孩子通過「工作」,實現自我發展。在蒙臺梭利教育中,「工作」、「教具」是都帶有明顯的訓練目的,不等同於玩具。蒙臺梭利博士在設計蒙臺梭利教具的時候,將各種能夠激發兒童內在生命力發展的刺激點蘊含在教具之中。
  • 蒙臺梭利教室裡「玩具」成了「教具」,「玩玩具」成了做工作
    「玩具」稱之為「教具」,孩子們玩「玩具」描述為「工作」。這是市面上玩具所不具備的功能,蒙臺梭利教具的設計,其目標就是讓孩子通過「工作」,實現自我發展。在蒙臺梭利教育中,「工作」、「教具」是都帶有明顯的訓練目的,不等同於玩具。蒙臺梭利博士在設計蒙臺梭利教具的時候,將各種能夠激發兒童內在生命力發展的刺激點蘊含在教具之中。
  • 蒙臺梭利教學法解讀(一)
    在蒙氏教室裡,有豐富多彩的教具,它們都是根據兒童成長發展敏感期所創立的適宜兒童成長的「玩具」。孩子通過自我重複操作蒙氏教具創新建構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訓練。    蒙臺梭利教育五大領域為: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科學文化教育。
  • 第14屆蒙臺梭利研討會報告之林子瀞專家解讀蒙臺梭利
    精彩報告蒙臺梭利教育知多少蒙臺梭利教育感官教具之數學概念主講 臺灣林子瀞 博士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此外,蒙臺梭利感官教育也是為數學教育作準備,為什麼在感官教具中會蘊藏數學概念呢?在蒙臺梭利教室中,我們會看到陳列著許許多多的蒙臺梭利教具,這些教具在形狀、規格上都是根據兒童的標準尺寸而生產,是根據孩子的敏感期而設,它是系統而完整的,符合人類心智發展的規律。每套教具都有直接目的和間接目的,還有相對應的擴展與延伸的方法和步驟,以適合不同年齡、不同能力、不同興趣的兒童操作。蒙臺梭利感官教具,是蒙臺梭利教具中非常重要的教具,也是孩子們喜歡操作的教具。
  • 蒙氏教養 | 蒙臺梭利教具--不只是「玩」具那麼簡單
    許多人進入蒙臺梭利教室後,便會被教具柜上的教材吸引。有人認為那是積木,也有人認為那是一些特殊的玩具。在蒙臺梭利教學法中,有兩項重要的組成因素:第一是環境,包括各種教具與操作方法;第二是提供適當環境的老師。
  • 蒙臺梭利數學教具知多少?(最全2.5歲-6歲教具一覽表)
    很多人都聽過蒙臺梭利教具,數學尤其是非常著名的教具。
  • 蒙臺梭利幼兒園,孩子教具操作出現錯誤,老師為什麼不幫助孩子?
    蒙氏教具,在蒙臺梭利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實施蒙臺梭利教學的基本保障蒙氏教具並不注重外在的教育功能,而是嘗試通過教具本身所具有的「錯誤控制」功能,來幫助孩子進行自我教育。因此,錯誤控制,是蒙臺梭利教具的一個顯著特點,它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出孩子的專注力。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蒙臺梭利教具的錯誤控制。
  • 當孩子對蒙臺梭利工作不感興趣,如何尋找蒙氏教具新的興趣點?
    在蒙臺梭利幼兒園,當孩子們對教具工作不感興趣的時候,作為蒙氏教師,應該如何通過工作材料幫助孩子尋找新的興趣點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聊一下。一、孩子們真的失去興趣了嗎?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蒙臺梭利幼兒園的孩子整天就是操作教具。一件教具擺弄了N多遍,當孩子失去新鮮感之後,自然就會覺得蒙氏教具刻板、枯燥。
  • 蒙臺梭利教學中,孩子教具操作錯誤,為什麼不幫助孩子?美嬰教育
    在蒙臺梭利幼兒園,我們甚至鼓勵孩子犯錯,而老師竟然「不幫助」孩子,這是為何呢?蒙氏教具,在蒙臺梭利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實施蒙臺梭利教學的基本保障。蒙氏教具並不注重外在的教育功能,而是嘗試通過教具本身所具有的「錯誤控制」功能,來幫助孩子進行自我教育。
  • 一件教具操作N遍,蒙臺梭利幼兒園的孩子為何喜歡重複工作?
    蒙臺梭利驚訝地看到,那麼年幼的兒童能如此聚精會神一遍又一遍地重複這項練習。她決定要看看她專心到何種程度。蒙臺梭利讓另一位教師繼續帶其他兒童唱歌或者走動,但這絲毫也沒有幹擾到小女孩的工作。然後,蒙臺梭利輕輕地抬起小女孩正在坐的椅子(小女孩坐在上面),準備把椅子放在桌子上。
  • 解讀「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提倡兒童為中心,不「教」的教育
    ——蒙臺梭利第一所「兒童之家」的創辦人——馬麗亞·蒙臺梭利,是義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她獨創的兒童教育方法,風靡整個西方世界,1950年她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瑪麗亞·蒙臺梭利已經成為我們期望教育和世界和平的偉大象徵。」
  • 如何運用蒙臺梭利教具培養幼兒書寫能力
    最近有家長私信詢問幼小銜接的事情:家長反應,孩子現在就讀的是蒙臺梭利幼兒園。孩子明年就上小學了,正在猶豫是否要給孩子報幼小銜接班,讓孩子提前適應一下,尤其是練習一下「書寫」能力。溝通中家長認為,等上了小學後,不論是孩子自己寫作業,還是學習寫字、寫拼音,都時時刻刻考驗著孩子的「書寫」能力。
  • 蒙臺梭利教學法
    蒙臺梭利教學法的五個教育法則第一個法則——秩序法則。蒙臺梭利在她的教學法內容裡,秩序法則要求物的擺放要規範、要有秩序。如果物品雜亂,那麼孩子心理就會不安,可以想像,如果我們成人回到家裡亂糟糟的,心裡煩,不整潔。那麼要求孩子的物品擺放要規範,這種規範要及早建立,應該滿足兒童對秩序的追求,促進兒童秩序的完善,兒童都是有秩序感的,這種秩序感應體現在教室的環境,教具的擺放取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