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公立大學出版社暨專書出版現況分析

2021-02-13 出版發行研究

在臺灣地區多數大學對大學出版社一直不予重視的環境下,學術出版工作的責任,多年來多半是由民間出版社所承擔,以致多數的大學出版社皆無法很好的發展。隨著臺灣出版市場近年受經濟不景氣影響,民間出版社更積極想要出版的是能賺錢的暢銷書,對利潤不高的學術專書興趣逐漸下滑。2013年臺北書展的會場上,出現了「『國立大學出版社』聯展」的攤位,展現臺灣地區學術出版的實力,也就在近3-5年臺灣的大學出版社出現了總體出版量緩步攀升的現象。另一方面,近年兩岸都不斷發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呼聲,其間在大學發展過程中扮演著教學和科研服務「加速器」,具有學術增益(scholarship plus) 功效的大學出版社,開始漸漸受到重視。本文將針對臺灣地區「『國立大學出版社』聯展」主要成員及歷年累積出版量達50本以上的臺灣地區公立大學出版社歷年發展與近期轉變做出分析。

大學出版社歷史發展

臺灣地區第一家大學出版社是成立於1962年的文化大學華岡出版部。1982年臺灣「文建會」曾草擬大學出版社成立辦法,但遲遲無具體結果,直至1994年大學法修正全文公布32條,其中第十一條:大學應設左列單位: 教務處:掌理註冊、課務、出版及其他教務事項。……大學因教學、研究、推廣之需要,得設各種研究中心、電子計算機中心及其他單位;其辦法由學校擬定,報請「教育部」核定之。

這才使臺灣地區大學出版社的設立有了法源依據,審視臺灣各校大學出版社(組)成立時間多為1991年之後,顯然這與1994年大學法的公布有密切關係,當時創建的大學出版社多下屬於教務處,發展初期亦皆脫離不了印務和支持上級單位的業務。但也有部分大學將大學出版社編列為行政一級單位或隸屬於其他各種類型單位之下,同樣皆為學術發展與研究的目標而設置。在人力配置上,出版中心的主任多是由大學教師兼任,下設1-2位行政助理或編輯,近年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從2008年時的4人編制,提升到20多人的編制。經費方面,許多大學出版社也並沒有常態性的計劃經費,多數出版費用需要專案申請。此外,在空間上也都呈現明顯不足的現況。

大學出版社的組織

查看主要大學出版社累計數量,會發現多數大學出版社歷年平均出版量都偏低,不能視為一個有持續經營出版業務的出版單位。這或許與多數出版單位分別位於教務處、研發處、圖書館等不同單位下屬的二級單位不無關聯。而且在資源、人力上也比較匱乏,至少所有資源都要經過所屬單位的再次分配,在業務的溝通上也相對間接。即便是一級單位,大學出版社的發展也和校方賦予大學出版的任務和給予的支持力度有極大的關係,並非一般民間出版社可由專業經理人全權主導,其個人的能力往往能對出版社的發展方向產生積極的影響。臺灣地區的大學出版社發展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但一直未被大學特別重視,其間的因果關係相當複雜,既有歷史的包袱,也有責權不明的因素存在,又加上不同的領導者有不同的看法與作風,於是一直在學術傳播和追逐營利間擺蕩,不能有清晰的目標和定位,這恐怕是任何組織發展中最大的致命傷。

表1 臺灣地區公立大學出版社隸屬單位暨專書出版概況

出版社名稱

首本專書

出版時間

行政組織

2015年底累計總出版量

平均年出版量

高雄師範大學

1992

教務處

68

3

成大出版暨文創營銷中心(成大出版社)

1997

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

24

1.3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1998

一級單位

622

36.6

交大出版中心

2000

教務處

122

8.1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1

教務處

100

7.1

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2

研發處

22

1.7

臺北教育大學

2005

教務處

78

7.8

臺中教育大學

2005

國際及兩岸事務暨研究發展處

56

5.6

中央大學出版中心

2006

教務處

38

4.2

政大出版社

2008

研發處

83

11.9

臺北大學出版社

2008

教務處

3

0.4

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

2009

圖書館

156

26

臺北藝術大學教務處出版組

2010

教務處

56

11.2

中興大學出版中心

2013

圖書館

28

14

註:1.因部分大學出版社出版單位經過多次改制,未能查詢到確切成立時間,或因為有較長的籌備期間,因此以該出版單位第一本ISBN申請時間標示,對於計算年平均出版量會有較佳的參考價值。

2.以上僅收錄各校以出版社、出版中心、出版組、申請ISBN的出版書目,若同校同時出現這些出版單位,則採累計方式計算書目。

3.臺灣師範大學2015年底ISBN書目累計為285筆,但因其中有129本為同一書同時出版紙本和電子書,且同時申請ISBN號,此處刪除重複。

圖1 公立大學出版社歷年專書出版量

大學出版社總體出版量

臺灣地區的大學出版社,雖然因為種種限制,再加上校方支持的力度有限,在許多大學中一直是存在卻被忽視的單位。在下載的新書信息網書目資料庫中觀察以大學「出版中心」「出版社」「出版組」及以大學為名,截至2015年12月底累積出版量超過50本,且有實際經營出版業務的大學出版單位的ISBN書目觀察,卻可清楚看見個別大學出版社迅速發展的表現,而且整體大學出版社從2010年開始,出版量呈緩慢上升的趨勢。

圖1中最受矚目的,就是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3年以來出現飛躍性的增長。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3年後出版量的劇增,主要來自於「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成立,該院的《東亞文明研究書系》皆由臺灣大學出版中心申請出版,2004年出版13本,2005年出版36本,之後該書系每年持續5本以上的出版量,但與此同時,《關於臺大》和《教學與通識》這兩個書系也持續平穩發展,2008年下半年,該出版中心新任出版中心主任到任,在校方全力的支持下,出版中心的辦公空間、人力、資源都獲得較大的改善,又因此時期專業出版人員的進駐和書系主編制度的建立,讓臺灣大學出版中心漸漸朝一個健全的專業學術出版社方向邁進。圖中另一個關注點,則是2012年臺灣師範大學出版量出現高峰,但盛況卻沒有持續,呈現急升急降的情況,查看當年出版書目,發現該年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出版了整套的古籍共129本,且每書同時出版紙書和電子書,因此擁有兩個ISBN書號,這是造成該年出版量遽增的主因,屬特殊現象,並非常態。

但從整體來看,卻能發現2010年後各家出版量,多呈緩步上升的趨勢。也就是在2013年由臺灣大學出版中心發起,於當年臺北國際書展期間舉辦「『國立大學出版社』聯展」,邀集「中山大學」出版社、「中央大學」出版中心、交通大學出版社、政治大學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臺北藝術大學出版組共同參加臺北書展;2014年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加入,至2016年再加入中興大學出版中心、成大出版社,共10校出版中心(出版社或出版組)共同參與聯展,且於書展期間舉辦大小型新書座談會,期待匯聚更多學術出版能量,向全世界發聲的企圖心,確實讓原本一片沉寂的臺灣各大學出版社出現了一股動力。

對於這種現象的出現,臺灣師範大學副校長表示,校方從2014年加大提升對出版業務的關注,主要是這幾年臺灣的大學開始重視國際知名度的開展,在這件事情上,出版顯然可以有發揮的地方。「國立臺灣大學」相關負責人也認為,提升大學的國際知名度是大學出版社最重要的任務。但此時,臺灣的出版產值卻從2012年352億元新臺幣一路下滑到2014年243億元,2015年銷售額只有190億元,出版市場整體營業額下滑,受經濟不景氣影響,民間出版社更積極想要出版的是能賺錢的暢銷書,對利潤不高的學術專書興趣逐漸下滑。曾任臺灣大學出版中心主任的柯慶明表示,過去民間出版社願意出版學術專書的一個原因,是因為除了當時出版業還比較好做外,重要的是當時的「社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對學術書部分一年約有300萬元補助,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也每年有300萬元補助,一年共有600萬元。其他還有「國立編譯館」等機構的補助,善用政府各機關對學術出版的補助,出版社其實可以獲利不少。但後來各單位對出版的補助愈來愈少,出版市場景氣又愈來愈差,民間出版社才愈來愈不想出版學術專書。

大學追求國際化的趨勢、大學出版社對學術出版及學術傳播責任承擔的自覺、各相關單位對學術出版業務的補助降低、民間出版市場的市況急速下滑,是促發臺灣的大學出版社近年來逐漸取代民間出版社,對出版業務和專業發展漸趨重視的內外部力量。

大學出版社專書主題概況

本研究範圍內的臺灣地區的14所公立大學出版社的圖書到2015年底,整體累積專書出版量僅1456本,在專書出版主題方面,由公立大學出版社專書主題詞的文字雲,可以明顯看到幾個突出的書寫主題,如臺灣、教育、文學、思想、高等教育、哲學、學術思想等,一個地區的大學出版社,確實承擔著該地區學者學術成果傳播的重要使命,因此在專書出版主題上,臺灣議題的突顯並不意外。這直接顯示了,大學出版社對當地的學術研究成果展現的重大意義,如果將這些當地的學術研究成果,放到大眾出版市場考慮,很容易就因為市場太小而完全沒有出版的機會,而後就自然消逝或被埋沒。另一方面,也看到「文集」這個主題詞被凸顯,顯示不少專書,其實是由多篇論文集結出版的文集,而非針對特定主題刻意書寫的書籍。這樣的結果凸顯了臺灣學者愈來愈少人重視專書寫作的現象。專書寫作的曠日廢時,又對升職等幫助不如期刊大,是造成這個現象最大的原因。但專書的寫作,卻是人文學者建構整體觀念的重要裡程碑,很難由單篇的期刊論文取代,以致臺灣「科技部」近年也針對臺灣地區的人文學者專書的出版進行了各項補助計劃,期望喚起和鼓勵學界對專書寫作的重視。

綜上所述,臺灣地區大學出版社的發展,在大學體制的限制下,不管人力、財力還是空間都受到極大的限制,以致歷年來累積出版量偏低。但在臺灣地區出版業整體業績大幅下滑和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倚靠大學母體編列預算,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而以學術傳播為終極目標的大學出版社,反而出現了生存的契機,相較於民間的出版社,更應該且適合承擔學術出版的重任。一個地區的學術出版成果,幾乎可以等同於一個地區或國家的最高智慧,如果只倚靠市場的大數量法則,而不加以特意保存,在目前已經為西方SSCI期刊選文標準主導和翻譯書充斥的情況下,我們遺失的將不只是本地學者們辛勤的研究成果。學術出版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文化,需要加以重視。

參考文獻:

1.陳素娥,邱炯友. 臺灣地區大學出版社現況調查與發展模式探析(上)[J].教育數據與圖書館學,1998,35(4):352-377.

2.「國立大學出版社」聯展工作小組.「國立大學出版社」聯展再度前進臺北書展:匯聚學術出版能量,向世界發聲[J]. 新書資訊月刊,2014(181):13-17.

3.邱炯友,劉盈吟. 臺灣地區大學出版社發展之問題與解決方案[J]. 教育數據與圖書館學,2003,41(1):77-98.

             (作者單位系閩南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相關焦點

  • 臺灣心臟權威魏崢出版專書 讓大眾更《知心》
    臺灣心臟權威魏崢出版專書 讓大眾更《知心》 2017年12月21日 15:4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心臟權威魏崢出席記者會。(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國臺灣網11月21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心臟權威、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有感於許多青壯年正值人生精彩階段,卻因心臟疾病而留下遺憾,特地出版了講述心臟疾病的圖文專書《知心》,讓大眾了解自己的心。亞洲存活最久的換心人李秀英20日也出席記者會,並獻上鮮花給魏醫師,表示他就像第二個父親。
  • 「海峽兩岸出版交流季暨第三屆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在廈門舉行
    12月1日至4日,「海峽兩岸出版交流季暨第三屆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在廈門舉行。(中國臺灣網發)  中國臺灣網12月2日訊 為將《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規劃部署落入實踐,促進兩岸文化、經濟融合發展,推動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領域的交流與合作,12月1日至4日,由九州文化傳播中心與福建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九州出版社、福建省海峽文化研究中心、國家圖書館出版社與廈門外圖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
  • 大學底蘊造就出版品質,廈大出版社三十五載春華秋實
    作為中國最美高校、「雙一流」廈門大學的出版機構,廈大出版社也堪稱「優等生」,2019年度社會效益評價考核得分98分,等級為優秀。這一肯定是給迎來35歲生日的廈大出版社最有分量的禮物,也是出版社35年奮鬥拼搏的縮影。今天,35歲的廈大出版社愈發成熟與穩重,她將緊跟新時代步伐,以社會效益好、內容質量高的優秀出版物更好地服務廈門大學「雙一流」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 臺灣地區有哪些著名的大學,你了解嗎
    中國臺灣地區哪所大學綜合實力最強,辦學水平最高?哪些高校躋身2020世界一流大學(8★)、世界高水平大學(7★、6★)和中國一流大學(5★)行列?2020年1月6日,艾瑞深校友會網(Cuaa.Net)編制完成、科學出版社出版的《2020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高考志願填報指南》最新發布2020中國大學排名1200強、2020中國各地區最好大學排名和2020中國省屬大學排名等榜單。
  • 牛津大學出版社的學術出版之道
    本文聚焦數字時代牛津大學出版社的學術出版發展戰略,從內容生產、數位化轉型和國際化戰略幾方面剖析牛津社學術出版的成功之道。關鍵詞:學術出版 數字出版 牛津大學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也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大學出版社。
  • 《毛澤東傳》英譯工程暨國際出版合作項目啟動(圖)
    中國國際出版集團副總裁黃友義在《毛澤東傳》(英文版)英譯工程暨國際出版合作項目啟動儀式上致辭。 攝影 蘇向東翻譯家任小萍女士發表講話 攝影 蘇向東中國網8月30日訊 今天,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歷經十年編寫,全面反映毛澤東生平和思想的人物傳記《毛澤東傳》 (英文版)英譯工程暨國際出版合作項目
  • 臺灣地區法律文獻資源的檢索及利用
    (2)「高等法院」編輯出版的裁判彙編    「臺灣地區高等法院暨所屬第一、二審法院87年度民刑事裁判選輯」、「臺灣地區高等法院暨所屬第一、二審法院流氓感訓案件確定裁判彙編」等。    四、法學專著的檢索臺灣地區主要學術研究機構由「國家級」的「中央研究院」、大學和學會等社會團體組成。「中央研究院」尚無專門的法學研究機構,[8]因而大學(法學系暨研究所)為法學研究的主要機構,大學教授成為法學研究的主要創作群體。
  • 《千嬌百態:臺南藝陣之歌舞風情》專書重現民俗藝陣風華
    華夏經緯網1月11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傳統民間藝陣常見藝師循著唱詞情境搭配誇張肢體動作即興演出,表演內容即情即景,充分展現在地文化精髓。為了進一步保存與記錄傳統表演藝術,臺南文化資產管理部門2020年底推出歌舞藝陣專書《千嬌百態:臺南藝陣之歌舞風情》重現藝陣風華。
  • 2001~2008大陸出版臺灣相關圖書綜述
    再如,新華出版社的《中國結——兩岸關係重大事件內幕》(2003年),記述了我黨各個歷史時期的對臺政策,以及臺灣當局的大陸政策和他們所採取的行動;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年的《統一與整合——新時期解決港澳臺問題的理論與實踐》系統論述改革開放30年來,鄧小平「一國兩制」理論在中國特別是在港澳的實踐情況。
  • 臺灣地區法律文獻資源的檢索及利用匯覽
    (2)「高等法院」編輯出版的裁判彙編「臺灣地區高等法院暨所屬第一、二審法院87年度民刑事裁判選輯」、「臺灣地區高等法院暨所屬第一、二審法院流氓感訓案件確定裁判彙編」等。    (3)臺大政大判例研究委員會編輯出版的裁判彙編 「中華民國裁判類編行政法」、「中華民國裁判類編民法」、「中華民國裁判類編刑法」。
  • 華師大出版社建社60周年,傳統出版社如何做好融合出版
    融合出版是當下出版界的熱門話題。11月17日,「轉型·融合·發展——融出版高峰論壇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建社60周年紀念大會」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行。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全國政協委員鄔書林、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彭衛國、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理事長宗俊峰、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童世駿、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孫真榮、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汪榮明等專家學者,共同回顧了華東師大出版社60年的歷程,並就「轉型·融合·發展」展開交流。紀念大會現場鄔書林稱:「首先要有一個高遠的立意。
  • 《毛澤東傳》(英文版)英譯工程暨國際出版合作項目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2012年8月30日,由中國外文局主辦的《毛澤東傳》(英文版)英譯工程暨國際出版合作項目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
  • 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出版社與中國出版社合作推出更多新教材
    書展期間,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出版社之一牛津大學出版社參展並發布將啟動一系列出版項目,除了牛津最擅長的語言學習資源也涵蓋了科學教育等多個方面。 牛津大學出版社隸屬牛津大學,成立於1478年,現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學出版社,僱員6000餘名,遍布全球50多個國家。每年出版物超過6000種。書展第一日,澎湃新聞採訪了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大陸地區市場部主管應蓓華,就牛津大學出版社的情況及將要新推出的英文教材進行了介紹。
  • 為什麼陝西省專升本考試說明是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
    西安高校雲集,數量眾多,西安的高校出版社在出版界內也有很大的影響力。相比於社會出版社,高校出版社具有相當的優勢,背後有高校強大的學術資源支撐。百年名校西北大學,不但培養了一批優秀學子,西北大學出版社更是致力於做出品牌,打造精品。作為西北地區最早成立的全國重點大學出版社。建社20年來,堅持為高等教育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服務,堅持為地方經濟建設和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服務。
  • 教輔出版可以選大學出版社或綜合類出版社
    近日,我司策劃了一套教輔叢書和一本單行本圖書,由團結出版社出版。書名:考研政治思維導圖(2020.7),團結出版社考研政治思維導圖 2020.7這裡的2020117960裡的後6位表示本年度出版的第 117960本圖書(含從書號)。銷量可觀,都超過2萬冊。第二套叢書是:考研英語真題手譯(長難句+通用+英語一+英語二)四本。分別是:ISBN:978-7-5126-7910-8。
  •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西南地區瀕危文字文獻搶救與整理叢書」發布會在清華大學召開
    「中國西南瀕危文字叢書發布會暨東亞古文明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在贈書環節,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總編輯陽曉將「中國西南地區瀕危文字文獻搶救與整理叢書」(4種)捐贈給清華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人文社科圖書館任平女士代表清華大學圖書館接受贈書並致辭。任平表示,能獲贈如此高質量的原創學術著作是圖書館的榮幸,謹對趙麗明教授團隊、出版社為傳播知識、弘揚文化貢獻力量致以崇高敬意與誠摯感謝。
  • 筆談 | 吳忠宏等:臺灣地區觀光相關科系發展歷史、現況與挑戰:兼論師資陣容及研究能量
    為使分析內容切合觀光相關科系之特性,選取位列SSCI的餐旅、休閒與觀光期刊(排除運動領域之期刊),共計27個期刊。發表篇數之計算方式系以該篇論文至少須有一位作者任職於臺灣地區之觀光相關科系,亦即科系名稱須有觀光、餐旅與休閒之字樣,才符合本文的計算標準。
  • 臺灣公立大學首次大陸招生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今年是臺灣高校在大陸招生的第二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次開放了2所公立大學面向大陸招生,今天起接受報名。臺灣院校今年的招生範圍與去年一致,只限廣東、福建、上海、北京、浙江和江蘇六個沿海省市,一共有91所高校,預計招生共1566名,而且今年還有兩所公立大學加入,分別是國立金門大學和國立彭湖科技大學。
  • 牛津大學出版社Headway青少年英語綜合教材
    牛津大學出版社始創於15世紀末,是歷史悠久的學術出版社。牛津大學的目標直指研究、學術和教育的一流水準,出版社則通過在全世界開展出版活動來推動這一宗旨的實施。牛津大學出版社以其出版物涉獵的範圍廣泛而稱著,其中包括各個學術領域的著作、教科書、英語教學專書、工商管理著述、聖經、音樂、兒童書籍、詞典、工具書、期刊等。
  • 臺灣出版社「版權買斷」的背後
    就在上海譯文出版社質疑此書是不是盜版的時候,當日下午,《愛慕與矜持之間:胡適與韋蓮司》一書出版方、華文出版社的副社長、副總編輯李紅強在微博上發表聲明,確認該書簡體版版權於2012年從臺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引進。李紅強「曬」出了臺灣聯經出版與周質平先生在中華民國八十七年(1998年)籤訂的合同。合同表明:該書著作權及一切權利歸乙方(聯經)所有。